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9371U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69371U CN210369371U CN201920742412.0U CN201920742412U CN210369371U CN 210369371 U CN210369371 U CN 210369371U CN 201920742412 U CN201920742412 U CN 201920742412U CN 210369371 U CN210369371 U CN 2103693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building structure
- plate
- anticollision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414 Homo sapi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防碰撞基座、第二防碰撞基座、第一建筑结构、第二建筑结构、地面、固定盖板、活动杆、连接杆和工型防碰撞支撑,所述第一建筑结构和第二建筑结构之间预留有防震缝,所述第一防碰撞基座和第二防碰撞基座均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内部,所述防震缝的内部设置有工型防碰撞支撑。该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第一防碰撞基座、第二防碰撞基座、固定盖板、活动杆、连接杆、和第一弹簧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内的中上部分形成防碰撞结构,通过工型防碰撞支撑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的内部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减轻建筑物和地面受到的损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震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巨大,严重的会危害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筑物在构建时就会在建筑物内防震缝,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在地震的影响下会来回摆动,防震缝可以减轻或防止相邻建筑结构单元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碰撞,现有技术中具有的防震缝缺少防碰撞装置,因此,需要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防碰撞基座、第二防碰撞基座、第一建筑结构、第二建筑结构、地面、固定盖板、活动杆、连接杆和工型防碰撞支撑,所述第一建筑结构和第二建筑结构之间预留有防震缝,所述第一防碰撞基座和第二防碰撞基座均固定安装于地面的内部,所述第一防碰撞基座包括第一防撞架、第一防撞板和第一弹性胶条,所述第二防碰撞基座包括第二防撞架、第二防撞板和第二弹性胶条,所述第一防撞架和第二防撞架下表面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活动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防震缝的内部设置有工型防碰撞支撑。
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撞架和第二防撞架的一侧均插接有第一膨胀螺栓,所述第一防撞架通过第一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结构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撞架通过第一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结构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固定盖板设置于第一防撞板和第二防撞板的上方,所述固定盖板的左右两侧均插接有第二膨胀螺栓,所述固定盖板、第一防撞板和第一防撞架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与第一建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板、第二防撞板和第二防撞架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与第二建筑结构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滑块与滑轨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于固定盖板和活动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于活动杆的下方,所述连接杆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可选的,所述工型防碰撞支撑包括加强杆、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弹簧,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建筑结构和第二建筑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
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胶条设置于第一防撞架和第一防撞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胶条设置于第二防撞架和第二防撞板之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第一防碰撞基座、第二防碰撞基座、固定盖板、活动杆、连接杆、和第一弹簧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内的中上部分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减轻建筑物和地面受到的损害,保证了地面的平整度和完整性。
2、该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工型防碰撞支撑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的内部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对地震等外力振动进行吸收,减轻建筑物内部受到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防碰撞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碰撞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型防碰撞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防碰撞基座;101、第一防撞架;102、第一防撞板;103、第一弹性胶条;2、第二防碰撞基座;201、第二防撞架;202、第二防撞板;203、第二弹性胶条;3、第一建筑结构;4、第二建筑结构;5、地面;6、固定盖板;7、活动杆;8、连接杆;9、工型防碰撞支撑;901、加强杆;902、第一连接板;903、第二连接板;904、第二弹簧;10、防震缝;11、滑轨;12、滑块;13、第一膨胀螺栓;14、第二膨胀螺栓;15、第一弹簧;1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防碰撞基座1、第二防碰撞基座2、第一建筑结构3、第二建筑结构4、地面5、固定盖板6、活动杆7、连接杆8和工型防碰撞支撑9,第一建筑结构3和第二建筑结构4之间预留有防震缝10,第一防碰撞基座1和第二防碰撞基座2均固定安装于地面5的内部,第一防碰撞基座1包括第一防撞架101、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一弹性胶条103,第二防碰撞基座2包括第二防撞架201、第二防撞板202和第二弹性胶条203,第一弹性胶条103设置于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一防撞板102之间,第二弹性胶条203设置于第二防撞架201和第二防撞板202之间,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二防撞架201的一侧均插接有第一膨胀螺栓13,第一防撞架101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3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结构3的上表面,第二防撞架201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3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结构4的上表面,固定盖板6设置于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二防撞板202的上方,固定盖板6的左右两侧均插接有第二膨胀螺栓14,固定盖板6、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一防撞架101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14与第一建筑结构3固定连接,固定盖板6、第二防撞板202和第二防撞架201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14与第二建筑结构4固定连接,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二防撞架201下表面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11,活动杆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与滑轨11的内壁活动连接,连接杆8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于固定盖板6和活动杆7的内部,连接杆8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第一弹簧15设置于活动杆7的下方,连接杆8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6,通过第一防碰撞基座1、第二防碰撞基座2、固定盖板6、活动杆7、连接杆8、和第一弹簧15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10内的中上部分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减轻建筑物和地面受到的损害,保证了地面的平整度和完整性,防震缝10的内部设置有工型防碰撞支撑9,工型防碰撞支撑9包括加强杆901、第一连接板902、第二连接板903和第二弹簧904,加强杆90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902和第二连接板903,第一连接板902和第二连接板903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建筑结构3和第二建筑结构4固定连接,加强杆90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904,通过工型防碰撞支撑9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10的内部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吸收振动,减轻建筑物内部受到的损害。
综上所述,该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通过第一防碰撞基座1、第二防碰撞基座2、固定盖板6、活动杆7、连接杆8、和第一弹簧15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10内的中上部分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在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减轻建筑物和地面受到的损害,保证了地面的平整度和完整性,通过工型防碰撞支撑9的设置,能够在防震缝10的内部形成防碰撞结构,可对地震等外力振动进行吸收,减轻建筑物内部受到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防碰撞基座(1)、第二防碰撞基座(2)、第一建筑结构(3)、第二建筑结构(4)、地面(5)、固定盖板(6)、活动杆(7)、连接杆(8)和工型防碰撞支撑(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建筑结构(3)和第二建筑结构(4)之间预留有防震缝(10),所述第一防碰撞基座(1)和第二防碰撞基座(2)均固定安装于地面(5)的内部,所述第一防碰撞基座(1)包括第一防撞架(101)、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一弹性胶条(103),所述第二防碰撞基座(2)包括第二防撞架(201)、第二防撞板(202)和第二弹性胶条(203),所述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二防撞架(201)下表面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滑轨(11),所述活动杆(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2),所述防震缝(10)的内部设置有工型防碰撞支撑(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二防撞架(201)的一侧均插接有第一膨胀螺栓(13),所述第一防撞架(101)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3)固定连接于第一建筑结构(3)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防撞架(201)通过第一膨胀螺栓(13)固定连接于第二建筑结构(4)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板(6)设置于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二防撞板(202)的上方,所述固定盖板(6)的左右两侧均插接有第二膨胀螺栓(14),所述固定盖板(6)、第一防撞板(102)和第一防撞架(101)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14)与第一建筑结构(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盖板(6)、第二防撞板(202)和第二防撞架(201)均通过第二膨胀螺栓(14)与第二建筑结构(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2)与滑轨(11)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从上至下依次贯穿于固定盖板(6)和活动杆(7)的内部,所述连接杆(8)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设置于活动杆(7)的下方,所述连接杆(8)的底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型防碰撞支撑(9)包括加强杆(901)、第一连接板(902)、第二连接板(903)和第二弹簧(904),所述加强杆(901)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902)和第二连接板(903),所述第一连接板(902)和第二连接板(903)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建筑结构(3)和第二建筑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杆(901)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90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胶条(103)设置于第一防撞架(101)和第一防撞板(102)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胶条(203)设置于第二防撞架(201)和第二防撞板(202)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2412.0U CN21036937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42412.0U CN21036937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69371U true CN210369371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6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424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69371U (zh) | 2019-05-22 | 2019-05-22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6937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1414A (zh) * | 2020-07-20 | 2021-09-24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安全型建筑减震缓冲装置 |
-
2019
- 2019-05-22 CN CN201920742412.0U patent/CN2103693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1414A (zh) * | 2020-07-20 | 2021-09-24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安全型建筑减震缓冲装置 |
CN113431414B (zh) * | 2020-07-20 | 2022-08-12 | 长江师范学院 | 一种安全型建筑减震缓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715645U (zh) | 一种抗震钢梁结构 | |
CN211150011U (zh) | 一种防撞防水液晶显示屏 | |
CN212772937U (zh) | 一种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 |
CN210369371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209741893U (zh) | 新型抗震建筑基础 | |
CN207160450U (zh) | 一种带有阻尼系统的钢筋混凝土防震楼梯 | |
CN108589523B (zh) | 一种桥梁用减震护栏底座及工作方法 | |
CN108589513B (zh) | 一种用于桥梁的减震配重体系及其工作方法 | |
KR200431157Y1 (ko) | 구조물용 면진 베어링장치 | |
CN211472872U (zh) | 一种防震的钢结构连接装置 | |
CN211501463U (zh) | 一种机电设备抗震连接构件 | |
CN208996546U (zh) | 一种建筑钢结构固定安装连接支座 | |
CN211007135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214302388U (zh) | 一种减震墙体结构 | |
CN211973915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210887333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 | |
CN211114194U (zh) |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 |
CN221399464U (zh) | 一种低刚度防倾覆三维隔震平台 | |
CN217205675U (zh) | 一种隔震支座 | |
CN112942560A (zh) |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 |
CN215421199U (zh) | 一种抗震机柜底座 | |
CN205639459U (zh) | 十字滑移式隔震台座 | |
CN221608594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桥梁伸缩装置 | |
JP2672727B2 (ja) | 免震装置 | |
CN217783011U (zh) |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建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