CN213976845U - 一种穿梭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梭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6845U
CN213976845U CN202022420006.8U CN202022420006U CN213976845U CN 213976845 U CN213976845 U CN 213976845U CN 202022420006 U CN202022420006 U CN 202022420006U CN 213976845 U CN213976845 U CN 213976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wheel
assembly
shuttle
driving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00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00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6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6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6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该穿梭车包括车体、固定机构、移动机构、支撑机构以及位置调节机构,固定机构以及移动机构设置于车体上,支撑机构设置于固定机构与移动机构之间,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移动机构相对于固定机构的距离,以及支撑机构相对于固定机构的距离,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第一位置调节组件以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第一位置调节组件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分别能够带动移动机构及支撑机构以不同的速度靠近和/或远离固定机构,从而实现支撑机构始终位于固定机构与移动机构之间,保证支撑机构对穿梭车上放置货物的支撑,防止货物从穿梭车上掉落。

Description

一种穿梭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物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梭车。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立体库中,会存放尺寸大小不一的货物,为了可以自适应货物尺寸进而拾取货物,一般将用于存取货物的穿梭车的货叉设计成变距结构,具体为,穿梭车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货叉,其中至少一个货叉可左右移动以调节两个货叉间距,两个货叉靠近后对货物进行夹合实现对货物的夹取。当货物较重时,两个货叉无法实现对货物较稳固的夹持,容易出现货物从穿梭车上掉落的风险。
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穿梭车,以解决货物易从穿梭车上掉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穿梭车,能够实现对货物较好的支撑,避免货物从穿梭车上掉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穿梭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固定机构以及移动机构,所述穿梭车还包括:
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之间;以及
位置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移动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距离,以及所述支撑机构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的距离,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的第一位置调节组件以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及所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分别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机构及所述支撑机构以不同的速度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固定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移动机构的中部,所述移动机构的运动速度为所述支撑机构运动速度的二倍。
作为优选,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
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环状传送带,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共同张紧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环状传送带,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共同张紧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上;
第一齿轮减速组件,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的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一主动轮均穿设在所述转轴上;
第二齿轮减速组件,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及
中空轴,套设在所述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的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轮均穿设在所述中空轴上,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的传动比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直径与所述第二主动轮的直径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上;以及
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电机能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轮均穿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主动轮的直径为所述第二主动轮的直径的二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从动轮包括第一从动轮本体和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穿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本体上;
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车体本体、两个第一从动轮安装座和第一锁紧螺钉,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条形孔中,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穿过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并旋拧锁紧于所述第一从动轴,以使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共同将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张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从动轮包括第二从动轮本体和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二从动轴穿过所述第二从动轮本体;
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两个第二从动轮安装座和第二锁紧螺钉,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从动轮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条形孔中,所述第二锁紧螺钉穿过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并旋拧锁紧于所述第二从动轴,以使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共同将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张紧。
作为优选,所述穿梭车还包括:
移动导向机构,被配置为对所述移动机构和所述支撑机构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机构进行导向。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导向机构包括:
至少两根滑轨,所述滑轨安装在所述车体上;
第一直线滑动轴承,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轴承,每根所述滑轨上的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轴承均与所述移动机构相连接;以及
第二直线滑动轴承,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轴承,每根所述滑轨上的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轴承均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穿梭车通过第一位置调节组件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分别能够带动移动机构及支撑机构以不同的速度靠近和/或远离固定机构,从而实现支撑机构始终位于固定机构与移动机构之间,保证支撑机构对穿梭车上放置货物的支撑,防止货物从穿梭车上掉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穿梭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穿梭车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从动轮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位置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车体;11-第一车体;111-第一车体本体;112-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1–第一条形孔;113–第一锁紧螺钉;114-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1-第二条形孔;115-第二锁紧螺钉;12-第二车体;
2-固定机构;21-固定板;22-轴承座;
3-移动机构;
4-支撑机构;
5-位置调节机构;51-驱动组件;511-电机;512-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1-第一输入齿轮;5122-第一输出齿轮;513-转轴;514-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1-第二输入齿轮;5142-第二输出齿轮;515-中空轴;516-传动组件;5161-第三主动轮;5162-第三从动轮;5163-第三环状传送带;52-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1-第一主动轮;522-第一从动轮;5221-第一从动轮本体;5222-第一从动轴;523-第一环状传送带;524-第一固定件;5241-第一压板;5242-第一压块;53-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1-第二主动轮;532-第二从动轮;5321-第二从动轮本体;5322-第二从动轴;533-第二环状传送带;534-第二固定件;5341-第二压板;5342-第二压块;
6-移动导向机构;61-滑轨;62-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3-第二直线滑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梭车,该穿梭车包括车体1、固定机构2、移动机构3以及位置调节机构5,车体1能够带动穿梭车在立体库中的移动,固定机构2和移动机构3设置在车体1上,移动机构3位于固定机构2的一侧,移动机构3以及固定机构2相配合,能够实现对于货物的取放。在自动化立体库中,会存放尺寸大小不一的货物,为了可以自适应货物尺寸来拾取货物,位置调节机构5带动移动机构3能靠近且能远离固定机构2,从而实现穿梭车与不同尺寸货物的匹配。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货物较好的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该穿梭车还包括支撑机构4,支撑机构4设置于固定机构2与移动机构3之间,位置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移动机构3相对于固定机构2的距离,以及支撑机构4相对于固定机构2的距离,当移动机构3位置改变时,能同时调整支撑机构4的位置,使得支撑机构4始终位于固定机构2与移动机构3之间,保证支撑机构4对穿梭车上放置货物的支撑,防止货物从穿梭车上掉落。具体而言,位置调节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以及与驱动组件51驱动连接的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以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分别能够带动移动机构3及支撑机构4以不同的速度靠近和/或远离固定机构2。
为了实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带动移动机构3的运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固定机构2安装在第二车体12上,驱动组件51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包括第一主动轮521、第一从动轮522和第一环状传送带523,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轮521相连接,第一从动轮522转动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第一主动轮521与第一从动轮522共同张紧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移动机构3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相连接。当驱动组件51工作时,驱动组件51带动第一主动轮521转动,第一主动轮521通过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带动第一从动轮522转动,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移动机构3运动,从而实现移动机构3靠近或者远离固定机构2。通过带轮方式的传输,能缓和载荷冲击,带轮方式的传输运行平稳、噪音低、振动低且结构简单方便调整。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驱动组件51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包括第一主动轮521、第一从动轮522和第一环状传送带523,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轮521相连接,第一从动轮522转动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第一主动轮521与第一从动轮522共同张紧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移动机构3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相连接,也能够实现移动机构3的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能较好地带动移动机构3运动,移动机构3的运动更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
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主动轮521和第一从动轮522可以选择光滑惰轮或者齿轮,当选择齿轮结构,能够实现第一主动轮521和第一从动轮522分别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较好的啮合效果,使得带轮方式的传输较精准。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一环状传送带523与移动机构3的稳固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还包括第一固定件524,第一环状传送带523通过第一固定件524与移动机构3相连接。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件524包括第一压板5241、第一压块5242以及第一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一压板5241和第一压块5242分别位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单侧带的两侧且通过第一螺钉相固定,从而实现第一压板5241和第一压块5242对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单侧带的夹紧固定作用,第一压板5241和第一压块5242中的一个与移动机构3相固定,从而实现将移动机构3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固定作用。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避免第一固定件524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发生相对滑动,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单侧带设置有第一锯齿的一侧正对的第一压板5241或者第一压块5242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一锯齿相匹配的第二锯齿,当第一固定件524固定在第一环状传送带523时,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相啮合,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固定件524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发生滑动,保证第一固定件524与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稳固连接。
为了实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带动固定机构2的运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包括第二主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和第二环状传送带533,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第二主动轮531相连接,第二从动轮532转动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第二主动轮531与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张紧第二环状传送带533,支撑机构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相连接。当驱动组件51工作时,驱动组件51带动第二主动轮531转动,第二主动轮531通过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带动第二从动轮532转动,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支撑机构4运动,从而实现支撑机构4靠近或者远离固定机构2。通过带轮方式的传输,能缓和载荷冲击,带轮方式的传输运行平稳、噪音低、振动低且结构简单方便调整。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驱动组件51设置在第一车体11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包括第二主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和第二环状传送带533,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第二主动轮531相连接,第二从动轮532转动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第二主动轮531与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张紧第二环状传送带533,支撑机构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相连接,也能够实现支撑机构4的运动。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二环状传送带533与支撑机构4的稳固连接,如图3所示,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还包括第二固定件534,第二环状传送带533通过第二固定件534与支撑机构4相连接。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二固定件534包括第二压板5341、第二压块5342以及第二螺钉(图中未示出),第二压板5341和第二压块5342分别位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单侧带的两侧且通过第二螺钉相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压板5341和第二压块5342对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单侧带的夹紧固定作用,第二压板5341和第二压块5342中的一个与支撑机构4相固定,从而实现将支撑机构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固定作用。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避免第二固定件53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发生相对滑动,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单侧带设置有第三锯齿的一侧正对的第二压板5341或者第二压块5342上设置有与上述第三锯齿相匹配的第四锯齿,当第二固定件534固定在第二环状传送带533时,第三锯齿与第四锯齿相啮合,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固定件53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发生滑动,保证第二固定件534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稳固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能较好地带动支撑机构4运动,支撑机构4的运动更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两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设置为并排设置的三组、四组或者更多组。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保证移动机构3和支撑机构4在运动时候不发生偏斜,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穿梭车还包括移动导向机构6,移动导向机构6用于对移动机构3和支撑机构4靠近或者远离固定机构2进行导向,保证移动机构3和固定机构2沿着预定方向运动而不发生偏斜。
具体而言,移动导向机构6包括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以及至少两根滑轨61,至少两根滑轨61安装在车体1上,每根滑轨61上设置有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和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每根滑轨61上的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均与移动机构3相连接,每根滑轨61上的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均与支撑机构4相连接。当移动机构3运动时,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相对滑轨61滑动;当支撑机构4运动时,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相对滑轨61滑动。
为了实现支撑机构4始终位于固定机构2与移动机构3的中部,实现支撑机构4对货物中间位置的稳固支撑,避免支撑机构4相对于货物位置偏斜而导致对货物支撑不稳固现象的发生,作为优选方案,移动机构3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机构4运动速度的二倍,能够保证支撑机构4始终位于固定机构2与移动机构3的正中间位置。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51包括电机511、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转轴513、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以及中空轴515,其中,电机511安装在固定机构2上,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第一输入齿轮5121与电机511的输出端相连接,转轴513转动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第一输出齿轮5122以及第一主动轮521均穿设在转轴513上,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第二输入齿轮5141与电机511的输出端相连接,中空轴515套设在转轴513的外周,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第二输出齿轮5142以及第二主动轮531均穿设在中空轴515上,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传动比为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传动比的二分之一,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与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相同。因此,实现了中空轴515的转速为转轴513的转速的一半,即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速度为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速度的一半,第二固定件534的速度也是第一固定件524的速度的一半,最终实现支撑机构4变距时的移动距离始终是移动机构3的移动距离的一半,使支撑机构4时刻处于移动机构3和固定机构2的中间位置。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与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共用一套驱动组件51,能够有效减少驱动组件51的数量,简化位置调节机构5的结构,使得位置调节机构5以及穿梭车的体积较小。为了方便理解,示例性的,第一输入齿轮5121齿数为30,第一输出齿轮5122的齿数为30,第二输入齿轮5141的齿数为20,第二输出齿轮5142的齿数为40,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传动比为1,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传动比为2,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传动比为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传动比的二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转轴513在固定机构2上较稳定的转动,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和轴承座22,固定板21与第二车体12相固定,轴承座22设置在第二车体12上,转轴513转动设置在轴承座22中,转轴513能在轴承座22中实现较好的转动,且轴承座22能对转轴513进行较好的支撑作用。为了避免转轴513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发生偏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座22设置为两个,两个轴承座22均设置在固定板21上,两个轴承座22沿转轴513的延伸方向排布。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第一从动轮522和第二从动轮532的支撑,如图2所示,第一车体11包括第一车体本体111、两个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以及两个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以及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安装在第一车体本体111上,第一从动轮522设置在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上,第二从动轮523安装在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上。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中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始终张紧作用,保证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的正常运转,如图5所示,第一车体11还包括第一锁紧螺钉113,第一从动轮522包括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和第一从动轴5222,第一从动轴5222穿设在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上,两个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位于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的两侧,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121,第一从动轴5222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第一条形孔1121中,第一锁紧螺钉113穿过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并旋拧锁紧于第一从动轴5222,以使第一主动轮521和第一从动轮522共同将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张紧。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张紧状态的快速调整,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中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始终张紧作用,保证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的正常运转,如图6所示,第二从动轮532包括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和第二从动轴5322,第二从动轴5322穿过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第一车体11还包括第二锁紧螺钉115,两个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位于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的两侧,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孔1141,第二从动轴5322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第二条形孔1141中,第二锁紧螺钉115穿过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并旋拧锁紧于第二从动轴5322,以使第二主动轮531和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将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张紧。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张紧状态的快速调整,方便操作人员操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穿梭车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穿梭车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驱动组件51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51包括电机511和转轴513,电机511安装在固定机构2上,转轴513转动设置在固定机构2上,电机511能带动转轴513转动,第一主动轮521以及第二主动轮531均穿设在转轴513上,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为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的二倍。即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的速度为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速度的二倍,也即第一固定件524的速度是第二固定件534的速度的二倍,最终实现移动机构3变距时的移动距离始终是支撑机构4的移动距离的二倍,使支撑机构4时刻处于移动机构3和固定机构2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51较实施例一中的驱动组件51涉及到的零部件较少,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故障。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避免驱动组件51的宽度过宽,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51还包括传动组件516,电机51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516与转轴513传动连接,以使电机511与转轴513并排非同轴设置,能有效减小驱动组件51的宽度。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三主动轮5161、第三从动轮5162以及第三环状传送带5163,第三主动轮5161设置在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第三从动轮5162穿设在转轴513上,第三环状传送带5163围设在第三主动轮5161和第三从动轮5162的外周,且被第三主动轮5161和第三从动轮5162共同张紧。
综上,实施例一提供的穿梭车与实施例二提供的穿梭车基本相同,现结合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不同点,介绍实施例一提供穿梭车的更优效果。由于位置调机构5的安装空间有限,第一主动轮521若设置成安装空间的高度,则能够满足最小齿数的设计,但是由于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为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的一半,如果第二主动轮531为齿轮结构,那么则不满足最小齿数的设计,所以采用实施例二中的位置调整机构5,第二主动轮531通常设计成光滑惰轮,但是光滑惰轮通常会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发生打滑现象,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下,由于热胀冷缩原因导致的光滑惰轮与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的打滑现象尤为明显。而采用实施例一中的位置调节机构5中的第一主动轮521和第二主动轮531对应的角速度是不同的,当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传动比为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传动比的二分之一时,第一主动轮521的角速度是第二主动轮531的角速度的二倍,所以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和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设置成相同便能实现移动机构3的运动速度为支撑机构4的运动速度的二倍,所以第一主动齿轮521和第二主动齿轮531的直径最大均可以设置为安装空间的高度,所以第一主动齿轮521和第二主动轮531都能满足最小齿数的设置,所以实施例一中的位置调整机构5较实施例二中的位置调整机构5,不易发生打滑现象。
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穿梭车,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1)上的固定机构(2)以及移动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
支撑机构(4),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与所述移动机构(3)之间;以及
位置调节机构(5),用于调节所述移动机构(3)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距离,以及所述支撑机构(4)相对于所述固定机构(2)的距离,所述位置调节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以及与所述驱动组件(51)驱动连接的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以及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及所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分别能够带动所述移动机构(3)及所述支撑机构(4)以不同的速度靠近和/或远离所述固定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4)位于所述固定机构(2)与所述移动机构(3)的中部,所述移动机构(3)的运动速度为所述支撑机构(4)运动速度的二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11)和第二车体(12),所述固定机构(2)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12)上,所述驱动组件(51)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上;
所述第一位置调节组件(52)包括第一主动轮(521)、第一从动轮(522)和第一环状传送带(523),所述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主动轮(521)相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52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11)上,所述第一主动轮(521)与所述第一从动轮(522)共同张紧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523),所述移动机构(3)与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5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调节组件(53)包括第二主动轮(531)、第二从动轮(532)和第二环状传送带(533),所述驱动组件(5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轮(531)相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轮(53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11)上,所述第二主动轮(531)与所述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张紧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533),所述支撑机构(4)与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53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
电机(511),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2)上;
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511)的输出端相连接;
转轴(513),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上,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一主动轮(521)均穿设在所述转轴(513)上;
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输入齿轮与所述电机(511)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及
中空轴(515),套设在所述转轴(513)的外周,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输出齿轮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轮(531)均穿设在所述中空轴(515)上,所述第一齿轮减速组件(512)的传动比为所述第二齿轮减速组件(514)的传动比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与所述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
电机(511),安装在所述固定机构(2)上;以及
转轴(513),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2)上,所述电机(511)能带动所述转轴(513)转动,所述第一主动轮(521)以及所述第二主动轮(531)均穿设在所述转轴(513)上,所述第一主动轮(521)的直径为所述第二主动轮(531)的直径的二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轮(522)包括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和第一从动轴(5222),所述第一从动轴(5222)穿设在所述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上;
所述第一车体(11)包括第一车体本体(111)、两个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和第一锁紧螺钉(113),两个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本体(11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从动轮本体(5221)的两侧,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上开设有第一条形孔(1121),所述第一从动轴(5222)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条形孔(1121)中,所述第一锁紧螺钉(113)穿过所述第一从动轮安装座(112)并旋拧锁紧于所述第一从动轴(5222),以使所述第一主动轮(521)和所述第一从动轮(522)共同将所述第一环状传送带(523)张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轮(532)包括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和第二从动轴(5322),所述第二从动轴(5322)穿过所述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
所述第一车体(11)还包括两个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和第二锁紧螺钉(115),两个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本体(11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从动轮本体(5321)的两侧,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上开设有第二条形孔(1141),所述第二从动轴(5322)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条形孔(1141)中,所述第二锁紧螺钉(115)穿过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座(114)并旋拧锁紧于所述第二从动轴(5322),以使所述第二主动轮(531)和所述第二从动轮(532)共同将所述第二环状传送带(533)张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梭车还包括:
移动导向机构(6),被配置为对所述移动机构(3)和所述支撑机构(4)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机构(2)进行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梭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导向机构(6)包括:
至少两根滑轨(61),所述滑轨(61)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
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所述滑轨(6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每根所述滑轨(61)上的所述第一直线滑动轴承(62)均与所述移动机构(3)相连接;以及
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所述滑轨(61)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每根所述滑轨(61)上的所述第二直线滑动轴承(63)均与所述支撑机构(4)相连接。
CN202022420006.8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穿梭车 Active CN213976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006.8U CN21397684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穿梭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0006.8U CN21397684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穿梭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6845U true CN213976845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0006.8U Active CN213976845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穿梭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6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6468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穿梭车以及穿梭车存取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6468A (zh) * 2022-02-28 2022-05-13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穿梭车以及穿梭车存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76845U (zh) 一种穿梭车
SU1729287A3 (ru) Конвейе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штучных грузов печатной продукции
CN1666854A (zh) 成型品取出装置
EP4186822A1 (en) Shuttle vehicle
CN115841977A (zh) 晶圆搬运装置
CN214731790U (zh) 一种可调槽深的带式输送机托辊装置
JP4151339B2 (ja) スライド機構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CN1252401C (zh) 皮带驱动环连续变速传动装置连接器
CN116853740A (zh) 一种连续提升装置
JP4080751B2 (ja) 位置決め装置
CN108328342B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板堆垛设备
CN210896832U (zh) 一种马达直滑电位器
US5261860A (en) Drive apparatus
CN212767920U (zh) 一种穿梭车
CN212830916U (zh) 硅片输送装置
JPH03128807A (ja) コンベア装置
KR100678597B1 (ko) 슬라이드 포크
CN220811783U (zh) 一种夹抱变距货叉
CN213801545U (zh) 一种传输带设备
CN110712914A (zh) 双向存取货系统
CN218114170U (zh) 伸缩臂机构及运载装置
CN219839031U (zh) 一种多向穿梭车系统货架
CN220282528U (zh) 一种用于连续提升装置的环形导轨组件
JP2016061399A (ja) チェーン・ラック式駆動装置
CN216816708U (zh) 搬运装置与样本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