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7413U -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7413U
CN213847413U CN202023060378.0U CN202023060378U CN213847413U CN 213847413 U CN213847413 U CN 213847413U CN 202023060378 U CN202023060378 U CN 202023060378U CN 213847413 U CN213847413 U CN 213847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exhaust
machine room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03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立军
张君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Saiy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Saiy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Saiy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Saiy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037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7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7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7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包括排风机构和送风机构;其中,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以及与排风风机排风端相连通的出风罩;送风机构包括空气过滤机柜,以及与空气过滤机柜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罩;其中,空气过滤机柜包括机柜本体,以及固设于机柜本体内部的过滤袋;所述过滤袋为双层复合结构,过滤袋外层由3D网眼布制成,过滤袋内层由尼龙过滤布制成。本实用新型在提高通风性能的同时,也能保证对空气良好的过滤效果,可为机房提供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质量和清洁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信机房中,用于为机房提供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质量和清洁度,以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房通风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通风降温系统是以室内空间为中心进行通风换气、制冷降温的设备措施,目的是改善机房内因设备散热造成的温度升高问题,为机房内的设备提供符合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温度和清洁度,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但现有的机房通风降温系统普遍存在通风性能低、空气过滤效果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排风机构用于将机房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是机房通风降温系统的重要结构,其通风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通风降温的效果。为实现防雨效果,现有排风风机的排风端均固设有出风罩,但因所安装的出风罩大都采用斜下方排风的结构,通风性能相对较差,以致排风风机在运行时普遍存在单位能耗排风量不够的问题,所以安装有上述出风罩的排风风机在能耗要求不高的短期工作场所尚可应用,但并不适用于机房通风降温系统中。并且,上述结构的出风罩遇到迎面吹来的强风时,无法泄掉风压,如果此时排风风机正在工作,可能会造成风机叶片的损坏,严重甚至可能会烧毁风机。
二、送风机构用于过滤并向机房内部输送低温空气,送风机构对空气过滤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房内部空气的清洁度。但目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中所采用的空气过滤方式,比较常见的有四种:过滤布平面过滤方式、过滤芯过滤方式、隔离式换热方式和粗过滤方式。但上述四种空气过滤方式均普遍存在空气过滤质量和通风性能相互矛盾的问题,即对空气过滤效果高,则通风性能差,系统中送风风机单位能耗高;通风性能好,送风风机单位能耗低,则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以能够在提高通风性能的同时,保证对空气良好的过滤效果,进而实现为机房提供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质量以及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包括至少一组于机房内对角设置的排风机构和送风机构;其中,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以及与排风风机排风端相连通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排风筒以及固设于排风筒自由端的防风导流座;所述排风筒内部为中空的通风道,侧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且排风筒的固定端开设有与排风风机排风端相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设有进风端和送风端的空气过滤机柜,以及与空气过滤机柜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罩;其中,空气过滤机柜包括机柜本体,以及固设于机柜本体内部的过滤袋;所述过滤袋为双层复合结构,过滤袋外层由3D网眼布制成,过滤袋内层由尼龙过滤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出风罩中排风筒的进风口位置处设有单向密封部件,所述单向密封部件为百叶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出风罩中排风筒的侧面360°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且排风筒的出风孔总面积大于排风筒进风口的截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空气过滤机柜中机柜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将机柜本体分隔为进风仓和出风仓的多孔卡板;所述机柜本体出风仓的送风端位置处固设有送风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机柜本体进风仓的底部设有聚尘托盘,所述聚尘托盘由位于过滤袋下方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拼接而成;机柜本体出风仓的顶端设有用于密封出风仓的机柜盖门;机柜本体进风仓的前侧设有用于密封进风仓的机柜侧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进风罩包括进风罩本体,以及固设于进风罩本体前端挡板上且向外延伸的进气滤筒;其中进风罩本体的底端盖板为过滤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进风罩本体前端挡板上并排设有两个进气滤筒,且两个进气滤筒外围之间的距离大于机房进风口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限定,底端盖板为两块倾斜设置的过滤板,所述两块过滤板的端部固定相连,形成V型结构;其中,每块过滤板与铅垂线的夹角均为100°~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机房内部的空调机组,以及用于控制排风机构、送风机构和空调机组的主控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主控机构包括电连接的温控器、室内温度探头和室外温度探头;其中室内温度探头与机房动环监控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同,所述室外温度探头设于送风机构的进风罩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排风机构中出风罩的排风筒侧面360°全向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任何方向所受到的侧向风压均可以从其对面方向的出风孔泄除,能够减少外部侧向风力形成的风压,可有效提高装置整体的通风性能。并且,雨水天气落在排风筒上方的雨水,可从排风筒下方的出风孔处排出,不会从排风筒的进风口流入排风风机甚至机房内部,可起到很好的防雨效果。
(2)本实用新型出风罩中排风筒的进风口处内置有起单向密封功能的百叶窗,排风机构运行时,百叶窗在排风风机风力的作用下自动开启,进而可正常向外部排风;排风机构停止运行而机房内空调工作时,百叶窗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可自动封闭机房的排风口,能够避免在机房排风口处形成热量倒流,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的情况出现。并且,整个系统停止工作后,本出风罩可以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能够有效防止灰尘从机房的排风口处进入机房中。
(3)本实用新型出风罩中设置在排风筒自由端的防风导流座,可以将迎面吹来的强风导流至排风筒侧面进行泄放,能够保证排风筒出风孔处的风压基本不变,系统正常通风不受影响,同时可避免百叶窗或排风风机被外部风力所损坏。另一方面,雨水天气防风导流座可挡住斜向浇往机房排风口处的雨水,与排风筒的出风孔相互配合,能够到达全方位、无死角防雨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送风机构中的空气过滤机柜采用袋式过滤的方式,在机柜同等尺寸条件下,过滤面积是过滤布平面过滤方式的10倍以上;并且有效过滤面积的增加,在保证对空气良好过滤效果的同时,还使设备的通风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的能效比;另一方面,过滤袋的容尘量也因其有效过滤面积的增大而得到提升,使用期间设备中过滤袋的更换频率低,减少了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成本。
(5)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机柜中的过滤袋由3D网眼布和尼龙过滤布两种材料复合制作而成,3D网眼布在外层可对空气初级过滤并实现容尘,尼龙过滤布则在内层充分过滤空气中的细尘,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充分滤掉空气中的尘土杂质。本过滤袋在保证对空气良好过滤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过滤材料对送风风机换风量的影响,送风风机换风量能够达到额定指标的80%以上,并且更换下来的过滤袋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6)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机柜中的机柜本体上设有可密封的机柜盖门和机柜侧门,工人不用借助任何工具,手工即可完成对过滤袋的清洁或更换,维护操作简单方便。而本实用新型空气过滤机柜进风仓底部设置的聚尘托盘,则能够使工人轻松清除从过滤袋坠落至进风仓内的灰尘、杂物。
(7)与现有技术中进风罩将过滤板保护起来截然相反,本实用新型送风机构中进风罩上的两个进气滤筒直接暴露在外部,当有杂物附着在进气滤筒表面时,可借助自然界中的侧向风或雨水的冲刷,来达到自行清洁的效果。实际运行时,本进风罩上基本没有附着物的留存,通风效果极好。
(8)本实用新型中形成进风罩本体底部盖板的两块过滤板,起辅助过滤作用,可以保障在进气滤筒通风能力下降50%的情况下(比如积雪情况下),进风罩整体的有效进风面积仍然不低于机房进风口的截面积,可以确保装置整体良好的通风效果。另一方面,安装于进风罩本体底部的过滤板可使进风罩整体具有排水功能,雨水天气,从进气滤筒吹进的雨水,可以从过滤板处排出,且雨水排出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过滤板进行清洁。
(9)本实用新型进风罩中两个进气滤筒外围之间的距离大于机房进风口的直径,且进气滤筒与进风罩本体的两侧留有4~7cm的保护距离,进风罩安装时,两个进气滤筒与机房的进风口错位设置,使风从侧面进入机房的进风口,可以有效防止雨水从机房进风口吸入空气过滤机柜内部,防雨效果好。
(10)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控机构控制设于机房内部的空调机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当机房室内温度接近或高于机房预期温度而室外空气温度低于机房预期温度时,可通过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利用室外低温空气对机房通风降温;当室外空气温度高于机房预期温度时,则可通过空调机组对机房内部制冷降温;当机房室内温度低于机房预期温度较多时,则关闭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以及空调机组,进行自然降温。本系统中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与空调机组交替间歇工作,在保证机房内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的能耗。
(11)本实用新型中的主控机构设有室内温度探头和室外温度探头,可以利用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的不同变化,联合控制,实现本系统中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空调机组以及自然散热之间的自动切换,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排风机构中的出风罩、送风机构中的进风罩和空气过滤机柜的过滤结构进行改进,使本系统能够很好适应不同的室外空气条件,可保证对空气良好的过滤效果和较强的通风性能,节能效果显著,适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信机房中,用于为机房提供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质量和清洁度,以较低的能耗达到机房的温度要求,以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风机构中出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排风机构中出风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风机构的结构关系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风机构中空气过滤机柜的结构关系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空气过滤机柜内多空卡板与过滤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风机构中进风罩的结构关系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8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送风机构中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图中:1、排风机构;2、送风机构;3、空调机组;
101、排风风机;102、出风罩;103、格栅;104、排风筒;105、防风导流座;106、安装底座;107、百叶窗;108、出风孔;
201、机柜本体;202、多孔卡板;203、过滤袋;204、支撑骨架;205、送风风机;206、连接筒;207、聚尘托盘;208、弹性密封环;209、进风罩本体;210、进气滤筒;211、前端挡板;212、过滤板、213、走线管;214、安装座;215、条形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排风机构1、送风机构2、空调机组3以及主控机构。本系统运行时,主控机构控制排风机构1和送风机构2与空调机组3交替工作,在保证机房内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机房外部的低温空气来为机房通风降温,可大幅度降低系统运行的能耗。
其中,为保证机房内部空气充分流通,本实施例中的排风机构1和送风机构2在机房内部对角设置,并且排风机构1的进风端较高于送风机构2的送风端。而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影响自送风机构2进入机房内部的空气温度,送风机构2一般安装于机房的阴面。
一、排风机构1
如图2至图4所示,排风机构1包括排风风机101,以及与排风风机101排风端相连通的出风罩102;其中,出风罩102包括侧向开孔的排风筒104,以及固设于排风筒104自由端的防风导流座105。本排风机构1在保证排风通畅性的同时,还具备不错的防雨效果、抗风性能以及一定的自动封闭功能。
(1)排风风机101
工作时,排风风机101可使机房排风口处形成负压状态,以便能够将热空气自机房内部抽离排出。本实施例中的排风风机101采用现有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排风风机101包括进风端和排风端,且进风端直径和排风端直径相同。其中,排风风机101的进风端位置处还固设有格栅103,可以防止外界杂物自进风端进入排风风机101的腔室内。
(2)出风罩102
出风罩102在本排风机构1中起防雨、抗风以及封闭机房排风口的作用。如图3所示,出风罩102包括排风筒104、设于排风筒104自由端的防风导流座105以及设于排风筒104固定端的安装底座106。其中,为了实现自动封闭的功能,排风筒104的进风口位置处还设有单向密封机构。
a、排风筒104
如图3所示,排风筒104的固定端开设有进风口,内部中空形成通风道,侧面360°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108,且为了保证装置整体良好的通风效果,排风筒104上出风孔108的总面积大于排风筒104进风口的截面积。排风筒104的进风口与排风风机101的排风端通过安装底座106相连通,且排风筒104进风口的截面积大于排风风机101排风端的截面积。本实施例中,排风筒104进风口的直径为30cm,排风风机101排风端的直径为25cm,实际安装应用后,不仅能够确保装置排风的通畅,还能够在排风筒104进风口位置处形成一个2.5cm宽的阻水边,以避免淋入排风筒104中的零星雨水流入排风风机101或机房内部。
b、安装底座106
如图4所示,安装底座106用于将排风筒104固定于机房的排风口位置处,令排风筒104与排风风机10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安装底座106中间部位设有通孔,通孔大小与排风风机101排风端的大小相一致,以令安装底座106可以在排风筒104进风口位置处形成阻水边。本实施例中,安装底座106和排风筒104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在一起。安装底座106的四角均设有一个螺纹通孔,实际安装时,可通过膨胀螺栓将出风罩102整体安装于机房的排风口位置处。
c、单向密封机构
本实施例中,单向密封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百叶窗107,固定在安装底座106所形成的阻水边上。系统工作时,在排风风机101风力的作用下,百叶窗107自动开启,进而出风罩102可向外部排风;排风风机101停机后,百叶窗10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关闭,进而封闭机房的排风口。
d、防风导流座105
防风导流座105用于泄掉迎面吹来的强风,以保证排风装置整体正常的通风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防风导流座105整体固设于排风筒104远离安装底座106的自由端,为锥形结构。其中,防风导流座105的锥面还能够起到类似雨伞的作用,能够挡住斜向浇往机房排风口的雨水,与排风筒104的出风孔108相互配合,可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防雨效果。
实际应用时,同一机房上一般会安装多套排风机构1,以能够快速将机房内的热空气排出。更具体的,每套排风装置中的排风风机101均安装于机房排风道的内部,出风罩102则安装于机房排风道的排风口位置处(机房外部)。排风风机101运行,可使机房排风道处形成负压状态,进而利用负压将机房内部的热空气自排风道抽离排出。
二、送风机构2
如图5至图10所示,本送风机构2包括设有进风端和送风端的空气过滤机柜,以及固设于机房进风口位置处且与空气过滤机柜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罩。本送风机构2中空气过滤机柜和进风罩相互配合,能够为机房提供符合通信设备工作要求的空气质量和清洁度,以确保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
(1)空气过滤机柜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机柜采用袋式过滤结构,有效过滤面积大,保证对空气良好过滤效果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送风机构2的通风性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机柜包括机柜本体201,以及设于机柜本体201内部的多个过滤袋203和支撑骨架204。
a、机柜本体201
机柜本体201作为空气过滤机柜的主体结构,内部设有用于固定过滤袋203和支撑骨架204的多孔卡板202。多孔卡板202将机柜本体201分隔为进风仓和出风仓两部分,其中,进风仓处设有进风端,实际安装时,进风端通过进风筒206可与机房进风口位置处的进风罩相连通;出风仓处设有出风端,出风端内固设有送风风机205,装置运行时,送风风机205可使机柜本体201内部形成负压状态,进而通过负压可将机房外部的低温空气送入机房内部。本实施例中的送风风机205为外转子轴流风机。
本实施例中,连接筒206一端伸入机房的进风口中,并通过密封胶实现密封,进而能够与机房进风口位置处的进风罩相连通;连接筒206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座214,安装座214上设有条形螺孔215,通过螺栓与条形螺孔215,可以将连接筒206与机柜本体201的进风端相连接。并且,因为安装座214上条形螺孔215的设置,安装时,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调动连接筒206的位置,进而确保连接筒206与机柜本体201的进风端完美连接。具体如图10所示,连接筒206内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室外温度探头的走线管213。
为了便于对机柜本体201内部的过滤袋203进行清洁或更换,本实施例中机柜本体201出风仓的顶端设有机柜盖门,进风仓的前侧设有机柜侧门。而为了便于对进风仓内过滤袋203上坠落的灰尘和杂物进行收纳清理,本实施例机柜本体201进风仓的底部还设有聚尘托盘207,具体如图6所示,聚尘托盘207由结构相同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拼接而成,以便能够方便的将聚尘托盘207从机柜本体201内取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均设于过滤袋203下方。
本实施例综合机房面积、高度、设备功率等因素,采用六只过滤袋203组合过滤进入机房的空气。故本实施例中设于机柜本体201内部的多孔卡板202上均匀开设有六个用于固定过滤袋203和支撑骨架204的安装孔。
b、过滤袋203和支撑骨架204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机柜本体201内共设有六组相互配合的过滤袋203和支撑骨架204,以过滤进入机房的空气。其中,过滤袋203为双层复合结构,过滤袋203外层由3D网眼布制成,过滤袋203内层由尼龙过滤布制成。3D网眼布在外层可进行初级过滤并实现容尘,尼龙过滤布则在内层充分过滤空气中的细尘,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充分滤掉空气中的尘土、杂质。本实施例中的3D网眼布为三明治3D网眼布,尼龙过滤布则为250-350目的食品级尼龙过滤布,整体制作成本低,比同等过滤面积的滤芯造价低80%左右,并且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每个过滤袋203均垂设于机柜本体201的进风仓内,以便过滤袋203侧面能够与进风仓内的空气充分接触。而为了保证过滤袋203的安装牢固,本实施例中的每个过滤袋203均通过弹性密封环208设于多孔卡板202的安装孔内,
支撑骨架204安装于过滤袋203内部,可对过滤袋203内部进行支撑,防止过滤袋203在风压作用下产生变形,影响过滤效果。本实施例中,支撑骨架204整体为钢制结构,且形状与过滤袋203相适配。
(2)进风罩
进风罩用于对进入机房的空气初步过滤,具体如图8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罩包括包括进风罩本体209和进气滤筒210,其中进气滤筒210固设于进风罩本体209前端挡板211上且向外延伸有一定长度。本实施例中的进风罩将进气滤筒210直接暴露在进风罩本体209外部,当有杂物附着在进气滤筒210表面时,可借助自然界中的侧向风或雨水,来达到自行清洁的效果,可长期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
a、进风罩本体209
进风罩本体209包括焊接于一体的顶部挡板、前端挡板211、底部盖板以及两个侧边盖板。具体如图8所示,进风罩本体209通过膨胀螺栓安装于机房进风口位置处,可以将机房进风口完全遮盖。其中,安装于进风罩本体209底部的底部盖板为两块倾斜设置的过滤板212,两块过滤板212端部固定连接,整体形成V型结构。为了保证良好的通风、排水效果,每块过滤板212与铅垂线的夹角均为100°~110°。本实施例中,所安装的过滤板212与铅垂线的夹角为104°。
b、进气滤筒210
进气滤筒210垂直安装于进风罩本体209的前端挡板211上,用于初步过滤进入机房的空气。本实施例进风罩本体209的前端挡板211上并排固设有两个进气滤筒210,且两个进气滤筒210外围之间的距离大于机房进风口的直径,以防止雨水从进风口吸入空气过滤机柜内。而为了保证进气滤筒210安装的稳固性,每个进气滤筒210与进风罩本体209边缘均留有4~7cm的保护距离。本实施例中,进气滤筒210与进风罩本体209边缘的保护距离设定为5cm。
更具体的,进气滤筒210和过滤板212均由不锈钢冲孔板制作而成,其中,进气滤筒210和过滤板212上通风孔的直径为6mm,孔间距为3mm。且为了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本实施例中进气滤筒210上通风孔的总面积不低于进气滤筒210表面积的三分之一;过滤板212上通风孔的总面积不低于过滤板212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为了防止进风时形成风阻,本实施例中,每个进气滤筒210上通风孔的面积之和大于进气滤筒210的横截面积;两个进气滤筒210的横截面积之和大于机房进风口的横截面积。
三、主控机构和空调机组3
主控机构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电连接的温控器、室内温度探头和室外温度探头,其中,室内温度探头与机房动环监控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同(通信机房建设时,机房内即配套设有动环监控系统)。而为了避免阳光直晒影响室外温度探头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室外温度探头设于送风机构2进风罩内部。
其中,为了避免因室外空气温度大于机房预期温度而无法通过送风机构2和排风机构1对机房通风降温,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空调机组3,当送风机构2和排风机构1无法达到预期降温效果时,可以通过空调机组3对机房进行制冷降温。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温控器分别与空调机组3、排风机构1中的排风风机101和送风机构2中的送风风机205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示:
室外温度探头和室内温度探头对室、内外温度进行监控,当室外温度同时达到排风机构1和送风机构2的启动条件时,温控器控制切换到排风机构1和送风机构2工作,排风机构1和送风机构2可以使机房内部的空气与外部空气进行循环,进而实现对机房的通风降温;当室外温度接近或高于机房预期温度时,温控器控制切换到空调机组3工作,通过空调机组3制冷降温,能够实现对机房的降温;而为了避免室内温度过低造成不必要浪费,当室内温度低于机房预期温度5℃以上时,温控器同时关闭送风机构2、排风机构1和空调机组3,进入自然降温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于机房内对角设置的排风机构和送风机构;其中,排风机构包括排风风机,以及与排风风机排风端相连通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排风筒以及固设于排风筒自由端的防风导流座;所述排风筒内部为中空的通风道,侧面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且排风筒的固定端开设有与排风风机排风端相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送风机构包括设有进风端和送风端的空气过滤机柜,以及与空气过滤机柜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罩;其中,空气过滤机柜包括机柜本体,以及固设于机柜本体内部的过滤袋;所述过滤袋为双层复合结构,过滤袋外层由3D网眼布制成,过滤袋内层由尼龙过滤布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出风罩中排风筒的进风口位置处设有单向密封部件,所述单向密封部件为百叶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出风罩中排风筒的侧面360°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出风孔,且排风筒的出风孔总面积大于排风筒进风口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过滤机柜中机柜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将机柜本体分隔为进风仓和出风仓的多孔卡板;所述机柜本体出风仓的送风端位置处固设有送风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柜本体进风仓的底部设有聚尘托盘,所述聚尘托盘由位于过滤袋下方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拼接而成;机柜本体出风仓的顶端设有用于密封出风仓的机柜盖门;机柜本体进风仓的前侧设有用于密封进风仓的机柜侧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罩包括进风罩本体,以及固设于进风罩本体前端挡板上且向外延伸的进气滤筒;其中进风罩本体的底端盖板为过滤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进风罩本体前端挡板上并排设有两个进气滤筒,且两个进气滤筒外围之间的距离大于机房进风口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底端盖板为两块倾斜设置的过滤板,所述两块过滤板的端部固定相连,形成V型结构;其中,每块过滤板与铅垂线的夹角均为100°~110°。
9.根据权利要求1-3、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机房内部的空调机组,以及用于控制排风机构、送风机构和空调机组的主控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主控机构包括电连接的温控器、室内温度探头和室外温度探头;其中室内温度探头与机房动环监控系统中温度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相同,所述室外温度探头设于送风机构的进风罩内。
CN202023060378.0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Active CN213847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0378.0U CN21384741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0378.0U CN21384741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7413U true CN213847413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9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0378.0U Active CN213847413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74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3565A (zh) * 2023-02-20 2023-05-26 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蚝酶解发酵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3565A (zh) * 2023-02-20 2023-05-26 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蚝酶解发酵室
CN116163565B (zh) * 2023-02-20 2023-08-08 广东美味源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蚝酶解发酵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1151B (zh) 一种节能环保除尘通风设备
CN201557338U (zh) 通信系统户外综合配线机柜
CN208588035U (zh) 一种自清洁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3847413U (zh)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CN111837735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系统
CN113293909B (zh) 一种风能气楼
CN208170623U (zh) 一种自动除尘智能自然冷源节能系统
CN211041247U (zh)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CN108458437B (zh) 一种自动除尘智能自然冷源节能系统及其空气净化系统
CN212751521U (zh) 一种新型防潮除湿配电箱
CN205965331U (zh) Voc预处理室过滤风道结构
CN213125327U (zh) 一种防水散热配电柜
CN211623199U (zh) 一种建筑节能用的通风散热装置
CN113766808A (zh)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CN214094806U (zh) 一种应用于机房通风降温系统的送风装置
CN203340466U (zh) 户外机柜的防水防尘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户外机柜
CN207179835U (zh)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CN112728690A (zh) 一种节能建筑顶部通风结构
CN112282609A (zh) 一种具有新风换气功能的门窗
CN111478640A (zh) 一种具有防水性新能源车专用伺服电机驱动器
CN213143446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散热装置
CN218864389U (zh)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CN219199364U (zh) 一种智能定点制冷节能空调系统
CN220062019U (zh) 一种节能通风结构
CN214276003U (zh) 一种环保智能型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