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1879U - 组合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1879U
CN213841879U CN202022787165.1U CN202022787165U CN213841879U CN 213841879 U CN213841879 U CN 213841879U CN 202022787165 U CN202022787165 U CN 202022787165U CN 213841879 U CN213841879 U CN 2138418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fluorine
heat exchang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8716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悦
王星
陈�峰
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enni Swimming Poo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enni Swimming Poo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enni Swimming Poo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enni Swimming Poo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8716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18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18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18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设有多个,且分成两列并排设置,用于水与制冷剂换热;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制冷剂回路集管,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对应设于每一列所述换热器的上方,用于该列的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以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回路集管形成换热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换热器,有效地解决目前具有多个换热器的换热器中,制冷剂管路布置繁杂,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组合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具有单个换热器的换热器能效有限,通常设置有多个换热器以达到高换热能效需求。在多个换热器中,采用单个换热器连接单个换热管路的连接方式,使得换热器的换热管路布置繁杂,整体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包括:
换热器,设有多个,且分成两列并排设置,用于水与制冷剂换热;
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
制冷剂回路集管,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对应设于每一列所述换热器的上方,用于该列的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以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回路集管形成换热回路。
优选地,所述水回路集管包括进水集管和出水集管,所述进水集管、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出水集管依次连接,以形成水回路,所述进水集管与所述出水集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水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多个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进水支管相互平行设置,和/或,所述出水集管连通过多个出水支管与多个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出水支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水集管设有水流开关,用于控制进水集管启闭。
优选地,定义所述进水集管设置所述水流开关的位置与所述进水集管进水口的位置之间的间距为d,则100mm≤d≤500mm。
优选地,所述进水集管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包括进氟集管和出氟集管,所述进氟集管、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出氟集管依次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进氟集管与所述出氟集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和/或,所述出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和所述出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进氟支管相互平行设置,或,多个所述出氟支管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板,多个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器、制冷剂回路集管以及水回路集管,通过水回路集管、制冷剂集管以将多个换热器并联连通,以使多个换热器能够同时进水出水和进制冷剂出制冷剂,以提高多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组合式换热器的换热能效。同时,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的换热器之间,制冷剂集管设于换热器上方,以使三者之间的连接、排布更为紧密,以使整机的整合度较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换热器的进水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换热器的出水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换热器的进氟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换热器的出氟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组合式换热器;10、换热器;20、进水集管;20a、进水口;21、进水支管;22、水流开关;30、出水集管;31、出水支管;40、进氟集管;41、进氟支管;50、出氟集管;51、出氟支管;6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换热器100,以解决目前具有多个换热器10的组合式换热器100中,换热管路布置繁杂,结构不够紧凑的技术问题。
以下,具体描述该组合式换热器100的结构,该组合式换热器100,包括:
换热器10,设有多个,且分成两列并排设置,用于水与制冷剂换热;
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所述换热器10之间,用于多个所述换热器10并联连通;
制冷剂回路集管,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对应设于每一列所述换热器10的上方,用于该列的多个所述换热器10并联连通,以通过所述换热器10与所述水回路集管形成换热回路。
换热器10,大致呈圆柱筒状,多个换热器10安装在支撑板60的上表面,以使多个换热器10的下表面均安装在支撑板60的上表面,以使多个换热器10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提高多个换热器10的整合度,整机布置也更为紧凑。
水回路集管,呈管状,通过安装在两列换热器10之间,以使水回路集管与多个换热器1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两者整合度较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时,通过水回路集管的设置,使得多个换热器10并联连接,以使多个换热器10同时进水、出水,有效地提高了水回路的进出水效率,相对于单个水回路对应连接单个换热器10的连接方式,通过提高进出水效率,提升了水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能效。
制冷剂回路集管,呈管状,安装在换热器10的上方,以与水回路集管隔开布置,以使制冷剂回路集管、水回路集管以及换热器10三者之间连接较为紧密,整合度较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样,通过制冷剂回路集管以将同一列的多个换热器10并联连接,以使多个换热器10同时进制冷剂、出制冷剂,有效地提高了制冷剂回路的进出制冷剂效率,相对于单个制冷剂回路对应连接单个换热器10的连接方式,通过提高进出制冷剂效率,提升了水与制冷剂换热的换热效率,提高了换热能效。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式换热器100,包括多个换热器10、制冷剂回路集管以及水回路集管,通过水回路集管、制冷剂集管以将多个换热器10并联连通,以使多个换热器10能够同时进水出水和进制冷剂出制冷剂,以提高多个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提高组合式换热器100的换热能效。同时,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的换热器10之间,制冷剂集管设于换热器10上方,以使三者之间的连接、排布更为紧密,以使整机的整合度较高,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0设有四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设置有六个、七个、八个及以上,在此不做限制。
具体的,所述水回路集管包括进水集管20和出水集管30,所述进水集管20、所述换热器10及所述出水集管30依次连接,以形成水回路,所述进水集管20与所述出水集管30相互平行设置。
水流由进水集管20流入换热器10,并在换热器10内与制冷剂换热之后,由出水集管30流出,形成水回路。通过进水集管20与出水集管30相互平行设置,以使进水集管20和出水集管30占据较少空间,从而进水集管20与出水集管30的整合度较高,而且结构也更加紧凑。若进水集管20与出水集管30相互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则占据较多空间,结构不够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集管20分别通过多个进水支管21与多个所述换热器10连通,多个所述进水支管21相互平行设置,和/或,所述出水集管30连通过多个出水支管31与多个所述换热器10连通,多个所述出水支管31相互平行设置。
水流由进水集管20分别流至多个进水支管21,并由多个进水支管21分别进入对应的换热器10内,换热之后,由多个换热器10内分别流至对应的出水支管31,并汇聚于出水集管30,由出水集管30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多个所述进水支管21相互平行设置,以提高多个进水支管21之间的紧密性,以提高进水集管20整体的整合度以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多个所述出水支管31相互平行设置,以提高多个出水支管31之间的紧密性,以提高出水集管30整体的整合度以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较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紧凑程度,多个所述进水支管21相互平行设置,同时,多个所述出水支管31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进水支管21的布置更加紧密,同样,多个出水支管31的布置也更加紧密,进一步的,多个进水支管21与多个出水支管31也相互横向平行设置,以进一步使得进水支管21与出水支管31的布置能够更加紧密,占据较少空间,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换热器100一实施例中,定义所述进水集管20设置所述水流开关22的位置与所述进水集管20进水口20a的位置之间的间距为d,则100mm≤d≤500mm。
如此设置,以使水流开关22的位置较为靠近于所述进水集管20进水口20a的位置,从而进水集管20的启闭能够更好操作,可以理解,水阀也设置于水流开关22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水流开关22设置在邻近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20a位置处,以使进水集管20的进出水控制能够更加及时,响应更加快速。
为了更进一步便于操作水流开关22,所述进水集管20设于所述换热器10的底部,而出水集管30设于换热器10的顶部。
以下,对制冷剂回路集管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包括进氟集管40和出氟集管50,所述进氟集管40、所述换热器10及所述出氟集管50依次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进氟集管40与所述出氟集管50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采用含氟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采用其他制冷剂进行换热。
制冷剂流由进氟集管40流入换热器10,并在换热器10内与水换热之后,由出氟集管50流出,形成制冷剂回路。通过进氟集管40与出氟集管50相互平行设置,以使进氟集管40和出氟集管50占据较少空间,从而进氟集管40与出氟集管50的整合度较高,而且结构也更加紧凑。若进氟集管40与出氟集管50相互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则占据较多空间,结构不够紧凑。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进氟支管41相互平行设置,和/或,多个所述出氟支管51相互平行设置。
制冷剂由进氟集管40分别流至多个进氟支管41,并由多个进氟支管41分别进入对应的换热器10内,换热之后,由多个换热器10内分别流至对应的出氟支管51,并汇聚于出氟集管50,由出氟集管50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多个所述进氟支管41相互平行设置,以提高多个进氟支管41之间的紧密性,以提高进氟集管40整体的整合度以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多个所述出氟支管51相互平行设置,以提高多个出氟支管51之间的紧密性,以提高出氟集管50整体的整合度以及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较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紧凑程度,多个所述进氟支管41相互平行设置,同时,多个所述出氟支管51相互平行设置,以使多个进氟支管41的布置更加紧密,同样,多个出氟支管51的布置也更加紧密,进一步的,多个进氟支管41与多个出氟支管51也相互横向平行设置,以进一步使得进氟支管41与出氟支管51的布置能够更加紧密,占据较少空间,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所述进氟集管40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4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和/或,所述出氟集管50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5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进氟集管40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4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以使同一换热器10同时通过多个进氟支管41进行通入制冷剂,以提高通入制冷剂的流动效率,从而提高提高单个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出氟集管50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5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以使同一换热器10同时通过多个出氟支管51进行通入制冷剂,以提高通入制冷剂的流动效率,从而提高提高单个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较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换热效率,所述进氟集管40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4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所述出氟集管50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5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具体的,进氟集管40分别通过两个进氟支管4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同样,出氟集管50分别通过两个出氟支管51与一所述换热器10连通。
如此设置,以使同一换热器10同时通过两个进氟支管41、两个出氟支管51进行换热,以加快制冷剂回路的输送,以提高单个换热器10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组合式换热器100的换热能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设有多个,且分成两列并排设置,用于水与制冷剂换热;
水回路集管,设于两列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
制冷剂回路集管,设有两个,每一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对应设于每一列所述换热器的上方,用于该列的多个所述换热器并联连通,以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回路集管形成换热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回路集管包括进水集管和出水集管,所述进水集管.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出水集管依次连接,以形成水回路,所述进水集管与所述出水集管相互平行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多个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进水支管相互平行设置,和/或,所述出水集管连通过多个出水支管与多个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出水支管相互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管设有水流开关,用于控制进水集管启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进水集管设置所述水流开关的位置与所述进水集管进水口的位置之间的间距为d,则100mm≤d≤50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管设于所述换热器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集管包括进氟集管和出氟集管,所述进氟集管.所述换热器及所述出氟集管依次连接,以形成制冷剂回路,所述进氟集管与所述出氟集管相互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和/或,所述出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进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和所述出氟集管分别通过多个出氟支管与一所述换热器连通,多个所述进氟支管相互平行设置,和/或,多个所述出氟支管相互平行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多个所述换热器的底部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CN202022787165.1U 2020-11-27 2020-11-27 组合式换热器 Active CN2138418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165.1U CN213841879U (zh) 2020-11-27 2020-11-27 组合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87165.1U CN213841879U (zh) 2020-11-27 2020-11-27 组合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1879U true CN213841879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3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87165.1U Active CN213841879U (zh) 2020-11-27 2020-11-27 组合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18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4271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213841879U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109579575A (zh) 分形通道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CN205316751U (zh) 一种高效的单系统u型管蒸发器
CN101586923A (zh) 行列式集成套管换热器
CN209181585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206787117U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219474358U (zh) 一种双气路的列管式换热器
CN208269420U (zh) 一种热水器水箱及空气能热水器
CN206037810U (zh) 双通型换热器水室
CN111493662A (zh) 一种饮水机用多级控温热交换器
CN203479080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CN110260561A (zh) 双排微通道换、换热系统以及空调器
CN217903233U (zh) 电池包液冷板集成式水室结构
CN218781680U (zh) 一种适用于u型管壳式熔盐换热器的尾部支撑板
CN221077367U (zh) 一种换热器
CN221036955U (zh) 星型换热器
CN219551109U (zh) 一种换热器和烘干机
CN214039668U (zh) 一种换热模块及换热器
CN216694618U (zh) 一种pvc间壁式交叉流热交换器
CN210345837U (zh) 一种多流程换热装置及热泵系统
CN220829113U (zh) 换热器及空调组件
CN21852378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6282896U (zh) 一种新型的储罐用换热装置
CN212390656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冷凝器及其热管机、热管空调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