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7935U -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7935U
CN213747935U CN202021728877.XU CN202021728877U CN213747935U CN 213747935 U CN213747935 U CN 213747935U CN 202021728877 U CN202021728877 U CN 202021728877U CN 213747935 U CN213747935 U CN 213747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pipe
tunnel kiln
steam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88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辰聚
赵志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Changlong Refractory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Changlong Refracto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Changlong Refractory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Changlong Refractory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88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7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7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隧道窑排热管,隧道窑排热管的上表面焊接有隔音罩和高压缸,高压缸的侧壁上导通连接有输水管口,高压缸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若干个高压蒸汽管,若干个高压蒸汽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汽轮机,汽轮机的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隧道窑排热管内的高温热气快速加热高压缸内的水产生水蒸气,再通过高压蒸气管将水蒸气变为动能,使得水蒸汽带动汽轮机,通过汽轮机将动能转为机械能,使得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发电机发电,将电量储存到蓄电池内,提高了隧道窑余热的回收利用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由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和建筑材料砌筑而成的在内装有窑车等运载工具的与隧道相似的窑炉,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广泛用于陶瓷产品的焙烧生产,在磨料等冶金行业中也有应用。其中俄罗斯列宁格勒地方设计的最新式隧道窑,较为先进,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现有的隧道窑排放窑内热气时,大多采用直接排放,产生了有害气体,不仅对人体产生了一定性的危害还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一定性的危害,且不能对余热产生一定的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隧道窑排热管,所述隧道窑排热管的上表面焊接有隔音罩和高压缸;
所述高压缸的侧壁上导通连接有输水管口,所述高压缸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若干个高压蒸汽管,所述若干个高压蒸汽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汽轮机,所述汽轮机的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
所述隧道窑排热管的底端导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一端导通连接有回热管,所述回热管的开口一端螺栓固定有除尘管;
所述除尘管的外表壁顶端设置有正极电板,所述除尘管的外表壁底端设置有负极电板,所述除尘管内部远离回热管的一端开口处嵌设有除尘网;
优选的,所述隔音罩的内表壁上粘接有吸音棉,所述隔音罩的内表壁上还焊接有吸音孔板,且吸音孔板位于吸音棉的外表面,所述吸音孔板上导通开设有若干个吸音孔,所述吸音孔板的外表面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隔音罩的一侧壁上导通连接有除湿器。
优选的,所述高压缸、高压蒸汽管、汽轮机和发电机都处于隔音罩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隔音罩的外侧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和发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高压缸和汽轮机通过高压蒸汽管导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该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隧道窑排热管内的高温热气快速加热高压缸内的水产生水蒸气,再通过高压蒸气管将水蒸气变为动能,使得水蒸汽带动汽轮机,通过汽轮机将动能转为机械能,使得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通过发电机发电,将电量储存到蓄电池内,提高了隧道窑余热的回收利用能力。
2、本实用新型中,该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通过抽风机把隧道窑排热管内回流剩余的热量抽放进回热管,使得剩余的热量可以回到隧道窑再次利用,进一步提高了隧道窑余热的回收利用能力,通过除尘管的正极电板和负极电板,将除尘管内产生静电磁场,使得除尘管内壁可以吸附回热管内流动的炉渣,提高了回收热量时的稳定性,通过除尘网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回收热量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该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隔音罩的设计,有效减少了发电装置在发电时产生的噪音,保护了工作人员和车间内的环境,通过除湿器的设计,增加了隔音罩的使用寿命,通过防尘网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隔音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的除尘管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的A区放大图;
图例说明:
1、隧道窑排热管;2、输水管口;3、高压缸;4、汽轮机;5、隔音罩;51、吸音棉;52、吸音孔;53、吸音孔板;54、防尘网;6、发电机;7、高压蒸汽管;8、除湿器;9、蓄电池;10、抽风机;11、回热管;12、除尘管;121、负极电板;122、正极电板;123、除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隧道窑排热管1,隧道窑排热管1的上表面焊接有隔音罩5和高压缸3;
高压缸3的侧壁上导通连接有输水管口2,高压缸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若干个高压蒸汽管7,若干个高压蒸汽管7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汽轮机4,汽轮机4的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6;
隧道窑排热管1的底端导通连接有抽风机10,抽风机10的出风口一端导通连接有回热管11,回热管11的开口一端螺栓固定有除尘管12;
除尘管12的外表壁顶端设置有正极电板122,除尘管12的外表壁底端设置有负极电板121,除尘管12内部远离回热管11的一端开口处嵌设有除尘网123;
隔音罩5的内表壁上粘接有吸音棉51,隔音罩5的内表壁上还焊接有吸音孔板53,且吸音孔板53位于吸音棉51的外表面,吸音孔板53上导通开设有若干个吸音孔52,吸音孔板53的外表面嵌设有防尘网54。
隔音罩5的一侧壁上导通连接有除湿器8。
高压缸3、高压蒸汽管7、汽轮机4和发电机6都处于隔音罩5的内部。
隔音罩5的外侧放置有蓄电池9,蓄电池9和发电机6电性连接。
高压缸3和汽轮机4通过高压蒸汽管7导通连接。
工作原理:
该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工作时,通过隧道窑排热管1内的高温热流,使得高压缸3内的水份快速加热蒸发,使得高压缸3内产生大量水蒸气,通过高压蒸汽管7将水蒸气进一步加压,使得水蒸气变为动能,通过水蒸气产生的动能带动汽轮机4,使得汽轮机4将动能转为机械能,通过汽轮机4产生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6,使得发电机6将机械能转为电能,通过发电机6将电能输送到蓄电池9内,使得蓄电池9以化学方式将电能储存提高了装置的回收利用性,通过吸音孔52将噪音传输到吸音棉51上,有效减少了发电时的噪音,通过除湿器8将隔音罩5内的湿气排出,有效减少了湿气会降低吸音棉51的吸音效果,通过防尘网54将隔音罩5内的灰尘有效过滤,降低了灰尘会堵塞吸音孔52和吸音棉51的可能性,提高了隔音罩5的使用寿命和吸音效果,通过抽风机10将隧道窑排热管1内回流的高温热流抽取,使得抽风机10将剩余的高温热流排放进回热管11内,通过回热管11将高温热流输送到除尘管12内,此时负极电板121和正极电板122进行运作在除尘管12内产生强力的静电磁场,此时高温热流内的炉渣吸附到除尘管12的管壁上,提高了除尘管12对回收利用的高温热流在回流到隧道窑内时的有效过滤,通过除尘网123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除尘管12对高温热流内炉渣的有效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包括隧道窑排热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窑排热管(1)的上表面焊接有隔音罩(5)和高压缸(3);
所述高压缸(3)的侧壁上导通连接有输水管口(2),所述高压缸(3)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若干个高压蒸汽管(7),所述若干个高压蒸汽管(7)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汽轮机(4),所述汽轮机(4)的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6);
所述隧道窑排热管(1)的底端导通连接有抽风机(10),所述抽风机(10)的出风口一端导通连接有回热管(11),所述回热管(11)的开口一端螺栓固定有除尘管(12);
所述除尘管(12)的外表壁顶端设置有正极电板(122),所述除尘管(12)的外表壁底端设置有负极电板(121),所述除尘管(12)内部远离回热管(11)的一端开口处嵌设有除尘网(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5)的内表壁上粘接有吸音棉(51),所述隔音罩(5)的内表壁上还焊接有吸音孔板(53),且吸音孔板(53)位于吸音棉(51)的外表面,所述吸音孔板(53)上导通开设有若干个吸音孔(52),所述吸音孔板(53)的外表面嵌设有防尘网(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5)的一侧壁上导通连接有除湿器(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3)、高压蒸汽管(7)、汽轮机(4)和发电机(6)都处于隔音罩(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罩(5)的外侧放置有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和发电机(6)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3)和汽轮机(4)通过高压蒸汽管(7)导通连接。
CN202021728877.XU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213747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8877.XU CN213747935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8877.XU CN213747935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7935U true CN213747935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8877.XU Active CN213747935U (zh) 2020-08-19 2020-08-19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7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47935U (zh) 一种隧道窑余热回收装置
JP2020525753A (ja) 白煙及び霧の除去装置
CN206989221U (zh) 一种带有净化装置的化工焚烧炉
CN102658240A (zh) 径流式电除尘器及使用该电除尘器的电站锅炉除尘装置
CN205370686U (zh) 水冷式消声装置
CN207975996U (zh) 一种冶炼余热发电装置
CN107300255A (zh) 一种电煤两用热水炉
CN108662898A (zh) 一种电加热全纤维台车炉
CN2922826Y (zh) 反燃式无烟灸疗器
CN110030841A (zh) 电弧炉除尘设备及除尘方法
CN216278563U (zh) 一种具有外部散热结构的离心式消防排烟风机
CN107252608B (zh) 一种烧结木炭烟尘处理装置
CN205977403U (zh) 一种小体积超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
CN211120636U (zh) 一种基于清除烟气蓄热体的蓄热式锻造加热炉
CN105298680B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热量回收装置
CN212961615U (zh) 一种垃圾焚烧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07321117A (zh) 一种带有除尘功能的废铝加工装置
CN208620818U (zh) 一种电加热全纤维台车炉
CN210425072U (zh) 一种发电厂用锅炉排渣除尘设备
CN207830174U (zh) 低噪声送风机
CN207831334U (zh) 一种具有环保功能的锅炉
CN220047502U (zh) 一种可冷却烟气的除尘设备
CN206919380U (zh) 一种电煤两用热水炉
CN111646214A (zh) 一种高温物料吸排车用吸料装置
KR19990009788A (ko) 소각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