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3765U -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3765U
CN213873765U CN202023316965.1U CN202023316965U CN213873765U CN 213873765 U CN213873765 U CN 213873765U CN 202023316965 U CN202023316965 U CN 202023316965U CN 213873765 U CN213873765 U CN 2138737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furnace
rotary disk
coal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69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强
郭华
马全肖
侯近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Qianjin Heavy Industry Casting And For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Qianjin Heavy Industry Casting And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Qianjin Heavy Industry Casting And For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Qianjin Heavy Industry Casting And For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69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37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37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37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内部设置有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盘和第一旋转盘之间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表面垂直焊接有打散杆,所述第一旋转盘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加热炉内壁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煤炭投入到燃烧腔内部燃烧,待煤炭需要打散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摇把,之后使摇把带动打散机构在燃烧腔内部转动,在打散机构的转动下,使内部竖杆表面的打散杆对煤炭进行接触,之后在转动对煤炭打散,使煤炭中的火焰充分燃烧,此方式操作简单,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小型铸造设备,一般还都是靠煤炭进行燃烧熔化,但煤炭在燃烧时,容易成堆,导致煤炭内部的火焰不能充分施展出来,降低对加热炉的加热,而且现有的加热炉一般都是使加热炉的底端表面与燃热腔接触,使其加热面积有限。
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现有的小型铸造设备,一般还都是靠煤炭进行燃烧熔化,但煤炭在燃烧时,容易成堆,导致煤炭内部的火焰不能充分施展出来,降低对加热炉的加热,而且现有的加热炉一般都是使加热炉的底端表面与燃热腔接触,使其加热面积有限,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所述加热炉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打散机构,所述打散机构内部设置有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盘和第一旋转盘之间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表面垂直焊接有打散杆,所述第一旋转盘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加热炉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一端通过转动轴贯穿加热炉表面与摇把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内部安装有内胆,所述内胆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表面设置有隔热块,所述隔热块底端设置有电动气缸。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安装有滑道,所述滑道内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外侧表面套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顶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电动气缸底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炉外侧表面开设有投料口,所述加热炉底端一侧开设有排渣口。
优选的,所述竖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竖杆等距离安装在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之间,所述打散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打散杆等距离安装在竖杆表面。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垫脚,且垫脚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垫脚等距离安装在底座底端四个拐角处。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一端与电动气缸、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打散机构,便于对燃烧腔内部的煤炭进行打散,从而使煤炭中的火焰充分燃烧出来,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煤炭投入到燃烧腔内部燃烧,待煤炭需要打散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摇把,之后使摇把带动打散机构在燃烧腔内部转动,在打散机构的转动下,使内部竖杆表面的打散杆对煤炭进行接触,之后在转动对煤炭打散,使煤炭中的火焰充分燃烧,此方式操作简单,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胆、隔热块、电动气缸的配合使用,便于使提高对内胆的加热面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需要处理的金属放到内胆内部,之后在电动气缸的作用下使内胆移动到加热腔内部,此方式改变传统只有内胆底端与加热腔接触的方式,从而加大内胆与加热腔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内胆内部金属的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打散机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加热炉;2、隔热块;3、投料口;4、摇把;5、控制面板;6、垫脚;7、螺纹杆;8、螺纹套;9、滑道;10、安装板;11、电动气缸;12、内胆;13、打散机构;14、转动轴;15、第一旋转盘;16、打散杆;17、竖杆;18、第二旋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3,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1,加热炉1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腔,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打散机构13,打散机构13内部设置有第一旋转盘15和第二旋转盘18,第二旋转盘18和第一旋转盘15之间设置有竖杆17,竖杆17表面垂直焊接有打散杆16,第一旋转盘15一端通过转动轴14与加热炉1内壁活动连接,第二旋转盘18一端通过转动轴14贯穿加热炉1表面与摇把4连接,加热炉1外侧表面开设有投料口3,加热炉1底端一侧开设有排渣口,竖杆17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竖杆17等距离安装在第一旋转盘15和第二旋转盘18之间,打散杆1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打散杆16等距离安装在竖杆17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打散机构13,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煤炭投入到燃烧腔内部燃烧,待煤炭需要打散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摇把4,之后使摇把4带动打散机构13在燃烧腔内部转动,在打散机构13的转动下,使内部竖杆17表面的打散杆16对煤炭进行接触,之后在转动对煤炭打散,使煤炭中的火焰充分燃烧,此方式操作简单,大大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的,加热炉1内部安装有内胆12,内胆12顶端设置有顶板,顶板底端表面设置有隔热块2,隔热块2底端设置有电动气缸11,加热炉1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顶部表面安装有滑道9,滑道9内部安装有螺纹杆7,螺纹杆7一端与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螺纹杆7外侧表面套接有螺纹套8,螺纹套8顶端设置有安装板10,电动气缸11底端与安装板10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内胆12、隔热块2、电动气缸11的配合使用,便于使提高对内胆12的加热面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需要处理的金属块放到内胆12内部,之后在电动气缸11的作用下使内胆12移动到加热腔内部,此方式改变传统只有内胆12底端与加热腔接触的方式,从而加大内胆12与加热腔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内胆12内部金属的处理。
具体的,底座底端设置有垫脚6,且垫脚6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垫脚6等距离安装在底座底端四个拐角处,底座顶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控制面板5一端与电动气缸11、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面板5,便于对设备内部的用电元件进行控制,控制面板5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煤炭投入到燃烧腔内部燃烧,待煤炭需要打散时,工作人员手动转动摇把4,之后使摇把4带动打散机构13在燃烧腔内部转动,在打散机构13的转动下,使内部竖杆17表面的打散杆16对煤炭进行接触,之后在转动对煤炭打散,使煤炭中的火焰充分燃烧,此方式操作简单,大大提高加热效率,通过设置内胆12、隔热块2、电动气缸11的配合使用,便于使提高对内胆12的加热面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需要处理的金属块放到内胆12内部,之后在电动气缸11的作用下使内胆12移动到加热腔内部,此方式改变传统只有内胆12底端与加热腔接触的方式,从而加大内胆12与加热腔的接触面积,提高对内胆12内部金属的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部安装有打散机构(13),所述打散机构(13)内部设置有第一旋转盘(15)和第二旋转盘(18),所述第二旋转盘(18)和第一旋转盘(15)之间设置有竖杆(17),所述竖杆(17)表面垂直焊接有打散杆(16),所述第一旋转盘(15)一端通过转动轴(14)与加热炉(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18)一端通过转动轴(14)贯穿加热炉(1)表面与摇把(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内部安装有内胆(12),所述内胆(12)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底端表面设置有隔热块(2),所述隔热块(2)底端设置有电动气缸(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表面安装有滑道(9),所述滑道(9)内部安装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一端与步进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螺纹杆(7)外侧表面套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顶端设置有安装板(10),所述电动气缸(11)底端与安装板(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1)外侧表面开设有投料口(3),所述加热炉(1)底端一侧开设有排渣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7)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竖杆(17)等距离安装在第一旋转盘(15)和第二旋转盘(18)之间,所述打散杆(1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打散杆(16)等距离安装在竖杆(17)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端设置有垫脚(6),且垫脚(6)设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垫脚(6)等距离安装在底座底端四个拐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5),且控制面板(5)一端与电动气缸(11)、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CN202023316965.1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Active CN2138737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965.1U CN21387376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6965.1U CN21387376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3765U true CN213873765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3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6965.1U Active CN213873765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37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4094A (zh) 一种便于粉碎且可防氧化的机械加工用金属材料熔炼装置
CN213873765U (zh) 一种用于铸造的加热装置
CN205825700U (zh) 一种铝合金熔炼炉的改进结构
CN211651197U (zh) 一种新型冶金炉
CN208087694U (zh) 一种废铝回收装置
CN206556433U (zh) 一种工业炉炉顶吊挂装置
CN202371987U (zh) 高温熔炼还原三相电弧炉
CN218627714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铝线熔炼用的生产设备
CN215712559U (zh) 一种玻璃配合料熔化用电熔炉
CN211177914U (zh) 一种应用节能型往复倾动装置的坩埚熔制机
CN212651717U (zh) 一种玻璃原料搅拌混合器
CN219319052U (zh) 一种铝熔炉清渣装置
CN214088550U (zh) 一种具有防腐蚀铸铁生产用熔炉
CN210602849U (zh) 一种精炼炉烟气集气装置
CN208543674U (zh) 一种橡胶均匀加热装置
CN208059560U (zh) 一种浇注炉
CN108106428B (zh) 一种高效铸造熔炼炉
CN207610540U (zh) 一种升降式中频炉
CN207600171U (zh) 一种电弧炉熔化自动平料装置
CN207763478U (zh) 一种全自动金属熔炉
CN218227395U (zh) 一种塑料颗粒加热溶解设备
CN207147223U (zh) 一种电源材料加工用加热变频装置
CN212566911U (zh) 一种钢材生产用预热装置
CN218573675U (zh) 一种提纯金属硅水处理中和反应装置
CN207610535U (zh) 一种移动便捷的铜棒生产用上引连铸机组熔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