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01375U -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01375U
CN213801375U CN202022222595.9U CN202022222595U CN213801375U CN 213801375 U CN213801375 U CN 213801375U CN 202022222595 U CN202022222595 U CN 202022222595U CN 213801375 U CN213801375 U CN 213801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collecting
wall
chamber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25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22225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01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01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01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包括箱体、推送机构、翻盖机构及多个收集箱,箱体内顶部开设有输送室,箱体内底部开设有多个与输送室连通的收集室,箱体外壁上还开设有与输送室连通的投入口;推送机构的第一驱动模块与推板连接;翻盖机构的各盖体均与箱体内壁铰接,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各盖体连接;各收集箱一一对应设于收集室内,各收集箱的开口与输送室及各收集室连通处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可以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自动投放,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的需求,令几个收集室内的收集箱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也便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垃圾分类在我国迅速推广,多个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政策,现阶段社区或街道通过设置垃圾投放点的方式来集中收集市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但这些投放点只要是放置几个大型的垃圾桶来收集垃圾,市民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垃圾的分类手动打开对应的垃圾桶来放入垃圾,使用不方便,且由于需要近距离打开装满垃圾的垃圾桶,使用感不佳。同时,由于垃圾桶多采用向上翻盖打开的方式,对于身高偏矮的人群来说,进行这种打开翻盖并将垃圾放入的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投放垃圾存在一定难度,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包括:
箱体,箱体内顶部开设有输送室,箱体内底部开设有多个与输送室连通的收集室,箱体外壁上还开设有与输送室连通的投入口;
推送机构,设于输送室,推送机构包括推板及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与推板连接,并可驱动推板由投入口运动至输送室与各收集室连通位置处;
翻盖机构,包括设于输送室与各收集室连通处的多个盖体及第二驱动模块,各盖体均与箱体内壁铰接,且盖合状态下的各盖体表面与收集室的底壁平齐以供推送机构通过,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各盖体连接,并可分别驱动各盖体相对箱体转动以使输送室与收集室连通;
多个收集箱,各收集箱一一对应设于收集室内,且各收集箱的开口与输送室及各收集室连通处一一对应。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以及剪叉件,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连接以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剪叉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螺杆铰接,剪叉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推板铰接,以使剪叉件推动推板运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推送机构还包括用于承载生活垃圾的托板,托板的一端与推板的底部铰接,当盖体相对箱体转动以使输送室与收集室连通时,托板可相对推板向收集室内翻转,以使托板上的生活垃圾落入收集室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以及第一连杆,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杆连接以带动第二螺杆转动,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螺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盖体的一端铰接,盖体的另一端与箱体内壁铰接,以使第一连杆带动盖体相对箱体内壁转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分发机构,分发机构包括多个隔块、多个垃圾袋盒、推块以及第三驱动模块,箱体内开设有分发室,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分发室连通的送出口,各隔块间隔设于分发室内以在各隔块之间形成移动通道,各垃圾袋盒设于移动通道内,推块设于送出口位置处,第三驱动模块与推块连接,并可驱动推块将送出口位置处的垃圾袋盒推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转盘以及第二连杆,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连接以带动转盘转动,第二连杆的一端与转盘的边缘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推块铰接,以使第二连杆带动推块进出送出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收集室连通的取料口,箱体外壁上在取料口的一端设有与箱体外壁铰接的单开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外壁上在投入口的一端设有与箱体外壁铰接的翻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输送室连通的观察口,箱体外壁上在观察口位置处设有观察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收集箱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中,通过在箱体内的输送室设置推送机构,可以将由投入口投放到箱体内的生活垃圾推送到输送室与收集室连通位置处,而各收集室在与输送室连通位置处均设置有翻盖机构,当需要将生活垃圾投入到某个收集室内的收集箱中时,可以令该收集室与输送室连通处的翻盖机构动作,令盖体相对箱体转动从而将输送室与该收集室的连通口打开,生活垃圾就可以由打开后的连通口落入到收集室内的收集箱中,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自动投放,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的需求,令几个收集室内的收集箱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也便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的侧面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该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包括箱体100、推送机构200、翻盖机构300以及多个收集箱400。
其中,箱体100是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的主体机构,用于承载、连接、固定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的其它各部件或组件。箱体100内顶部开设有输送室110,箱体100内底部开设有多个与输送室110连通的收集室120,箱体100外壁上还开设有与输送室110连通的投入口130。使用时,使用者可以由投入口130将生活垃圾投入到输送室110内部。
推送机构200设于输送室110,推送机构200包括推板210及第一驱动模块220,第一驱动模块220与推板210连接,并可驱动推板210由投入口130运动至输送室110与各收集室120连通位置处。生活垃圾被投入到输送室110内部后,第一驱动模块220推动推板210运动,推板210就可以带动生活垃圾沿输送室110运动至与任意一个收集室120的连接位置处。
翻盖机构300包括设于输送室110与各收集室120连通处的多个盖体310及第二驱动模块320,各盖体310均与箱体100内壁铰接,且盖合状态下的各盖体310表面与收集室120的底壁平齐以供推送机构200通过,第二驱动模块320分别与各盖体310连接,并可分别驱动各盖体310相对箱体100转动以使输送室110与收集室120连通。使用前,各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的连通位置处均被盖板遮挡而互不连通。当使用者判断要将生活垃圾投入到某个确定的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中时,就可以控制翻盖机构300动作,第二驱动模块320带动该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连通位置处的盖板翻转,直至将该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的连通通道打开,随后推送机构200将生活垃圾推送到该收集室120所在位置,生活垃圾就可以由该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连通位置处落入到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中,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自动投放。
收集箱400用于容纳投入箱体100中的生活垃圾,各收集箱400一一对应设于收集室120内,且各收集箱400的开口与输送室110及各收集室120连通处一一对应。根据垃圾分类的需求,令几个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也便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中,通过在箱体100内的输送室110设置推送机构200,可以将由投入口130投放到箱体100内的生活垃圾推送到输送室110与收集室120连通位置处,而各收集室120在与输送室110连通位置处均设置有翻盖机构300,当需要将生活垃圾投入到某个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中时,可以令该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连通处的翻盖机构300动作,令盖体310相对箱体100转动从而将输送室110与该收集室120的连通口打开,生活垃圾就可以由打开后的连通口落入到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中,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自动投放,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的需求,令几个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也便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具体地,第一驱动模块220包括第一电机221、第一螺杆222以及剪叉件223,第一电机221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222连接以带动第一螺杆222转动,剪叉件223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2231,第一滑块2231与第一螺杆222铰接,剪叉件22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块2232,第二滑块2232与推板210铰接,以使剪叉件223推动推板210运动。通过第一螺杆222的带动,剪叉件223就可以沿输送室110进行伸缩,并带动推板210在输送室110内进行运动以将生活垃圾推送到指定位置。
为了使生活垃圾的放置更加稳定,也为了避免生活垃圾直接于箱体100的内壁接触,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推送机构200还包括用于承载生活垃圾的托板230,托板230的一端与推板210的底部铰接,当盖体310相对箱体100转动以使输送室110与收集室120连通时,托板230可相对推板210向收集室120内翻转,以使托板230上的生活垃圾落入收集室120内。当盖板没有相对箱体100进行翻转时,托板230可在推板210的推动下由盖板上方通过,而当盖板翻转打开收集室120与输送室110的连通通道时,托板230失去了盖板的支撑,就会在生活垃圾对托板230的下压作用下向收集室120内翻转,从而托板230上的生活垃圾就随之落入到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中。
具体地,第二驱动模块320包括第二电机321、第二螺杆322以及第一连杆323,第二电机321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杆322连接以带动第二螺杆322转动,第一连杆323的一端与第二螺杆32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23的另一端与盖体310的一端铰接,盖体310的另一端与箱体100内壁铰接,以使第一连杆323带动盖体310相对箱体100内壁转动。通过第二螺杆322的带动,第一连杆323就会对盖体310产生前推或后拉的效果,也就可以带动盖体310相对箱体100内壁进行翻转。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还包括分发机构500,分发机构500包括多个隔块510、多个垃圾袋盒520、推块530以及第三驱动模块540,箱体100内开设有分发室140,箱体100外壁上开设有与分发室140连通的送出口150,各隔块510间隔设于分发室140内以在各隔块510之间形成移动通道511,各垃圾袋盒520设于移动通道511内,推块530设于送出口150位置处,第三驱动模块540与推块530连接,并可驱动推块530将送出口150位置处的垃圾袋盒520推出。分发机构500用于分发垃圾袋,当使用者需要投放的是未装袋的垃圾时,就可以利用分发机构500获取垃圾袋,方便使用者将未装袋的垃圾装袋后再投入到输送室110内,有利于垃圾的后续回收,也避免了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附近垃圾异味的蔓延。
具体地,第三驱动模块540包括第三电机541、转盘542以及第二连杆543,第三电机541的输出轴与转盘542连接以带动转盘542转动,第二连杆543的一端与转盘542的边缘铰接,第二连杆543的另一端与推块530铰接,以使第二连杆543带动推块530进出送出口150。第三电机541带动转盘542转动,通过第二连杆543使得推块530直线运动,达到推块530将垃圾袋盒520从移动通道511内经送出口150推出至箱体100外的目的。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外壁上开设有与收集室120连通的取料口160,箱体100外壁上在取料口160的一端设有与箱体100外壁铰接的单开门161。当收集箱400装满生活垃圾后,使用者可以由取料口160处将收集箱400取出,进行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取料口160上安装有单开的平开门,减小使用者在使用时与生活垃圾的接触时间,提高使用舒适感。进一步的,箱体100外壁上在投入口130的一端设有与箱体100外壁铰接的翻板131。投入口130的一端设有翻板131,翻板131的顶端铰接于投入口130的顶端上,通过投入口130以水平方向设置的方式代替竖直方向设置的方式,避免身高偏矮的人群打开翻盖不便,提高适用性且方便使用。进一步的,箱体100外壁上开设有与输送室110连通的观察口170,箱体100外壁上在观察口170位置处设有观察板171。观察口17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观察内部垃圾输送和放入情况,以便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原因,方便故障排除。观察板171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透明板,如透明塑料板、玻璃板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收集箱400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滑轮410。方便从取料口160将收集箱400取出,操作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10可以实现对生活垃圾的自动投放,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使用时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的需求,令几个收集室120内的收集箱400分别装入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也便于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内顶部开设有输送室,所述箱体内底部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输送室连通的收集室,所述箱体外壁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输送室连通的投入口;
推送机构,设于所述输送室,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板及第一驱动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与所述推板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推板由所述投入口运动至所述输送室与各所述收集室连通位置处;
翻盖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输送室与各所述收集室连通处的多个盖体及第二驱动模块,各所述盖体均与所述箱体内壁铰接,且盖合状态下的各所述盖体表面与所述收集室的底壁平齐以供所述推送机构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各所述盖体连接,并可分别驱动各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箱体转动以使所述输送室与所述收集室连通;
多个收集箱,各所述收集箱一一对应设于所述收集室内,且各所述收集箱的开口与所述输送室及各所述收集室连通处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杆以及剪叉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螺杆转动,所述剪叉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螺杆铰接,所述剪叉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推板铰接,以使所述剪叉件推动所述推板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送机构还包括用于承载生活垃圾的托板,所述托板的一端与所述推板的底部铰接,当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箱体转动以使所述输送室与所述收集室连通时,所述托板可相对所述推板向所述收集室内翻转,以使所述托板上的生活垃圾落入所述收集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杆以及第一连杆,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螺杆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螺杆转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盖体的一端铰接,所述盖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铰接,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盖体相对所述箱体内壁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分发机构,所述分发机构包括多个隔块、多个垃圾袋盒、推块以及第三驱动模块,所述箱体内开设有分发室,所述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分发室连通的送出口,各所述隔块间隔设于所述分发室内以在各所述隔块之间形成移动通道,各所述垃圾袋盒设于所述移动通道内,所述推块设于所述送出口位置处,所述第三驱动模块与所述推块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推块将所述送出口位置处的垃圾袋盒推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包括第三电机、转盘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盘连接以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盘的边缘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块铰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推块进出所述送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收集室连通的取料口,所述箱体外壁上在所述取料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箱体外壁铰接的单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外壁上在所述投入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箱体外壁铰接的翻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输送室连通的观察口,所述箱体外壁上在所述观察口位置处设有观察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收集箱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滑轮。
CN202022222595.9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801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2595.9U CN2138013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2595.9U CN2138013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01375U true CN213801375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2595.9U Active CN213801375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013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61644B (zh) 一种具有垃圾处理功能的垃圾桶
JP2022518627A (ja) ごみの分別収集のための装置
CN110589280A (zh) 一种垃圾分类处理装置
KR101942302B1 (ko) 음식물 쓰레기 자동 수거장치
CN112009734A (zh) 一种次氧化锌生产用分层装料装置
CN213801375U (zh)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装置
CN111846694A (zh) 一种快餐垃圾分类箱
CN109292293B (zh) 一种社区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214358152U (zh) 一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CN207956689U (zh) 一种垃圾分类箱
CN214058695U (zh) 一种左右侧翻式全自动垃圾分类设备
CN214691449U (zh) 一种粉碎式垃圾桶
CN214391593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CN213650717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家用垃圾自动分类机
CN114834801A (zh)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屋
CN208642803U (zh) 万能粉碎机及其废料收集装置
CN206782564U (zh) 干湿自分离垃圾箱
CN108482909B (zh) 一种环保垃圾箱
CN211919724U (zh) 一种分类型环保垃圾桶
CN214987773U (zh) 垃圾回收设备
CN205906520U (zh) 一种自动提升出料的垃圾桶
CN213324912U (zh) 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智慧垃圾箱
CN215477322U (zh) 垃圾分类回收设备
KR101584274B1 (ko) 음식물쓰레기 종량 및 감량 처리기의 저장탱크 밀폐장치
CN108423339B (zh) 一种环保垃圾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