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4271U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4271U
CN208254271U CN201820205758.2U CN201820205758U CN208254271U CN 208254271 U CN208254271 U CN 208254271U CN 201820205758 U CN201820205758 U CN 201820205758U CN 208254271 U CN208254271 U CN 208254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compartment
header
heat exchanger
channe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57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俊
吴青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57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4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4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4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以及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了多流程的N排换热器(N≥2),内部流路为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由集流管、微通道扁管和翅片组成,具有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全铝结构、方便回收等优点;同时,微通道换热器内部容积小,有利于大幅减少制冷剂的充注量,符合节能环保的行业趋势,广泛应用于商用/家用空调领域。
目前的微通道换热器一般的为单排和双排,制冷剂流程比较单一,一般采用隔板隔开,换热效率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优化制冷剂流路,提高换热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
优选的,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且相邻两个集流腔通过分隔筋板分隔,所述分隔筋板上开设有将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的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集流腔。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
优选的,其中一根集流管上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
优选的,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相邻两列分隔腔中,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以及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了多流程的N排换热器(N≥2),内部流路为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一对集流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通道换热器中集流管的剖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集流管1、设于这一对集流管1之间的翅片2和的若干根微通道管,每根集流管1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11,所述集流管1内设有将相邻两个集流腔11彼此分隔开的分隔筋板12,每个集流腔11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分隔腔,最后形成多列分隔腔,且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相邻两列分隔腔中,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通过连通孔121连通,其中n≥1。通过集流管内多列分隔腔的设计,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的连通,再经过微通道管的连通,形成横向环形,纵向上下交错,整体呈螺旋状的流路,从而优化了制冷剂流路,提高了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集流管1上开设有与微通道管连接的管孔111,所述集流管1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1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1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隔板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所述连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状,或者其他形状。
在同一根集流管上,相邻两个集流腔11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11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以形成空气流动间隙,提高换热效率,当然,对应每个集流腔,每排的若干根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是等间距设置的。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再通过连通孔121的连通,使分段的流路连通起来,形成整体流路。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排换热器,即集流管1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集流腔11,结构简单且易加工及组装。参考图3所示,流路上,左侧集流管中流体通过第一列的4个微通道管向右侧集流管流动,再经过第二列的4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再第一列的3个微通道管流向右侧集流管,再经过第二列的3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再第一列的2个微通道管流向右侧集流管,再经过第二列的2个微通道管返回左侧集流管(与流向右侧时不同的集流腔)。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是,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三排、四排甚至更多换热器。
优选的,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B”字型或者“8”字型的集流管可一体加工成型,具有良好的承压能力,并可以降低产品加工工艺难度。
参考图1所示,其中一根集流管1上连接有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所述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11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进口管13和出口管14设置在同一侧,方便安装换热器及连接管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是以图中所示状态为例,“竖向”或者“纵向”即为“上下”方向,“横向”即为“水平”方向。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平行设置的一对集流管以及设于这一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根微通道管,其特征在于: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列分隔腔,相邻两列分隔腔中,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计算,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其中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集流管都设有至少两个竖直设置的集流腔,且相邻两个集流腔通过分隔筋板分隔,所述分隔筋板上开设有将第一列分隔腔的第n个分隔腔与第二列分隔腔的第n+1个分隔腔连通的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在相邻两个分隔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集流管上开设有插入隔板的隔板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集流腔各连接一排微通道管且相邻两个集流腔连接的微通道管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集流腔内的隔板相互平行且在竖直方向上完全错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设有两列集流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呈“B”字型或者“8”字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一体加工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集流管上连接有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分别连接两个集流腔且分别连接最上侧分隔腔和最下侧分隔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状。
CN201820205758.2U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8254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5758.2U CN208254271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5758.2U CN208254271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4271U true CN208254271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0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5758.2U Active CN208254271U (zh) 2018-02-06 2018-02-06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427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760A1 (zh) * 2019-10-08 2021-04-1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2057536A1 (zh) * 2020-09-17 2022-03-24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WO2022166224A1 (zh) * 2020-08-26 2022-08-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电控盒及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68760A1 (zh) * 2019-10-08 2021-04-1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换热器
WO2022166224A1 (zh) * 2020-08-26 2022-08-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电控盒及空调系统
WO2022057536A1 (zh) * 2020-09-17 2022-03-24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4271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2287970B (zh) 蒸发器
CN107816824A (zh) 热交换器
CN104154801A (zh) 集流管和换热器
CN106839829B (zh) 双干度分流换热蒸发器
CN103868394A (zh) 换热器的流通板、换热器的换热单元及换热器
CN106861295A (zh) 一种内置换热器的气液分离装置及其气液分离方法
CN106440915A (zh) 一种热交换板片
CN205227936U (zh) 换热器
CN214470255U (zh) 微通道换热器
CN214469458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CN203629143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105258411A (zh) 用于换热器的气液分离管及换热器
CN107202504B (zh) 一种交叉换流装置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06638065U (zh) 双干度分流换热蒸发器
CN20288563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9689453U (zh) 换热器
CN209745065U (zh) 一种带有集水槽的板片换热器
CN210833173U (zh) 一种用于相变换热的热交换器板束
CN206131793U (zh) 高效微通道换热器
CN2065046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110260561A (zh) 双排微通道换、换热系统以及空调器
CN205957547U (zh) 一种微通道双层平行流冷凝器
CN203479080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CN213841879U (zh) 组合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