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9045U -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29045U CN213729045U CN202022243273.2U CN202022243273U CN213729045U CN 213729045 U CN213729045 U CN 213729045U CN 202022243273 U CN202022243273 U CN 202022243273U CN 213729045 U CN213729045 U CN 2137290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pper wire
- working plate
- carousel
- base
- wire b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0979 retar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0 relax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包括工作板、转盘和弯曲杆,且所述工作板内设有圆形凹槽,所述转盘设置在工作板内的圆形凹槽之中,且所述转盘内也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缓速马达,所述缓速马达一端连接有电源,且所述缓速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多根弯曲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保证铜丝在折弯前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精度更高;设有缓速马达和缓冲装置,不容易使铜丝损坏;能将铜丝望去成不同的形状,设备的性能较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丝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治具是一个木工、铁工、钳工、机械、电控以及其他一些手工艺品的大类工具,主要是作为协助控制位置或动作(或两者)的一种工具。治具可以分为工艺装配类治具、项目测试类治具和线路板测试类治具三类。
现有的铜丝折弯治具在对铜丝进行折弯处理时,忽视了被折弯铜丝本身并非是笔直的,这样在对其进行处理后,铜丝的形状也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设备的精度不足;同时,传统的折弯方法是碰撞折弯,由于缺少缓冲装置,碰撞时的压力非常大,容易将铜丝扯断,存在一定的缺陷;除此之外,传统设备只能将铜丝折弯成一个形状,若需要其他形状的铜丝就需要换一台设备,设备的功能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忽视了铜丝本身并非笔直,缺少缓冲装置,易将铜丝扯断,以及无法将铜丝折弯成其他形状,而提出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包括工作板、转盘和弯曲杆,所述工作板为竖直设置,且所述工作板内设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在工作板下方位置设置,所述转盘设置在工作板内的圆形凹槽之中,且所述转盘内也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工作板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呈“凸”型,且所述底座的凸起的位置上设置有缓速马达,且所述缓速马达位于工作板远离圆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所述缓速马达一端连接有电源,且所述缓速马达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工作板的侧壁与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靠近转盘内圆形凹槽的一侧,且固定板上设有多根弯曲杆,所述弯曲杆的一端伸入转盘上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工作板上方还连接有滑轮,所述转盘上设有夹持装置。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的上侧壁的一个凹槽,且凹槽开口方向向右,所述凹槽内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一,所述转盘的侧壁上设有与磁铁一位置相匹配的磁铁二。
优选地,所述工作板的前后外壁设有位置与滑轮相对应的滑槽,且滑槽中滑动连接有两根与其匹配的滑杆,两根所述滑杆之间转动设有转杆,且定滑轮固定套设在转杆上,所述滑杆上设有圆形开口,且圆形开口内设有螺纹,所述滑杆还连接有与圆形开口相匹配的固定螺栓。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横向设有数量与弯曲杆相匹配的通槽,所述弯曲杆靠近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从通槽中贯穿伸出,且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套设有螺母。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一侧靠近转盘,且缓冲垫的上端高于与其靠近的转盘的内侧壁,所述缓冲垫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空气。
优选地,所述滑轮的表面粗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滑轮将铜丝压在工作板表面,同时铜丝的另一端被夹持装置牢牢地家住夹住,这样,使铜丝在随转盘转动时一直有一个绷紧的趋势,能使铜丝在折弯前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精度更高;采用缓速电机,使铜丝在折弯使受到的力较小,同时设有缓冲装置,不容易将铜丝扯断;通过多个横向设置的通槽,可以改变每个弯曲杆的位置,从而将铜丝弯曲成不同的形状,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的侧视图。
图3为图一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工作板、3缓速马达、4转盘、5转轴、6固定板、7弯曲杆、8螺纹杆、9螺母、10滑槽、11滑轮、12滑杆、13 固定螺栓、14转杆、15缓冲垫、16空腔、17通槽、18磁铁一、19凹槽、20弹簧、21磁铁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包括工作板2、转盘4和弯曲杆7,工作板2为竖直设置,且工作板2内设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在工作板2下方位置设置,转盘4设置在工作板2内的圆形凹槽之中,且转盘4内也设有圆形凹槽,工作板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底座1呈“凸”型,且底座1的凸起的位置上设置有缓速马达3,且缓速马达3位于工作板2远离圆形凹槽的一侧设置,缓速马达3一端连接有电源,且缓速马达3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5,转轴5贯穿工作板 2的侧壁与转盘4的中心固定连接,使转盘4可以随着转轴5的转动而转动,底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固定板6位于靠近转盘4 内圆形凹槽的一侧,且固定板6上设有多根弯曲杆7,弯曲杆7的一端伸入转盘4上的圆形凹槽中,固定板6上横向设有数量与弯曲杆7 相匹配的通槽17,弯曲杆7靠近固定板6的一端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从通槽17中贯穿伸出,且螺纹杆8上螺纹套设有螺母9,拧紧螺母9就可以将弯曲杆7固定住,松开螺母9,可以移动螺纹杆8,从而改变弯曲杆7的位置,这样就可以使铜丝产生不同程度的弯曲,甚至弯曲成不同形状,工作板2上方还连接有滑轮11,工作板2的前后外壁设有位置与滑轮11相对应的滑槽10,且滑槽10中滑动连接有两根与其匹配的滑杆12,两根滑杆12之间转动设有转杆14,且定滑轮11固定套设在转杆14上,滑杆12上设有圆形开口,且圆形开口内设有螺纹,滑杆12还连接有与圆形开口相匹配的固定螺栓13,松开螺栓13,可以将滑杆12在滑槽10中滑动,使滑轮11移动,这样可以将铜丝从滑轮11与工作板2之间穿过,然后将滑轮11紧贴铜丝固定住,由于滑轮11的表面粗糙,因此,铜丝在移动时会因摩檫力而有一个绷紧的趋势,使其处于笔直的状态,转盘4上设有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4的上侧壁的一个凹槽19,且凹槽19 开口方向向右,凹槽19内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弹簧20,弹簧20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一18,转盘4的侧壁上设有与磁铁一18位置相匹配的磁铁二21,当弹簧20处于放松时,磁铁一18与磁铁二 21处于互相贴紧的状态,这样,就让夹持装置在夹住铜丝后不会脱落,底座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缓冲垫15,缓冲垫15的一侧靠近转盘 4,且缓冲垫15的上端高于与其靠近的转盘4的内侧壁,夹持装置随着转盘4一起转动,最后与缓冲垫15碰撞而停止转动,由于缓冲垫 15的缓冲,铜丝在碰撞时不会因此而断裂,缓冲垫15内设有空腔16,空腔16内填充有空气,这样能提高缓冲垫15的缓冲能力。
本实用新型中,松开固定螺栓17,将铜丝从滑轮11的下方伸出,然后将铜丝伸出的一端用夹持装置夹住,再将滑杆12往下滑动,使滑轮11表面紧贴铜丝,然后将固定螺栓17拧紧,启动缓速马达3,使转轴5转动,从而带动转盘4一起转动,使固定在转盘4上的夹持装置以及被夹住的铜丝一起移动,由于滑轮11的表面非常粗糙,所以滑轮11和铜丝之间有着较大的摩擦力,在转盘4转动时能让铜丝有一个绷紧的趋势,使其保持在笔直的状态,转盘4转动,带动夹持装置及铜丝,使其与固定板6上的弯曲杆7接触,然后随着转盘4地继续转动,使铜丝绕过弯曲杆7而折弯,通过调整弯曲杆7在通槽 17中的位置,能让铜丝产生不同程度地弯曲,由于缓速马达3转动速度慢,所以铜丝在被折弯时不容易受到损坏,最后夹持装置碰撞到缓冲垫15,停止转动,缓冲垫15在受到碰撞时对夹持装置进行缓冲,让被夹持的铜丝不会因碰撞而断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包括工作板(2)、转盘(4)和弯曲杆(7),所述工作板(2)为竖直设置,且所述工作板(2)内设有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在工作板(2)下方位置设置,所述转盘(4)设置在工作板(2)内的圆形凹槽之中,且所述转盘(4)内同样设有圆形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呈“凸”型,且所述底座(1)的凸起的位置上设置有缓速马达(3),且所述缓速马达(3)位于工作板(2)远离圆形凹槽的一侧设置,所述缓速马达(3)一端连接有电源,且所述缓速马达(3)的另一端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贯穿工作板(2)的侧壁与转盘(4)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位于转盘(4)靠近圆形凹槽的一侧,且固定板(6)上设有弯曲杆(7),所述弯曲杆(7)的一端伸入转盘(4)上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工作板(2)上方还连接有滑轮(11),所述转盘(4)上设有夹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设置在转盘(4)的上侧壁的凹槽(19),且凹槽(19)开口方向向右,所述凹槽(19)内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一(18),所述转盘(4)的侧壁上设有与磁铁一(18)位置相匹配的磁铁二(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板(2)的前后外壁设有位置与滑轮(11)相对应的滑槽(10),且滑槽(10)中滑动连接有两根与其匹配的滑杆(12),两根所述滑杆(12)之间转动设有转杆(14),且滑轮(11)固定套设在转杆(14)上,所述滑杆(12)上设有圆形开口,且圆形开口内设有螺纹,所述滑杆(12)还连接有与圆形开口相匹配的固定螺栓(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上横向设有数量与弯曲杆(7)相匹配的通槽(17),所述弯曲杆(7)靠近固定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8),所述螺纹杆(8)从通槽(17)中贯穿伸出,且所述螺纹杆(8)上螺纹套设有螺母(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缓冲垫(15),所述缓冲垫(15)的一侧靠近转盘(4),所述缓冲垫(15)内设有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填充有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折弯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11)的表面粗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43273.2U CN213729045U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43273.2U CN213729045U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29045U true CN213729045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48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43273.2U Active CN213729045U (zh) | 2020-10-10 | 2020-10-10 |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29045U (zh) |
-
2020
- 2020-10-10 CN CN202022243273.2U patent/CN2137290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75977A (zh) | 一种金属制品模具的精密打孔装置 | |
CN213729045U (zh) | 一种铜丝折弯治具 | |
CN110434367A (zh) | 一种夹持度高且便于调节的台式钻床 | |
CN221494271U (zh) | 一种新型摇臂钻 | |
CN214590197U (zh) | 一种电力安装引线夹具 | |
CN212095632U (zh) | 一种汽车配件打磨工作台 | |
CN208800803U (zh) | 一种自动切换加工零件的机床 | |
CN216503203U (zh) | 一种配电箱焊接用旋转工作台 | |
CN207629241U (zh) | 一种纺织配件钻孔装置 | |
CN110739814A (zh) | 转子换向器去漆装置 | |
CN215698109U (zh) | 一种机械加工钻孔装置 | |
CN212495474U (zh) | 一种定频螺孔加工设备 | |
CN210209554U (zh) | 一种汽车传动轴加工用夹具 | |
CN210476980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机器人 | |
CN210098760U (zh) | 一种餐车生产用数控液压折弯机 | |
CN222155080U (zh) | 一种可实现自动化上料的金属加工装置 | |
CN219379856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机械零配件生产用夹持装置 | |
CN221983828U (zh) | 一种自动植钉机 | |
CN216264750U (zh) | 一种四轴360度转向治具 | |
CN222059081U (zh) | 一种能够快速固定的线切割机床夹具 | |
CN220944974U (zh) | 一种阀体支撑板加工工装 | |
CN219169471U (zh) | 一种拉拽校直装置 | |
CN211768796U (zh) | 一种活塞柱上料机构的活塞柱上料装置 | |
CN216179925U (zh) | 一种高立柱群结构精密加工治具 | |
CN211489728U (zh) | 一种液压缸钻斜孔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