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881U -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881U
CN213892881U CN202023239163.5U CN202023239163U CN213892881U CN 213892881 U CN213892881 U CN 213892881U CN 202023239163 U CN202023239163 U CN 202023239163U CN 213892881 U CN213892881 U CN 213892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mounting
groo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391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天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Jiajin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Jiajin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Jiajin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Jiajint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391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底部前后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安装盒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盒、缓冲结构、支撑杆、支撑板、微型气泵、气囊、齿条板、齿轮和尾鳍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在水面上降落时的稳定性,给操控人员提供便利,而且能够对无人机自身进行缓冲防护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支架在当无人机降落在水面上时,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颠簸,给无人机的操控带来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太“愚钝,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目前的水陆两用无人机通常需要在水面上进行降落或者起飞操作,但是现有的无人机支架在当无人机降落在水面上时,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颠簸,给无人机的操控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在水面上降落时的稳定性,给操控人员提供便利,而且能够对无人机自身进行缓冲防护的无人机支架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底部前后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安装盒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杆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栓接有防护盒,所述防护盒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底部安装有通气管,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通气管的底端贯穿至固定槽的内部并与气囊连通,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槽内壁相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动板右侧的顶部栓接有齿条板,且齿条板的右端贯穿固定槽并延伸至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左侧设置有齿轮,且齿轮与齿条板啮合,所述齿轮的前后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右侧栓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尾鳍。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固定片、固定杆、套管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片栓接在安装盒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固定片相向一侧的表面,所述套管套设在固定杆表面的左右两侧,且套管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套管相向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固定连接,且压缩弹簧套设在固定杆的表面,所述套管与支撑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壁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活动板的顶部栓接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顶端延伸至限位槽内部并栓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松紧带,且松紧带的一侧与气囊缝合固定,所述松紧带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气囊的前后两侧。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粘接有防护膜,且防护膜由天然橡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尾鳍呈流线型设置,且尾鳍由碳纤维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盒、缓冲结构、支撑杆、支撑板、微型气泵、气囊、齿条板、齿轮和尾鳍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在水面上降落时的稳定性,给操控人员提供便利,而且能够对无人机自身进行缓冲防护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支架在当无人机降落在水面上时,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颠簸,给无人机的操控带来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仰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尾鳍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无人机本体;2、连接杆;3、安装盒;4、缓冲结构;41、固定片;42、固定杆;43、套管;44、压缩弹簧;5、支撑杆;6、支撑板;7、防护盒;8、微型气泵;9、通气管;10、固定槽;11、气囊;12、安装槽;13、活动板;14、第一弹簧;15、齿条板;16、齿轮;17、安装杆;18、安装板;19、尾鳍;20、限位槽;21、限位杆;22、限位块;23、防护膜;24、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底部前后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3,安装盒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4,安装盒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的呈倾斜设置,支撑杆5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顶部栓接有防护盒7,防护盒7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气泵8,微型气泵8的底部安装有通气管9,支撑板6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0,固定槽10的内部设置有气囊11,通气管9的底端贯穿至固定槽10的内部并与气囊11连通,支撑板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12,固定槽10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3,活动板13与固定槽10内壁相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4,活动板13右侧的顶部栓接有齿条板15,且齿条板15的右端贯穿固定槽10并延伸至安装槽12的内部,安装槽12内部的左侧设置有齿轮16,且齿轮16与齿条板15啮合,齿轮16的前后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杆17,且安装杆17与安装槽12的内壁转动连接,安装杆17的右侧栓接有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尾鳍19。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通过安装盒3、缓冲结构4、支撑杆5、支撑板6、微型气泵8、气囊11、齿条板15、齿轮16和尾鳍19的设置,使该装置具备能够有效提高无人机在水面上降落时的稳定性,给操控人员提供便利,而且能够对无人机自身进行缓冲防护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支架在当无人机降落在水面上时,其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颠簸,给无人机的操控带来不便的问题。
进一步的,缓冲结构4包括固定片41、固定杆42、套管43和压缩弹簧44,固定片41栓接在安装盒3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杆42固定安装在固定片41相向一侧的表面,套管43套设在固定杆42表面的左右两侧,且套管43与固定杆42滑动连接,套管43相向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44固定连接,且压缩弹簧44套设在固定杆42的表面,套管43与支撑杆5铰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片41、固定杆42、套管43和压缩弹簧44的设置,当无人机本体1进行降落操作时,能够对无人机本体1进行缓冲防护。
进一步的,固定槽10内壁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20,活动板13的顶部栓接有限位杆21,且限位杆21的顶端延伸至限位槽20内部并栓接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与限位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限位槽20、限位杆21和限位块22的设置,提高活动板13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固定槽10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松紧带24,且松紧带24的一侧与气囊11缝合固定,松紧带2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气囊11的前后两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松紧带24的设置,方便对气囊11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固定槽10内壁的底部粘接有防护膜23,且防护膜23由天然橡胶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防护膜23的设置,可以对气囊11进行防护,防止气囊11在降落过程中受到损伤。
进一步的,尾鳍19呈流线型设置,且尾鳍19由碳纤维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尾鳍19的设置,提高无人机本体1在水面上的稳定性和滑行时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无人机需要在水面上进行降落时,无人机飞行至接近水面的时候,微型气泵8随之启动,通过通气管9对气囊11进行充气,气囊11随之发生膨胀,膨胀后的气囊11随之推动活动板13向右侧移动,因为齿条板15与齿轮16啮合,使得齿轮16随之发生转动,尾鳍19随之打开,当支撑板6与水面相接触后,使得支撑板6随之推动两侧的支撑杆5移动,套管43对压缩弹簧44进行挤压,以实现对无人机本体1的缓冲防护,无人机本体1在水面上滑行一端距离后停止,以此来完成对无人机的降落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包括无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底部前后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安装盒(3),所述安装盒(3)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结构(4),所述安装盒(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的呈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杆(5)的底端铰接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栓接有防护盒(7),所述防护盒(7)的内部安装有微型气泵(8),所述微型气泵(8)的底部安装有通气管(9),所述支撑板(6)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10),所述固定槽(10)的内部设置有气囊(11),所述通气管(9)的底端贯穿至固定槽(10)的内部并与气囊(11)连通,所述支撑板(6)底部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12),所述固定槽(10)内壁的右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与固定槽(10)内壁相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14),所述活动板(13)右侧的顶部栓接有齿条板(15),且齿条板(15)的右端贯穿固定槽(10)并延伸至安装槽(12)的内部,所述安装槽(12)内部的左侧设置有齿轮(16),且齿轮(16)与齿条板(15)啮合,所述齿轮(16)的前后两侧均栓接有安装杆(17),且安装杆(17)与安装槽(1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杆(17)的右侧栓接有安装板(18),所述安装板(18)的右侧固定安装有尾鳍(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4)包括固定片(41)、固定杆(42)、套管(43)和压缩弹簧(44),所述固定片(41)栓接在安装盒(3)内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杆(42)固定安装在固定片(41)相向一侧的表面,所述套管(43)套设在固定杆(42)表面的左右两侧,且套管(43)与固定杆(42)滑动连接,所述套管(43)相向的一侧通过压缩弹簧(44)固定连接,且压缩弹簧(44)套设在固定杆(42)的表面,所述套管(43)与支撑杆(5)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0)内壁顶部的右侧开设有限位槽(20),所述活动板(13)的顶部栓接有限位杆(21),且限位杆(21)的顶端延伸至限位槽(20)内部并栓接有限位块(22),所述限位块(22)与限位槽(20)的内壁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0)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松紧带(24),且松紧带(24)的一侧与气囊(11)缝合固定,所述松紧带(2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它们均匀分布在气囊(11)的前后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0)内壁的底部粘接有防护膜(23),且防护膜(23)由天然橡胶材质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鳍(19)呈流线型设置,且尾鳍(19)由碳纤维材质制成。
CN202023239163.5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Active CN213892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9163.5U CN21389288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9163.5U CN21389288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881U true CN213892881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8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39163.5U Active CN213892881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8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82A (zh) * 2021-09-10 2021-11-05 陈云帆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起落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2482A (zh) * 2021-09-10 2021-11-05 陈云帆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起落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0489U (zh) 一种可收起的无人机起落架
CN213892881U (zh) 一种水陆两用无人机用起飞和降落的支架
CN111874223A (zh) 一种用于测绘航拍无人机
CN211108015U (zh) 防落水无人机
CN110606190A (zh) 一种机臂可折叠四旋翼无人机
CN107985574B (zh) 一种浮力辅升无人机
CN211001803U (zh) 一种可拆卸无人机防撞支架
CN113602482A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起落架
CN215850605U (zh) 一种陆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
CN212980542U (zh) 无人机抛投器
CN213832136U (zh) 一种无人机用防撞机构
CN214084743U (zh) 一种无人机智能防御装置
CN210822779U (zh) 一种防止无人机失控坠毁的降落伞装置
CN211167448U (zh) 一种具有较强防护结构的救援抢险无人机侦查机构
CN110871891A (zh) 一种常规布局倾转旋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09889129U (zh) 一种无人机可伸缩全面保护装置
CN209795817U (zh) 一种具有支脚结构的无人机起落架
CN211391671U (zh) 一种无人机降落机构
CN214930596U (zh) 一种可伸缩拍摄无人机
CN113148188A (zh) 一种双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212766773U (zh) 一种高空无人机迫降辅助装置
CN112810810A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CN213649889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1731784U (zh) 一种折叠式旋翼无人机
CN216546730U (zh) 一种无人机安全防护降落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