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9239U -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9239U
CN213799239U CN202022331461.0U CN202022331461U CN213799239U CN 213799239 U CN213799239 U CN 213799239U CN 202022331461 U CN202022331461 U CN 202022331461U CN 213799239 U CN213799239 U CN 213799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air
intercooler
chamber body
parti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14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an Dingxin Coo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14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9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9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9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包括竖向设置的芯体以及连接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所述气室包括与芯体连接的气室本体以及自气室本体上端向上延伸至芯体上方的气室口部,所述气室口部的上端开有气室口,进气端的气室本体内固接有竖向的隔板,进气端的气室口部连通至隔板远离芯体的一侧,所述隔板的下端高于气室本体的底面,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气体进入气室口部后,从隔板的下方进入隔板与芯体之间,然后进入芯体,使得进气端气室本体内气体呈“U”形流动,中冷器内上下端散热管都能被充分利用,散热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使用寿命也得到极大延长,提高整体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冷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中冷器一般与水箱散热器装在一起,安装在发动机前方,靠吸风风扇和汽车行驶的通面风进行冷却,涡轮增压发动机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需要通过中冷器进行降温降压处理;传统中冷器高温高压气体经气室口进入进气端的气室后,大部分气体是通过靠近气室口处的散热管流经芯体,然后流入出气端的气室内,下端散热管未被好好利用。上端散热管较下端散热管承压及磨损程度比下端散热管大,影响整体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包括竖向设置的芯体以及连接在芯体左右两端的气室,所述气室包括与芯体连接的气室本体以及自气室本体上端向上延伸至芯体上方的气室口部,所述气室口部的上端开有气室口,进气端的气室本体内固接有竖向的隔板,进气端的气室口部连通至隔板远离芯体的一侧,所述隔板的下端高于气室本体的底面,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
本方案中气室口部位于气室本体上方,气体从进气端的气室口进入气室口部,从气室口部竖向流动至气室本体内,由于气体在气室口部与气室本体之间直线流动,有助于气体向下流动,加快进气速度,隔板的下端高于气室本体的底面,气体进入气室口部后,从隔板的下方进入隔板与芯体之间,然后进入芯体,从而增加芯体下方散热管的使用频率,隔板与芯体之间的高温气体在高温的作用下加速向上流动,从而使芯体各处的散热管的利用程度相近,提高整体中冷器的使用寿命,由于隔板将进气端气室本体分隔成两部分,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可以保证进气端气室本体的进气量。
作为优化,所述出气端气室本体的下端装有放水阀。由于高温气体进入芯体进行冷却,进入中冷器的高温气体冷却后进入出气端的气室,冷却过程会凝结成水滴,传统的中冷器因先从靠近气室口部的散热管冷却降温,至出气端气室后也是大部分集中在靠近气室口部处,凝结后的水滴极易顺着气室口进入到发动机内,造成发动机熄火,严重损害发动机,本实用新型由于气体均匀进入芯体,使得凝结后的水滴被遗留在出气端气室内,本方案的放水阀用于将出气端气室本体中的水滴排出,防止凝结水堵塞中冷器,或进入发动机造成损害。
作为优化,所述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的比值为1.8~2.2。本方案中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的比值为1.8~2.2,从而进一步保证进气端气室本体的进气量。
作为优化,所述进气端气室本体在隔板两侧的横向截面积相等。本方案中进气端气室本体在隔板两侧的横向截面积相等,从而使隔板将进气端气室本体分隔成两个相等的区域,便于进气。
作为优化,所述隔板的上端以及隔板的两侧均与气室本体密封固接。本方案中隔板的上端以及隔板的两侧均与气室本体密封固接,防止气体通过隔板与气室本体之间的缝隙流入另一侧。
作为优化,两个气室口部的形状对称设置。本方案中两个气室口部的形状对称设置,便于平衡进气和出气的震动,同时便于加工。
作为优化,所述隔板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本方案中设置的透气孔,隔板远离芯体一侧的部分气体可以通过透气孔进入另一侧,一定程度的提高芯体上部的进气量,从而使进一步使芯体各处的散热管的利用程度相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通过使气体从气室口部竖向直线流动至气室本体内,有助于气体向下流动,加快进气速度,气体进入气室口部后,从隔板的下方进入隔板与芯体之间,然后进入芯体,使得进气端气室本体内气体呈“U”形流动,中冷器内上下端散热管都能被充分利用,散热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使用寿命也得到极大延长,提高整体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面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芯体,2、气室,3、隔板,4、气室口部,5、气室口,6、放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包括竖向设置的芯体1以及连接在芯体1左右两端的气室2,所述芯体1包括多条横向设置的散热管或散热带,气体从进气端的气室进入各个散热管中,从散热管中进行冷却,然后进入出气端的气室。
所述气室2包括与芯体1连接的气室本体以及自气室本体上端向上延伸至芯体1上方的气室口部4,所述气室口部4的上端开有气室口5,气室口5朝向侧面,整个气室口部4圆滑过渡,便于气体在气室口部4内流动。
所述两个气室口部4的形状对称设置,从而可以平衡进气和排气的震动。
进气端的气室本体内固接有竖向的隔板3,所述隔板3的上端以及隔板3的两侧均与气室本体密封固接,所述隔板3的下端高于气室本体的底面,进气端的气室口部4连通至隔板3远离芯体1的一侧。
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本实施例中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的比值为2,隔板3位于气室本体中间位置,使进气端气室本体在隔板3两侧的横向截面积相等。
所述隔板3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通过调整隔板3的下端与气室本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以及透气孔的大小和数量,可以使气体均匀进入芯体各处。
所述出气端气室本体的下端装有放水阀6,放水阀6为手动阀,可以通过手动打开进行排水操作。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芯体(1)以及连接在芯体(1)左右两端的气室(2),所述气室(2)包括与芯体(1)连接的气室本体以及自气室本体上端向上延伸至芯体(1)上方的气室口部(4),所述气室口部(4)的上端开有气室口(5),进气端的气室本体内固接有竖向的隔板(3),进气端的气室口部(4)连通至隔板(3)远离芯体(1)的一侧,所述隔板(3)的下端高于气室本体的底面,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大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下端装有放水阀(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与出气端气室本体的横向截面积的比值为1.8~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进气端气室本体在隔板(3)两侧的横向截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的上端以及隔板(3)的两侧均与气室本体密封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气室口部(4)的形状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上开有若干个透气孔。
CN202022331461.0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Active CN213799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1461.0U CN213799239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1461.0U CN213799239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9239U true CN213799239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1461.0U Active CN213799239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92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189926A (ja) 空冷式インタ−ク−ラ構造
CN213799239U (zh) 一种气室带隔板的冷却模块用中冷器
CN216204482U (zh) 一种相变冷却系统用的高效换热器
CN111591127B (zh)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207905926U (zh) 一种超静音单缸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CN101509413B (zh) 风冷双缸柴油发电机组的冷却风道
CN216204483U (zh) 一种相变式冷却换热器
CN214007377U (zh) 进气歧管内腔的导流装置
CN209925078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210374729U (zh) 一种冷却介质循环管路
CN217716046U (zh) 垂直往返流动结构的翅片式换热器
CN116929115B (zh) 高效换热系统及喷油螺杆空压机
CN110714883A (zh) 一种采用直冷散热装置的ip23风力发电机
CN217300705U (zh) 一种中冷器
CN106052416B (zh) 一种注塑模用冷却水塔
CN214145665U (zh) 一种中冷器用带导流板的气室
CN218293705U (zh) 一种发动机散热器
CN217270550U (zh) 一种取消egr片的进气歧管
CN210922253U (zh) 一种新型船用柴油机空冷器
CN220229366U (zh) 一种新风单冷一体机
CN215003137U (zh) 一种风冷式不锈钢热交换器
CN218669555U (zh) 一种中冷器的水道导流机构
CN220061788U (zh) 一种干式排渣机进风冷却装置
CN214170827U (zh) 一种螺杆空压机
CN210569043U (zh) 一种节能建筑高效通风换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