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437U -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437U
CN213892437U CN202022296900.9U CN202022296900U CN213892437U CN 213892437 U CN213892437 U CN 213892437U CN 202022296900 U CN202022296900 U CN 202022296900U CN 213892437 U CN213892437 U CN 213892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indow
air
air outlet
defogging system
defo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969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顿栋梁
王平恒
朱文华
何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2969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窗除雾系统,其包括:A柱,所述A柱内设有用于与车辆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将所述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吹向车辆的侧窗。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侧窗除雾系统,由于A柱内设有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可以利用A柱的腔体作为通风管道,将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引入到侧窗上,实现对侧窗玻璃的除雾、除霜或吹干侧窗玻璃水渍的目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且可实施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后视镜片和侧窗玻璃在冬天容易结霜或下雨容易起雾和形成水渍,在行车时影响驾驶员观察左右侧后方,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去除后视镜片和侧窗玻璃上的水、霜或雾。
相关技术中,一种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其是通过在玻璃的上方水平固定有固定板,在固定板的下表面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的内部横向设有往复丝杆,条形槽的左侧嵌设第一滚动轴承,往复丝杆的左端通过第一滚动轴承与条形槽的左侧转动连接,条形槽的右侧壁固定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往复丝杆的杆壁滑动设有往复滑块,往复滑块的侧壁还与条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玻璃的前侧竖直设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上端延伸至条形槽的内部并与往复滑块的下侧固定连接,移动板上设有除雾机构,再通过除雾机构来对汽车的侧面玻璃进行除雾处理。
但是,上述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设有电机、丝杆、固定板、往复滑块、移动板、除雾机构等,使得除雾装置的结构复杂,可实施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侧窗除雾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设有电机、丝杆、固定板、往复滑块、移动板、除雾机构等,使得除雾装置的结构复杂,可实施性不强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侧窗除雾系统,其包括:A柱,所述A柱内设有用于与车辆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所述风道用于将所述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吹向车辆的侧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侧窗的出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设有可手动调节出风方向的出风嘴,所述出风嘴卡接于所述出风口。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嘴包括位于其外部的橡胶结构,及镶嵌于所述橡胶结构内部的出风导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风道密封的封堵,且所述风道的一侧开设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用于与所述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的通风管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通风。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侧窗玻璃上霜雾的霜雾感应传感器,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设于所述A柱或者设于车门窗框。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监测到有霜雾时,启动自动除霜除雾。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侧窗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与蓄电池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热丝与所述蓄电池之间设有开关和保险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窗除雾系统,由于A柱内设有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可以利用A柱的腔体作为通风管道,将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引入到侧窗上,实现对侧窗玻璃的除雾、除霜或吹干侧窗玻璃水渍的目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且可实施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窗除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窗除雾系统的电热丝与蓄电池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A柱;11、风道;111、出风口;112、进风口;12、封堵;2、霜雾感应传感器;3、电热丝;4、侧窗玻璃;10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窗除雾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汽车侧面玻璃除雾装置设有电机、丝杆、固定板、往复滑块、移动板、除雾机构等,使得除雾装置的结构复杂,可实施性不强的问题。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窗除雾系统,其可以包括:A柱1,A柱1内设有用于与车辆100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11,此处应理解,风道11可以是A柱1的一部分,且可以利用A柱1的腔体作为进风的风道11,不需要单独增加风道11,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且风道11可以直接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的通风管连接,也可以通过管道间接与通风管连通;当侧窗玻璃4上有霜雾或水渍时,开启汽车空调的除霜除雾功能,高速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冷风或者暖风)一部分进入A柱1的风道11,进入风道11的空气进而吹向侧窗玻璃4,从而通过风道11来将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吹向车辆100的侧窗,可以实现对侧窗玻璃4的除雾、除霜或者吹干侧窗玻璃4的水渍。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可以设有开口朝向侧窗的出风口111,具体的,A柱1一般是位于侧窗玻璃4上方的,出风口111的开口可以朝下指向侧窗玻璃4,并且,出风口111可以设于风道11的侧面,沿风道11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一排出风口111,由于出风口111设置在A柱1的风道11上,使其开口朝下,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11是设置于车内侧的,关上侧窗玻璃4后,出风口111的风可以从侧窗玻璃4内侧吹向侧窗玻璃4。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出风口111的外侧可以设有出风嘴,出风嘴可以卡接于出风口111,出风嘴的出风方向可手动调节,通过设置位于外侧的出风嘴,可以对从出风口111流出的空气进行导向,并且,通过手动调节便可任意调整出风嘴的出风方向,使得风道11中的空气不仅可以用于吹干侧窗玻璃4,调整出风嘴的出风方向后还可用于吹干其他部位,实现多种用途,且将出风嘴卡接于出风口111。
参见图1所示,优选的,出风嘴可以包括位于其外部的橡胶结构,及镶嵌于橡胶结构内部的出风导管,出风导管可以形成顺滑的出风通道,保证空气流通,且可以支撑起整个出风嘴,橡胶结构套设于出风导管外部,可以保证出风导管不被破坏,且橡胶结构具有较好的弹性,通过橡胶结构可以保证出风嘴的外表面与出风口11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同时,出风导管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11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用于将风道11密封的封堵12,且风道11的一侧可以开设进风口112,进风口112用于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的通风管连接,通过封堵12将风道11的两端进行密封,可有效密闭风道11,同时,进风口112设于风道11的一侧,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的通风管连接,可以避免开门时,进风口112暴露在大气中。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进风口112可以设有阀门,阀门用于关闭或开启进风口112与通风管之间的通风,应理解,阀门可以设于进风口112与通风管的连接处,也可以设于进风口112上,或者设于通风管上,只要能够阻止通风管中的空气进入风道11即可,通过设置阀门,当需要向侧窗玻璃4吹风时,可以控制打开阀门,当不需要向侧窗玻璃4吹风,仅向前风窗吹风时,可以将阀门关闭,操作方便。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窗除雾系统还可以包括用于监测侧窗玻璃4上霜雾的霜雾感应传感器2,霜雾感应传感器2设于A柱1或者设于车门窗框,也可以是其他合适位置,通过增加霜雾感应传感器2,通过控制策略,判断有霜雾或水渍时,自动除霜除雾,当判断霜雾或水渍消失后,自动停止。
参见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侧窗除雾系统还可以包括与霜雾感应传感器2电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当霜雾感应传感器2监测到有霜雾时,启动自动除霜除雾,具体的,控制器可以设于车内,且控制器可以通过线束与霜雾感应传感器2连接,控制器可以接收霜雾感应传感器2的检测信号,当控制器接收到有霜雾或水渍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开启空调除霜除雾模式,当侧窗玻璃4清洁干净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空调除霜除雾模式,当侧窗玻璃4未清洁干净时,继续开启空调除霜除雾模式,直至清洁干净,控制关闭空调除霜除雾模式。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侧窗除雾系统还可以包括设于侧窗的电热丝3,电热丝3与蓄电池连接,可对侧窗玻璃4加热,具体的,可以在侧窗玻璃4前部的三角区设置电热丝3,电热丝3的正负极分别接入蓄电池的正负极,通过蓄电池可以对电热丝3进行加热,电热丝3将热量传导至玻璃,对玻璃局部加热,快速蒸发水分,可以实现对玻璃除霜除雾或者除水渍的目的;利用电热丝3加热可以在吹风除霜除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除霜除雾的速度及效率,也可以在霜雾或者水渍较少时,只开启电热丝3进行加热,也就是说,两种除霜除雾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电热丝3与蓄电池之间设置开关和保险丝,通过开关可以随时打开或者关闭蓄电池对电热丝3的供电;通过设置保险丝,可以防止电路电流过大而导致电热丝3烧坏,起到电路过载保护的作用。
参见图1所示,由于车辆100左右侧的侧窗玻璃4对称,因此,可以在车辆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结构相同的侧窗除雾系统;另外,部分车型A柱1外包裹有装饰板,在A柱1上设置出风口111时,装饰板需避让或做对应的通风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窗除雾系统的原理为:
由于A柱1内设有与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11,可以利用A柱1的腔体作为通风管道,不需要单独增加风道11,当侧窗玻璃4上有霜雾或水渍时,开启汽车空调的除霜除雾功能,高速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冷风或者暖风)一部分进入A柱1的风道11,进入风道11的空气进而可以吹向侧窗玻璃4;将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引入到侧窗上,实现对侧窗玻璃4的除雾、除霜或吹干侧窗玻璃4水渍的目的,结构简单,降低成本且可实施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A柱(1),所述A柱(1)内设有用于与车辆(100)的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连通的风道(11),所述风道(11)用于将所述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中的空气吹向车辆(100)的侧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11)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侧窗的出风口(1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111)的外侧设有可手动调节出风方向的出风嘴,所述出风嘴卡接于所述出风口(1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嘴包括位于其外部的橡胶结构,及镶嵌于所述橡胶结构内部的出风导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11)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将所述风道(11)密封的封堵(12),且所述风道(11)的一侧开设进风口(112),所述进风口(112)用于与所述前风窗除霜除雾系统的通风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112)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关闭或开启所述进风口(112)与所述通风管之间的通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侧窗玻璃(4)上霜雾的霜雾感应传感器(2),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2)设于所述A柱(1)或者设于车门窗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2)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所述霜雾感应传感器(2)监测到有霜雾时,启动自动除霜除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窗除雾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侧窗的电热丝(3),所述电热丝(3)与蓄电池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窗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3)与所述蓄电池之间设有开关和保险丝。
CN202022296900.9U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Active CN213892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6900.9U CN213892437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96900.9U CN213892437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437U true CN213892437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96900.9U Active CN213892437U (zh) 2020-10-15 2020-10-15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1440B (zh) 一种汽车自动除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47463B (zh) 一种自动防止汽车起雾的控制方法
CN106379135A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空调的空调箱
US7222666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that can surely defog window
JP384396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1660939A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高效除水结构
US5992162A (en) Process for the outside-moisture-dependent control of a motor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CN213892437U (zh) 一种侧窗除雾系统
CN111791834B (zh) 汽车及其除雾方法和装置
CN102950990B (zh) 用于加热机动车辆车窗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08469B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视线管理系统
CN204701588U (zh) 蒸发式汽车玻璃内表面自动除雾系统
CN204775147U (zh) 一种汽车玻璃内表面自动除雾系统
CN213442013U (zh) 一种机动车车窗防霜雾装置
JP381241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S6111061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KR102131279B1 (ko) 김서림 방지부를 구비한 ptc 히터
JP2003326938A (ja) 車両用空調防曇制御装置
KR20130120140A (ko) 자동온도조절시스템을 이용한 차량 김서림 방지 시스템
CN213384057U (zh) 一种智能除雾霜的汽车后视镜支座
JP375522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7045308A (ja) 車両の換気装置
KR20150027653A (ko) 차량 내 환기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6969642U (zh) 一种具有除霜系统的储能电车司机室
CN209757055U (zh) 一种具有可除雨雪雾霜功能的汽车后视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n3010, 3rd floor, R & D building, building 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Park,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No. 1 Dongfe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Wuhan

Patentee before: DONGFENG MOTOR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