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653U -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653U
CN213892653U CN202022457274.7U CN202022457274U CN213892653U CN 213892653 U CN213892653 U CN 213892653U CN 202022457274 U CN202022457274 U CN 202022457274U CN 213892653 U CN213892653 U CN 213892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vehicle frame
sub vehicle
erection colum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72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明先
廖晓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572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包括纵梁连接组件和副车架安装柱,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为盒状结构,所述盒状结构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安装柱过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过孔连接,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上部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下部能够与副车架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保证副车架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强度和刚度。

Description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的副车架通常采用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随着人们对汽车耐久性、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汽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副车架的安装结构的焊接、总装工艺性,还对副车架的安装点强度、动刚度及噪声传递函数等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的自重、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现有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已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结构简单,重量轻,能够保证副车架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包括纵梁连接组件和副车架安装柱,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为盒状结构,所述盒状结构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安装柱过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过孔连接,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上部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的下部能够与副车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纵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底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的上部均能够通过焊接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
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从下到上递增。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支架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之间,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上侧。
进一步,所述前侧板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前连接翻边,所述后侧板的上部向后弯折形成后连接翻边,所述前连接翻边和所述后连接翻边均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的上部向上凸出于所述前连接翻边和所述后连接翻边,所述右侧板上对应所述前连接翻边的位置设置有前支撑翻边,所述右侧板上对应所述后连接翻边的位置设置有后支撑翻边。
进一步,所述左侧板的前部、所述右侧板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底板的前部均设置有前加强翻边,所述前加强翻边与所述前侧板的前侧外壁连接;所述左侧板的后部和所述右侧板的后部均设置有后加强翻边,所述后加强翻边与所述后侧板的后侧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底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过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说安装柱过孔由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组成。
进一步,所述副车架安装柱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杆段、台阶段和螺纹段,所述台阶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的直径,所述光杆段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和所述第二过孔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
进一步,所述第一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漏液孔,所述第二底板上对应各个所述第一定位漏液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漏液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通过副车架安装柱伸出与内腔的部分能够插入发动机舱纵梁上对应的孔中,然后通过焊接使发动机舱纵梁和副车架安装柱成为一个整体,同时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与发动机舱纵梁焊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发动机舱纵梁和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稳定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又由于副车架与副车架安装柱的下部连接,最终实现副车架和发动机舱纵梁连接,保证副车架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强度和刚度,纵梁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盒状结构的内腔能够降低重量,有利于实现减重降本的目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11-右侧板,12-左侧板,13-后加强翻边,14-前加强翻边,15-前支撑翻边,16-后支撑翻边,17-第一底板,18-第一过孔,19-第一定位漏液孔,2-第二支架,21-前连接翻边,22-后连接翻边,23-前侧板,24-后侧板,25-第二底板,26-第二过孔,27-第二定位漏液孔,3-副车架安装柱,31-光杆段,32-台阶段,33-螺纹段,4-环形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包括纵梁连接组件和副车架安装柱3,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为盒状结构,所述盒状结构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安装柱过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过孔连接,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上部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下部能够与副车架连接。副车架安装柱3伸出与内腔的部分能够插入发动机舱纵梁上对应的孔中,然后通过焊接使发动机舱纵梁和副车架安装柱3成为一个整体,同时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与发动机舱纵梁焊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发动机舱纵梁和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稳定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又由于副车架与副车架安装柱3的下部连接,最终实现副车架和发动机舱纵梁连接,保证副车架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强度和刚度。纵梁连接组件的结构简单,盒状结构的内腔能够降低重量,有利于实现减重降本的目标。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底板17、左侧板12和右侧板11,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底板25、前侧板23和后侧板24,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5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底板17和所述第二底板25连接,所述左侧板12、所述右侧板11、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的上部均能够通过焊接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冲压成型,加工简便,适合大批量生产,加工成本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通过焊接组成纵梁连接组件,左侧板12、前侧板23、右侧板11和后侧板24依次围成盒状结构的四个侧壁,第一底板17和第二底板25重叠在一起将盒状结构的四个侧壁的底部封闭,第一支架1的第一底板17、左侧板12和右侧板11形成“U”字形结构,第二支架2的第二底板25、前侧板23、前连接翻边21、后侧板24和后连接翻边22形成倒“几”字形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从下到上递增。这种结构使第二支架2的开口从下到上递增,副车架安装柱3通过焊接与第一底板17和第二底板25连接,焊接副车架安装柱3与第二底板25时,需要将焊枪伸入前侧板23和后侧板24之间,第二支架2的开口从下到上递增能够便于焊枪伸入,防止出现焊枪通道空间不足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支架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架2位于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之间,所述第二底板25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7的上侧,这种设计使第二支架2设置在第一支架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侧板23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前连接翻边21,所述后侧板24的上部向后弯折形成后连接翻边22,所述前连接翻边21和所述后连接翻边22均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面接触。前连接翻边21和后连接翻边22通过焊接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接触面积大,焊接时有足够的位置布置焊缝和焊点,连接强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12的上部向上凸出于所述前连接翻边21和所述后连接翻边22,所述右侧板11上对应所述前连接翻边21的位置设置有前支撑翻边15,所述右侧板11上对应所述后连接翻边22的位置设置有后支撑翻边16。前支撑翻边15位于前连接翻边21的下侧,后支撑翻边16位于后连接翻边22的下侧,均通过焊接连接。一方面能够提供支撑,防止前连接翻边21和后连接翻边22变形,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12的前部、所述右侧板11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底板的前部17均设置有前加强翻边14,所述前加强翻边14与所述前侧板23的前侧外壁连接;所述左侧板12的后部和所述右侧板11的后部均设置有后加强翻边13,所述后加强翻边13与所述后侧板24的后侧外壁连接。前加强翻边14通过焊接与前侧板23连接,后加强翻边13通过焊接与后侧板24连接,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17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8,所述第二底板25上对应所述第一过孔18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26,所说安装柱过孔由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组成。第一过孔18和第二过孔26的大小相同,位置相对,组成一个用于副车架安装柱3通过的安装柱过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杆段31、台阶段32和螺纹段33,所述台阶段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的直径,所述光杆段3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光杆段31的上部能够插入发动机舱纵梁对应的孔中,然后通过焊接使发动机舱纵梁和副车架安装柱3成为一个整体;副车架上设置有安装用通孔,通过移动副车架使安装用通孔套在螺纹段33上,再通过螺母实现副车架和副车架安装柱3的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会设置多个(例如对称设置两个),副车架上的安装用通孔也相应设置有多个,所以螺纹段33在副车架和副车架安装柱3连接时还能够起导向作用。台阶段32一方面能够用于确定纵梁连接组件的位置,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大副车架安装柱3与第一支架1的环形焊缝4的长度,环形焊缝4是指台阶段32与第一底板17相抵靠后,对台阶段32的圆周方向进行满焊形成的焊缝。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1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漏液孔19,所述第二底板25上对应各个所述第一定位漏液孔1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漏液孔27。第一定位漏液孔19和第二定位漏液孔27能够在焊接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时起定位作用,同时在白车身涂装时能够起漏液作用,防止油漆聚集在盒体结构的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加工过程为:先分别加工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副车架安装柱3,然后将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焊接在一起形成纵梁连接组件,接着将光杆段31依次穿过第一过孔18和第二过孔26直至第一底板17与台阶段32相抵靠,最后通过焊接使第一底板17与台阶段32连接,通过焊接使第二底板25与光杆段31连接,完成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光杆段31插入发动机舱纵梁上对应的孔中,使左侧板12、右侧板11、前连接翻边21和后连接翻边22均与发动机舱纵梁相抵靠,然后通过焊接将纵梁连接组件和副车架安装柱3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发动机舱纵梁属于白车身的一部分,因此本实用新型也会随着白车身进行后续工序,在白车身加工完成后,对白车身进行涂装,涂装完成后,在总装车间移动副车架,使副车架上的安装用通孔套在螺纹段33上,再通过螺母固定,从而将副车架安装在发动机舱纵梁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连接组件和副车架安装柱(3),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为盒状结构,所述盒状结构具有开口向上的内腔,所述纵梁连接组件的上部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所述纵梁连接组件上设置有安装柱过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柱过孔连接,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上部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的下部能够与副车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底板(17)、左侧板(12)和右侧板(11),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1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架(2)包括第二底板(25)、前侧板(23)和后侧板(24),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25)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底板(17)和所述第二底板(25)连接,所述左侧板(12)、所述右侧板(11)、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的上部均能够通过焊接与发动机舱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23)和所述后侧板(24)在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从下到上递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支架(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架(2)位于所述左侧板(12)和所述右侧板(11)之间,所述第二底板(25)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7)的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23)的上部向前弯折形成前连接翻边(21),所述后侧板(24)的上部向后弯折形成后连接翻边(22),所述前连接翻边(21)和所述后连接翻边(22)均能够与发动机舱纵梁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2)的上部向上凸出于所述前连接翻边(21)和所述后连接翻边(22),所述右侧板(11)上对应所述前连接翻边(21)的位置设置有前支撑翻边(15),所述右侧板(11)上对应所述后连接翻边(22)的位置设置有后支撑翻边(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12)的前部、所述右侧板(11)的前部和所述第一底板(17)的前部均设置有前加强翻边(14),所述前加强翻边(14)与所述前侧板(23)的前侧外壁连接;所述左侧板(12)的后部和所述右侧板(11)的后部均设置有后加强翻边(13),所述后加强翻边(13)与所述后侧板(24)的后侧外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7)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8),所述第二底板(25)上对应所述第一过孔(18)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过孔(26),所说安装柱过孔由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安装柱(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杆段(31)、台阶段(32)和螺纹段(33),所述台阶段(3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的直径,所述光杆段(3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8)和所述第二过孔(26)并且向上伸出于所述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1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漏液孔(19),所述第二底板(25)上对应各个所述第一定位漏液孔(19)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漏液孔(27)。
CN202022457274.7U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Active CN213892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274.7U CN213892653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274.7U CN213892653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653U true CN213892653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5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7274.7U Active CN213892653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1902C (zh) 车辆前端组件
US7828330B2 (en) Vehicle front body structure
EP1982856A1 (en) Automobile body frame structure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211519682U (zh) 车辆前地板总成及横梁
CN112124431B (zh) 副车架
JPH0885473A (ja) 自動車の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CN109159819A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102233921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1209736B (zh) 摩托车车架
CN213892653U (zh) 一种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
CN105416406B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的装配方法
US7441830B2 (en) Dual tube lower frame midrail structure
US20060138764A1 (en) Front-end vehicle structure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09553308U (zh) 一种后副车架
CN101357658A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12332647U (zh) 新型内燃机车内走廊车体结构
CN211731552U (zh) 一种副车架总成结构和一种汽车
CN106627765B (zh) 后副车架
CN105799782A (zh) 一种汽车悬置的安装结构
CN214607711U (zh) 适用于轮边驱动拖拉机的车架结构
CN211731560U (zh) 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CN209037666U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201300936Y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