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75653U - 空压机油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油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75653U
CN213775653U CN202022973835.9U CN202022973835U CN213775653U CN 213775653 U CN213775653 U CN 213775653U CN 202022973835 U CN202022973835 U CN 202022973835U CN 213775653 U CN213775653 U CN 213775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air compressor
oil inlet
oil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38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雪荣
邱建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IU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IU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IU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JIUSH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38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75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75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75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压机油冷却器,其包括冷却芯体、进油封头、出油封头和连通封头;进油封头和出油封头均固设于冷却芯体的顶部;连通封头固设于冷却芯体的底部;冷却芯体内设置有若干空气通道和若干油通道;油通道分别与进油封头、出油封头连通设置;全部油通道通过连通封头连通;进油封头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一竖直螺纹孔;第一竖直螺纹孔内嵌有第一钢套,第一钢套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竖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第一钢套上开设有第一吊装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钢套上的第一吊装孔可以替代传统的安装板实现空压机油冷却器与空压机的安装固定,避免了焊缝失效造成的泄露现象。

Description

空压机油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压机油冷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结构一般是焊接安装板,然后通过安装板,用螺栓将油冷却器连接到主机钣金壳体上。为防止安装干涉,安装板普遍采用断续焊接方式。上述结构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振动等因素导致焊缝失效,从而引发空压机冷却器发生泄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结构一般是焊接安装板,然后通过安装板,用螺栓将油冷却器连接到主机钣金壳体上。为防止安装干涉,安装板普遍采用断续焊接方式。上述结构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振动等因素导致焊缝失效,从而引发空压机冷却器发生泄漏现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压机油冷却器,包括冷却芯体、进油封头、出油封头和连通封头;所述冷却芯体竖直设置;所述进油封头和所述出油封头均固设于所述冷却芯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油封头和所述出油封头并排设置;所述连通封头固设于所述冷却芯体的底部;所述冷却芯体内设置有若干空气通道和若干油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油通道彼此交叉堆叠设置;所述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油封头、所述出油封头连通设置;全部所述油通道通过所述连通封头彼此连通;所述进油封头呈长方体形,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所述进油封头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一竖直螺纹孔;全部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与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内嵌有第一钢套,所述第一钢套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钢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进油封头上,所述第一钢套上开设有第一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封头呈长方体形,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所述出油封头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二竖直螺纹孔;全部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与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内嵌有第二钢套,所述第二钢套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二钢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出油封头上,所述第二钢套上开设有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与所述第二吊装孔关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封头上连通有进油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封头上开设有第一水平通孔;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油接头水平设置;所述进油接头包括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封头上连通有出油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出油封头上开设有第二水平通孔;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外部连通;所述出油接头水平设置;所述出油接头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二水平通孔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芯体呈长方体形,所述冷却芯体的边角区域设置有若干条形应力槽;所述条形应力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冷却芯体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地,全部所述条形应力槽关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封头上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所述进油接头和所述出油接头均设置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同一侧面上;所述排油孔靠近所述连通封头的底部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通过将进油封头设计为长方体形,进油封头的内腔设计为半椭圆柱形,使得进油封头的边沿处能够形成一定的安全厚度,然后在此安全厚度内开设第一竖直螺纹孔。第一钢套通过第一竖直螺纹孔实现与进油封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一钢套上的第一吊装孔可以替代传统的安装板实现空压机油冷却器与空压机的安装固定。由于第一竖直螺纹孔是与进油封头一体成型制成的,不存在传统的安装板与空压机油冷却器的焊缝,也就避免了焊缝失效造成的泄露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提供的进油封头的其中一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提供的进油封头的另一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提供的进油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的空压机油冷却器的结构一般是焊接安装板,然后通过安装板,用螺栓将油冷却器连接到主机钣金壳体上。为防止安装干涉,安装板普遍采用断续焊接方式。上述结构在机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振动等因素导致焊缝失效,从而引发空压机冷却器发生泄漏现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实施例1提供一种空压机油冷却器01,如图1-3所示,包括冷却芯体1、进油封头2、出油封头3和连通封头4;冷却芯体1竖直设置;进油封头2和出油封头3均固设于冷却芯体1的顶部,且进油封头2和出油封头3并排设置;连通封头4固设于冷却芯体1的底部;冷却芯体1内设置有若干空气通道和若干油通道,空气通道和油通道彼此交叉堆叠设置;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进油封头2、出油封头3连通设置;全部油通道通过连通封头4彼此连通;进油封头2呈长方体形,进油封头2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进油封头2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一竖直螺纹孔20;全部第一竖直螺纹孔20对称分布且第一竖直螺纹孔20与进油封头2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第一竖直螺纹孔20内嵌有第一钢套21,第一钢套21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通过第一外螺纹与第一竖直螺纹孔20的螺纹连接,将第一钢套21可拆卸地安装于进油封头2上,第一钢套21上开设有第一吊装孔。
实施例1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01,空压机产生的热油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分别与进油封头2和出油封头3连通,在空气通道中通入低温空气。通过热油与低温空气的间壁式传热实现换热作用,使得油通道中的热油温度降低。
具体地,热油首先通过进油封头2注入,然后流入冷却芯体1的左侧区域,到达连通封头4,在连通封头4中实现一次热油混合,然后再流入冷却芯体1的右侧区域,最后经出油封头3流出。如此,热油在空压机油冷却器01中的流动路径呈“U”形,与流动路径呈直线形的冷却器相比,将热油在空压机油冷却器01中的停留时间延长了一倍,从而改善了热油的冷却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实施例1提供的空压机油冷却器01,是在未改变冷却芯体1的结构的情况下,仅通过进油封头2、出油封头3和连通封头4的设置,实现上述功能的。
通过将进油封头2设计为长方体形,进油封头2的内腔设计为半椭圆柱形,使得进油封头2的边沿处能够形成一定的安全厚度,然后在此安全厚度内开设第一竖直螺纹孔20。第一钢套21通过第一竖直螺纹孔20实现与进油封头2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一钢套21上的第一吊装孔可以替代传统的安装板实现空压机油冷却器01与空压机的安装固定。由于第一竖直螺纹孔20是与进油封头2一体成型制成的,不存在传统的安装板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焊缝,也就避免了焊缝失效造成的泄露现象。
类似地,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出油封头3呈长方体形,出油封头3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出油封头3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二竖直螺纹孔30;全部第二竖直螺纹孔30对称分布且第二竖直螺纹孔30与出油封头3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第二竖直螺纹孔30内嵌有第二钢套31,第二钢套31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通过第二外螺纹与第二竖直螺纹孔30的螺纹连接,将第二钢套31可拆卸地安装于出油封头3上,第二钢套31上开设有第二吊装孔;第一吊装孔与第二吊装孔关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将出油封头3设计为长方体形,出油封头3的内腔设计为半椭圆柱形,使得出油封头3的边沿处能够形成一定的安全厚度,然后在此安全厚度内开设第二竖直螺纹孔30。第二钢套31通过第二竖直螺纹孔30实现与出油封头3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二钢套31上的第一吊装孔可以替代传统的安装板实现空压机油冷却器01与空压机的安装固定。由于第二竖直螺纹孔30是与出油封头3一体成型制成的,不存在传统的安装板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焊缝,也就避免了焊缝失效造成的泄露现象。通过将第一吊装孔与第二吊装孔关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能够确保吊装的过程中,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重心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安装安全。
为了能够方便进油封头与空压机的出油管路的对接,进一步地,如图1-3和图6所示,进油封头2上连通有进油接头5。通过设置进油接头5,为进油封头2与空压机的出油管路的对接提供了便利。
具体地,如图5所示,进油封头2上开设有第一水平通孔22;第一水平通孔22的第一端与进油封头2的内腔连通,第一水平通孔22的第二端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外部连通;进油接头5水平设置;进油接头5包括第一卡接部50;第一卡接部50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一水平通孔22中;第一卡接部50与第一水平通孔22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第一水平通孔22易于加工,同时将进油接头5设置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正面,以便于人工对接进油接头5和空压机的进油管路操作。第一卡接部50为进油接头5与进油封头2的快速卡接的实现提供了结构基础。通过将第一卡接部50与第一水平通孔22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降低了第一卡接部50与第一水平通孔22的连接环隙发生油泄漏的风险。
为了能够方便出油封头与空压机的回油管路的对接,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出油封头3上连通有出油接头6。通过设置出油接头6,为出油封头3与空压机的回油管路的对接提供了便利。
具体地,如图1和3所示,出油封头3上开设有第二水平通孔;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一端与出油封头3的内腔连通,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二端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外部连通;出油接头6水平设置;出油接头6包括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二水平通孔中;第二卡接部与第二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第二水平通孔易于加工,同时将出油接头6设置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正面,以便于人工对接出油接头6和空压机的回油管路的操作。第二卡接部为出油接头6与出油封头3的快速卡接的实现提供了结构基础。通过将第二卡接部与第二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降低了第二卡接部与第二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发生油泄漏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冷却芯体通常是由隔板、翅片和封条钎焊组装而成长方体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形状特点导致冷却芯体的边角区域应力集中现象非常明显,随着冷却芯体使用时间的延长,冷却芯体的边角区域极容易发生焊缝开裂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冷却芯体1呈长方体形,冷却芯体1的边角区域设置有若干条形应力槽12;条形应力槽1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冷却芯体1的宽度方向。通过在冷却芯体1的边角区域设置有若干条形应力槽12,利用条形应力槽12具有一定的形变余量,可以释放一部分的焊接残余应力,从而降低因应力集中导致的焊缝开裂风险。
为了提高空压机油冷却器的整体可靠性,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全部条形应力槽12关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中轴线对称分布。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结构更加对称规整,从而提高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结构的各向同性,减少由于结构不对称所致的部分区域可靠性降低,进一步提高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整体可靠性。
当空压机油冷却器需要维修或清洗时,需要首先将其中的全部油排出。为了方便排油操作,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连通封头4上开设有排油孔40,排油孔40、进油接头2和出油接头3均设置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同一侧面上;排油孔40靠近连通封头4的底部设置。由于连通封头4位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底部,将排油孔40靠近连通封头4的底部设置,可以利用油自重和油流动的惯性实现快速排油操作,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量。通过将排油孔40、进油接头2和出油接头3均设置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同一侧面上,相比于将排油孔40设置于连通封头4的底部的技术方案,不会因排油孔40的设置对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底部安置造成安装干涉;同时,排油孔40、进油接头2和出油接头3均设置于空压机油冷却器01的同一侧面上,操作人员不用改变站立方位,即可进行安装和维护操作,更加简便快捷,有利于节省安装和维护操作的耗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芯体、进油封头、出油封头和连通封头;
所述冷却芯体竖直设置;所述进油封头和所述出油封头均固设于所述冷却芯体的顶部,且所述进油封头和所述出油封头并排设置;所述连通封头固设于所述冷却芯体的底部;所述冷却芯体内设置有若干空气通道和若干油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和所述油通道彼此交叉堆叠设置;所述油通道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油封头、所述出油封头连通设置;全部所述油通道通过所述连通封头彼此连通;
所述进油封头呈长方体形,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所述进油封头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一竖直螺纹孔;全部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与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内嵌有第一钢套,所述第一钢套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竖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一钢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进油封头上,所述第一钢套上开设有第一吊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封头呈长方体形,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呈半椭圆柱形;所述出油封头的顶部开设有成对设置的第二竖直螺纹孔;全部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对称分布且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与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之间隔离设置;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内嵌有第二钢套,所述第二钢套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竖直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将所述第二钢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出油封头上,所述第二钢套上开设有第二吊装孔;
所述第一吊装孔与所述第二吊装孔关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封头上连通有进油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封头上开设有第一水平通孔;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油封头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外部连通;
所述进油接头水平设置;所述进油接头包括第一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封头上连通有出油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封头上开设有第二水平通孔;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油封头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外部连通;
所述出油接头水平设置;所述出油接头包括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二水平通孔中;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二水平通孔的连接环隙密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体呈长方体形,所述冷却芯体的边角区域设置有若干条形应力槽;所述条形应力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冷却芯体的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条形应力槽关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油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封头上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所述进油接头和所述出油接头均设置于所述空压机油冷却器的同一侧面上;所述排油孔靠近所述连通封头的底部设置。
CN202022973835.9U 2020-12-11 2020-12-11 空压机油冷却器 Active CN213775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835.9U CN213775653U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压机油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3835.9U CN213775653U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压机油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75653U true CN213775653U (zh) 2021-07-23

Family

ID=76898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3835.9U Active CN213775653U (zh) 2020-12-11 2020-12-11 空压机油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75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0515B2 (en) Heat exchanger,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 engine charge air cooler
CN213775653U (zh) 空压机油冷却器
CN201508123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1901365U (zh) 一种需冷却或加热的罐体及其夹套
CN210346409U (zh) 一种双流道管壳式换热器
CN211739967U (zh) 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CN211823278U (zh) 一种紧凑高效水冷冷凝器
CN109842243B (zh) 内定子电机冷却装置、电机以及内定子电机冷却方法
CN218066098U (zh) 一种易于装拆的换热器
CN113644336A (zh) 电池箱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110425030A (zh) 中冷器
CN210106822U (zh) 一种液冷板连接组件
CN220206478U (zh) 一种管箱及换热器
CN216954148U (zh) 一种双相不锈钢列管式换热器
CN215524272U (zh) 一种拼接式水冷板
CN213120203U (zh) 一种换热器管箱结构及换热器
CN219869272U (zh) 一种滑油冷却器的机械密封结构
CN210426201U (zh) 一种浮头式换热器
CN216068933U (zh) 一种节能型抗拉瓦楞纸加热箱
CN220852093U (zh) 立式蒸汽发生器
CN219811406U (zh) 高散热性的高频谐振电容贴装单元
CN214620801U (zh) 一种便安装的换热器槽铝结构
CN213120207U (zh) 一种多板程板壳式换热器
CN218414753U (zh) 一种电池托盘
CN216617610U (zh) 一种机油散热器翅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