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808A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66808A CN113766808A CN202110977521.2A CN202110977521A CN113766808A CN 113766808 A CN113766808 A CN 113766808A CN 202110977521 A CN202110977521 A CN 202110977521A CN 113766808 A CN113766808 A CN 1137668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dust
- cabinet
- temperature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81—Filters; Lou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1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 B01D46/1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 plates, sheets or pads having plane surfaces in multiple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1D46/44—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 B01D46/446—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by pressure measur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包括柜体、吸尘组件、进风风阀及内侧防尘网,所述柜体的内腔包括相互独立的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所述内侧防尘网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之间,所述吸尘组件及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柜体的前柜门上设置有前风窗,所述吸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进风腔的底部,所述内侧防尘网与吸尘组件间隔相对,所述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吸尘组件的上方。本申请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自动智能控制内层防尘网的灰尘清除,保证了通信机柜直通风系统长期可靠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新风散热的通信机柜,其防尘装置放置于机柜内进风口内侧,与进风口几乎形成平面风道,易堵塞、不易清理,且只能人工清理。特别在北方地区风沙大,周期长,需要频繁清理。
防尘网只能通过打开柜门,进行人工更换或清理,维护效率低、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采用新风散热的通信机柜,防尘网只能通过打开柜门,进行人工更换或清理,维护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包括柜体、吸尘组件、进风风阀及内侧防尘网,所述柜体的内腔包括相互独立的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所述内侧防尘网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之间,所述吸尘组件及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柜体的前柜门上设置有前风窗,所述吸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进风腔的底部,所述内侧防尘网与吸尘组件间隔相对,所述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吸尘组件的上方;
在所述进风风阀关闭时,所述吸尘组件能够将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所述前风窗排出至所述柜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通信机柜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风窗外侧的外侧防尘网。
可选地,所述外侧防尘网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所述内侧防尘网、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目数依次减小;
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呈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的“匚”形,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开口连接在柜体的外部并遮盖所述前风窗,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及前侧表面均可用于进风。
可选地,所述内侧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80目,所述外一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20目,所述外二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14目,所述外三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10目。
可选地,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框架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离心风机,所述框架的前侧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所述框架的前侧端面紧贴所述柜体的前柜门的内侧表面,所述框架的后侧板朝向所述内侧防尘网,所述框架的后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入口连通的通孔,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位于所述框架内;
在所述进风风阀关闭时启动所述离心风机,通过所述离心风机的转动在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内形成真空,使得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内外形成高负压,将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吸入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并通过所述前风窗排出至所述柜体的外部。
可选地,所述吸尘组件还包括防尘挡片,所述防尘挡片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在所述离心风机未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依靠重力落下并关闭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在所述离心风机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依靠所述离心风机产生的风力旋转并打开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
可选地,所述通信机柜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及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及进风风阀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两侧的压力差,以此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
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高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进风风阀并开启所述离心风机;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低于第二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进风风阀并关闭所述离心风机。
根据本申请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在不满足新风散热条件(即不需要进行新风散热),且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按灰尘浓度清理灰尘)或者通信机柜已经运行预定周期(按周期清理灰尘),关闭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开启吸尘组件以运行吸尘模式,吸尘组件将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前风窗排出至柜体的外部,自动智能控制内层防尘网的灰尘清除,保证了通信机柜直通风系统长期可靠的正常工作,实现了通信机柜的直通风系统免维护和节能减排,节省了客户对新风过滤系统的维护费用,为客户创造价值。
另外,采用定时(按预定周期)或者压差传感器触发离心风机的真空吸尘的方式,自动清除内层防尘网的灰尘,延缓堵塞周期,保持柜内新风系统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机柜,包括通信设备、空调、新风风机、出风风阀、后侧防尘网及上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所述空调安装在所述柜体的底部,所述通信设备安装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空调的上方,所述柜体的后侧设置有独立于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的出风腔,所述出风风阀设置在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后侧防尘网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阀的后方,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与通信设备容纳腔之间。
可选地,所述通信机柜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控制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及柜内温度传感器,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柜内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空调、新风风机、出风风阀、吸尘组件及进风风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上方,用于检测通信设备后侧区域的温度与湿度;
所述柜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调上,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
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高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进风风阀并开启所述吸尘组件;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低于第二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进风风阀并关闭所述吸尘组件。
可选地,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压力开关、第一压力开关探头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与压力开关连接,所述压力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第二压力开关探头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内侧防尘网的后方;
通过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与第二压力开关探头所检测的压力的压力差值,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包括:
在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打开时,吸尘组件关闭,运行第一散热模式、第二散热模式或第三散热模式;
在不满足新风散热条件,且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或者通信机柜已经运行预定周期,关闭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开启吸尘组件以运行吸尘模式,吸尘组件将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前风窗排出至柜体的外部。
可选地,第一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可选地,第二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七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八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可选地,第三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九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十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十一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二区间温度时,打开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可选地,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先关闭出风风阀,并在预设时间后关闭新风风机。
可选地,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十三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启动空调加热功能,当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达到第十四预设温度时,关闭加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的内部构造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在散热模式时的空气流向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在吸尘模式时的空气流向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的吸尘组件的前侧立体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的吸尘组件的后侧立体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的流程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信机柜除尘装置;200、通信设备;300、空调;400、新风风机;500、出风风阀;600、后侧防尘网;700、压差传感器;701、压力开关;702、第一压力开关探头;703、第二压力开关探头;
1、柜体;11、通信设备容纳腔;12、进风腔;13、前风窗;14、出风腔;2、吸尘组件;21、框架;211、通孔;22、离心风机;23、防尘挡片;3、进风风阀;4、内侧防尘网;5、外侧防尘网;51、外一层防尘网;52、外二层防尘网;53、外三层防尘网;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见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机柜,包括通信机柜除尘装置100、通信设备200、空调300、新风风机400、出风风阀500及后侧防尘网600。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100包括柜体1、吸尘组件2、进风风阀3及内侧防尘网4,所述柜体1的内腔包括相互独立的通信设备容纳腔11及进风腔12,所述内侧防尘网4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11及进风腔12之间,所述吸尘组件2及进风风阀3设置在所述进风腔12内,所述柜体1的前柜门上设置有前风窗13,所述吸尘组件2设置在所述前风窗13的后方并位于所述进风腔12的底部,所述内侧防尘网4与吸尘组件2间隔相对,所述进风风阀3设置在所述前风窗13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吸尘组件2的上方。在所述进风风阀3关闭时,所述吸尘组件2能够将所述内侧防尘网4上的灰尘通过所述前风窗13排出至所述柜体1的外部。
前风窗13优选为百叶窗。
所述空调300安装在所述柜体1的底部,所述通信设备200安装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11内并位于所述空调300的上方,所述柜体1的后侧设置有独立于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11的出风腔14,所述出风风阀500设置在所述出风腔14内,所述后侧防尘网600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阀500的后方,所述新风风机400设置在所述出风腔14与通信设备容纳腔11之间。通信设备200,例如可以是通信主设备。后侧防尘网600达到IP5X防尘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柜体1的前柜门内侧固定连接有一隔板6,隔板6与柜体1的前柜门之间形成所述进风腔12,隔板6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孔,内侧防尘网4安装在安装孔中。
下文中,前、后、上、下的方位请参照图1的坐标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机柜除尘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风窗13外侧的外侧防尘网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防尘网5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所述内侧防尘网4、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的目数依次减小。例如,所述内侧防尘网4的目数不小于80目,所述外一层防尘网51的目数不小于20目,所述外二层防尘网52的目数不小于14目,所述外三层防尘网53的目数不小于10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呈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13的“匚”形,所述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的开口连接在柜体1的外部并遮盖所述前风窗13,所述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的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及前侧表面均可用于进风。
这样,外侧防尘网5的进方方向达到5个,能够避免单一平面方向堵塞情况。且进风面积较现有的单一平面方向的进风面积扩大数倍至十几倍。分层过滤杂质,减少多种杂质在同一平面堵塞粘结情况。
所述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的灰尘、棉絮等依靠自然方式清除(自然刮风、下雨等形式把堵在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上的灰尘、棉絮等清除掉)。利用自然风、雨等自然清除,清除的杂质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人员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尘组件2包括框架21及安装在所述框架21上的离心风机22,所述框架21的前侧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13,所述框架21的前侧端面紧贴所述柜体1的前柜门的内侧表面,所述框架21的后侧板朝向所述内侧防尘网4,所述框架21的后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22的入口连通的通孔211,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位于所述框架内;离心风机22可以并排设置多个,例如图4中并排设置有3个离心风机22。
参见图3,在所述进风风阀3关闭时启动所述离心风机22,通过所述离心风机22的(高速)转动在所述离心风机22的风道内形成真空,使得所述离心风机22的风道内外形成高负压,将所述内侧防尘网4上的灰尘吸入所述离心风机22的风道,并通过所述前风窗13排出至所述柜体1的外部。
这样,通过离心风机高速旋转形成的真空把内层防尘网4上的灰尘吸走并通过前风窗13(百叶窗)排出柜外。内层防尘网4达到IP5X防尘要求,当取消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时,内层防尘网4仍然可保证IP5X的防尘要求。当外一层防尘网51、外二层防尘网52及外三层防尘网53存在时,可以大大减小内层防尘网4的维护周期。
利用离心风机真空吸尘,自动强制清除内层防尘网4,定期清除内层防尘网4上的灰尘,延缓堵塞周期。
参见图4,所述吸尘组件2还包括防尘挡片23,所述防尘挡片23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21上。在所述离心风机22未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23依靠重力落下并关闭所述离心风机22的出口;在所述离心风机22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23依靠所述离心风机22产生的风力旋转并打开所述离心风机22的出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机柜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控制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T1及柜内温度传感器T2,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T1、柜内温度传感器T2、压差传感器、空调300、新风风机400、出风风阀500、吸尘组件2及进风风阀3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T1设置在所述柜体1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新风风机400的上方,用于检测通信设备200后侧区域的温度与湿度;所述柜内温度传感器T2设置在所述空调300上,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
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4上的灰尘浓度高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进风风阀3并开启所述吸尘组件2;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4上的灰尘浓度低于第二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进风风阀3并关闭所述吸尘组件2。第一预设浓度值、第二预设浓度值根据需要设定,例如第一预设浓度值为60%,第一预设浓度值为10%。
即,当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4上灰尘浓度达到60%以上时,关掉新风入口处的进风风阀3及新风风机400,关闭新风系统,开启离心风机22;当压差传感器检测到防尘网上灰尘浓度小于10%时,关掉离心风机22,解锁新风系统,新风系统按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自行控制。
参见图2,在处于散热模式时,离心风机22关闭,进风风阀3、新风风机400及出风风阀500打开,新风系统工作,新风穿过外层防尘网5、前风窗13由进风风阀3处进入进风腔12,然后通过内侧防尘网4进入通信设备容纳腔11,与通信设备200换热,进入后侧,然后通过新风风机400、出风风阀500流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压差传感器700包括压力开关701、第一压力开关探头702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703,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702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703与压力开关701连接,所述压力开关701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702设置在所述进风腔12内,所述第二压力开关探头703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11内并位于所述内侧防尘网4的后方;通过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702与第二压力开关探头703所检测的压力的压力差值(所述内侧防尘网4两侧的压力差值),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4上的灰尘浓度。
根据本申请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在不满足新风散热条件(即不需要进行新风散热),且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按灰尘浓度清理灰尘)或者通信机柜已经运行预定周期(按周期清理灰尘),关闭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开启吸尘组件以运行吸尘模式,吸尘组件将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前风窗排出至柜体的外部,自动智能控制内层防尘网的灰尘清除,保证了通信机柜直通风系统长期可靠的正常工作,实现了通信机柜的直通风系统免维护和节能减排,节省了客户对新风过滤系统的维护费用,为客户创造价值。
另外,采用定时(按预定周期)或者压差传感器触发离心风机的真空吸尘的方式,自动清除内层防尘网的灰尘,延缓堵塞周期,保持柜内新风系统正常工作。
图6中向下箭头表示小于,向上箭头表示大于。
参见图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包括:
在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打开时,吸尘组件关闭,运行第一散热模式、第二散热模式或第三散热模式。
在不满足新风散热条件,且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或者通信机柜已经运行预定周期,关闭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开启吸尘组件以运行吸尘模式,吸尘组件将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前风窗排出至柜体的外部。
系统默认模式为第二散热模式,默认时间为全年。可对应所选模式设定全年、任意月、任意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以小时为单位,如第一散热模式,实行时间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全天候,如第二散热模式是当年5月至9月,如第一散热模式,可以设置全年24时至6时。这些根据通信机柜安装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设定。模式设定以后,其余未设定时间自动转为系统默认模式。
各模式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运行,满足多样化散热节能需求,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散热节能需求。
第一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第一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50℃,第二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52℃,第三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8℃,第四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5℃。
空调冷气的开启条件为,柜内温度大于35℃时开启冷气,小于32℃时关闭冷气。
第二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七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八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第五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5℃,第六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2℃,第七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45℃,第八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40℃。
第三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九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十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十一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二区间温度时,打开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第九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5℃,第十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32℃,第十一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45℃,预设时间为10min,第一区间温度例如可以是29-31℃,第二区间温度例如可以是25-28℃。
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先关闭出风风阀,并在预设时间后关闭新风风机。
预设湿度例如可以是92℃,预设时间为5min。
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十三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启动空调加热功能,当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达到第十四预设温度时,关闭加热功能。
第十三预设温度例如可以是-5℃,第十四预设温度可以是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吸尘组件、进风风阀及内侧防尘网,所述柜体的内腔包括相互独立的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所述内侧防尘网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及进风腔之间,所述吸尘组件及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柜体的前柜门上设置有前风窗,所述吸尘组件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进风腔的底部,所述内侧防尘网与吸尘组件间隔相对,所述进风风阀设置在所述前风窗的后方并位于所述吸尘组件的上方;
在所述进风风阀关闭时,所述吸尘组件能够将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所述前风窗排出至所述柜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柜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风窗外侧的外侧防尘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防尘网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所述内侧防尘网、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目数依次减小;
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呈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的“匚”形,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开口连接在柜体的外部并遮盖所述前风窗,所述外一层防尘网、外二层防尘网及外三层防尘网的上表面、下表面、左侧表面、右侧表面及前侧表面均可用于进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80目,所述外一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20目,所述外二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14目,所述外三层防尘网的目数不小于1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包括框架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离心风机,所述框架的前侧开口朝向所述前风窗,所述框架的前侧端面紧贴所述柜体的前柜门的内侧表面,所述框架的后侧板朝向所述内侧防尘网,所述框架的后侧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心风机的入口连通的通孔,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位于所述框架内;
在所述进风风阀关闭时启动所述离心风机,通过所述离心风机的转动在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内形成真空,使得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内外形成高负压,将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吸入所述离心风机的风道,并通过所述前风窗排出至所述柜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组件还包括防尘挡片,所述防尘挡片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
在所述离心风机未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依靠重力落下并关闭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在所述离心风机启动时,所述防尘挡片依靠所述离心风机产生的风力旋转并打开所述离心风机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柜除尘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及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及进风风阀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两侧的压力差,以此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
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高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进风风阀并开启所述离心风机;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低于第二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进风风阀并关闭所述离心风机。
8.一种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设备、空调、新风风机、出风风阀、后侧防尘网及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机柜除尘装置,所述空调安装在所述柜体的底部,所述通信设备安装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空调的上方,所述柜体的后侧设置有独立于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的出风腔,所述出风风阀设置在所述出风腔内,所述后侧防尘网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阀的后方,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出风腔与通信设备容纳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柜还包括压差传感器、控制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及柜内温度传感器,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柜内温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空调、新风风机、出风风阀、吸尘组件及进风风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柜内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新风风机的上方,用于检测通信设备后侧区域的温度与湿度;
所述柜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空调上,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
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高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关闭所述进风风阀并开启所述吸尘组件;当所述压差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低于第二预设浓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进风风阀并关闭所述吸尘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传感器包括压力开关、第一压力开关探头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及第二压力开关探头与压力开关连接,所述压力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第二压力开关探头设置在所述通信设备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内侧防尘网的后方;
通过计算所述第一压力开关探头与第二压力开关探头所检测的压力的压力差值,检测所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
11.一种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打开时,吸尘组件关闭,运行第一散热模式、第二散热模式或第三散热模式;
在不满足新风散热条件,且压差传感器检测到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值时或者通信机柜已经运行预定周期,关闭进风风阀及新风风机,开启吸尘组件以运行吸尘模式,吸尘组件将内侧防尘网上的灰尘通过前风窗排出至柜体的外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四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五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六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大于第七预设温度时,开启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小于第八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散热模式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九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十预设温度时,关闭空调;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十一预设温度时,关闭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冷区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由第一区间温度下降至第二区间温度时,打开新风风机、进风风阀及出风风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的湿度大于预设湿度时,先关闭出风风阀,并在预设时间后关闭新风风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还包括:
在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大于第十三预设温度时,开启空调,启动空调加热功能,当柜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空调回风口处的温度达到第十四预设温度时,关闭加热功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7521.2A CN113766808A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7521.2A CN113766808A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66808A true CN113766808A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879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77521.2A Pending CN113766808A (zh) | 2021-08-24 | 2021-08-24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6680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58126A (zh) * | 2023-06-02 | 2023-06-30 | 江苏上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风阀的流量控制装置 |
-
2021
- 2021-08-24 CN CN202110977521.2A patent/CN11376680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58126A (zh) * | 2023-06-02 | 2023-06-30 | 江苏上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风阀的流量控制装置 |
CN116358126B (zh) * | 2023-06-02 | 2023-09-05 | 江苏上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风机风阀的流量控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32184B2 (ja) | 空気フィルタ | |
CN208588035U (zh) | 一种自清洁新风空调一体机 | |
EP1698836A2 (en) | Ventilating apparatus | |
KR20050023790A (ko) | 룸 에어컨의 공기 배출 구조 | |
CN101149170B (zh) | 空调机 | |
CN113766808A (zh)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通信机柜及通信机柜散热除尘方法 | |
CN206504416U (zh) | 具有室内循环以及室内外换气的空气净化器及其控制系统 | |
CN205544889U (zh) | 一种抽油机井专用变频控制柜 | |
CN216391853U (zh) | 通信机柜除尘装置及通信机柜 | |
CN218566585U (zh) | 一种机房环境监控装置 | |
CN108758948A (zh) | 一种集成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 |
CN108759012A (zh) | 一种新风空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229007A (zh) | 新风机 | |
CN208588036U (zh) | 一种集成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 |
CN2486891Y (zh) | 吸排气式空气滤清换气扇 | |
CN213847413U (zh) | 一种机房通风降温系统 | |
CN211175622U (zh) | 一种空调排烟防火阀 | |
CN114593470A (zh) | 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出风罩体、空调室外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0421142U (zh) | 一种配电柜壳体具有通风机构的配电柜 | |
CN112814068A (zh) | 矿用挖掘机增压通风除尘装置 | |
CN207179835U (zh) | 一种全热除霾新风一体机 | |
CN205277882U (zh) | 换气扇 | |
CN213683831U (zh) | 一种具有防风沙效果的百叶窗 | |
CN201221500Y (zh) | 送风机入口铝网过滤结构 | |
CN220629848U (zh) | 一种冷机机组群控装置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