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0963U -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0963U
CN213820963U CN202022614877.3U CN202022614877U CN213820963U CN 213820963 U CN213820963 U CN 213820963U CN 202022614877 U CN202022614877 U CN 202022614877U CN 213820963 U CN213820963 U CN 213820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ion
discharge
pan
pipe
frying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487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Greatwall 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Greatwall 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Greatwall 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Greatwall E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0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0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包括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锅体,锅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设有空刀区域,锅体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锅体的底部设有隔热垫;隔热垫形成的隔热区域覆盖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所对应的锅体的底部设置隔热垫,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加热装置在加热锅体的过程中直接对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避免由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温度过高而出现糊锅的现象,提高炒制完成时物料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炒锅大多都是翻转式出料,即通过翻转机构带动锅体翻转实现出料。此类炒锅由于要增设翻转机构,使得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为此,出现了底部出料的炒锅,如公开号为102907661A的双星搅拌底部出料炸炒锅以及公开号为204033060U的智能调料炒锅,上述的炒锅都是通过在锅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实现从锅体的底部出料,省去了翻转机构。然而,由于在锅体的底部增设有出料口,因此就需要设置相应的密封组件来密封出料口,防止在炒制物料的过程中物料从出料口处漏出。现有的密封组件往往都是设置一个封堵头,通过提升装置带动封堵头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运动,从而利用封堵头密封出料口。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提升装置与封堵头之间往往通过连接杆件连接,而当封堵头密封好出料口后,连接杆件往往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此类底部出料的炒锅在设计搅拌机构时必须为搅拌机构设置一个空刀区域,即在出料口的四周设置一个无法被搅拌机构搅拌的区域作为空刀区域,避免搅拌机构与连接杆件直接接触造成连接杆件的损坏;但是,如果设置空刀区域,当锅体底部的加热装置加热物料时,加热装置会直接对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导致空刀区域内的物料温度快速上升,同时空刀区域的物料由于无法得到搅拌,从而使得空刀区域内的物料容易产生糊锅的现象,降低炒制完成时物料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通过在锅体底部设置隔热垫,防止处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在炒制过程中温度持续上升,进而产生糊锅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包括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锅体,所述锅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有空刀区域,所述锅体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形成的隔热区域与所述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重合。
通过上述在锅体底部增设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相对应的隔热垫,当加热装置从锅体的底部加热锅体的过程中,加热装置无法直接对处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得空刀区域内的物料温度上升缓慢,当物料炒制完成时,空刀区域内的物料也不会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糊锅的现象,提高炒制完成时物料的质量。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的外壁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隔热垫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同心的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隔热垫,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之间预留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的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面紧密贴合,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限位台阶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燃气炉具,所述燃气炉具包括多个由内至外依次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燃烧管;多个所述燃烧管同心设置,且内径依次递增;所述燃烧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处设有燃气喷嘴。
可选的,还包括出料管;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出料口同心设置,其一端与所述隔热垫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隔热管后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隔热垫焊接于所述锅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结构,通过在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所对应的锅体的底部设置隔热垫,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加热装置在加热锅体的过程中直接对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避免由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温度过高而出现糊锅的现象,提高炒制完成时物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气炉具的俯视图。
图标:1-锅体,101-出料口,2-加热装置,201-燃烧管,202-燃气喷嘴,3-隔热垫,301-通道,4-密封头,5-密封圈,501-限位台阶,6-出料管,7-隔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包括底部设有出料口101的锅体1,为了实现锅体1的物料能够更加顺利的排出,该锅体1的底部呈弧形结构,且出料口101设置在锅体1底部中心的最低处。锅体1内部设有用于搅拌物料的搅拌机构(图中未示出),该搅拌机构设有空刀区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刀区域指的是锅体1内部搅拌机构搅拌不到的区域,对于底部出料的炒锅而言,空刀区域通常指的是出料口101四周的部分区域;同时,锅体1的下方设有对锅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2;锅体1的底部设有隔热垫3,该隔热垫3采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制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锅体1的底部;且隔热垫3形成的隔热区域覆盖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使得加热装置2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作用在与空刀区域所对应的锅体1上;值得说明的是,对于覆盖而言,可理解为隔热垫3形成的隔热区域大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也可以是隔热垫3形成的隔热区域等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
通过上述在锅体1底部增设与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相对应的隔热垫3,当加热装置2从锅体1的底部加热锅体1的过程中,加热装置2无法直接对处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使得空刀区域内的物料温度上升缓慢,当物料炒制完成时,空刀区域内的物料也不会由于温度过高而产生糊锅的现象,提高炒制完成时物料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出料口101的密封性能,该隔热结构还包括用于封堵出料口101的密封头4,密封头4的外壁与出料口10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5。此外,隔热垫3开设有与出料口101同心的通道301,通道301贯穿隔热垫3,且该通道301的内劲不小于出料口101的内径,使得物料能够顺利的从出料口101处排出;同时,通道301的内壁与密封圈5之间预留有间隙。具体地,密封圈5的外壁设有限位台阶501,限位台阶501的顶面与锅体1的底面紧密贴合,从而实现增大密封圈5与锅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密封效果;由于隔热垫3在其隔热作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温度也会上升,为了避免隔热垫3上的温度直接传递给密封圈5,上述通道301的内壁与限位台阶501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即通道301的内径大于密封圈5上的限位台阶501处的直径。同时,采用此种设计也为密封圈5的安装预留了较多的空间,便于密封圈5的装配。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加热装置2加热锅体1时,锅体1的受热更加均匀。参照图3,上述的加热装置2包括燃气炉具,燃气炉具包括多个由内至外依次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燃烧管201;多个燃烧管201同心设置,且内径依次递增;燃烧管201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出气孔,出气孔处设有燃气喷嘴202;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在加热过程中,燃烧管201通过管路与外部的供气源连通,供气源向燃烧管201通入燃气,从而实现以出料口101的中心为圆心在锅体1的底部形成若干个环形的燃烧环,持续对锅体1进行加热,保证锅体1的受热均匀;同时,此种排布方式下的燃气炉具其中心未设置燃烧管201,从而进一步降低处于空刀区域内的物料被加热的可能性。在一实施例中,搅拌机构设置的空刀区域的直径小于最里层的燃烧管201的直径,且将隔热垫3也设置成环状,隔热垫3的半径小于最里层的燃烧管201上的燃气喷嘴202至燃烧管201中心的距离,从而尽可能的减小空刀区域的面积,提高物料的炒制质量,同时防止燃气喷嘴202燃烧时火焰直接作用的隔热垫3上。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该隔热结构还包括用于将物料排出的出料管6;为了避免加热装置2直接加热出料管6导致出料管6变形甚至破裂,锅体1的底部设有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管7,隔热管7与出料口101同心设置,其一端与隔热垫3固定连接;出料管6的一端依次穿过隔热管7后与出料口101连通,实现炒制完成时的物料经由出料口101和出料管6后排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包括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锅体,所述锅体内部设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有空刀区域,所述锅体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形成的隔热区域覆盖所述搅拌机构的空刀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出料口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的外壁与所述出料口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隔热垫开设有与所述出料口同心的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隔热垫,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密封圈之间预留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的顶面与所述锅体的底面紧密贴合,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限位台阶的外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燃气炉具,所述燃气炉具包括多个由内至外依次间隔排布的环状的燃烧管;多个所述燃烧管同心设置,且内径依次递增;所述燃烧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处设有燃气喷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料管;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与所述出料口同心设置,其一端与所述隔热垫固定连接;所述出料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隔热管后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焊接于所述锅体的底部。
CN202022614877.3U 2020-07-30 2020-11-12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Active CN2138209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4668 2020-07-30
CN2020215546688 2020-07-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0963U true CN213820963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4877.3U Active CN213820963U (zh) 2020-07-30 2020-11-12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0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20963U (zh) 一种炒锅的锅底出料隔热结构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110260320B (zh) 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07559825A (zh) 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205782933U (zh) 一种家用燃气灶用的燃烧器
CN110360566B (zh) 灶具火盖
CN210624515U (zh) 炉头、燃烧器和燃气灶
CN108006638A (zh) 一种燃烧器
CN106402867A (zh) 一种家用燃气灶用的燃烧器
CN206274167U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CN218484308U (zh) 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17684999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402557U (zh) 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燃气灶具
JP4086755B2 (ja) こんろ
CN211345305U (zh) 燃烧器炉头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炉头的灶具
CN108006621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1716558U (zh) 一种平面火盖及灶具燃烧器
CN218484309U (zh) 内胆及烹饪器具
CN214949003U (zh) 一种燃气灶节能燃烧器
CN213097529U (zh) 一种能源利用率高的锅底结构、烧水壶及火锅
CN210035591U (zh) 一种燃烧器及使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灶
CN213821043U (zh) 一种炒锅的出料隔热结构
CN220355480U (zh) 一种排气圈及节能炉膛
CN106594731A (zh) 一种燃烧器火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