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9102U -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9102U
CN213899102U CN202022299948.5U CN202022299948U CN213899102U CN 213899102 U CN213899102 U CN 213899102U CN 202022299948 U CN202022299948 U CN 202022299948U CN 213899102 U CN213899102 U CN 213899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bevel gear
connecting shaft
cooling
connec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99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鑫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Ruitianfang Texti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int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into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into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999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9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9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9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水箱和散热器壳体,所述水箱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设有卡扣,所述抽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抽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散热器壳体内部设有双散热管,所述双散热管一端延伸出散热器壳体外部并与第一连接管相接通,所述散热器壳体内部设有风冷机构和传动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散热管使高温水流动更加分散、流动量更大,利用四个风扇对双散热管进行冷却降温使其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迅速循环冷却,增强了水箱的散热效果,大大缩短了散热时间,同时提高了水箱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水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水冷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水套内冷却液所携带的多余热量经过二次热交换,在外界强制气流的作用下从高温零件所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热交换装置,汽车水箱作为散热器中的重要组件,主要作为散热液体的回路。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汽车运行的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汽车水箱内的水使之温度上升,现有的水箱散热都是通过将水箱内的冷却液抽入散热器中,通过风扇进行降温,来达到散热效果,然而现有的散热管多为单循环管,散热效果一般,同时散热风扇为单扇,导致其散热需要极其久的时间,长时间下来水箱的寿命依旧会缩短。
因此,发明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通过风冷机构对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散热使其重新进入水箱对水箱进行降温,以解决散热效果一般、导散热需要极其久的时间,长时间下来水箱的寿命依旧会缩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水箱和散热器壳体,所述水箱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侧设有卡扣,抽水泵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所述抽水泵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散热器壳体内部设有双散热管,所述双散热管一端延伸出散热器壳体外部并与第一连接管相接通,所述散热器壳体内部设有风冷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散热器壳体内部两侧,所述支撑板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和散热器壳体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侧均设有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部。
优选的,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部。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设于散热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散热器壳体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外侧固定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两侧均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第三锥齿轮一侧均设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侧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连接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壳体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通风板,所述散热器壳体内部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板,所述散热器壳体顶部固定设有壳体。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侧固定设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双散热管外侧固定设有多个卡扣,所述卡扣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板固定连接,所述双散热管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另一端与水箱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外部均固定设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外部设有皮带。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外侧设有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支撑块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块一侧与第二通风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从第二连接管抽入,从第一连接管排出并进入散热器壳体内的双散热管中,双散热管内的冷却水顺着双散热管的通道流动最后通过第三连接管重新进入水箱内,通过双散热管使高温水流动更加分散、流动量更大,增加了其循环能力,循环散热效率更快;
2、本实用新型通过传动机构上的电机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使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一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转动带动皮带轮和皮带转动,皮带转动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转动带动第一风扇转动,第一风扇转动对水箱内的双散热管进行散热降温利用四个风扇对双散热管进行冷却降温使其内部的高温冷却水迅速循环冷却,增强了水箱的散热效果,大大缩短了散热时间,同时提高了水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壳体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第一连接管、3散热器壳体、4双散热管、5卡扣、6抽水泵、7第二连接管、8第三连接管、9第一通风板、10第一风扇、11第一连接轴、12皮带、13第二通风板、14皮带轮、15第二连接轴、16支撑板、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支撑块、20壳体、21第三锥齿轮、22第四锥齿轮、23第五锥齿轮、24第一连接杆、25第二连接杆、26第六锥齿轮、27传动轴、28电机、29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水箱1和散热器壳体3,所述水箱1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一侧设有卡扣5,抽水泵6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7,所述抽水泵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设有双散热管4,所述双散热管4一端延伸出散热器壳体3外部并与第一连接管2相接通,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设有风冷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设于散热器壳体3内部两侧,所述支撑板16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6和散热器壳体3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侧均设有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一风扇10,所述第一风扇10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散热器壳体3方便散热,双散热管4散热效果更好,第一风扇10具有降温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24,所述第一连接杆24设于散热器壳体3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24两端分别与散热器壳体3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外侧固定设有第五锥齿轮23,所述第五锥齿轮23两侧均设有第三锥齿轮21,所述第三锥齿轮21与第一连接杆24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第三锥齿轮21一侧均设有第四锥齿轮22,所述第三锥齿轮21与第四锥齿轮22相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22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25,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二锥齿轮18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一锥齿轮17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17与第一连接轴11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18和第一锥齿轮17组合可带动第一连接轴11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壳体3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通风板9,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板13,所述散热器壳体3顶部固定设有壳体20,第一通风板9和第二通风板13方便通风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20内部固定设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7,所述传动轴27一侧固定设有第六锥齿轮26,所述第六锥齿轮26与第五锥齿轮23相啮合,壳体20具有保护电机28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双散热管4外侧固定设有多个卡扣5,所述卡扣5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板13固定连接,所述双散热管4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8,所述第三连接管8另一端与水箱1相接通,卡扣5具有固定双散热管4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均固定设有皮带轮14,所述皮带轮14外部设有皮带12,皮带轮14和皮带12组合可带动第二连接轴15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杆25外侧设有支撑块19,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与支撑块19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块19一侧与第二通风板13固定连接,支撑块19具有支撑第二连接杆25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抽水泵6启动将水箱1内的冷却水通过从第二连接管7抽入,从第一连接管2排出并进入散热器壳体3内的双散热管4中,散热器壳体3一侧的电机28启动带动传动轴27转动,传动轴27转动带动第六锥齿轮26转动,第六锥齿轮26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23转动,第五锥齿轮23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24转动,第一连接杆24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三锥齿轮21转动,第三锥齿轮21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8转动,第二锥齿轮18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轴11转动,第一连接轴11转动带动皮带轮14转动,皮带轮14转动带动皮带12转动,皮带12转动带动第二连接轴15上的皮带轮14和第二连接轴15转动,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转动带动第一风扇10转动,第一风扇10转动对水箱1内的双散热管4进行散热降温,双散热管4内的冷却水顺着双散热管4的通道流动,使双散热管4内的高温冷却水被四个风扇包裹并持续迅速的降温,降温完成后的冷却水再注入水箱1内,使水箱1内的水温迅速下降,水箱1两侧的第一通风板9以及内部的第二通风板13,方便第一风扇10对双散热管4进行降温。
实施例2,参照附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二风扇29,所述第二风扇29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本实用新型连接外部电源,抽水泵6启动将水箱1内的冷却水通过从第二连接管7抽入,从第一连接管2排出并进入散热器壳体3内的双散热管4中,散热器壳体3一侧的电机28启动带动传动轴27转动,传动轴27转动带动第六锥齿轮26转动,第六锥齿轮26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23转动,第五锥齿轮23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24转动,第一连接杆24转动带动两侧的第三锥齿轮21转动,第三锥齿轮21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第二连接杆2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18转动,第二锥齿轮18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第一锥齿轮17转动带动第一连接轴11转动,第一连接轴11转动带动皮带轮14转动,皮带轮14转动带动皮带12转动,皮带12转动带动第二连接轴15上的皮带轮14和第二连接轴15转动,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转动带动第二风扇29转动,第二风扇29转动对水箱1内的双散热管4进行散热降温,双散热管4内的冷却水顺着双散热管4的通道流动,使双散热管4内的高温冷却水被四个风扇包裹并持续迅速的降温,降温完成后的冷却水再注入水箱1内,使水箱1内的水温迅速下降,水箱1两侧的第一通风板9以及内部的第二通风板13,方便第二风扇29对双散热管4进行降温,第二风扇29更改为多扇叶风扇,冷却散热效果更加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包括水箱(1)和散热器壳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管(7),所述第二连接管(7)一侧设有卡扣(5),抽水泵(6)输入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7),所述抽水泵(6)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设有双散热管(4),所述双散热管(4)一端延伸出散热器壳体(3)外部并与第一连接管(2)相接通,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设有风冷机构和传动机构;
所述风冷机构包括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设于散热器壳体(3)内部两侧,所述支撑板(16)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6)和散热器壳体(3)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侧均设有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一风扇(10),所述第一风扇(10)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组件包括第二风扇(29),所述第二风扇(29)分别固定设于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24),所述第一连接杆(24)设于散热器壳体(3)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24)两端分别与散热器壳体(3)两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外侧固定设有第五锥齿轮(23),所述第五锥齿轮(23)两侧均设有第三锥齿轮(21),所述第三锥齿轮(21)与第一连接杆(24)固定连接,所述两侧第三锥齿轮(21)一侧均设有第四锥齿轮(22),所述第三锥齿轮(21)与第四锥齿轮(22)相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22)一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杆(25),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一侧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二锥齿轮(18)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17),所述第二锥齿轮(18)与第一锥齿轮(17)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17)与第一连接轴(1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壳体(3)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通风板(9),所述散热器壳体(3)内部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板(13),所述散热器壳体(3)顶部固定设有壳体(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内部固定设有电机(28),所述电机(2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7),所述传动轴(27)一侧固定设有第六锥齿轮(26),所述第六锥齿轮(26)与第五锥齿轮(23)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散热管(4)外侧固定设有多个卡扣(5),所述卡扣(5)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板(13)固定连接,所述双散热管(4)一侧连接有第三连接管(8),所述第三连接管(8)另一端与水箱(1)相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轴(11)和第二连接轴(15)外部均固定设有皮带轮(14),所述皮带轮(14)外部设有皮带(1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5)外侧设有支撑块(19),所述第二连接杆(25)与支撑块(19)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支撑块(19)一侧与第二通风板(13)固定连接。
CN202022299948.5U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Active CN213899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9948.5U CN2138991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9948.5U CN2138991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9102U true CN213899102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9948.5U Active CN213899102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9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0379A (zh) 一种电机散热用装置
EP3413129B1 (en) Color-wheel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projection device having same heat-dissipation apparatus
CN210859774U (zh) 一种卧式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10396874U (zh) 汽车水泵用散热结构
CN20938986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散热装置
CN213899102U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循环装置
CN210858916U (zh) 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
CN212751999U (zh) 一种汽车微型电机的散热结构
CN114980545B (zh) 一种pcb板焊锡冷却装置
CN217306936U (zh) 一种高效散热效果的激光器水冷装置
JPH10238347A (ja) 自動車用熱交換器
CN213988139U (zh) 一种散热性能较高的液晶显示屏
CN211015379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装置
CN209976630U (zh) 一种基于风冷柴油机结构的水冷发电机组
CN220792014U (zh) 一种齿轮箱冷却组件
CN215500218U (zh) 一种用于uvled灯的主动式水冷降温装置
CN219124680U (zh) 一种发射机水冷散热设备
CN219697413U (zh) 一种快速散热型永磁耦合器
CN216432592U (zh) 一种多层散热管的散热器
CN215927802U (zh) 一种电子水泵壳体
CN218004832U (zh) 一种半导体芯片散热装置
CN210954588U (zh) 荧光激发装置及投影机
CN220227784U (zh) 一种减速机用高效降噪结构
CN218630432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的散热结构
CN220955935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机体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1

Address after: 224000 WANYING Town Industrial Park, Dafeng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cheng Ruitianfang Text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300 Dianxian Industrial Park, Danyang City,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XINTONG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