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1611U -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1611U
CN213871611U CN201922311972.3U CN201922311972U CN213871611U CN 213871611 U CN213871611 U CN 213871611U CN 201922311972 U CN201922311972 U CN 201922311972U CN 213871611 U CN213871611 U CN 2138716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oint
steel pipe
copper
copper pip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119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Sit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Sit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Sit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Sitong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119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16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16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16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包括钢管件以及铜管件,所述钢管件包括钢管接头部和钢管侧壁,所述钢管接头部相对于钢管侧壁的外周壁,沿铜管侧壁的径向凸伸设置,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管接头部,所述钢管接头部与所述铜管接头部焊接设置;钢管接头部与铜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接头部至少部分位于另一个接头部内;所述钢管接头部成形有凸台部,该凸台部包括基部、自基部一体延伸的对接部,基部的周长大于对接部的开口部外周周长,对接部的可拉伸度较好,减少开口部部分凹陷的情况,相对更好地覆盖焊料,使得钢管件与铜管件焊接部位的连接较为可靠,该管路连接组件能够实现不同材料管件的可靠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连接技术领域,如具体可涉及制冷领域。
【背景技术】
制冷技术领域的产品包括空调、冰箱、冰柜等,一般这些系统会使用铜管作为连接管连接两个部件,为了与铜管连接方便,许多部件也相应为铜质材料制成。为了减少铜材的消耗,制冷系统一部分部件,改用其他非铜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就面临不同材质之间的部件之间如何连接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较为可靠的管路连接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包括钢管件以及铜管件,所述钢管件包括钢管接头部和钢管侧壁,所述钢管接头部相对于钢管侧壁的外周壁,沿铜管侧壁的径向凸伸设置,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管接头部,所述钢管接头部与所述铜管接头部焊接设置;钢管接头部与铜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接头部至少部分位于另一个接头部内;所述钢管接头部成形有凸台部,该凸台部包括基部、自基部一体延伸的对接部,基部的周长大于对接部的开口部外周周长。
本方案的管路连接组件的钢管接头部与所述铜管接头部焊接设置,钢管接头部与铜管接头部中的一个接头部至少部分位于另一个接头部内,其中钢管接头部成形有凸台部,该凸台部包括基部、自基部一体延伸的对接部,基部的周长大于对接部的开口部外周周长,对接部的可拉伸度较好,减少开口部部分凹陷的情况,相对更好地覆盖焊料,使得钢管件与铜管件焊接部位的连接较为可靠,该管路连接组件能够实现不同材料管件的可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方案集管部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管路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集管部件的管路连接组件的侧向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集管部件的第一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集管部件的第二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集管部件的第三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集管部件的第四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集管部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集管部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铜管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管部件100、集管1、集腔101、钢管件10、第一间隙102、焊缝部103、钢管接头部11、基部110、对接部1101、第一接头侧壁1102、第二接头侧壁 1103、钢管接头内壁111、变径段112、钢管侧壁12、第一端部13、第二端部 14、支管2、铜管件20、铜管接头部21、连接口210、铜管接头外壁211、凹槽212、凸起部214、缩口部215、第一连接管30、第二连接管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1-3所示,本方案提供一种集管部件及该集管部件的管路连接组件,主要用于空调系统的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集管部件100包括集管1、支管2,该集气管与支管之间通过焊接相连接,集管的管壁上加工有至少两个变径结构,该变径结构作为集管的管件接头部,相对应地支管2的管件接头部与该集管的管件接头部相对接,并通过焊接材料在钎焊设备中实施焊接。其中集管部件100的主要部分包括管路连接组件,该管路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钢管件10以及至少两个铜管件20。其中,钢管件10包括钢管接头部11,铜管件 20包括铜管接头部21,钢管接头部11与铜管接头部21焊接设置,比如,钢管件为钢材,铜管件为铜材,当然,铜材包括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金属或者铜合金材料;钢管件可以为不锈钢管件或者碳钢管件,当钢管件为碳钢管件时,在碳钢管件焊接时可以增加镀层来进行对碳钢管件的保护。
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之间接触电位差较小,不易发生腐蚀,此处接触电位差腐蚀是指两个管件之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电位差腐蚀或者说是两个管件之间通过焊料焊接后产生的电位差腐蚀。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如在酸性或者碱性环境中,或者说能够造成接触电位差腐蚀的环境中,如海风环境中,钢管件 10与铜管件20之间接触电位差相差值,相比较地讲,小于铜与其他材料如铝之间接触电位差,因此,在偏酸性或者偏碱性环境中,或者说能够造成接触电位差腐蚀的环境中,本方案所供的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之间接触电位差较小,不易发生腐蚀,应用于空调系统比如空调外机等室外大气环境时,空气湿度以及酸碱度变化,对于管路件的连接影响较小,有利于提高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钢管接头部11是指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焊接的部分以及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铜管接头部21是指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焊接时配合的管段,包括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焊接的部分以及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焊接部分的附近部分。
钢管件10包括钢管接头部11、钢管侧壁12,钢管接头部11相对于钢管侧壁12向外凸伸设置,具体可通过在钢管周向侧壁开设开口部,该开口部朝向径向开口,开口部具有椭圆形横向截面或类似椭圆形横向截面,向外拉伸出凸台部,该凸台部成形出该钢管接头部11,该凸台部包括基部110、自基部一体延伸的对接部1101,基部110的周长C1大于对接部1101的开口部的周长 C2,凸台部的基部110延伸的长度较长,使得凸台部向上可拉伸材料较多,对接部的可拉伸度较好,减少开口部部分凹陷的情况,成形出的凸台部的顶端部较为平整,后续焊环融化后焊料暴露的较少,相对更好地覆盖焊料,相对腐蚀情况也得到了缓解,有利于提高铜管插入该钢管件的焊接连接强度。使得钢管件与铜管件焊接部位的连接较为可靠,该集管部件能够实现两种管件的可靠连接。
钢管接头部11包括第一接头侧壁1102、第二接头侧壁1103,该第一接头侧壁、第二接头侧壁一体连接,第一接头侧壁自钢管侧壁12向外凸伸、第二接头侧壁自钢管侧壁12向外凸伸,沿所述钢管接头部的轴向所在竖直方向D1,所述第一接头侧壁1102的高度大于第二接头侧壁1103的高度。具体地,第二接头侧壁具有第一外侧部,第二接头侧壁具有第二外侧部,沿钢管接头部的轴向所在竖直方向D1,第一外侧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外侧部的高度。钢管接头部与钢管侧壁之间的连接呈如上结构,拉伸出的凸台部的顶端部所在平面度更高,包覆焊料的完整度更好,减少部分焊料裸露可能引起的易腐蚀现象,有利于以上两种不同材料管件的焊接连接可靠。
请参考图3-5,钢管侧壁12的内壁部包括边缘部,边缘部具有开口部,铜管接头部21的末端超出该边缘部的开口部,钢管件10包括集腔101,该集腔与铜管接头部21的连接口210相连通;具体地,当铜管接头部21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接头部11内时,铜管接头部21的伸入长度是指沿铜管接头部21的轴向方向上,铜管接头部21伸入钢管件的长度,铜管接头部21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接头部11或者铜管接头部21、壁厚的三倍,和/或,铜管接头部21 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接头部11或者铜管接头部21的当量直径的60%,伸入长度相对较大,可以使得管件相互抵靠连接的强度相对越好,相对于插入较浅,连接更为可靠,相较于铜管件插入钢管件过深,可减少铜管件伸入部分对钢管件内的冷媒流动阻力,使得流体从铜管件与钢管件之间正常流通。
本方案还提供一种集管部件,该集管部件包括上述管路连接组件,请结合图5、6、7所示,集管的管径大于支管的管径的两倍以上,还包括第一连接管 30,第一连接管30与钢管件10的第一端部13焊接,集管部件还可以再包括第二连接管40,第二连接管40与钢管件10的第二端部14焊接。采用铜管件形成第一连接管30、采用又一铜管件形成第二连接管40,可以采用该内置焊环的方式,进行焊接。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钢管件10的第二端部也可以与钢盖体焊接,钢盖体包括盖体部,该盖体部与所述钢管件10的第二端部密封设置,使得该第二端部被封闭,对外而言密封设置。
钢管接头部11的当量内径,大于或小于铜管接头部21的外径均可,比如钢管接头部内径大于铜管接头部外径,拉伸凸台部加工成型过程中,容易控制尺寸,根据所选用的铜管外径来调整钢管接头部的内径,操作相对容易;
进一步,请结合图8、9所示,钢管接头部11的当量内径大于铜管接头部 21的当量内径,使得铜管接头部21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接头部11,形成对接关系便于后续焊接。具体地,钢管接头部11的当量内径小于铜管接头部21的当量外径时,钢管接头部11与铜管接头部21形成过盈配合,如果钢管接头部 11的当量内径略小于铜管接头部21的当量外径时,钢管接头部11与铜管接头部21形成过度配合,如果钢管接头部11的当量内径略大于铜管接头部21 的当量外径时,钢管接头部11与铜管接头部21形成间隙配合;具体地,铜管接头部21包括铜管接头外壁211,铜管接头外壁211具有多个凹槽212和多个凸起部214,即钢管件的外壁具有多个凹槽212,沿铜管件20的径向,凹槽 212相对于凸起部214向铜管件20的中心凹陷设置,凹槽212的至少部分沿铜管接头部21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212沿铜管接头部21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212的至少部分沿铜管接头部21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
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进行焊接时,可采用外置焊环焊接,此时,为了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焊接强度或者说为了使焊料更容易流入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之间,沿铜管接头部21的轴向,凹槽212具有长度L1,铜管接头部21 与钢管接头部11具有配合长度,此处忽略铜管接头部的仅有导向的长度或者说是忽略铜管接头部靠近铜端口处的无凹槽的导向长度),凹槽212的长度大于铜管接头部21与钢管接头部11的配合长度,如此,可以使得在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焊接前的组装中,将焊环先套设在铜管件20外周,且焊环对应的位置具有凹槽212,这样使得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焊接时有利于焊环融化形成焊缝部103。
当然也可以采用内置焊环进行焊接,钢管接头内壁111成形有变径段112,凸台部成形有上述变径段112,变径段所形成放置区,可以限位放置焊接用的焊环,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进行炉焊焊接如通过隧道炉后可以使焊环经融化流通而填充到凹槽212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的空间,进而形成部分焊缝部 103。
钢管接头部11具有钢管接头内壁111,铜管接头外壁的凸起部214的至少部分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有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对于“过盈”需要说明,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在装配的过程中过盈设置,或者,凸起部214与钢管件10接触的那部分形成的径向周侧与钢管件10过盈设置;对于“抵接”需要说明,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装配完成后,凸起部214至少部分与钢管接头内壁111表现为抵接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凸起部214至少部分与钢管接头内壁111表现为接触的状态。当装配完成后,过盈或者抵接表现为抵接或者表现为带有小部分间隙,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组装后,通过炉焊焊接时,不需要借助其它的工装或者工具对焊接前的铜管件20 与钢管件10相对固定。
凹槽212的外壁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间隙配合设置,铜管接头外壁 211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2,第一间隙102成为铜管接头部21与钢管接头部11焊接时的焊料填充部,管路连接组件在第一间隙102填充有焊料,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焊缝部103。
在铜管接头部21与钢管接头部11焊接过程中,凸起部214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存在部分少量间隙而使得焊料填充,或者可以说是,部分情况下,第一间隙102包括,凹槽212底壁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存在的间隙、凸起部214与钢管接头内壁111之间存在部分少量间隙。第一间隙102或者说是凹槽212的存在,使得焊料在融化时能够发生虹吸(毛细)现象,从而形成至少部分上述焊缝部,进而利于增加钢管件10与铜管件20的焊接强度。
其他实施方式中,钢管接头部11的至少部分伸入并位于铜管接头部21 (未图示),钢管接头部的外壁包括多个凹槽和凸起部,即钢管件的外壁具有多个凹槽,沿钢管接头部的径向,凹槽自凸起部向钢管接头部的中心的方向凹陷设置,凹槽的至少部分沿钢管接头部的轴向延伸设置,凹槽沿钢管接头部的轴向间隔设置,或者说是,凹槽沿钢管接头部的轴向间隔延伸设置。铜管接头部的内壁与钢管接头部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成为铜管接头部与钢管接头部焊接时的焊料填充部,管路连接组件在第一间隙填充有焊料,焊料在焊接后形成至少部分的焊缝部,凹槽或者第一间隙能够使得钢管件与铜管件焊接时,焊料融化时发生虹吸(毛细)现象,从而有利于增加钢管件与铜管件的焊接强度。
为了保证焊接强度或者说是为了保证焊缝的厚度,凹槽212的深度大约在 0.05-0.15mm之间,凹槽212的深度是指,沿铜管接头部的径向,凹槽212凹陷于凸起部214的最大距离,或者说是凸起部214的凸出高度大约在0.05- 0.15mm之间。凹槽212、凸起部214可以通过机加工成形,具体地如拉丝工艺、挤压工艺、冲压工艺等成形。为了凹槽212/凸起部214成形后,铜管接头部21的圆整度较好,或者,有利于焊缝部103的均匀程度,或者有利于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的焊接强度,凹槽212/凸起部214均分铜管接头部21的外周壁或者说是相邻的凹槽212/凸起部214的间距相等或者说是至少部分相邻的凹槽212/凸起部214的均匀分布或接近均匀分布允许有一定的误差。
为了有利于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配合方便,对铜管接头部21进行缩口设置,铜管接头部21包括缩口部215,缩口角度小于等于5°,更为具体地,缩口角度小于等于3度,比如2.9度、2.5度、2.0度、1.8度、1.5度、1度、 0.8度等,如此,铜管接头部21与钢管接头部11进行装配时,铜管接头部21 由于缩口设置而具有导向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凹槽212与铜管接头部21 的缩口设置可以同时进行或者先通过机加工工艺获得凹槽212之后再对铜管接头部21进行缩口设置。铜管件20与钢管件10的焊接方式可采用炉焊焊接,焊料采用青铜焊料,焊料的融化温度大于980℃,比如,大于980℃、980-1000℃之间,1000℃以上,1000℃左右或者1030℃左右。
集管部件所在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支管相焊接连接的铜管管路,铜管件 20与铜管管路焊接所用的焊料融化温度低于铜管件与钢管件焊接所用的焊料的融化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件(10)以及铜管件(20),所述钢管件包括钢管接头部(11)和钢管侧壁(12),所述钢管接头部(11)相对于钢管侧壁(12)的外周壁,沿铜管侧壁的径向凸伸设置,所述铜管件包括铜管接头部(21),所述铜管接头部包括铜管接头外壁,所述钢管接头部与所述铜管接头部焊接设置;钢管接头部(11)与铜管接头部(21)中的一个接头部至少部分位于另一个接头部内;
所述钢管接头部(11)成形有凸台部,该凸台部包括基部(110)、自基部一体延伸的对接部(1101),基部的周长大于对接部的开口部外周周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接头部(11)包括第一接头侧壁(1102)、第二接头侧壁(1103),该第一接头侧壁(1102)、第二接头侧壁(1103)一体连接,第一接头侧壁自钢管侧壁(12)向外凸伸、第二接头侧壁自钢管侧壁(12)向外凸伸,沿所述钢管接头部的轴向所在竖直方向D1,所述第一接头侧壁(1102)的高度大于第二接头侧壁(1103)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头侧壁具有第一外侧部,所述第二接头侧壁具有第二外侧部,沿所述钢管接头部的轴向所在竖直方向D1,第一外侧部的高度大于第二外侧部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接头外壁具有多个凸起部(214),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内壁(111)过盈配合或抵接;
或者,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内壁具有多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至少部分与铜管接头外壁过盈配合或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侧壁(12)的内壁部包括边缘部,边缘部具有开口部,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末端超出该边缘部的开口部,所述钢管件包括集腔,该集腔与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连接口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侧壁(12) 的内壁部包括边缘部,边缘部具有开口部,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末端超出该边缘部的开口部,所述钢管件包括集腔,该集腔与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连接口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至少部分位于钢管接头部(11)内,铜管接头部(21)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钢管接头部(11)或者铜管接头部(21)壁厚的3倍;
和/或,铜管接头部(21)的伸入长度大于等于铜管接头部(21)的当量直径的6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接头部(21)位于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外周侧,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内壁与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管路连接组件具有焊料,所述第一间隙成为所述钢管接头部与所述铜管接头部焊接时的焊料填充部,管路连接组件还包括位于焊料填充部的焊缝部;
或者,所述钢管接头部(11)位于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外周侧,所述钢管接头部的内壁(111)与所述铜管接头外壁(2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管路连接组件具有焊料,所述第一间隙成为钢管接头部与铜管接头部焊接时的焊料填充部,管路连接组件还包括位于焊料填充部的焊缝部(1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接头部(21)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钢管接头部(11),所述钢管件(10)为不锈钢管件或者碳钢管件,所述铜管接头外壁具有多个凹槽(212)和多个所述凸起部(214),沿所述铜管接头部的径向,所述凹槽(212)相对于所述凸起部(214)向所述铜管接头部的中心凹陷设置,所述凸起部(214)与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内壁之间至少部分位置过盈或抵接,所述铜管接头外壁(211)与所述钢管接头部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沿所述铜管接头部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铜管接头部(21)包括缩口部(215),所述铜管接头部缩口角度小于等于5℃,沿所述铜管接头部的轴向,所述凹槽(212)具有长度,所述铜管接头部(21)与所述钢管接头部(11)具有配合长度,所述凹槽(212)的长度大于所述铜管接头部(21)与所述钢管接头部(11)的配合长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214)为机加工成形凸起部,或者所述凹槽(212)为机加工成形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05-0.15mm之间,或者,凸起部的高度为0.05-0.15mm之间;多个所述凹槽/凸起部均分所述凹槽/凸起部所在的周面或者相邻所述凸起部的间距相等或者至少部分相邻所述凹槽/凸起部的间距相等。
CN201922311972.3U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Active CN2138716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972.3U CN21387161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11972.3U CN21387161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1611U true CN213871611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3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11972.3U Active CN213871611U (zh) 2019-12-20 2019-12-20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16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65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用管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65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用管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05265U (zh) 钎焊管路接头
CN213871611U (zh) 一种管路连接组件
CN213299112U (zh) 一种集管部件
JP2013066911A (ja) 銅管とステンレス鋼管の接続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130537A1 (en) Pipeline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8080806B (zh) 管件与连接部件的连接结构及气液分离器
CN105134602A (zh) 压缩机组件
CN211449959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真空系统中的法兰结构
CN204783692U (zh) 压缩机组件
CN201836546U (zh) 一种空调器的管道连接组件
CN220380023U (zh) 一种储液器安全阀用连接器
CN110873246A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真空系统中的法兰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88832B (zh) 集流管以及换热器
KR20140049820A (ko) 열교환용 인아웃렛 파이프의 고정구조
CN220366068U (zh) 一种连接管组件
CN113530833A (zh) 连接结构及压缩机组件
CN110906070A (zh) 铜铝焊接管
CN219318619U (zh) 一种不锈钢消音器组件及排气管组件
CN205001726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空调连接管
CN211449910U (zh) 一种新型高强度扩径波纹一体铜管
KR20220166024A (ko) 금속 파이프의 접합 구조 및 접합 공정
JP2011202672A (ja) 接合体とそれ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CN219692382U (zh) 截止阀及其空调设备
JP2019065987A (ja) 配管接続構造
CN220770460U (zh) 一种集气管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