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4872U -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4872U
CN213944872U CN202020577938.0U CN202020577938U CN213944872U CN 213944872 U CN213944872 U CN 213944872U CN 202020577938 U CN202020577938 U CN 202020577938U CN 213944872 U CN213944872 U CN 213944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dish
chute
transition groove
rotary chu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79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平
王帅
王彬
张军国
刘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HBIS Co Ltd Tangsha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HBIS Co Ltd Tangsha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HBIS Co Ltd Tangshan Branch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79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4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4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48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属于冶金行业连铸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过渡槽(1)、过渡槽支架(2)、旋转溜槽(4),所述过渡槽(1)一端置于中间包溢流槽(5)下方,为U型结构,通过过渡槽支架(2)焊接在中包车横梁(3)上方,所述旋转溜槽(4)为U型结构,一端置于过渡槽(1)下方,一端设置有排渣口(14),排渣口(14)置于渣罐(10)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在铸机生产状态下,无限次排渣需求,消除了传统中间包排渣槽容量限制瓶颈,可满足连续中间包快换需求,而且在大包回转台无法回转时实现钢水与钢渣的分隔承载,提高了铸机作业率。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属于冶金行业连铸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间包排渣装置是承接中间包溢出的钢水和熔渣的关键设施,一方面,中间包内渣层超过规定厚度,为防止卷渣进入结晶器,影响铸坯质量,必须通过提高钢水液面高度的方法将多余的熔渣排出;另一方面大包漏钢、大包滑板无法关闭等事故状态下的钢水,若大包回转台无法回转,也会进入排渣装置。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排渣装置均使用排渣槽,即从中间包溢流槽排出的钢渣直接流入排渣槽,排渣槽历经数次排渣流满后,便不能继续排渣作业,必须停机,用天车将排渣槽吊走、更换。然而,随着中间包寿命的提高以及中间包快换技术的应用,连铸机的连浇炉数大大提高,单体排渣槽装置已经无法满足排渣的需求,成为制约连铸机连浇炉数提高和作业率提升的瓶颈。为此需要设计中间包排渣装置,代替传统的中间包排渣槽,可满足在铸机生产状态下,无限次排渣需求,消除了传统中间包排渣槽容量限制瓶颈,可满足连续中间包快换需求,而且在大包回转台无法回转时实现钢水与钢渣的分隔承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代替传统的中间包排渣槽,可满足在铸机生产状态下,无限次排渣需求,消除了传统中间包排渣槽容量限制瓶颈,可满足连续中间包快换需求,而且在大包回转台无法回转时实现钢水与钢渣的分隔承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包括过渡槽、过渡槽支架、旋转溜槽,所述过渡槽一端置于中间包溢流槽下方,为U型结构,通过过渡槽支架焊接在中包车横梁上方,所述旋转溜槽为U型结构,一端置于过渡槽下方,一端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置于渣罐上方。
所述旋转溜槽设置排渣口一侧还设置有排废钢口,所述旋转溜槽和排废钢口构成连续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半径4-10米,所形成的弧线与大包旋转轨迹相匹配,所述排废钢口置于事故包上方。
所述过渡槽置于中间包溢流槽下方50-100毫米。
所述旋转溜槽置于过渡槽下方50-100毫米。
所述排渣口置于渣罐上方1-2米。
所述排废钢口置于事故包上方1.5-2.5米。
所述旋转溜槽与水平方向呈20-45度角。
所述过渡槽的上口宽度为800-1400毫米,所述过渡槽包括耐火砖内衬、过渡槽钢壳,所述过渡槽钢壳为由厚度3-5 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U型结构槽,所述过渡槽钢壳上部设置耐火砖内衬,所述耐火砖内衬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所述过渡槽的耐火砖内衬、过渡槽钢壳之间设置有过渡槽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由厚度为4-10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所述旋转溜槽上口宽度800-1600毫米,所述旋转溜槽包括旋转溜槽工作层、旋转溜槽钢壳,所述旋转溜槽工作层设置于旋转溜槽钢壳上部,所述旋转溜槽钢壳由厚度3-5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旋转溜槽工作层为耐火砖砌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在铸机生产状态下,无限次排渣需求,消除了传统中间包排渣槽容量限制瓶颈,可满足连续中间包快换需求,而且在大包回转台无法回转时实现钢水与钢渣的分隔承载,提高了铸机作业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装置过渡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旋转溜槽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旋转溜槽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过渡槽1、过渡槽支架2、中包车横梁3、旋转溜槽4、中间包溢流槽5、耐火砖内衬6、过渡槽钢壳7、过渡槽支撑底板8、事故包9、渣罐10、旋转溜槽工作层11、旋转溜槽钢壳12、黄沙13、排渣口14、排废钢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4,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包括过渡槽1、过渡槽支架2、旋转溜槽4,过渡槽1一端置于中间包溢流槽5下方,为U型结构,通过过渡槽支架2焊接在中包车横梁3上方,所述旋转溜槽4为U型结构,一端置于过渡槽1下方,一端设置有排渣口14,排渣口14置于渣罐10上方。所述旋转溜槽4设置排渣口14一侧还设置有排废钢口15,所述旋转溜槽4和排废钢口15构成连续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半径6米,形成的弧线与大包旋转轨迹相匹配,以保证大包关不上流时,转包过程中,钢水进入旋转溜槽,防止钢水落到地面对设备造成损坏或造成人员烫伤。排废钢口15置于事故包9上方。过渡槽1置于中间包溢流槽5下方80毫米,以防过渡槽与中间包溢流槽距离过近,影响中包车起、降操作或距离过远,钢渣对过渡槽砖衬冲击过大,影响砖衬使用寿命。旋转溜槽4置于过渡槽1下方70毫米。排渣口14置于渣罐10上方1.4米。排废钢口15置于事故包9上方2米。旋转溜槽4与水平方向呈30度角,以保证钢渣顺利流下。过渡槽1的上口宽度为900毫米,过渡槽1包括耐火砖内衬6、过渡槽钢壳7,过渡槽钢壳7为由厚度4 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U型结构槽,过渡槽钢壳7上部设置耐火砖内衬6,耐火砖内衬6由耐火砖砌筑而成,砖缝尺寸0.7毫米,以防排渣时,耐火砖受热膨胀,造成砖衬鼓胀损坏。过渡槽1的耐火砖内衬6、过渡槽钢壳7之间设置有过渡槽支撑底板8,支撑底板8由厚度为6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对砖衬起支撑作用,以免在排渣时砖衬受热膨胀变形,砖衬损坏。旋转溜槽4的上口宽度为1000毫米,所述旋转溜槽4包括旋转溜槽工作层11、旋转溜槽钢壳12,旋转溜槽工作层11设置于旋转溜槽钢壳12上部,旋转溜槽钢壳1由厚度4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旋转溜槽工作层11为耐火砖砌筑而成。
正常排渣作业时,打开旋转溜槽4通往渣罐10通道,提高中间包液面,使熔渣通过中间包溢流槽5、过渡槽1、旋转溜槽4,流向渣罐10。如经多次排渣后,渣罐10排满,可随时指挥天车将渣罐10吊走进行更换,不会耽误生产时间。
当发生大包滑板无法关闭、大包漏钢等事故,在确保旋转半径内无人的情况下,可直接转包,旋转过程中溢出的少量钢水进入旋转溜槽4,流向事故包9或渣罐10,若大包回转台无法旋转,钢水从中间包溢流槽5溢出,可随即开启通向事故包9通道,并关闭通向渣罐10通道,使事故钢水流向事故包9。
河北某钢厂,采用上述方案后,有效的解决了中间包排渣问题,消除了传统中间包排渣槽对连浇炉数的限制瓶颈,满足了无限次连续中间包快换作业的排渣需求,提高了铸机作业率,具有全国推广价值。

Claims (10)

1.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槽(1)、过渡槽支架(2)、旋转溜槽(4),所述过渡槽(1)一端置于中间包溢流槽(5)下方,为U型结构,通过过渡槽支架(2)焊接在中包车横梁(3)上方,所述旋转溜槽(4)为U型结构,一端置于过渡槽(1)下方,一端设置有排渣口(14),排渣口(14)置于渣罐(10)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溜槽(4)设置排渣口(14)一侧还设置有排废钢口(15),所述旋转溜槽(4)和排废钢口(15)构成连续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半径4-10米,所形成的弧线与大包旋转轨迹相匹配,所述排废钢口(15)置于事故包(9)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1)置于中间包溢流槽(5)下方50-100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溜槽(4)置于过渡槽(1)下方50-1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口(14)置于渣罐(10)上方1-2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钢口(15)置于事故包(9)上方1.5-2.5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溜槽(4)与水平方向呈20-45度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1)的上口宽度为800-1400毫米,所述过渡槽(1)包括耐火砖内衬(6)、过渡槽钢壳(7),所述过渡槽钢壳(7)为由厚度3-5 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U型结构槽,所述过渡槽钢壳(7)上部设置耐火砖内衬(6),所述耐火砖内衬(6)由耐火砖砌筑而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1)的耐火砖内衬(6)、过渡槽钢壳(7)之间设置有过渡槽支撑底板(8),所述支撑底板(8)由厚度为4-10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间包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溜槽(4)上口宽度800-1600毫米,所述旋转溜槽(4)包括旋转溜槽工作层(11)、旋转溜槽钢壳(12),所述旋转溜槽工作层(11)设置于旋转溜槽钢壳(12)上部,所述旋转溜槽钢壳(12)由厚度3-5毫米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旋转溜槽工作层(11)为耐火砖砌筑而成。
CN202020577938.0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944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7938.0U CN21394487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7938.0U CN21394487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4872U true CN213944872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1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793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944872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48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22605U (zh) 一种三机三流板坯连铸中间包
CN108176844B (zh) 一种清理中间包上水口结瘤物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91982A (zh) 用单个浸入式水口进行异型坯连铸保护浇铸的方法及装置
CN213944872U (zh) 一种中间包排渣装置
CN101342586A (zh) 钢水真空溢流法浇铸多支钢锭的设备和工艺
CN101007340B (zh) 连铸中间包减少浇余钢水的处理方法
CN201632636U (zh) 加盖球化包
CN219526681U (zh) 一种炼铁厂高炉铁水放流系统
CN103170609A (zh) 一种铁合金炉前浇注成型设备和工艺
CN109280739B (zh) 一种提升电炉钢水收得率的方法
CN114101651A (zh) 一种钢包引流砂开浇管、骨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565566Y (zh) 无旋涡水口
CN218080377U (zh) 一种钢水连续浇注的安全防护结构
CN205519625U (zh) 防止冶金浇注产生旋涡卷渣的装置
CN112108642A (zh) 一种防止钢液卷渣的钢包及方法
CN211771422U (zh) 一种rh精炼炉化冷钢盛钢装置
CN216966263U (zh) 一种在线随时排渣的中间罐
CN205437122U (zh) 一种减少铸坯夹杂物的if钢中间包
CN219315024U (zh) 一种用在矿热炉旋转钢包车上的挡渣装置
CN209334710U (zh) 一种中包钢渣引流侧向排渣装置
CN209953791U (zh) 一种整体浇注钢包
CN218134934U (zh) 一种移动式钢包盖
CN115959891B (zh) 一种含氟引流剂
CN211661074U (zh) 一种钢水转出工具
CN213507053U (zh) 一种转炉钢水罐车接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