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2559U -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2559U
CN213862559U CN202023004428.3U CN202023004428U CN213862559U CN 213862559 U CN213862559 U CN 213862559U CN 202023004428 U CN202023004428 U CN 202023004428U CN 213862559 U CN213862559 U CN 213862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main
drive
heat dissipation
main bod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044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朝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aikem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aikem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aikem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aikema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044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2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2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2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车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使助力车前进的驱动结构,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覆盖装置主体的左盖板结构,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右盖板结构,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的组合达到不同的目的结构,而且此结构可以把某一款中驱电机与后驱电机的车架可以随意组合,实现中驱电机与后驱电机随时切换共用的结果,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电机轴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电动助力车进行移动,盖板结构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的稳定,有了散热结构,可以散去装置内部的大量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助力车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小型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使用前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冬季使用电动车您会感到续行里程明显下降(北方更明显)。这是正常现象。因低温环境下一则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降低,再则电解液粘度增大,电化学反应阻力增加,结果导致蓄电池容量下降。故消费者您在冬季使用时应避免将电动车放在室外过夜或在低温环境下充电。
电动车辆电动车电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国家规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电动助力车的中驱与后驱的车架不能共用,而且车架不可以随意组合,而且散热的性能不是很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使助力车前进的驱动结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覆盖装置主体的左盖板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一侧设置有右盖板结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电机轴和中轴,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一侧,所述电机轴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上端,所述中轴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轴孔上,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电机轴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电动助力车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右盖板结构包括右附盖和右盖,所述右盖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一侧,所述右附盖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右盖的一侧,有了右盖板结构可以包覆整个装置,使其稳定有效的快速的运动。
优选的,所述左盖板结构包括左附盖和左盖,所述左盖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一侧,所述左附盖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左盖的一侧,有了左盖板结构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壳,散热孔和散热槽,所述散热壳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的下端,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散热壳的内部,所述散热槽开设在散热壳的内壁上,有了散热结构,可以散去装置内部的大量热量,散热孔和散热槽的存在可以增加装置的散热效率,使其高效稳定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开设有轴孔,控制器可以控制内部的机器进行运动,达到中驱和后驱共同使用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结构的组合达到不同的目的结构,而且此结构可以把某一款中驱电机与后驱电机的车架可以随意组合,实现中驱电机与后驱电机随时切换共用的结果,通过驱动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电机轴进行旋转,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电动助力车进行移动,盖板结构可以使整个结构更加的稳定,有了散热结构,可以散去装置内部的大量热量,散热孔和散热槽的存在可以增加装置的散热效率,使其高效稳定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右盖的平面图;
图4为左盖的平面图。
图中:1、装置主体;2、驱动结构;3、右盖板结构;4、左盖板结构;5、散热结构;6、控制器;7、轴孔;8、螺丝;21、驱动电机;22、电机轴;23、中轴;31、右附盖;32、右盖;41、左附盖;42、左盖;51、散热壳;52、散热孔;53、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图示中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使助力车前进的驱动结构2,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覆盖装置主体1的左盖板结构4,所述驱动结构2的一侧设置有右盖板结构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结构5。
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21,电机轴22和中轴23,所述驱动电机21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电机轴22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1的上端,所述中轴23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轴孔7上,所述右盖板结构3包括右附盖31和右盖32,所述右盖32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右附盖31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右盖32的一侧,所述左盖板结构4包括左附盖41和左盖42,所述左盖42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左附盖41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左盖42的一侧,所述散热结构5包括散热壳51,散热孔52和散热槽53,所述散热壳51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所述散热孔52设置在散热壳51的内部,所述散热槽53开设在散热壳51的内壁上,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轴孔7。
其中,多组螺丝8可以把装置的零部件紧紧地固定到一起,使其不会分开,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
本方案中:使用者通过装置主体1和驱动结构2,以及右盖32、左盖42和螺丝8组成中驱结构,电动助力车在行驶时可以使用这些部件组成中驱结构进行行驶,而且本结构还可以通过全部部件的组合构成后驱结构,在设计的该结构在使用后驱结构时,驱动结构2作为控制器盒使用,装置主体1需要安装在车架上,作为运动的整体,带动助力车前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使助力车前进的驱动结构(2),所述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可以覆盖装置主体(1)的左盖板结构(4),所述驱动结构(2)的一侧设置有右盖板结构(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散热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2)包括驱动电机(21),电机轴(22)和中轴(23),所述驱动电机(21)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电机轴(22)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1)的上端,所述中轴(23)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轴孔(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盖板结构(3)包括右附盖(31)和右盖(32),所述右盖(32)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右附盖(31)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右盖(3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盖板结构(4)包括左附盖(41)和左盖(42),所述左盖(42)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所述左附盖(41)通过螺丝(8)固定安装在左盖(4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5)包括散热壳(51),散热孔(52)和散热槽(53),所述散热壳(51)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所述散热孔(52)设置在散热壳(51)的内部,所述散热槽(53)开设在散热壳(51)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开设有轴孔(7)。
CN202023004428.3U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Active CN213862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4428.3U CN21386255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04428.3U CN21386255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2559U true CN213862559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04428.3U Active CN213862559U (zh) 2020-12-14 2020-12-14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2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654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
JP3234064U (ja) 新エネルギー車
CN213862559U (zh) 一种电动助力车中驱与后驱共用结构
CN204793052U (zh) 方便串并联的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8827584U (zh) 一种便于快速安装的新能源锂电池壳体
CN215182118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锂电车管理平台
CN217507500U (zh) 一种用于圆柱型动力电池的盖体结构及电动车
CN21425461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固定装置
CN211249841U (zh) 一种电动螺丝刀
CN203714119U (zh) 自平衡独轮电动车的散热结构
CN200988545Y (zh) 一种节能电动车
CN211443891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
KR101163537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연료전지 이원화 시스템
CN207116631U (zh) 一种集成式尾灯电动助力车电池
CN2073032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管理系统
CN208134511U (zh)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电池驱动装置
CN21570688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动脚踏车车架
CN214356433U (zh) 一种便于安装锂电池的电动二轮车支架
CN207967072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汽车锂电池外壳
CN208284517U (zh) 一种汽车锂电池正极材料防尘盖
CN215732045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上的电池散热装置
CN219937974U (zh) 一种迷你充电宝
CN205010423U (zh) 一种动力轮系统
CN217145882U (zh) 一种散热功能的汽车电瓶防水装置
CN215553606U (zh) 一种用于液氢冷量的燃料电池动力的冷藏车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