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2719U - 组合式接驳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接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2719U
CN213952719U CN202022654067.0U CN202022654067U CN213952719U CN 213952719 U CN213952719 U CN 213952719U CN 202022654067 U CN202022654067 U CN 202022654067U CN 213952719 U CN213952719 U CN 213952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long
hole
steel bar
threaded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40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蓉峰
李操
周东官
李剑锋
金毅
姚洁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chanized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540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2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2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2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包括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第一接驳器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第一螺纹孔分别与第一钢筋和连接件可拆卸地螺纹连接;第二接驳器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两个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钢筋可拆卸地螺纹连接;第二接驳器用于沿径向与连接件卡合连接;固定件用于设置于第二接驳器之外周,以限定两个装配区段沿第二螺纹孔的径向位置。组合式接驳结构通过微量转动第二接驳器,使第二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二钢筋的螺纹对齐相扣,进而使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同时认扣。

Description

组合式接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经常因为钢筋的长度不够而导致施工进展停滞,如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技术中采用接驳器03连接第一钢筋01和第二钢筋02以达到建筑中钢筋长度的需求,基本可实现钢筋等强度连接。但是现场安装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认扣难,即第一钢筋01的螺纹或第二钢筋02的螺纹与接驳器03的螺纹连接时错位,接驳器03连接时不仅要求第一钢筋01和第二钢筋02对齐,还要求两根钢筋同时认扣。如图1c和图1d所示,现有技术无法使第一钢筋01和第二钢筋02同时认扣,造成两根钢筋无法连接或螺纹“烂牙04”。需说明的,图1a和图1c中,为示意性地说明接驳器03与第一钢筋01和第二钢筋02的连接状态,将接驳器03沿轴向分离,以便于示出接驳器03的螺纹与第一钢筋01的螺纹或第二钢筋02的螺纹的连接状态,应理解实际中,接驳器03为一个整体且不可拆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以解决两根钢筋通过接驳器连接时无法同时认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组合式接驳结构包括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
所述第一接驳器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接驳器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钢筋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沿径向与所述连接件卡合连接;
所述固定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以限定两个所述装配区段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径向位置。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用于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可选的,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之前,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螺纹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向长度的1/2。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具有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之外周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径向向外凸起;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第二接驳器具有一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轴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沿周向设置于内壁且与所述卡合部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向外凹陷,所述卡合部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槽。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具有沿自身的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固定件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的横截面和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分别沿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接驳器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和所述通孔均呈圆台形。
可选的,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焊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驳器和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相互装配后,所述第一接驳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接驳器三者共轴线。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接驳结构中,组合式接驳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组合式接驳结构包括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所述第一接驳器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钢筋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沿径向与所述连接件卡合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以限定两个所述装配区段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径向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首先起到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作用;进一步,在固定件装配于第二接驳器之前,可微量转动第二接驳器,使第二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二钢筋的螺纹对齐相扣,进而使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同时认扣。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图1a~图1d是一种接驳器连接钢筋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组合式接驳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
01-第一钢筋;02-第二钢筋;03-接驳器;04-烂牙;
10-第一钢筋;20-第二钢筋;30-第一接驳器;31-第一螺纹孔;40-连接件;41-连接杆;42-卡合部;43-棱柱孔;50-第二接驳器;51-装配区段;52-第二螺纹孔;53-连接孔;530-卡槽;60-固定件;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以解决两根钢筋通过接驳器连接时无法同时认扣的问题。
以下请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20,所述组合式接驳结构包括第一接驳器30、连接件40、第二接驳器50及固定件60,具体地,请参考图3,所述第一接驳器30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31,所述第一接驳器30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纹31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10和所述连接件40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50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51,两个所述装配区段51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52,所述第二接驳器50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52与所述第二钢筋20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50用于沿径向与所述连接件30卡合连接;所述固定件60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接驳器50之外周,以限定两个所述装配区段51沿所述第二螺纹孔52的径向位置。应当理解,为增加装配区段51用于与第二钢筋20螺纹连接的面积,防止两个装配区段中的其中一个从第二钢筋20脱落,第二接驳器50需沿自身径向均匀拆分成两个装配区段,即两个装配区段各自用于形成第二螺纹孔52的部分的横截面为半圆形。需说明的,第一接驳器30和第二接驳器50用于通过连接件30相互装配后,第一接驳器30、所述连接件40和第二接驳器50三者共轴线,以使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20通过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连接后共轴线。另需说明的,第一接驳器30为套筒,整体呈圆柱状,当然,整体也可呈棱柱状、圆台状或棱台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任意配置。
上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首先,将第一接驳器30分别与第一钢筋10和连接件40连接;其次,将两个装配区段51沿第一螺纹孔31的径向与第二钢筋20连接,并同时与连接件30卡合连接;然后,微量转动第二接驳器50使第二螺纹孔52的螺纹与第二钢筋20的螺纹对齐相扣,如此,第一钢筋10和第二钢筋20分别认扣;最后,将固定件60装配于第二接驳器50的外周,由此锁定两个装配区段沿第二螺纹孔52的径向位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40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连接杆41,所述连接杆4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1相适配的外螺纹,可理解为连接杆41的至少一部分为螺杆,所述连接杆41用于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31螺纹连接。更进一步,两个所述装配区段51用于相互装配之前,所述第一接驳器30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连接件40连接,即连接第二钢筋20之前,先将第一接驳器30与连接件40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杆41的外螺纹沿所述连接杆41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31的轴向长度的1/2。如此可增加连接杆41与第一螺纹孔31的接触面积,使连接件40与第一接驳器30连接更牢固。需说明的,在实际中,第一钢筋10和连接件40通过第一接驳器30连接后,第一钢筋10与连接件的连接杆沿轴向具有间隙,连接杆41的外螺纹可全部旋入第一螺纹孔31,也可部分旋入第一螺纹孔31。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件40还具有沿所述连接杆41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杆41之外周的卡合部42,所述卡合部42沿所述连接杆41的径向向外凸起;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第二接驳器50具有一沿所述第二螺纹孔52的轴向延伸的连接孔53,所述连接孔53具有沿周向设置于内壁且与所述卡合部42相适配的卡槽530,所述卡槽530沿所述连接孔53的径向向外凹陷,所述卡合部42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槽530,连接孔53沿自身轴向的截面大致呈“T”形。具体地,卡合部42和卡槽530均呈圆形,连接孔53贯通第二接驳器53异于连接第二钢筋20的一端。可选地,连接孔53与第二螺纹孔52沿第二接驳器50的轴向连通。
可选地,连接件40还具有沿连接杆41的轴向设置于连接杆41上的棱柱孔43,棱柱孔43为盲孔,所述的棱柱孔43用于供拆装工具插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棱柱孔43为六棱柱孔,供内六角插入,以将连接杆41旋入第一螺纹孔31中。
进一步,所述固定件60具有沿自身的轴向贯通的通孔61,所述固定件60用于通过所述通孔61套设于所述第二接驳器50之外周。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接驳器50的外轮廓的横截面和所述通孔61的横截面分别沿所述连接件40朝向所述第一接驳器30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接驳器50的外轮廓与所述通孔61相适配,可理解为两者沿轴向的截面为楔形,或者梯形(包括直角梯形)。如此配置,固定件60沿连接件40朝向第一接驳器30的方向移动时,固定件60对第二接驳器50的压应力更大,使两个装配区段装配更牢固。需说明的,在固定件60设置于第二接驳器50的外周时,需预先将固定件60通过通孔61穿束于第二钢筋20上。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驳器50的外轮廓和所述通孔61均呈圆台形,以使第二接驳器50受到的径向压应力均匀。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驳器50的外轮廓和通孔61还可以是椭圆台形、棱台形。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对固定件60的外轮廓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优选与通孔61的形状相同。
进一步,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固定件60与所述第二接驳器50之外周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接驳结构中,组合式接驳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组合式接驳结构包括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所述第一接驳器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钢筋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沿径向与所述连接件卡合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以限定两个所述装配区段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径向位置。通过设置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首先起到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作用;进一步,在固定件装配于第二接驳器之前,可微量转动第二接驳器,使第二螺纹孔的螺纹与第二钢筋的螺纹对齐相扣,进而使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同时认扣。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接驳结构,用于连接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驳器、连接件、第二接驳器及固定件,
所述第一接驳器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地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接驳器包括两个沿自身径向可拆分的装配区段,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以形成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钢筋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沿径向与所述连接件卡合连接;
所述固定件用于设置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以限定两个所述装配区段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径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沿自身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连接杆用于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之前,所述第一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外螺纹沿所述连接杆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向长度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具有沿所述连接杆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之外周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沿所述连接杆的径向向外凸起;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第二接驳器具有一沿所述第二螺纹孔的轴向延伸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具有沿周向设置于内壁且与所述卡合部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连接孔的径向向外凹陷,所述卡合部用于卡合入所述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沿自身的轴向贯通的通孔,所述固定件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的横截面和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分别沿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接驳器的方向逐渐扩大,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驳器的外轮廓和所述通孔均呈圆台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装配区段用于相互装配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接驳器之外周焊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接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器和所述第二接驳器用于通过所述连接件相互装配后,所述第一接驳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接驳器三者共轴线。
CN202022654067.0U 2020-11-16 2020-11-16 组合式接驳结构 Active CN213952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067.0U CN213952719U (zh) 2020-11-16 2020-11-16 组合式接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067.0U CN213952719U (zh) 2020-11-16 2020-11-16 组合式接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2719U true CN213952719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4067.0U Active CN213952719U (zh) 2020-11-16 2020-11-16 组合式接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27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3258A (zh) * 2020-11-16 2021-02-09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接驳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3258A (zh) * 2020-11-16 2021-02-09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组合式接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2526B (zh) 管接头
CN213952719U (zh) 组合式接驳结构
CN109339345B (zh) 一种用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挂件钢筋连接的非灌浆套筒
KR102548656B1 (ko) 스크류 로드 툴 어셈블리를 이용한 외장 벽돌 시공 방법
KR20190067964A (ko) 구조용 커플러
CN107131187B (zh) 一种管件连接装置
HU213989B (en) Sleeve screwed joint
CN212704437U (zh) 一种涨套夹具
CN112343258A (zh) 组合式接驳装置
CN110924596A (zh) 锥套型钢筋连接器
KR20140081164A (ko) 복수의 내경을 갖는 이경 클램프
CN213952720U (zh) 钢筋接驳结构
CN211666094U (zh) 一种锥套型钢筋连接器
CN112392203A (zh) 接驳器组件
WO2020015601A1 (zh) 一种建筑类连接结构件
CN220227671U (zh) 一种便于确定安装到位的缆索连接器
CN220565555U (zh) 钢筋连接用单螺纹自锁套筒及钢筋连接结构
KR200472519Y1 (ko) 원터치 니플용 어댑터
CN213743473U (zh) 连接装置及锚杆或锚索的安装系统
CN110258940A (zh) 一种拉索套筒钢筋连接器
CN219060855U (zh) 一种加固钢管连接的构件
CN217537566U (zh) 新型钢筋机械连接标准化成套装置
KR100308547B1 (ko) 철근연결구
CN218668551U (zh) 一种后浇节点浇筑用模板工装
CN218990142U (zh) 一种机械连接件及预制桩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