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3861U -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3861U
CN213873861U CN202023003828.2U CN202023003828U CN213873861U CN 213873861 U CN213873861 U CN 213873861U CN 202023003828 U CN202023003828 U CN 202023003828U CN 213873861 U CN213873861 U CN 213873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hearth
heat source
source supply
rear u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38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菊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0038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3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3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3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包括炉膛和散热器,所述炉膛内设有高温烟气流出口和炉筛;所述炉膛的前端设有炉膛前板,所述炉膛前板上设有炉口,所述散热器包括前联箱、后上联箱、后下联箱和若干散热管,所述炉膛的外侧与高温烟气流出口相对位置连接有出火管,出火管的另一端与后下联箱相连接;所述后下联箱与前联箱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述前联箱与后上联箱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述前联箱和后上联箱内分别按间隔设有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使得后下联箱、前联箱、后上联箱和散热管之间形成S形的循环流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气化燃烧的效果,可实现无烟排放,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生物质燃烧方式:有生物质气化炉、生物质气化炉分为固定床气化炉和流化床气化炉;就固定床气化炉而言,有下吸式、上吸式、横吸式和开心式气化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将生物质燃料气化,然后将可燃气输入燃气净化装置后,再输入用气终端,是较为先进的现代燃烧技术;然而,此类设备复杂,造价高,且不是所有的供热领域都能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的热源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包括炉膛和散热器,所述炉膛内设有高温烟气流出口和炉筛;所述炉膛的前端设有炉膛前板,所述炉膛前板上设有炉口,
所述散热器包括前联箱、后上联箱、后下联箱和若干散热管,所述炉膛的外侧与高温烟气流出口相对位置连接有出火管,出火管的另一端与后下联箱相连接;所述后下联箱与前联箱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述前联箱与后上联箱通过散热管相连通;所述前联箱和后上联箱内分别按间隔设有上导流板和下导流板,使得后下联箱、前联箱、后上联箱和散热管之间形成S形的循环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炉口的上沿略低于炉膛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烟气流出口的面积为0.024-0.05平方米,其下沿与炉筛的平面高度为0-130mm,所述炉筛的面积与高温烟气流出口的面积之比是1:0.08-1:0.15。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为一方箱型或圆罐型,其四周或圆周筑有耐火材料,且耐火材料高度不高于炉口的下沿。
进一步地,所述前联箱的外侧设有第一检修门,所述后上联箱的外侧设有第二检修门,所述后下联箱的外侧设有第三检修门;所述前联箱和第一检修门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上联箱和第二检修门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下联箱端面与第三检修门结合部不设密封装置,依靠其自由间隙形成二次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出火管的管径为325-53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联箱的顶部设有烟囱口。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口处设置一离心风机。
进一步地,后下联箱的厚度较后上联箱加厚50-150mm,且在后上联箱的底板和后上联箱的顶板之间设有一定间隔,构成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检修门内侧设有耐火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气化燃烧的效果,可实现无烟排放,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炉膛20和散热器,所述炉膛20内设有高温烟气流出口3和炉筛4,所述炉筛4位于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下方;所述炉膛20的前端设有炉膛前板1,所述炉膛前板1上设有炉口14,炉口14的上沿略低于炉膛20的顶部15,为的是尽量拉大炉口14与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落差,落差越大,燃料层越厚,越能有效阻断冷空气经炉门口和高温烟气流出口直接进入散热系统,造成热能损失;因炉膛工作在负压状态,经炉筛吸入的空气,在炉筛之上与燃料燃烧形成火层,并将在其周围产生的挥发分全部吸入火层,燃料层越厚挥发分越不易溢出,而被吸入火层,参与燃烧后经高温烟气流出口进入散热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面积为0.024-0.05平方米,其下沿与炉筛4的平面高度为0-130mm,所述炉筛4的面积与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面积之比是1:0.08-1:0.15;所述炉膛20为一方箱型或圆罐型,其四周或圆周筑有耐火材料,且其高度不高于炉口14的下沿,在负压作用下,空气经炉筛吸入后即进入火层,在此进行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流经高温烟气流出口3进入散热系统,火层仅局限在炉筛以上至高温烟气流出口上沿以下区域;在该区域以上的温度不会使炉膛壁面烧损,因此在炉口下沿以上不需要敷设耐火砖。
具体地,所述散热器包括前联箱5、后上联箱6、后下联箱7和若干散热管2,所述前联箱5的外侧设有第一检修门17,所述后上联箱6的外侧设有第二检修门18,所述后下联箱7的外侧设有第三检修门19;所述前联箱5和第一检修门17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上联箱6和第二检修门18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下联箱7端面与第三检修门19结合部不设密封装置,依靠其自由间隙形成二次风道。
具体地,所述炉膛20的外侧与高温烟气流出口3相对位置连接有出火管13,出火管13的管径为325-530mm,出火管13的另一端与后下联箱7相连接;所述后下联箱7与前联箱5通过散热管2相连通,所述前联箱5与后上联箱6通过散热管2相连通;所述前联箱5和后上联箱6内分别按间隔设有上导流板8和下导流板9,使得后下联箱7、前联箱5、后上联箱6和散热管2之间形成S形的循环流道,有效提高热的利用率。
具体地,所述后上联箱6的顶部设有烟囱口16,所述烟囱口16处设置一离心风机,工作时,启动离心风机,即可在本装置内形成负压,二次风即可通过后下联箱门的四周,向该箱内均匀输入一定量二次风,使高温烟气流之中的未完全燃烧的物质在此充分燃烧。
进一步地,为防止后下联箱7的顶板12过热烧损,将后下联箱箱体的厚度较后上联箱加厚50-150mm,且在后上联箱底板和后下联箱顶板之间设有一定间隔,构成散热通道。
进一步地,为有效防止热损失和第三检修门19过热烧损,在第三检修门19内侧设有耐火层。
基于以上所述,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气化燃烧的效果,可实现无烟排放,节能减排的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20)和散热器,所述炉膛(20)内设有高温烟气流出口(3)和炉筛(4);所述炉膛(20)的前端设有炉膛前板(1),所述炉膛前板(1)上设有炉口(14),
所述散热器包括前联箱(5)、后上联箱(6)、后下联箱(7)和若干散热管(2),所述炉膛(20)的外侧与高温烟气流出口(3)相对位置连接有出火管(13),出火管(13)的另一端与后下联箱(7)相连接;所述后下联箱(7)与前联箱(5)通过散热管(2)相连通,所述前联箱(5)与后上联箱(6)通过散热管(2)相连通;所述前联箱(5)和后上联箱(6)内分别按间隔设有上导流板(8)和下导流板(9),使得后下联箱(7)、前联箱(5)、后上联箱(6)和散热管(2)之间形成S形的循环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口(14)的上沿略低于炉膛(20)的顶部(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面积为0.024-0.05平方米,其下沿与炉筛(4)的平面高度为0-130mm,所述炉筛(4)的面积与高温烟气流出口(3)的面积之比是1:0.08-1: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20)为一方箱型或圆罐型,其四周或圆周筑有耐火材料,且耐火材料高度不高于炉口(14)的下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箱(5)的外侧设有第一检修门(17),所述后上联箱(6)的外侧设有第二检修门(18),所述后下联箱(7)的外侧设有第三检修门(19);所述前联箱(5)和第一检修门(17)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上联箱(6)和第二检修门(18)的结合部设有耐高温密封装置,所述后下联箱(7)端面与第三检修门(19)结合部不设密封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管(13)的管径为325-5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联箱(6)的顶部设有烟囱口(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口(16)处设置一离心风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下联箱(7)的厚度较后上联箱(6)加厚50-150mm,且在后上联箱(6)的底板和后上联箱(6)的顶板之间设有一定间隔,构成散热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源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修门(19)内侧设有耐火层。
CN202023003828.2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Active CN213873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3828.2U CN213873861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3828.2U CN213873861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3861U true CN213873861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8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3828.2U Active CN213873861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3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73861U (zh) 一种热源供给装置
KR20120085445A (ko) 하이브리드 보일러
CN112484072B (zh) 一种热风炉进风装置及热风炉
CN104964269A (zh) 一种运用全反烧鳍片式水管炉排的两级预热风锅炉
CN104279548A (zh)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CN209147148U (zh) 反烧燃煤炉及其降低焦油生成的装置
CN209484613U (zh) 一种表面助燃炉膛
CN214469316U (zh) 圆膛立管双炉口双炉排多回成反烧炉
CN213599422U (zh) 一种二次供风采暖炉
CN109268878A (zh) 炉灶
CN204922946U (zh) 一种运用全反烧鳍片式水管炉排的两级预热风锅炉
CN217057607U (zh) 一种生物质炊事烤火炉具
CN214949208U (zh) 一种热风采暖炉
CN210717511U (zh) 换热式生物质燃料炉
CN218787553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燃烧装置
CN217541526U (zh) 一种带有回燃室的热风炉结构
CN218295771U (zh) 一种锅炉前烟箱的水冷结构
CN212746441U (zh) 一种纯氧燃烧煤粉锅炉
CN210801624U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燃气锅炉
CN209558481U (zh) 一种设有聚能环助燃器的燃煤气化炉
CN218884017U (zh) 一种家用锅炉
CN219656321U (zh) 一种组合式热风炉
CN212157147U (zh) 一种低NOx高热值燃气燃烧器
CN215412118U (zh) 一种热风取暖炉
CN215001551U (zh) 一种燃烧充分式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