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1351U - 大风量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大风量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1351U
CN213901351U CN202023288548.0U CN202023288548U CN213901351U CN 213901351 U CN213901351 U CN 213901351U CN 202023288548 U CN202023288548 U CN 202023288548U CN 213901351 U CN213901351 U CN 213901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outer shell
total hea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85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邬国牛
林祖峰
吴天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xce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xce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xce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xce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85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1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1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1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新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风量新风机,包括:外壳体,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初级过滤器,设于外壳体内、与一进风口相通;全热交换器,设于外壳体内、与初级过滤器和另一进风口相通;分界板,一端与全热交换器连接、用于将经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分隔成两部分走向;新风机组件,设于由分界板、热交换器及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排风机组件,设于由分界板、全热交换器及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另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排风机组件与一出风口相通;及高效过滤器,设于外壳体外侧壁上、与新风机组的第一出风口连通;高效过滤器开设有用于将空气扩散至大风量新风机外的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具有大风量、低噪音及低能耗等特点。

Description

大风量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风量新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大家对各种环境下的空气质量都较为关注,特别是在冬季空气污染严重时期,沙尘暴及过高PM2.5的环境,很容易给大家生活造成困扰及伤害。
现有的室内洁净新鲜空气主要是依赖新风机实现,新风机的风量取决于进风通道的截面积,进风通道要在房屋外墙体上钻孔,鉴于人们的普遍使用习惯及意愿,通常外墙开孔能接受空调管道安装孔径的大小,过大的孔径影响外观且难以接受,而以空调孔径为进风通道的新风机,存在风量太小的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大风量新风机,具有大风量、低噪音及低能耗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大风量新风机,包括:
外壳体,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
初级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与一所述进风口相通;
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与所述初级过滤器连通、且与另一所述进风口相通;
分界板,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连接、用于将经所述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分隔成两部分走向;
新风机组件,设于由所述分界板、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一空气流通空间内;
排风机组件,设于由所述分界板、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另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所述排风机组件与一所述出风口相通;及
高效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外侧壁上、与所述新风机组的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高效过滤器开设有用于将空气扩散至所述大风量新风机外的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器呈方型、且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一顶角与所述外壳体一内侧壁相接,所述全热交换器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间的夹角呈锐角。
优选地,所述锐角为45°。
优选地,所述分界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一侧相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相接。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且靠近所述外壳体一顶角的室外新风进风口,及开设在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内设置的一侧面上的室内风进风口。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与所述排风机组件相通的室内风出口。
优选地,所述全热交换器、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新风机组件及所述高效过滤器组成一直线通道。
优选地,所述初级过滤器、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相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排风机组件及与所述排风机组件相通的所述出风口组成一过滤交换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大风量新风机,设置所述全热交换器,使得室外新风的温度能快速上升或下降、使得所述出风口的洁净空气的温度接近于室温。分别设置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相通的所述进风口及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通的另一所述进风口,有助于增大进风量,另外,增设所述分界板、将经所述全热交换器的风分成两路,一路经所述排风机组件排出室外、另一路经所述新风机组件及所述高效过滤器进一步过滤后排出室内,实现了大风量的同时、还降低了大风量导致的噪音,另外,还中和了温差,使得出风口的洁净空气更接近室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风量新风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
1-外壳体,11-室外新风进风口,12-室内风进风口,13-室内风出口,2-初级过滤器,3-全热交换器,4-分界板,5-新风机组件,6-排风机组件,7-高效过滤器。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为空气流动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大风量新风机,包括:外壳体1、初级过滤器2、全热交换器3、分界板4、新风机组件5、排风机组件6及高效过滤器7,其中,所述初级过滤器2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开设在所述外壳体1的一进风口相通,所述全热交换器3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与所述初级过滤器2连通、且与开设在所述外壳体1内的另一所述进风口相通,所述分界板4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连接、用于将经所述全热交换器3流出的空气分隔成两部分走向,所述新风机组件5设于由所述分界板4、所述热交换器3及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围成的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所述排风机组件6设于由所述分界板4、所述全热交换器3及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围成的另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所述排风机组件6与开设于所述外壳体1上的一出风口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呈方型,所述外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具体地,所述外壳体1一侧面面向室外安装,所述进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1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且靠近所述外壳体1一顶角的室外新风进风口11,及开设在所述外壳体1靠近室内设置的一侧面上的室内风进风口12。所述出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1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与所述排风机组件6相通的室内风出口13。分别设置室外和室内进风口,使得本产品能满足大风量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级过滤器2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与设于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1一侧、与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1相通,用以经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1进入的空气、再将过滤后的空气流向所述全热交换器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3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且设于所述初级过滤器2一侧。具体地,所述全热交换器3呈方型、且所述全热交换器3一顶角与所述外壳体1一内侧壁相接、且所述全热交换器3与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夹角呈锐角。更具体地,所述锐角为45°。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器3与所述室内风进风口12相通,使得在市内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所述全热交换器3能有效中和温差。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周侧均为与外界相通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界板4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3一侧相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室内风出口13与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相接。具体地,所述分隔板4用于将是经所述全热交换器3流出的空气分隔成两路走向。更具体地,所述初级过滤器2、与室内风进风口12、所述全热交换器3、所述排风机组件6及与所述室内风出口13组成一过滤交换通道。所述全热交换器3、室内风进风口12、所述新风机组件5及所述高效过滤器7组成一直线通道。经所述全热交换器3流出的空气经所述分界板4间隔后、分别通过所述直线通道和所述过滤交换通道流出。该结构设置,有效减低了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机组件5设于所述直线通道内、用于将空气导向至所述高效过滤器7,所述新风机组件5与所述高效过滤器7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风机组件6设于所述外壳体1内、用于辅助经所述过滤交换通道的空气排出所述室内风出口13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高效过滤器7设于所述外壳体1外侧壁上、且设于所述外壳体1面向室内的一面上,所述高效过滤器7开设有用于将空气扩散至所述大风量新风机外的第二出风口。设置的所述高效过滤器7有助于过滤室内空气。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大风量新风机,设置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1和所述室内风进风口12,有助于实现大风量的前提,设置所述全热交换器3中和所述室外新风进风口11和所述室内风进风口12的温度,使得出风更接近于室温且能减低耗能,结合所述分界板4,使得经所述全热交换器3的空气流出后分两路走向,一路经所述排风机组件6流出至所述室内风出口13排出室外,另一路经所述新风机组件5流向所述高效过滤器7,进一步过滤空气后再排出室内,有限改善了室内空气的同时,还能减低噪音。本实用新型具有大风量、低噪音及低能耗等特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开设有若干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
初级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与一所述进风口相通;
全热交换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内、与所述初级过滤器连通、且与另一所述进风口相通;
分界板,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连接、用于将经所述全热交换器流出的空气分隔成两部分走向;
新风机组件,设于由所述分界板、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一空气流通空间内;
排风机组件,设于由所述分界板、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所述外壳体内侧壁围成的另一空气流通空间内,所述排风机组件与一所述出风口相通;及
高效过滤器,设于所述外壳体外侧壁上、与所述新风机组的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高效过滤器开设有用于将空气扩散至所述大风量新风机外的第二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呈方型、且所述全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且一顶角与所述外壳体一内侧壁相接,所述全热交换器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间的夹角呈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为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一端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一侧相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外壳体内侧壁相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且靠近所述外壳体一顶角的室外新风进风口,及开设在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内设置的一侧面上的室内风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体靠近室外设置的一侧面上、与所述排风机组件相通的室内风出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器、与所述全热交换器相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新风机组件及所述高效过滤器组成一直线通道。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大风量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器、与所述初级过滤器相通的所述进风口、所述全热交换器、所述排风机组件及与所述排风机组件相通的所述出风口组成一过滤交换通道。
CN202023288548.0U 2020-12-30 2020-12-30 大风量新风机 Active CN213901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548.0U CN21390135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大风量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548.0U CN21390135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大风量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1351U true CN213901351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6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8548.0U Active CN21390135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大风量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1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34952U (zh) 一种厨房空调
CN205747362U (zh) 带ifd净化模块的全热交换器
CN113251537A (zh) 全热新风机
CN109000324B (zh) 一种节约空间的节能新风器
CN213901351U (zh) 大风量新风机
CN10575779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18542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421272U (zh) 一种防堵塞型全热交换芯体
CN20904254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678202A (zh) 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741245U (zh) 一种适于卧室的新风净化设备
CN21117711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11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04561U (zh) 一种用于严寒地区建筑外墙的自然通风过滤器
CN217235820U (zh) 一种吊顶式空气处理机
CN22041760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217209692U (zh) 一种建筑室内新风系统
CN218154752U (zh) 一种降风阻降噪音的新型新风机
CN214038864U (zh) 一种新型通风消声器
CN218495122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2673436U (zh) 一种双热交换柜式新风机
CN21185422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6844989U (zh) 一种自然空气通风的防积尘新型建筑通风结构
CN210197516U (zh) 一种吊顶式除湿空气净化器
CN216693711U (zh) 多功能模块化踢脚线暖气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Guoniu

Inventor after: Lin Zufeng

Inventor after: Wu Tianwen

Inventor before: Wu Guoniu

Inventor before: Lin Zufeng

Inventor before: Wu Ti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