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6242U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6242U
CN213876242U CN202023256471.9U CN202023256471U CN213876242U CN 213876242 U CN213876242 U CN 213876242U CN 202023256471 U CN202023256471 U CN 202023256471U CN 213876242 U CN213876242 U CN 213876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light module
layer
light source
bac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564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少辉
吴诗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King Electrical Appliances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564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6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6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多个点光源以及多个调光件,其中多个点光源间隔设置于背板;每一调光件安装于背板,并罩盖每一点光源设置;每一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调光件,并向调光件背向背板的一侧发散。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光模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其轻薄、显示效果优异等特点在市场上获得普遍接受和认可。在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背光需依赖点光源、反射片、扩散板、光学膜片等结构来提供,其中,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用于使点光源2发出的光向液晶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均匀扩散,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安装程序繁多,且对相关安装工艺的要求严格,扩散板和光膜片安装时的定位精度稍有偏差,都可能导致背光不良,影响液晶显示器的图像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简化背光模组的结构,降低背光模组组装工艺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多个点光源,多个所述点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及
多个调光件,每一所述调光件安装于所述背板,并罩盖每一所述点光源设置;每一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调光件,并向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发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件至少部分呈弧段或折弯段设置;
或,所述调光件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光件面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设有入光面,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设有出光面;
所述入光面和所述点光源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入光面呈拱弧面设置;
且/或,所述出光面呈拱弧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调光件包括叠设的基材层和第一光发散层,所述第一光发散层位于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调光件还包括第二光发散层,所述第二光发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树脂;
且/或,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材质为亚克力;
且/或,所述第二光发散层的材质为亚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5毫米;
且/或,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和
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面板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背光模组的每一调光件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
每一所述调光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反射片连接;
所述反射片开设有多个避位孔,每一所述点光源穿设于每一所述避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多个点光源以及多个调光件,其中,多个点光源间隔设置于背板,每一调光件安装固定于背板,并罩盖每一点光源设置,每一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调光件,并向调光件背向背板的一侧发散。以此,点光源发出的光可通过调光件向外发散,调光件可代替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光发散功能,将点光源发出的光调节为均匀发散的发散光,并供给显示面板,以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本背光模组省去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结构设计,简化了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同时调光件只需要罩盖点光源设置即可,调光件的安装较为简单,对相关的安装工艺要求不高,降低了对背光模组组装工艺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调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背板 321 出光面
11 安装槽 33 第二光发散层
2 点光源 331 入光面
3 调光件 4 显示面板
31 基材层 5 反射片
32 第一光发散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应用于显示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多个点光源2以及多个调光件3,多个点光源2间隔设置于背板1;每一调光件3安装于背板1,并罩盖每一点光源2设置;每一点光源2发出的光透过调光件3,并向调光件3背向背板1的一侧发散。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用于安装点光源2和调光件3,背板1可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此处不做限定。点光源2用于提供背光,点光源2可为LED灯等,点光源2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安装固定于背板1。
调光件3用于将点光源2发出的光发散,以使点光源2和调光件3组合成为面光源,以向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4提供均匀的面光。调光件3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树脂等透光材质,其形状可为拱弧形等可罩盖点光源2的形状,点光源2发出的光射入调光件3时,在调光件3内发生折射发散,并向调光件3背向背板1的一侧射出,以给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4提供均匀的背光。调光件3可通过插接、卡接、粘接等方式与背板1连接,以将调光件3安装固定于背板1,使调光件3相对于点光源2的位置固定,确保调光件3对点光源2发出的光的发散调节效果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点光源2发出的光可通过调光件3向外发散,调光件3可代替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光发散功能,将点光源2发出的光调节为均匀发散的发散光,并供给显示面板4,以为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本背光模组省去扩散板和光学膜片的结构设计,简化了背光模组的整体结构;同时调光件3只需要罩盖点光源2设置即可,调光件3的安装较为简单,对相关的安装工艺要求不高,降低了对背光模组组装工艺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所示,调光件3至少部分呈弧段或折弯段设置;或,调光件3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调光件3部分呈弧段设置时,点光源2发出的光通过调光件3上呈弧段设置的部分时,光在调光件3的内外表面产生折射,并可使光通过调光件3后以更大的角度发散射出,实现光发散效果。同理,调光件3部分呈折弯段设置时,亦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实现光的发散效果。其中调节光件3部分呈弧段设置,即调光件3部分为弧形结构,调光件3上呈弧段设置的部位的内外表面可均为弧面。调光件3部分折弯段设置时,调光件3呈折弯段设置的部位形成有弯折结构或拐角结构,弯折结构或拐角结构可通过将调光件3呈直段或弧段设置的部位弯折后形成,也可在调光件3通过注塑模压工艺成型时,通过模压治具模压形成。
调光件3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时,调光件3可包括一环形部和一圆形部,圆形部设于环形部的一端,并遮盖环形部该端的开口。调光件3为圆柱形结构时,点光源2发出的光在经过调光件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时都将产生折射,而使从调光件3外表面出射的光的出射角度大于点光源2出射光的出射角度,点光源2的出射光在透过调光件3之后出射角度增大,光呈发散效果,从而可通过调光件3实现点光源2的出光调节。调光件3为圆柱形结构时,调光件3易于加工成型,有利于降低调光加的加工难度,同时兼顾实现调光件3的光发散调节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调光件3面向点光源2的一侧设有入光面331,调光件3背向点光源2的一侧设有出光面321;入光面331和点光源2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331和点光源2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时,点光源2上的热量不易传导至调光件3,影响调光件3的调光性能;该间隔空间也能够给点光源2提供一定的散热空间,有利于点光源2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入光面331呈拱弧面设置;且/或,出光面321呈拱弧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入光面331呈拱弧面设置时,有利于增加调光件3对点光源2发出的光的接收面积,将点光源2发出的光更多地向上传播,且使得点光源2发出的光能够在入光面331发生折射时,光能够以更大的入射角度射入调光件3内,有利于使从出光面321射出的光获得更大的出射角度。
出光面321呈拱弧面设置时,有利于增加调光件3出光面321的出光量,且点光源2发出的光在出光面321发生折射时,光能够以更大的出射角度射出,有利于使从出光面321射出的光获得更大的发散角度,改善从调光件3出光面321射出的光的均匀性和光覆盖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每一调光件3包括叠设的基材层31和第一光发散层32,第一光发散层32位于基材层31背向点光源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31用于承载第一光发散层32以及使光发散,基材层31安装固定于背板1,基材层31可为玻璃、树脂等透光材质。第一光发散层32用于使光扩散,点光源2发出的光穿过基材层31时获得一定的发散角度;从基材层31外表面射入第一光发散层32的光,在经过第一光发散层32时获得更大的发散角度,如此点光源2发出的光将通过基材层31和第一光发散层32的双重发散调节,并以较大的出射角度射出,有利于改善从调光件3射出的光的均匀性和光覆盖范围。其中,第一光发散层32可包括多个透光微颗粒,每一透光微颗粒可为球状,每一透光微颗粒都可将入射在其表面上的光以较大的出射角度射出;第一光发散层32的材质可为树脂、玻璃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每一调光件3还包括第二光发散层33,第二光发散层33设于基材层31背向第一光发散层3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发散层33用于使光扩散,点光源2发出的光穿过第二光发散层33时将获得一定的发散角度,如此点光源2发出的光将通过第二光发散层33、基材层31以及第二光发散层33的三重发散调节,并以较大的出射角度射出,有利于改善从调光件3射出的光的均匀性和光覆盖范围。第二光发散层33可包括多个透光微颗粒,每一透光微颗粒可为球状,每一透光微颗粒都可将入射在其表面上的光以较大的出射角度射出;第二光发散层33的材质可为树脂、玻璃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基材层31的材质为树脂;且/或,第一光发散层32的材质为亚克力;且/或,第二光发散层33的材质为亚克力。
在本实施例中,树脂易于获取,且通透性高、质地轻盈、耐腐蚀,基材层31的材质为树脂时,有利于降低基材层31的重量,从而降低整个背光模组的重量;并且,基材层31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够将点光源2发出的光尽可能地透射传递;而且,基材层31将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亚克力易于获取,制造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当第一发散层和/或第二发散层的材质为亚克力材质时,因为光在亚克力材质和树脂材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光将在第一光发散层32和基材层31的连接处,以及第二发光层和基材层31的连接处发生折射现象,如此就可以改变和偏转光的传播方向,使点光源2发出的光在经过第二光发散层33、基材层31以及第一光发散层32后以较大的发散角度射出,提升光的均匀性和光覆盖面积。此外,亚克力材质使第一光发散层32和第二光发散层33的制造成本低,透光性优良,有利于降低本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和改善本背光模组的出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基材层31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5毫米;且/或,第一光发散层32的厚度大于等于1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基材层31的厚度太大时不利于节省基材层31材料用度,不利于节省基材层31的制造成本,同时会增加基材层31占用的空间。基材层31的厚度太小时,基材层31对光的折射和发散效果不佳,从基材层31射出的光难以获得足够的发散角度和覆盖面积。当基材层31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5毫米时,基材层31的体积适当,基材层31的体积和制造成本较为适宜,同时能够兼顾基材层31对光发散调节的需要。同理,第一光发散层32的厚度在大于等于1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时,第一光发散层32的体积适当,第一光发散层32的体积和制造成本较为适宜,同时能够兼顾第一光发散层32对光发散调节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结合图1、图3以及图5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4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背板1设有安装槽11,显示面板4盖设于安装槽11的槽口处;背光模组的每一调光件3背向背板1的一侧与显示面板4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显示装置可为直下式液晶显示器或侧入式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4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用于给显示面板4提供背光,调光件3用于支撑显示面板4和背板1,以使显示面板4不会相对于背板1移动而压缩安装腔内的空间,维持安装腔内的空间稳定,保证显示面板4的显示效果稳定可靠,不易波动。当调光件3为拱弧形结构时,光源2发出的光在调光件3的内侧弧面和外侧弧面上将发生折射,可使光源2发出的光通过调光件3后以较大的扩散角度射入显示面板4,实现显示面板4的覆盖受光和均匀受光。当调光件3为圆柱形结构时,调光件3面向显示面板4的一侧为平面结构,该平面结构与显示面板4的底面接触,调光件3与显示面板4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升调光件3对显示面板4支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述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片5,反射片5设于安装槽11的底壁;每一调光件3远离显示面板4的一端与反射片5连接;反射片5开设有多个避位孔,每一点光源2穿设于每一避位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为直下式液晶显示装置,点光源2发出的光一部分直接透过调光件3向显示面板4方向传播,另一部分将在调光件3的内表面发生反射和漫反射,该部分光将折返照射至反射片5,并被反射片5发射,射入调光件3内,如此可尽可能地提升从调光件3射入显示面板4的光强度,改善显示面板4的小时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
多个点光源,多个所述点光源间隔设置于所述背板;及
多个调光件,每一所述调光件安装于所述背板,并罩盖每一所述点光源设置;每一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透过所述调光件,并向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发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至少部分呈弧段或折弯段设置;
或,所述调光件为空心的圆柱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件面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设有入光面,所述调光件背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设有出光面;
所述入光面和所述点光源之间形成有间隔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呈拱弧面设置;
且/或,所述出光面呈拱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光件包括叠设的基材层和第一光发散层,所述第一光发散层位于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点光源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调光件还包括第二光发散层,所述第二光发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背向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树脂;
且/或,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材质为亚克力;
且/或,所述第二光发散层的材质为亚克力。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毫米小于等于5毫米;
且/或,所述第一光发散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和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的背板设有安装槽,所述显示面板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背光模组的每一调光件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与所述显示面板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
每一所述调光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与所述反射片连接;
所述反射片开设有多个避位孔,每一所述点光源穿设于每一所述避位孔内。
CN202023256471.9U 2020-12-28 2020-12-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876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6471.9U CN213876242U (zh) 2020-12-28 2020-12-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56471.9U CN213876242U (zh) 2020-12-28 2020-12-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6242U true CN213876242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56471.9U Active CN213876242U (zh) 2020-12-28 2020-12-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6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7462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inclined light emmitting elements
JP4870950B2 (ja) 光放射用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面状発光装置
CN104930399B (zh) 面发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70091615A1 (en) Backlight module for LCD monitors and method of backlighting the same
US20040130912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support unit for the same
US20100110727A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KR20060038507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WO2013177967A1 (zh) 面光源装置及侧入式背光模组
JP2008053203A (ja) 面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60221271A1 (en) Structure of LCD backlight module
CN111812890A (zh) 发光结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US8944622B2 (en) Lighting system having reflector support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181310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3876242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454174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US11143910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141163B (zh) 一种灯板结构及显示装置
JP2010044921A (ja) 面光源素子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光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20090116238A1 (en) Mixed light apparatus
KR20140077292A (ko) 발광 확산 소자, 이를 갖는 엘이디 어레이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CN114779526A (zh) 发光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907064B1 (ko) 광학렌즈
JP324889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17386075U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19872045U (zh) 一种mini led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