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6842U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26842U CN213926842U CN202022707619.XU CN202022707619U CN213926842U CN 213926842 U CN213926842 U CN 213926842U CN 202022707619 U CN202022707619 U CN 202022707619U CN 213926842 U CN213926842 U CN 2139268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stainless steel
- face
- plate
- wal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橡胶减震垫、连接柱、右套座、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延伸板、第一限位凸块以及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右套座,右套座内部卡装有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凸块,第一减振弹簧左侧安装有连接柱,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防碰撞装置缓冲止震效果欠佳,并且不具备反向拉伸缓冲能力,实用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缓冲止震效果好,具备反向拉伸力,避免墙体之间出现碰撞,适用范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属于防震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地震区设计房屋时,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不同建筑物之间的缝隙即为防震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和碰撞,有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位移过大、倾斜的状况时,会连累其他建筑物,造成了人员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
但传统的防碰撞结构缓冲止震效果差,在震动产生时容易使墙体之间出现碰撞,从而使墙体之间出现开裂情况,从而降低了使用安全性,而现有的防碰撞结构构造相对复杂,并且不具备反向拉伸力,容易使墙体在震动产生时向外侧晃动,在实用性方面有待提高,现在急需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缓冲止震效果好,具备反向拉伸力,避免墙体之间出现碰撞,适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二固定背板、缓冲止震机构以及第一固定背板,所述第一墙体左侧设置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左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背板,所述第二墙体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背板,所述第一固定背板与第二固定背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止震机构,所述缓冲止震机构包括橡胶减震垫、左套座、第二减振弹簧、限位板、连接柱、右套座、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第一限位凸块、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以及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右套座,所述右套座内部卡装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右侧卡装有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左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左右端面对称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左端面贴合有橡胶减震垫,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左套座,所述左套座内部卡装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下端面右侧焊接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左侧卡装有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延伸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通槽,且第一限位通槽与第二限位凸块相匹配,四组所述第二延伸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通槽,且第二限位通槽与第一限位凸块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均等规格卡装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左右两端均卡装有定位套座。
进一步地,所述左套座环形侧面左侧焊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等规格焊接有八组,所述左套座右端面和右套座左端面均安装有限位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和第二固定背板内部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等规格安装有八组,所述橡胶减震垫等规格粘接有两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橡胶减震垫、左套座、第二减振弹簧、限位板、连接柱、右套座、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第一限位凸块、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以及第二限位凸块,该设计方便对墙体之间内侧震动进行缓冲,并且也具备拉伸缓冲能力,避免墙体之间向外侧摆动幅度过大,解决了原有防碰撞装置缓冲止震效果欠佳,并且不具备反向拉伸缓冲能力,实用性欠佳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止震效果。
因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均等规格卡装有四组,四组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左右两端均卡装有定位套座,定位套座方便对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进行卡装固定,因左套座环形侧面左侧焊接有加固板,加固板等规格焊接有八组,左套座右端面和右套座左端面均安装有限位盖,八组加固板使左套座和右套座支撑稳定性更好,限位盖避免限位板出现脱落情况,因第一固定背板和第二固定背板内部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等规格安装有八组,橡胶减震垫等规格粘接有两组,八组膨胀螺栓方便对第一固定背板和第二固定背板进行安装固定,而两组橡胶减震垫方便对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传递过来的震动进行吸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缓冲止震效果好,具备反向拉伸力,避免墙体之间出现碰撞,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中缓冲止震机构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第二固定背板、4-缓冲止震机构、5-第一固定背板、41-橡胶减震垫、42-左套座、421-加固板、43-第二减振弹簧、44-限位板、45-连接柱、46-右套座、47-第一减振弹簧、48-第一延伸板、481-第一限位通槽、49-第二延伸板、491-第二限位通槽、411-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2-第一限位凸块、413-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4-第二限位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第二固定背板3、缓冲止震机构4以及第一固定背板5,第一墙体1左侧设置有第二墙体2,第一墙体1左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背板5,第二墙体2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背板3,第一固定背板5与第二固定背板3之间设置有缓冲止震机构4。
缓冲止震机构4包括橡胶减震垫41、左套座42、第二减振弹簧43、限位板44、连接柱45、右套座46、第一减振弹簧47、第一延伸板48、第二延伸板49、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第一限位凸块412、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以及第二限位凸块414,第一固定背板5左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右套座46,右套座46内部卡装有第一减振弹簧47,第一固定背板5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一延伸板48,第一延伸板48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凸块412,第一限位凸块412右侧卡装有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第一减振弹簧47左侧安装有连接柱45,连接柱45左右端面对称焊接有限位板44,第二固定背板3左端面贴合有橡胶减震垫41,第二固定背板3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左套座42,左套座42内部卡装有第二减振弹簧43,第二固定背板3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二延伸板49,第二延伸板49下端面右侧焊接有第二限位凸块414,第二限位凸块414左侧卡装有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该设计解决了原有防碰撞装置缓冲止震效果欠佳,并且不具备反向拉伸缓冲能力,实用性欠佳的问题。
第一延伸板48和第二延伸板49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四组第一延伸板48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通槽481,且第一限位通槽481与第二限位凸块414相匹配,四组第二延伸板49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通槽491,且第二限位通槽491与第一限位凸块412相匹配,第一限位通槽481方便第二限位凸块414在第一延伸板48内部做左右移动动作,而第二限位通槽491方便第一限位凸块412在第二延伸板49内部做左右移动动作,以此对第一延伸板48和第二延伸板49向内侧拽拉,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均等规格卡装有四组,四组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左右两端均卡装有定位套座,定位套座方便对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进行卡装固定。
左套座42环形侧面左侧焊接有加固板421,加固板421等规格焊接有八组,左套座42右端面和右套座46左端面均安装有限位盖,八组加固板421使左套座42和右套座46支撑稳定性更好,限位盖避免限位板44出现脱落情况,第一固定背板5和第二固定背板3内部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等规格安装有八组,橡胶减震垫41等规格粘接有两组,八组膨胀螺栓方便对第一固定背板5和第二固定背板3进行安装固定,而两组橡胶减震垫41方便对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传递过来的震动进行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借助膨胀螺栓将第一固定背板5安装固定在第一墙体1指定位置,以及将第二固定背板3安装固定在第二墙体2指定位置;当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产生转动时,橡胶减震垫41会对一部分震动进行吸附,而剩余的震动会传递至左套座42和右套座46中,此时第一减振弹簧47和第二减振弹簧43会对震动进行缓冲,在此过程中,第一减振弹簧47和第二减振弹簧43会对限位板44施加顶力,避免左套座42与右套座46出现碰撞,从而避免第一墙体1与第二墙体2在震动过程中出现碰撞;与此同时,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413会对第二限位凸块414施加挤压力,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411会对第一限位凸块412施加挤压力,从而使第一延伸板48对第一固定背板5施加向内侧拽拉力,进而使第二延伸板49对第二固定背板3施加向内侧拽拉力,从而避免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在震动过程中向外侧大幅度摆动,并且也避免第一减振弹簧47和第二减振弹簧43弹性形变范围过大导致损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第二固定背板、缓冲止震机构以及第一固定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左侧设置有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左侧安装有第一固定背板,所述第二墙体右侧安装有第二固定背板,所述第一固定背板与第二固定背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止震机构;
所述缓冲止震机构包括橡胶减震垫、左套座、第二减振弹簧、限位板、连接柱、右套座、第一减振弹簧、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第一限位凸块、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以及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右套座,所述右套座内部卡装有第一减振弹簧,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左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上端面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右侧卡装有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减振弹簧左侧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左右端面对称焊接有限位板,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左端面贴合有橡胶减震垫,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右端面中间位置焊接有左套座,所述左套座内部卡装有第二减振弹簧,所述第二固定背板右端面上下两侧对称焊接有第二延伸板,所述第二延伸板下端面右侧焊接有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左侧卡装有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等规格焊接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延伸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通槽,且第一限位通槽与第二限位凸块相匹配,四组所述第二延伸板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通槽,且第二限位通槽与第一限位凸块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均等规格卡装有四组,四组所述第一不锈钢压缩弹簧和第二不锈钢压缩弹簧左右两端均卡装有定位套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座环形侧面左侧焊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等规格焊接有八组,所述左套座右端面和右套座左端面均安装有限位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背板和第二固定背板内部上下两侧均对称安装有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等规格安装有八组,所述橡胶减震垫等规格粘接有两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07619.XU CN213926842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07619.XU CN213926842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26842U true CN213926842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7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07619.XU Active CN213926842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26842U (zh)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22707619.XU patent/CN21392684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883219B2 (ja) | 免震支持装置 | |
KR101595507B1 (ko) | 수평진동 저감 기능을 갖는 3차원 면진장치 | |
TW201510329A (zh) | 一種三維方向之避震裝置 | |
JP2021124205A (ja) | 新規な3d防振装置 | |
CN213926842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111677108A (zh) | 一种自复位梁柱耗能节点 | |
JP2978732B2 (ja) | 原子炉機器の共通床方式上下免震構造 | |
CN213203769U (zh) | 一种桥梁抗震支撑结构 | |
CN212176158U (zh) | 一种组合抗震建筑结构组件 | |
CN215888690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组合隔震减震设计结构 | |
CN106869019B (zh) | 一种单向移动的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 |
JP3724987B2 (ja) | 三次元免震装置 | |
CN210369371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JPH0434247A (ja) | 免震装置 | |
CN215482239U (zh) | 一种稳定结构的铁路桥梁支座 | |
CN111945893A (zh) | 一种三维隔震/振支座 | |
JP2804465B2 (ja) | 免震装置 | |
JP2709129B2 (ja) | 床免震構造 | |
CN211114194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213508006U (zh) | 一种适应多震级的桥梁抗震装置 | |
CN221589924U (zh) | 双向的隔震支座装置 | |
CN215214555U (zh) | 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缓冲装置 | |
CN215421199U (zh) | 一种抗震机柜底座 | |
JP2000320183A (ja) | 免震装置の取付構造および免震装置付き建築物 | |
CN212742179U (zh) | 一种道路桥梁减震缓冲的基座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21 Address after: Room 503, Unit 2, Building 32, No. 125, Tangu East Street, Yuhua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050000 Patentee after: Chen Hui Address before: 050000 No. 505, unit 1, building 8, No. 205, Yuejin Road, Chang'an Distric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o Xin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