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09035U - 一种新风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09035U
CN215809035U CN202121602941.4U CN202121602941U CN215809035U CN 215809035 U CN215809035 U CN 215809035U CN 202121602941 U CN202121602941 U CN 202121602941U CN 215809035 U CN215809035 U CN 215809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air inlet
frame body
main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29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常华
胡经强
陈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Qi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029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09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09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09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窗,包括:主框体;进风框体,其连接于主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进风框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进风管,其穿设于主框体,进风管、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连通,用于形成进风通道;出风框体,其连接于主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出风框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管,其穿设于主框体,出风管、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连通,用于形成出风通道;导流板,其连接于出风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导流板呈弧形设置,导流板向出风框体方向凹陷。通过增设进风框体和出风框体,完成进风和抽风的工作,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增大风速,由于换风过程没有利用外设的动力源,则换风时噪音较小且能耗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风窗。
背景技术
新风系统是一种独立的空气处理产品,主要将室外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与此同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从而为室内提供新鲜的空气。
目前市面上的窗体在进行空气交换时,需要风机进行强制对流,但该方式需要风机工作,会产生噪音,且需要耗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窗,以解决目前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风窗,包括:主框体;进风框体,其连接于所述主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所述进风框体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进风管,其穿设于所述主框体,所述进风管、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用于形成进风通道;出风框体,其连接于所述主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所述出风框体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出风管,其穿设于所述主框体,所述出风管、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用于形成出风通道;导流板,其连接于所述出风框体靠近室外侧的一端,所述导流板呈弧形设置,所述导流板向所述出风框体方向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中一种情况下,室外的风大部分吹向连接于主框体上的玻璃,风通过玻璃改变风的方向,使得风反向吹至第一进风口,风通过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进入进风管,从而将风导入从室外导入室内;另一种情况下,室外风的吹向玻璃,风经过导流板会改变风的方向,且沿着弧形的导流板能将风聚集,此时风导流至导流板末端的风速会变大,则导流板末端的压强会小于相邻的出风通道的压强,从而通过压力作用,将室内的风抽出,以上,通过增设进风框体和出风框体,两者相互独立完成进风和抽风的工作,且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增大风速,有助于提高换风的效率,由于换风过程没有利用外设的动力源,则换风时噪音较小且能耗较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流通面积。
第一进风口的流通面积较大,则室外的风便于从第一进风口导入进风通道内,且第一进风口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的流通面积,对导流的风起到加速的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框体内设置有进风弧形板,所述进风弧形板向远离所述进风管的方向凸出,位于所述进风框体的进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减小。
进风弧形板对风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风能从第一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且进风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其对风的流向起到缓缓转向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框体内设置有出风弧形板,所述出风弧形板向远离所述出风管的方向凸出,位于所述出风框体的出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增大。
出风弧形板对风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风能从第二进风口流至第二出风口;且出风弧形板呈弧形设置,其对风的流向起到缓缓转向的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框体位于第一进风口处连接有进风盖板,所述进风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导风孔。
进风盖板覆盖于第一进风口,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直接从第一进风口吹入进风通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连接有进风滤网。
进风滤网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则进入室内的空气较为洁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框体位于第二出风口处连接有出风盖板,所述出风盖板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导风孔。
出风盖板覆盖于第二出风口,防止体积较大的垃圾从第二出风口反吸进入出风通道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管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连接有出风滤网。
出风滤网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则排出室外的空气较为洁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框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出风框体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出风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的左侧,另一个所述出风框体连接于所述主框体的右侧。
进风框体设置有多个,使得进风量更大;出风框体设置有多个,使得出风量更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下侧的所述进风框体内连接有挡水板,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挡水板之间设有间距,所述挡水板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侧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侧上方,位于下侧的所述进风框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增设挡水板,防止水通过进风通道流入室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窗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主框体;2、进风框体;21、第一进风口;22、第一出风口;23、进风弧形板;24、挡水板;25、承接板;26、进风盖板;27、进风纱网;3、进风管;31、进风滤网;4、出风框体;41、第二进风口;42、第二出风口;43、出风弧形板;44、出风盖板;45、出风纱网;46、出风滤网;5、出风管;6、导流板;7、室外侧;8、室内侧。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通过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窗作出如下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新风窗,包括主框体1,具体的,主框体1为型材,主框体1的内侧壁连接有玻璃,以主框体1竖直放置时作为参考,将主框体1靠近外界的部分定义为室外侧7,将主框体1靠近室内的部分定义为室内侧8,将主框体1的顶部定义为上侧、底部定义为下侧,位于主框体1的上侧和下侧之间为左侧和右侧。
参照图2,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连接有进风框体2,进风框体2至少设置有两个,具体的,进风框体2为两个,两个进风框体2分别位于主框体1的上侧和下侧,两个进风框体2相互正对设置;进风框体2具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具体的,上侧的第一进风口21和下侧的第一进风口21相互正对设置,第一进风口21呈水平设置,第一出风口22呈竖直设置。
参照图2,进风管3穿设主框体1,进风管3的数量与进风框体2的数量相同,进风管3、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连通,用于形成进风通道,风从室外依次经过第一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进风管3至室外。
参照图2,室外的风大部分吹向玻璃,风通过玻璃改变风的方向,使得风转向吹至第一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和进风管3,从而将风从室外导入室内。
参照图2,为了使导流效果更佳,第一进风口21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22的流通面积,进风框体2内设置有进风弧形板23,进风弧形板23向远离进风管3的方向凸出,位于进风框体2的进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减小,具体的,两个进风弧形板23的始端之间形成的间距小于两个进风弧形板23的末端之间形成的间距。
参照图2,进风框体2位于室外,则位于下侧的进风框体2可能会承接部分雨水,位于下侧的进风框体2内连接有挡水板24,挡水板24靠近于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挡水板24的顶部连接于进风框体2的内侧壁、底部和进风框体2的底部之间设有间距,挡水板24和第一进风口21之间设有间距,挡水板24和第一出风口22之间设有间距,挡水板24呈倾斜设置,挡水板24的顶部和主框体1之间的间距小于底部和主框体1之间的间距,挡水板24位于第一进风口21的侧下方、位于第一出风口22的侧上方,位于下侧的进风弧形板23的末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有承接板25,承接板25开设有多个通孔,位于下侧的进风框体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漏水孔,漏水孔与通孔连通。
参照图2,进风框体2位于第一进风口21处连接有进风盖板26,进风盖板26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导风孔。进风框体2内连接有进风纱网27,进风纱网27位于挡水板24的侧上方,进风纱网27呈水平设置,位于同一个进风框体2的进风纱网27和进风盖板26相邻设置且相互之间设有间距,进风管3远离第一出风口22的一端连接有进风滤网31。
参照图3,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连接有出风框体4,出风框体4至少设置有两个,具体的,出风框体4设置有两个,一个出风框体4连接于主框体1的左侧,另一个出风框体4连接于主框体1的右侧,出风框体4具有第二进风口41和第二出风口42,第二进风口41靠近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两个第二出风口42相互正对设置。
参照图3,主框体1穿设有出风管5,出风管5、第二进风口41和第二出风口42连通,用于形成出风通道,风从室内依次经过出风管5、第二进风口41、第二出风口42至室外。
参照图3,出风框体4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连接有导流板6,导流板6呈弧形设置,导流板6向出风框体4方向凹陷,两个导流板6的始端之间形成的间距大于尾端之间形成的间距。
参照图3,出风框体4内设置有出风弧形板43,出风弧形板43向远离出风管5的方向凸出,两个出风弧形板43的始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末端之间的间距,位于出风框体4的出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增大。
参照图3,出风框体4位于第二出风口42处连接有出风盖板44,出风盖板44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导风孔。出风框体4内连接有出风纱网45,出风纱网45呈竖直设置,位于同一个出风框体4的出风纱网45和出风盖板44相邻设置且相互之间设有间距。出风管5远离第二进风口41的一端连接有出风滤网46。
参照图3,室外的风吹向玻璃,风经过导流板6会改变风的方向,且沿着导流板6能将风聚集,此时风导流至导流板6的末端的风速变大,则导流板6末端的压强会小于相邻的出风通道内的压强,从而通过压强差的作用,将室内的风抽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风窗时,室外的风大部分吹向玻璃,风通过玻璃改变风的方向,使得风转向吹至第一进风口21、第一出风口22和进风管3,从而将风从室外导入室内;室外的风吹向玻璃,风经过导流板6会改变风的方向,且沿着导流板6能将风聚集,此时风导流至导流板6的末端的风速变大,则导流板6末端的压强会小于相邻的出风通道内的压强,从而通过压强差的作用,将室内的风抽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体(1);
进风框体(2),其连接于所述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所述进风框体(2)具有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22);
进风管(3),其穿设于所述主框体(1),所述进风管(3)、所述第一进风口(2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2)连通,用于形成进风通道;
出风框体(4),其连接于所述主框体(1)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所述出风框体(4)具有第二进风口(41)和第二出风口(42);
出风管(5),其穿设于所述主框体(1),所述出风管(5)、所述第二进风口(4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42)连通,用于形成出风通道;
导流板(6),其连接于所述出风框体(4)靠近室外侧(7)的一端,所述导流板(6)呈弧形设置,所述导流板(6)向所述出风框体(4)方向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流通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体(2)内设置有进风弧形板(23),所述进风弧形板(23)向远离所述进风管(3)的方向凸出,位于所述进风框体(2)的进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体(4)内设置有出风弧形板(43),所述出风弧形板(43)向远离所述出风管(5)的方向凸出,位于所述出风框体(4)的出风通道的流通面积沿风的导流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体(2)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处连接有进风盖板(26),所述进风盖板(26)上设置有多个进风导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3)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一端连接有进风滤网(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体(4)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42)处连接有出风盖板(44),所述出风盖板(44)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导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5)远离所述第二进风口(41)的一端连接有出风滤网(4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框体(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框体(2)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1)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出风框体(4)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出风框体(4)连接于所述主框体(1)的左侧,另一个所述出风框体(4)连接于所述主框体(1)的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风窗,其特征在于,位于下侧的所述进风框体(2)内连接有挡水板(24),所述第一进风口(2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2)与所述挡水板(24)之间均设有间距,所述挡水板(24)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21)的侧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侧上方,位于下侧的所述进风框体(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CN202121602941.4U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风窗 Active CN215809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941.4U CN215809035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风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02941.4U CN215809035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风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09035U true CN215809035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82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2941.4U Active CN215809035U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新风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090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1135U (zh) 环窗框热回收式新风机
CN101135102B (zh) 一种暖风风扇横置并具有可拆卸过滤器的波轮洗衣机
CN215809035U (zh) 一种新风窗
CN107461785B (zh) 一种近吸排油烟机
CN110529962A (zh) 一种热回收用同心管道及大柜机
CN216845606U (zh) 一种热泵烘干房热量回收装置
CN105650703B (zh) 智能电灶
CN210570114U (zh) 一种工业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CN108662710B (zh) 移动式新风机
CN217004866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循环风空调机组
CN218851556U (zh) 一种工业农牧新风装置
CN206439971U (zh) 用于中小学教室的壁挂式新风净化机
CN207350597U (zh)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与新风系统的组合结构
CN215723865U (zh) 一种新型卫生间新风除臭系统
CN210905658U (zh) 一种减少生物过滤反应器液体夹带的结构
CN218936616U (zh) 一种具有车间除尘效果的通风管道
CN216935162U (zh) 一种环保设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落地式空气过滤器
CN216080222U (zh) 一种多模风机叠加装置
CN216844989U (zh) 一种自然空气通风的防积尘新型建筑通风结构
CN213843875U (zh) 一种楼宇自动化系统
CN214680578U (zh) 一种用于涂布车间的洁净室
CN218442638U (zh) 一种多重净化的挂壁式室内外换风装置
CN217685620U (zh) 新风换气机
CN218379772U (zh) 一种双热交换双向流壁挂式新风机
CN215983021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节能自然风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1

Address after: 528000 No. 5, Keji East Road,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FOSHAN KIT TECHNOLOGY CO., Pty 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workshop 2, No. 5, Hongtu Road, Songgang Songxia Industrial Park,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AYLSON HOUSEHOLD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