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1276U -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1276U
CN213921276U CN202022548139.3U CN202022548139U CN213921276U CN 213921276 U CN213921276 U CN 213921276U CN 202022548139 U CN202022548139 U CN 202022548139U CN 213921276 U CN213921276 U CN 213921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wler
assembly
track
chassis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813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武刚
李清华
曾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uangyuan High Tech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uangyuan High Tec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uangyuan High Tech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uangyuan High Tech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4813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1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1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1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所述履带底盘包括:第一履带总成;第二履带总成;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第二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该履带底盘通过伸缩部调整第一履带总成和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宽度,从而保证其通过性能。此外,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还能够降低履带底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所受到的冲击,从而提升行驶的操作性能。

Description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背景技术
履带底盘是矿业机械等工程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带动整车行走并且对整车起到支撑作用。但由于传统的履带底盘宽度通常是固定的,导致整车尺寸较大,其通过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在地下矿山领域的大部分巷道,进而使工程车辆的应用受到限制。
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227102.1、发明名称为《一种可伸缩式履带底盘及带有该底盘的履带式工程机械》中记载,该履带底盘包括左、右履带架、左、右伸缩油缸和中心架,左伸缩油缸安装在中心架与左履带架之间,右伸缩油缸安装在中心架与右履带架之间,左履带架包括左伸缩梁,右履带架包括右伸缩梁,左伸缩梁与中心架的左伸缩孔相配合,右伸缩梁与中心架的右伸缩孔相配合;左伸缩油缸的伸缩方向与左伸缩孔中线平行,右伸缩油缸的伸缩方向与右伸缩孔的中线平行。上述可伸缩式履带底盘进行状态转换时,可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左、右履带架之间宽度的改变,简化了作业状态与转场状态的转换过程和操作过程,能够提高可伸缩式履带底盘操作性能;同时,能够保证施工状态下可伸缩式履带底盘的刚度和强度。
然而,包含上述履带底盘的工程车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作业时,会导致其颠簸,从而影响行驶的操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该履带底盘的履带总成所连接的伸缩部可以调整两个履带总成之间的宽度,进而能够保证通过性能;而且,履带总成上还连接有缓冲部以降低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受到的冲击,从而提升行驶的操作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包括:
第一履带总成;
第二履带总成;
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
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
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第二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部包括平衡轴及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内的双活塞杆液压油缸,所述平衡轴通过球铰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连接,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伸缩的第一控制阀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与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之间安装有第一平衡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一蓄能器;
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部连接,所述第一蓄能器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液压油缸和第二蓄能器;
其中,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部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部还包括第一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蓄能器通过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所述第二缓冲部还包括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二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履带底盘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伸缩的第二控制阀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之间安装有第二平衡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可拆卸连接。
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案中所示的履带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底盘,包括第一履带总成、第二履带总成、伸缩部、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其中,所述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该履带底盘通过伸缩部调整第一履带总成和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宽度,从而保证其通过性能。此外,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还能够降低履带底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所受到的冲击,从而提升行驶的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履带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履带底盘处于最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中履带底盘处于最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底盘中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履带底盘;
11-第一履带总成;
12-第二履带总成;
13-伸缩部;
131-平衡轴;
132-双活塞杆液压油缸;
133-第一控制阀组;
134-第一平衡阀;
14-第一缓冲部;
141-第一液压油缸;
142-第一蓄能器;
143-第一单向节流阀;
15-第二缓冲部;
151-第一液压油缸;
152-第二蓄能器;
153-第二单向节流阀;
16-第二控制阀组;
17-第二平衡阀。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履带底盘是矿业机械等工程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带动整车行走并且对整车起到支撑作用。但由于传统的履带底盘宽度通常是固定的,导致整车尺寸较大,其通过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在地下矿山领域的大部分巷道,进而使工程车辆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现有的履带底盘包括左、右履带架、左、右伸缩油缸和中心架,左伸缩油缸安装在中心架与左履带架之间,右伸缩油缸安装在中心架与右履带架之间,左履带架包括左伸缩梁,右履带架包括右伸缩梁,左伸缩梁与中心架的左伸缩孔相配合,右伸缩梁与中心架的右伸缩孔相配合;左伸缩油缸的伸缩方向与左伸缩孔中线平行,右伸缩油缸的伸缩方向与右伸缩孔的中线平行。上述可伸缩式履带底盘进行状态转换时,可以通过液压系统实现左、右履带架之间宽度的改变,简化了作业状态与转场状态的转换过程和操作过程,能够提高可伸缩式履带底盘操作性能;同时,能够保证施工状态下可伸缩式履带底盘的刚度和强度。然而,包含上述履带底盘的工程车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作业时,会导致其颠簸,从而影响行驶的操作性能。
为解决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该履带底盘的履带总成所连接的伸缩部可以调整两个履带总成之间的宽度,进而能够保证通过性能;而且,履带总成上还连接有缓冲部以降低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受到的冲击,从而提升行驶的操作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履带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履带底盘处于最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1中履带底盘处于最窄宽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底盘中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底盘适用于天井钻机、推土机或挖掘机等各种基于履带底盘实现行驶的工程车辆,但为了描述方便,以下仅以履带式天井钻机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履带底盘10包括第一履带总成11、第二履带总成12、伸缩部13、第一缓冲部14和第二缓冲部15等。
其中,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任何一种履带总成。示例性的,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均可包括履带架和安装在该履带架上的驱动轮,除了可以在履带架上安装驱动轮之外,还可以安装支撑轮、导向轮等。另外,在履带架及驱动轮等的外部可包覆金属或橡胶等材质的履带。
履带底盘10的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之间连接有伸缩部13,通过伸缩部13可以控制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之间的距离。在进行转场行驶时,伸缩部13将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之间的距离缩小,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保证其通过性能;在进行作业时,伸缩部13将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之间的距离增大,如图3所示,从而可以保证其作业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与伸缩部13可拆卸连接。在转场运送时,将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与伸缩部13分离,并分别运送,以降低整车运送的难度。当达到目的地后,将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分别与伸缩部13连接,以满足作业要求。
由上述可知,伸缩部13具有伸缩功能,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伸缩部13包括平衡轴131及安装在平衡轴131内的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其中,平衡轴131可以有效减缓整车的振动,进一步提升其行驶的操作性能。此外,平衡轴131通过球铰结构分别与第一缓冲部14和第二缓冲部15连接,其中球铰结构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连接机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制。而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分别连接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在调整第一履带总成11和第二履带总成12之间的距离时,可以经过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中的一个活塞杆移动,而另一个活塞杆可以保持不动,或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中两个活塞杆同时移动。
进一步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伸缩部13还包括用于控制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伸缩的第一控制阀组133,其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该控制阀组133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控制阀组,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此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为了能够保证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安全运行,在第一控制阀组133与双活塞杆液压油缸132之间安装有第一平衡阀134,如图4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底盘中,第一缓冲部14分别与第一履带总成11和伸缩部13中的平衡轴131连接,以使第一缓冲部14能够减缓履带底盘10所受的压力冲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如图1-4所示,上述第一缓冲部14包括:第一液压油缸141和第一蓄能器142;其中,第一液压油缸141的底部与第一履带总成11可拆卸连接,第一液压油缸141的活塞杆与伸缩部13中的平衡轴131通过球铰结构连接,第一蓄能器142与第一液压油缸14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缓冲部14还包括第一单向节流阀143,第一蓄能器142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143与第一液压油缸14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在履带底盘10宽度调整过程中,第一液压油缸141始终处于锁紧保压状态,履带底盘10宽度的变化将可能导致第一液压油缸141有杆腔或无杆腔压力的升高,此时,第一蓄能器142经过第一单向节流阀143能够缓解第一液压油缸141中的压力,进而能够防止缸筒内压力过高,而损坏第一液压油缸141。
另外,在凹凸不平的路况面行驶时,履带总成会受到复杂的交变负载冲击,并且该冲击可以传递至主机上,从而影响整车行驶的操控性能。由于第一液压油缸141与第一履带总成11连接,因此,上述冲击会传递至第一液压油缸141上,此时,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143与其连接的第一蓄能器142能够缓解压力冲击,从而提升行驶的操控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部15与第一缓冲部14的结构及作用均相同。具体的,如图1-4所示,第二缓冲部15包括第二液压油缸151和第二蓄能器152;其中,第二液压油缸151的底部与第二履带总成12可拆卸连接,第二液压油缸151的活塞杆与伸缩部13中的平衡轴131通过球铰结构连接,第二蓄能器1452与第一液压油缸15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进一步的,第二缓冲部15还包括第二单向节流阀153,第二蓄能器152通过第二单向节流阀153与第二液压油缸151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更进一步的,履带底盘10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液压油缸141和第二液压油缸151伸缩的第二控制阀组16,其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第一液压油缸141和第二液压油缸151的动作可以调节与其连接的机构的倾斜角度,以更好的完成作业。该控制阀组16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控制阀组,在此不做特殊限制。
此外,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为了能够保证第一液压油缸141和第二液压油缸151的安全运行,在第二控制阀组16与上述两个油缸之间安装有第二平衡阀17,如图4所示。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底盘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具有较好的通过性能和操作性能。
实施例2
根据上述实施方案,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该工程车辆包括上述实施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履带底盘。由于工程车辆包括履带底盘10,因此,本实施例的工程车辆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面时,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工程车辆,其通过性能和操作性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履带总成;
第二履带总成;
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以调整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之间的距离;
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
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连接,以使第二缓冲部能够减缓压力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包括平衡轴及安装于所述平衡轴内的双活塞杆液压油缸,所述平衡轴通过球铰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缓冲部和所述第二缓冲部连接,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伸缩的第一控制阀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组与所述双活塞杆液压油缸之间安装有第一平衡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一蓄能器;
其中,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部连接,所述第一蓄能器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所述第二缓冲部包括:第二液压油缸和第二蓄能器;
其中,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伸缩部连接,所述第二蓄能器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还包括第一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一蓄能器通过所述第一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所述第二缓冲部还包括第二单向节流阀,所述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二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底盘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伸缩的第二控制阀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组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之间安装有第二平衡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二缓冲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履带总成和所述伸缩部可拆卸连接。
10.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履带底盘。
CN202022548139.3U 2020-11-06 2020-11-06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Active CN213921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8139.3U CN213921276U (zh) 2020-11-06 2020-11-06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8139.3U CN213921276U (zh) 2020-11-06 2020-11-06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1276U true CN213921276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7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8139.3U Active CN213921276U (zh) 2020-11-06 2020-11-06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1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79036B2 (e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and crane having same
JP5903493B2 (ja) 伸縮可能式クローラ車台及び当該車台を備える工事機器
CN101402377A (zh) 一种可伸缩式履带底盘及带有该底盘的履带式工程机械
CN107116985B (zh) 一种用于多轴重型车辆的大行程悬架系统
EP1967483B1 (en) Crawler Vehicle
CN109624639A (zh) 一种z形多连杆行程放大的车辆悬挂系统用液压升降机构
CN213921276U (zh) 履带底盘和工程车辆
CN102320331B (zh) 一种行走车辆底盘
CN201721533U (zh) 旋挖钻机履带行走底盘
CN103287518A (zh) 一种履带式行走底盘
CN111332377A (zh) 一种伸缩式履带底盘
CN104057927A (zh) 一种液压支腿结构及移动式破碎机
CN105822328A (zh) 一种混凝土喷浆车
GB2407624A (en) Control system for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accumulator in piston rod
CN116062633A (zh) 一种可变跨距支腿结构及作业机械
CN106276641B (zh) 车架结构及起重机
CN104290558A (zh) 工程车辆摆臂式平衡驱动机构
CN113263868A (zh) 一种装载机用驱动桥系统
CN218624235U (zh) 凿岩台车
CN206111204U (zh) 一种混凝土喷浆车
EP4269703A1 (en) An actuator mounting arrangement and a mining machine
CN203306132U (zh) 一种履带式行走底盘
CN217197685U (zh) 一种车辆底盘及工程机械
CN113752769B (zh) 一种用于车辆越障的伸缩臂装置
CN218062301U (zh) 带有超前支护和钻探的截割部和工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