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4389U -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4389U
CN218864389U CN202223249357.2U CN202223249357U CN218864389U CN 218864389 U CN218864389 U CN 218864389U CN 202223249357 U CN202223249357 U CN 202223249357U CN 218864389 U CN218864389 U CN 218864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wind channel
waste material
frame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93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云灿
李文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huangjian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huangjian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huangjian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huangjian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93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4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4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4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框,所述风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隔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导流框使该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安装墙面平行,室外的气流一般都沿着与墙面平行的方向流动,将导流框弯曲至风道的两侧朝向与墙面垂直的方向能够进入更多的气流,从而使该装置在不利用太阳能等能量的情况下,促进自然风进入风道,提高通风效率,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阻隔网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废料等进入室内,通过将阻隔网设置为斜面能够减少废料附着在阻隔网上的概率,避免废料灰尘等附着在阻隔网上导致堵塞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通风是指采用低能耗的方式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
在中国专利CN202020287360.5中公开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装置,该建筑节能通风装置能够收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节约电力资源。
现有节能通风系统的缺点:
1、现有节能通风系统多采用太阳能等方式提供能量促进建筑通风换气;
2、现有节能通风系统多安装在墙面上,墙体会阻挡空气的流动影响通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包括风道,所述风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框,所述风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隔网,所述风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框,所述衔接框端部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
可选的,所述风道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风道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框和衔接框连通,所述衔接框的一端为圆形,所述外螺纹开设在衔接框圆形的一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风道将墙壁贯穿,使气流能够从导流框进入风道,再由风道进入衔接框中,接线框的端部通过外螺纹与管道连接,使气流进入管道,进而进入室内的各个空间。
可选的,所述导流框分别向风道的两侧弯曲,所述导流框裸露在室外,所述导流框两侧的开口均与风道联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流框使该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安装墙面平行,室外的气流一般都沿着与墙面平行的方向流动,将导流框弯曲至风道的两侧朝向与墙面垂直的方向能够进入更多的气流,从而使该装置在不利用太阳能等能量的情况下,促进自然风进入风道,提高通风效率。
可选的,所述阻隔网为倾斜状态,所述阻隔网的底部靠近衔接框一侧,所述阻隔网的口径小于一厘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阻隔网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废料等进入室内,通过将阻隔网设置为斜面能够减少废料附着在阻隔网上的概率,避免废料灰尘等附着在阻隔网上导致堵塞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风道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口,所述废料口位于阻隔网的前侧,所述废料口的底部套接有端盖,所述废料口的宽度与阻隔网倾斜后顶部到底部的水平距离相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废料口将阻隔网拦截下来的废料进行收集,并在收集一定废料后将端盖打开清理废料,且可以穿过废料口对阻隔网上附着的顽固废料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废料口前侧到风道前侧的距离大于墙壁的厚度,所述风道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制废料口的位置使其能够安装在室内,避免其与墙壁位置冲突导致端盖无法打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设置导流框使该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安装墙面平行,室外的气流一般都沿着与墙面平行的方向流动,将导流框弯曲至风道的两侧朝向与墙面垂直的方向能够进入更多的气流,从而使该装置在不利用太阳能等能量的情况下,促进自然风进入风道,提高通风效率,通过在风道内设置阻隔网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废料等进入室内,通过将阻隔网设置为斜面能够减少废料附着在阻隔网上的概率,避免废料灰尘等附着在阻隔网上导致堵塞的情况。
2、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设置风道将墙壁贯穿,使气流能够从导流框进入风道,再由风道进入衔接框中,接线框的端部通过外螺纹与管道连接,使气流进入管道,进而进入室内的各个空间。
3、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在风道内设置废料口将阻隔网拦截下来的废料进行收集,并在收集一定废料后将端盖打开清理废料,且可以穿过废料口对阻隔网上附着的顽固废料进行清理,通过限制废料口的位置使其能够安装在室内,避免其与墙壁位置冲突导致端盖无法打开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道,2-导流框,3-阻隔网,4-衔接框,5-外螺纹,6-废料口,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它包括风道1,风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框2,风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隔网3,风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框4,衔接框4端部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5。
实施例1:风道1的截面为矩形,风道1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框2和衔接框4连通,衔接框4的一端为圆形,外螺纹5开设在衔接框4圆形的一端,通过设置风道1将墙壁贯穿,使气流能够从导流框2进入风道1,再由风道1进入衔接框4中,接线框4的端部通过外螺纹5与管道连接,使气流进入管道,进而进入室内的各个空间。
实施例2:导流框2分别向风道1的两侧弯曲,导流框2裸露在室外,导流框2两侧的开口均与风道1联通,通过设置导流框2使该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安装墙面平行,室外的气流一般都沿着与墙面平行的方向流动,将导流框2弯曲至风道1的两侧朝向与墙面垂直的方向能够进入更多的气流,从而使该装置在不利用太阳能等能量的情况下,促进自然风进入风道1,提高通风效率。
实施例3:阻隔网3为倾斜状态,阻隔网3的底部靠近衔接框4一侧,阻隔网3的口径小于一厘米,通过在风道1内设置阻隔网3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废料等进入室内,通过将阻隔网3设置为斜面能够减少废料附着在阻隔网3上的概率,避免废料灰尘等附着在阻隔网上导致堵塞的情况。
实施例4:风道1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口6,废料口6位于阻隔网3的前侧,废料口6的底部套接有端盖,废料口6的宽度与阻隔网3倾斜后顶部到底部的水平距离相等,通过在风道1内设置废料口6将阻隔网3拦截下来的废料进行收集,并在收集一定废料后将端盖打开清理废料,且可以穿过废料口6对阻隔网3上附着的顽固废料进行清理。
实施例5:废料口6前侧到风道1前侧的距离大于墙壁的厚度,风道1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通过限制废料口6的位置使其能够安装在室内,避免其与墙壁位置冲突导致端盖无法打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S1、导流框2将与墙面平行的气流引导到风道1内;
S2、经阻隔网3过滤后进入室内完成通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设置导流框2使该通风系统的进风口与安装墙面平行,室外的气流一般都沿着与墙面平行的方向流动,将导流框2弯曲至风道1的两侧朝向与墙面垂直的方向能够进入更多的气流,从而使该装置在不利用太阳能等能量的情况下,促进自然风进入风道1,提高通风效率,通过在风道1内设置阻隔网3对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室外的废料等进入室内,通过将阻隔网3设置为斜面能够减少废料附着在阻隔网3上的概率,避免废料灰尘等附着在阻隔网上导致堵塞的情况。
2、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设置风道1将墙壁贯穿,使气流能够从导流框2进入风道1,再由风道1进入衔接框4中,接线框4的端部通过外螺纹5与管道连接,使气流进入管道,进而进入室内的各个空间。
3、该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通过在风道1内设置废料口6将阻隔网3拦截下来的废料进行收集,并在收集一定废料后将端盖打开清理废料,且可以穿过废料口6对阻隔网3上附着的顽固废料进行清理,通过限制废料口6的位置使其能够安装在室内,避免其与墙壁位置冲突导致端盖无法打开的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述说明书的实用新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6)

1.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1),所述风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导流框(2),所述风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阻隔网(3),所述风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框(4),所述衔接框(4)端部的外侧开设有外螺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风道(1)的两侧分别与导流框(2)和衔接框(4)连通,所述衔接框(4)的一端为圆形,所述外螺纹(5)开设在衔接框(4)圆形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框(2)分别向风道(1)的两侧弯曲,所述导流框(2)裸露在室外,所述导流框(2)两侧的开口均与风道(1)联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网(3)为倾斜状态,所述阻隔网(3)的底部靠近衔接框(4)一侧,所述阻隔网(3)的口径小于一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的底部开设有废料口(6),所述废料口(6)位于阻隔网(3)的前侧,所述废料口(6)的底部套接有端盖,所述废料口(6)的宽度与阻隔网(3)倾斜后顶部到底部的水平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口(6)前侧到风道(1)前侧的距离大于墙壁的厚度,所述风道(1)前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7)。
CN202223249357.2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Active CN218864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9357.2U CN2188643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9357.2U CN2188643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4389U true CN218864389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1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9357.2U Active CN21886438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43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8747A (zh) 一种油田注水控制系统用变频柜
CN218864389U (zh) 一种利用自然风驱动的节能通风系统
CN101187489A (zh) 利用自然风力的室内通风和清扫设备
CN111555237B (zh) 一种0.4kV杆上低压电缆分接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3847413U (zh)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CN112282609B (zh) 一种具有新风换气功能的门窗
CN209700430U (zh) 充电桩的散热降尘降噪结构
CN111829130B (zh) 一种办公楼用新风系统
CN216868731U (zh) 一种建筑节能循环通风装置
CN210381705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交换机柜
CN216935162U (zh) 一种环保设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落地式空气过滤器
CN215026900U (zh) 一种气吹式除尘装置
CN217642226U (zh) 一种防水防尘百叶窗结构
CN206104114U (zh) 一种蓄热型蜂巢式静电过滤器及往复式建筑通风装置
CN211119669U (zh) 一种新型柜式新风机
CN219355720U (zh) 一种易清理的双j型防雨百叶气水分离滤尘窗
CN215648004U (zh) 一种电力通信设备用高效散热装置
CN22104278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箱体
CN213063421U (zh) 一种防结冰高效防沙挡雨雪百叶窗
CN213119237U (zh) 一种新型易清洁油烟分离网结构
CN110552447B (zh) 一种幕墙通风结构
CN210951711U (zh) 一种新风系统用进风口导风过滤装置
CN217716016U (zh) 四面进风开式横流冷却塔
CN212337098U (zh) 一种高透光高效防沙挡雨百叶窗
CN215809035U (zh) 一种新风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