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9354U - 盘式制动钳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9354U
CN213839354U CN202022859233.0U CN202022859233U CN213839354U CN 213839354 U CN213839354 U CN 213839354U CN 202022859233 U CN202022859233 U CN 202022859233U CN 213839354 U CN213839354 U CN 213839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spring base
base body
elasti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92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家兵
谢芬
吴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WANXIANG AUTOMOBILE BRAK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WANXIANG AUTOMOBILE BRA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WANXIANG AUTOMOBILE BRA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WANXIANG AUTOMOBILE BRAK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592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9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9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9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支架和摩擦片,所述支架与摩擦片的间隙处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包括几字形的弹簧基体,所述弹簧基体凹槽部分的侧板上设有R型弹性片,所述R型弹性片由弹簧基体向外延伸的矩形板弯折而成,所述矩形板先向外侧回转弯折出圆弧弯折部,再反向弯折出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位于弹簧基体凹槽部分的内侧,并抵在摩擦片的导向凸起上;所述弹簧基体远离R型弹性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处U形弯折部,所述U形弯折部的端部为第三弹片,所述第三弹片竖直布置,长度完全覆盖摩擦片的行程范围,并且抵在摩擦片的侧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R型弹性片和第三弹片解决了行程过程中颠簸路窜动异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消除摩擦片窜动异响的盘式制动钳。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所用的制动器几乎都是摩擦式的,一般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盘式制动器的旋转元件为旋转的制动盘,以端面为工作表面,因其制动效能稳定性较高而被普遍使用。目前机械式盘式驻车制动钳的摩擦片与支架配合处会安装弹簧片,以起到导轨和回位的作用。已知的弹簧片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汽车行车过程中,车辆经过颠簸路段时,摩擦片会随着车辆的振动发生横向窜动,在以往的设计结构中,弹簧片随着摩擦片的振动会产生形变,久而久之会形成永久变形,从而导致摩擦片与弹簧片的配合间隙过大,造成行车过程中的窜动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钳,用于解决传统盘式制动钳行车过程中的窜动异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支架10和摩擦片20,所述支架10两侧均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摩擦片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向凹槽相对应的导向凸起,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通过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配合;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的间隙处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固定安装在支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包括几字形的弹簧基体30,所述弹簧基体 30凹槽部分的侧板上设有R型弹性片,所述R型弹性片由弹簧基体30向外延伸的矩形板弯折而成,所述矩形板先向外侧回转弯折出圆弧弯折部31,再反向弯折出第一弹片32,所述第一弹片32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内侧,并抵在摩擦片20的导向凸起上;所述弹簧基体30远离R型弹性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处U形弯折部37,所述U形弯折部37的端部为第三弹片38,所述第三弹片38竖直布置,长度完全覆盖摩擦片20的行程范围,并且抵在摩擦片20的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片32沿长度反向向内弯折成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弯折部31整体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片38沿宽度方向弯折成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片38的上端背向摩擦片20弯折出第二坡口片39。
进一步地,所述U形弯折部37的中部开设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基体30上设有开口34,所述开口34位于R型弹性片所在的侧板与相邻的边板的折痕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底板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弹片35和限位片36,所述第二弹片35为S形结构,所述限位片36为平板结构,所述限位片36位于第二弹片35的正下方,其中第二弹片35与限位片36配合夹持固定在支架10的导向凹槽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基体30上向上延伸出第一坡口片33。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位弹片40,所述回位弹片40为V形,一端弯折出固定部41,另一端弯折出弯钩部44;其中固定部41固定安装在摩擦片20上,弯钩部44则压在支架10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的优化了弹簧片的结构,通过设置R型弹性片和第三弹片解决了行程过程中颠簸路窜动异响的问题。在行车过程中过颠簸路段时,摩擦片的内外窜动会沿着R型弹性片进行,摩擦片与弹簧片的间隙始终保持相对固定,且由于R型弹性片的缓冲作用,弹簧片不会产生永久变形;另外第三弹片抵住摩擦片侧边,防止了摩擦片在水平方向的窜动。并且通过将圆弧弯折部整体设置在弹簧基体的外侧解决了摩擦片与支架安装不便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解决了摩擦片回位不良的问题,当车辆要解除制动时,除制动盘的旋转推力外,铆接在摩擦片上的回位弹片因为贴在支架上,自身的回弹力,也会带动摩擦片朝回位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盘式制动钳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回位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弹簧片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5是弹簧片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6是弹簧片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7是弹簧片的立体示意图四。
图8是弹簧片与回位弹片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中:10-支架,20-摩擦片,30-弹簧基体,31-圆弧弯折部,32-第一弹片,33-第一坡口片,34-开口,35-第二弹片,36-限位片,37-U形弯折部,38-第三弹片,39-第二坡口片,40-回位弹片,41-固定部,42-支撑部,43-下压部,44-弯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盘式制动钳,如图1、2所示,包括支架10和摩擦片20,所述支架10两侧均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摩擦片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向凹槽相对应的导向凸起,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通过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配合;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的间隙处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固定安装在支架10上。
如图4-7所示,弹簧片包括弹簧基体30,弹簧基体30为一弹性钢板。如图4所示,弹性钢板沿长度方向直角弯折四次,弯折成一几字形结构(以匹配支架10与摩擦片之间的配合间隙,即上述的凹凸结构,如图2),按照图4弯折顺序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一、二、三、四折痕,四道折痕将弹簧基体30分为五个平面板;其中位于几字形结构中竖直部分的平面板为侧板,顶部水平部分为底板,底部两侧的水平部分为边板。
如图4所示,弹簧基体30左边的侧板上设有R型弹性片,R型弹性片由弹簧基体30向外延伸的矩形板弯折而成;所述矩形板先向外侧回转弯折出圆弧弯折部31,再反向弯折出第一弹片32。所述圆弧弯折部31整体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外侧,外侧布置的圆弧弯折部31不会阻挡摩擦片20往支架10上安装,并且可以提供一个坡口结构便于摩擦片 20的安装,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弹片32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内侧,第一弹片 32沿长度反向向内弯折成弧形,并抵在摩擦片20的导向凸起上,弧形结构可以使摩擦片 20的内外运动更加顺畅。
如图6-7所示,所述弹簧基体30远离R型弹性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处U形弯折部37,所述U形弯折部37的端部为第三弹片38。所述第三弹片38竖直布置,长度完全覆盖摩擦片20的行程范围,并且抵在摩擦片20的侧边,方便在摩擦片20内外运动中始终抵着摩擦片 20。将第三弹片38沿宽度方向弯折成弧形,使其尽可能的减小对摩擦片20内外运动的影响;并且第三弹片38的上端背向摩擦片20弯折出第二坡口片39,也是为了方便摩擦片20的安装。
如图4-7所示,所述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底板的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弹片35和限位片36,所述第二弹片35为S形结构,所述限位片36为平板结构,所述限位片36位于第二弹片35的正下方。第二弹片35和限位片36用于弹性夹持卡在支架10上,其中第二弹片 35与限位片36配合夹持固定在支架10的导向凹槽处,如图2所示。
如图4-7所示,所述弹簧基体30上向上延伸出第一坡口片33。其中,与R型弹性片相邻的边板上设有第一坡口片33,与R型弹性片对向的侧板上设有第一坡口片33,均是为了方便摩擦片20的安装。
如图4-7所示,所述弹簧基体30上设有开口34,所述开口34位于R型弹性片所在的侧板与相邻的边板的折痕上,也就是上述第一折痕上。所述开口34的设置可以防止因R型弹性片长期受力而产生内应力,防止形变。
如图4-7所示,所述U形弯折部37的中部开设有缺口,缺口的设置可以防止因U形弯折部37和第三弹片38长期受力而产生内应力,防止形变。
如图2、3、8所示,盘式制动钳还包括回位弹片40,所述回位弹片40为V形,分为支撑部42和下压部43(如图3所示);支撑部42的端头弯折出固定部41,下压部43的端头弯折出弯钩部44;其中固定部41固定安装在摩擦片20上,弯钩部44则压在支架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行车过程中过颠簸路段时,摩擦片20的内外窜动会沿着R型弹性片的第一弹片32进行,摩擦片20与弹簧片的间隙始终保持相对固定,且由于R型弹性片的缓冲作用,弹簧片不会产生永久变形;另外第三弹片抵住摩擦片20侧边,防止了摩擦片20在水平方向的窜动(即图1、2中的左右窜动);从而解决了行程过程中颠簸路窜动异响的问题。当车辆要解除制动时,除制动盘的旋转推力外,铆接在摩擦片20上的回位弹片40因为贴在支架10上,自身的回弹力,也会带动摩擦片朝回位的方向移动,还解决了摩擦片回位不良的问题。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盘式制动钳,包括支架(10)和摩擦片(20),所述支架(10)两侧均设有导向凹槽,所述摩擦片(2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导向凹槽相对应的导向凸起,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通过导向凹槽和导向凸起配合;所述支架(10)与摩擦片(20)的间隙处安装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固定安装在支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包括几字形的弹簧基体(30),所述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侧板上设有R型弹性片,所述R型弹性片由弹簧基体(30)向外延伸的矩形板弯折而成,所述矩形板先向外侧回转弯折出圆弧弯折部(31),再反向弯折出第一弹片(32),所述第一弹片(32)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内侧,并抵在摩擦片(20)的导向凸起上;所述弹簧基体(30)远离R型弹性片的一侧向外延伸处U形弯折部(37),所述U形弯折部(37)的端部为第三弹片(38),所述第三弹片(38)竖直布置,长度完全覆盖摩擦片(20)的行程范围,并且抵在摩擦片(20)的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32)沿长度反向向内弯折成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弯折部(31)整体位于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片(38)沿宽度方向弯折成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片(38)的上端背向摩擦片(20)弯折出第二坡口片(3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弯折部(37)的中部开设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基体(30)上设有开口(34),所述开口(34)位于R型弹性片所在的侧板与相邻的边板的折痕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基体(30)凹槽部分的底板上下端分别设有第二弹片(35)和限位片(36),所述第二弹片(35)为S形结构,所述限位片(36)为平板结构,所述限位片(36)位于第二弹片(35)的正下方,其中第二弹片(35)与限位片(36)配合夹持固定在支架(10)的导向凹槽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基体(30)上向上延伸出第一坡口片(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位弹片(40),所述回位弹片(40)为V形,一端弯折出固定部(41),另一端弯折出弯钩部(44);其中固定部(41)固定安装在摩擦片(20)上,弯钩部(44)则压在支架(10)上。
CN202022859233.0U 2020-12-02 2020-12-02 盘式制动钳 Active CN213839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233.0U CN213839354U (zh) 2020-12-02 2020-12-02 盘式制动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9233.0U CN213839354U (zh) 2020-12-02 2020-12-02 盘式制动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9354U true CN21383935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5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9233.0U Active CN213839354U (zh) 2020-12-02 2020-12-02 盘式制动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9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45723A (en) Disc brake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JPS6137871Y2 (zh)
CN203142626U (zh) 共享型雨刷底座
CN100582520C (zh) 盘式制动器
KR102519564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어셈블리용 브레이크 클립 및 그러한 브레이크 클립을 포함하는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어셈블리
US4445595A (en) Disc brake pad assemblies
KR20130091237A (ko) 차량의 모듈헤드라이너용 보조손잡이 고정구
CN213839354U (zh) 盘式制动钳
CN213839353U (zh) 用于盘式制动钳的弹簧装置
CN209671481U (zh) 汽车刹车片磨损报警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KR102116849B1 (ko) 자동차용 보조 손잡이 고정구의 장착 구조
CN210134749U (zh) 双导轨玻璃升降装置
CN212055601U (zh) 一种减震弹簧片
RU2748523C2 (ru) Изнашиваемая накладка пантографа для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20286266U (zh) 一种制动钳
CN215567526U (zh) 一种卡钳总成改善盘片间隙和拖滞的制动块卡簧结构
CN201099336Y (zh) 电动车涨闸用左蹄片和右蹄片
CN218882848U (zh) 一种具有卡簧组件的汽车浮钳盘式制动器
CN218228965U (zh) 一种电子驻车系统
CN109518545A (zh) 一种带有减振系统的高铁ⅱ型轨道预制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3040A (zh) 一种卡簧、制动卡钳总成及车辆
CN214984694U (zh) 板簧、车具及电动三轮车
CN220701206U (zh) 仪表板安装结构
CN216139942U (zh) 一种安装支架
CN220973871U (zh) 一种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