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8723U -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8723U
CN213728723U CN202022072505.2U CN202022072505U CN213728723U CN 213728723 U CN213728723 U CN 213728723U CN 202022072505 U CN202022072505 U CN 202022072505U CN 213728723 U CN213728723 U CN 2137287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pring steel
fixedly connected
position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725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白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GUANG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GUANG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GUANG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GUANG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725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87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87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87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包括:本体组件、压紧组件、芯轴组件以及定位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底座、压紧梁、隔圈、连接螺栓、螺母以及拉紧弹簧;所述隔圈包括隔圈Ⅰ和隔圈Ⅱ;所述连接螺栓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所述螺母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压紧梁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初始圆计算,可使钢带在压紧过程中始终处在凹槽中,以保证钢带在绕制过程径向处在一个平面,保证钢带弹开后径向力量均衡,利用以上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弹簧钢带难以绕制成型和效率低的问题,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零件成型效果好,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钢带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背景技术
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是陀螺的启功装置,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的瞬间弹开给陀螺一个瞬间的启动力,带动陀螺旋转。陀螺旋转稳定及速度的快慢,在于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给予力的大小和均衡,目前绕制这样的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只有简单的绕簧附具,操作时,左手必须紧握绕制到芯轴上的弹簧钢带,右手转动手柄带动芯轴旋转使钢带绕在芯轴上,由于钢带弹性大,左手必须将钢带拉直握紧,如果力量不足,则需要重复多次才能达到要求,因此,要制作一个合格的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零件难度相当大,并且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绕制质量难以保证,不能保证图纸设计要求,也不适合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解决了抛物线螺旋弹簧钢带难以绕制成型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包括:本体组件、压紧组件、芯轴组件以及定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底座、压紧梁、隔圈、连接螺栓、螺母以及拉紧弹簧;进一步地,所述隔圈包括:隔圈Ⅰ和隔圈Ⅱ;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螺栓包括: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和第五螺栓;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压紧梁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压紧梁也与所述第四螺栓连接,所述第四螺栓与所述隔圈Ⅱ连接,所述隔圈Ⅱ也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所述拉紧弹簧安装于所述压紧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手柄、压紧块、弹簧、弹簧座、U型板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压紧手柄与所述U型板连接,所述压紧手柄与所述压紧块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座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弹簧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组件包括:芯轴、方销以及轴承,进一步地,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所述芯轴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方销与所述芯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盘、定位销、转动手柄、挡圈以及第一螺钉,所述定位盘与所述定位销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转动手柄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定位销连接,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芯轴直径为φ20-0.1mm。
优选的,所述压紧块的材料为硬质胶木。
优选的,在所述压紧块的内部和所述芯轴中间与待加工的弹簧钢带零件连接处开0.3mm深凹槽,固定径向位置。
优选的,所述绕制转动手柄的圈数为2.5圈,并固定在定位盘第二孔位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绕制装置,通过对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初始圆计算,确定了芯轴的直径并直接确定了弹簧钢带的初始螺旋圆的形状,决定了弹簧钢带零件的绕制成型,弹簧钢带零件上面的压紧手柄等装置采用胶木板制作,利用胶木的韧性和其硬度将零件压紧,不伤及零件表面,并保证弹簧钢带零件在绕制过程中,弹簧钢带初始螺旋圆及初始螺旋圆以外的圆弧表面不同弧度过渡处利用其弹性和刚性进行光滑过渡,在压紧块内部和芯轴中间与待加零件连接处开小于零件厚度尺寸的凹槽,使钢带在压紧过程中始终处在凹槽中,以保证钢带在绕制过程径向处在一个平面,保证钢带弹开后径向力量均衡,利用以上的设计,有效的解决了弹簧钢带难以绕制成型和效率低的问题,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零件成型效果好,效率高。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右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底座上半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底座下半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待加工零件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工作台连接示意图;
图7是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螺栓;2、第一螺母;3、弹簧座;4、弹簧;5、第二螺栓;6、固定支架;7、定位盘;8、U型板;9、压紧梁;10、拉紧弹簧;11、底座;12、压紧手柄;13、第一螺钉;14、转动手柄;15、隔圈Ⅰ;16、第三螺栓;17、第四螺栓;18、第五螺栓;19、隔圈Ⅱ;20、第二螺母;21、压紧块;22、芯轴;23、轴承;24、挡圈;25定位销;26、方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包括本体组件、压紧组件、芯轴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底座、压紧梁、隔圈、连接螺栓、螺母以及拉紧弹簧,所述压紧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拉紧弹簧固定安装于所述压紧梁上,所述隔圈与所述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且所述隔圈也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手柄、压紧块、弹簧、弹簧座、U型板以及固定支架,所述U型板内有U型槽,所述U型板与所述压紧手柄固定连接,且所述压紧手柄也与所述压紧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芯轴组件包括芯轴、方销以及轴承,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并列固定于所述本体组件上,所述芯轴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方销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方销的一端凸出不高于零件厚度,所述方销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成型端圆弧平齐;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盘、定位销、转动手柄、挡圈以及第一螺钉,所述定位盘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转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底座上。
如图1和图3所示,首先将所述本体组件的压紧梁9安装底座11上,并用第四螺栓17、隔圈Ⅱ和第二螺母20连接固定。如图1和图4所示,再将所述芯轴组件的方销26安装在芯轴22成型端的方孔中,且所述所述方销一端凸出且不高于零件厚度,所述方销的另一端与所述芯轴的成型端圆弧平齐,将两个轴承23相邻并列安装在底座11的两端槽中,芯轴22穿过两个相邻并列安装在底座11的轴承23,并用挡圈24固定在底座11上;将所述定位组件的定位盘7用第一螺栓1固定在底座11的左侧位置。如图2所示,将定位销25安装在转动手柄14的内孔中,用第一螺钉13固定牢固,同时将转动手柄14安装在芯轴22端的螺孔中,使转动手柄14灵活转动,将定位销25插入定位盘7上的孔中使转动手柄14固定。如图1所示,将所述压紧组件弹簧4安装在所述弹簧座3中,并用所述第二螺栓5和所述第一螺母2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6和所述U型板8上,同时用第一螺栓1将其固定支架6固定在底座11侧面固定牢固;将所述压紧组件的压紧手柄12安装在U型板8的U行槽内。如图1和图2所示,并用隔圈Ⅰ15和第三螺栓连接16固定,同时再将所述压紧手柄12用第五螺栓18固定在压紧梁9上,并用拉紧弹簧10连接,将压紧手柄12向上抬起松开,将待加工的弹簧钢带利用方销26固定在芯轴22上,用压紧手柄12压紧,再转动转动手柄14绕制弹簧钢带成型,利用定位盘的圆孔决定绕制弹簧钢带成型角度,保证零件按图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6所示,将绕制装置用平行夹固定在钳台处,固定牢固,并保证本体与台面垂直;如图1所示,将压紧手柄12向上扳动180°后,使压紧块21与芯轴22通过连杆机构卸载并自动分开一定距离。如图4,图5所示,将弹簧钢带预卷圆的一头套在芯轴22上,如图2所示,再通过转动手柄14,如图5所示,使芯轴22上的定位方销26凸起部位卡在弹簧钢带的矩形孔内;将压紧手柄12转回初始位置,这时,圆柱压缩弹簧4通过连杆机构将压紧块12与芯轴22上的弹簧钢带自动压紧,并使压紧状态能够保持自锁;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14到规定的圈数(2圈半),并保持压紧状态2分钟,松开压紧手柄12(即将压紧手柄12向上扳动180°后),取下弹簧钢带,零件绕完成,如图7所示;清理芯轴22上的定位方销26凸起部位;重复步骤上述进行下一各零件的绕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和技能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组件、压紧组件、芯轴组件以及定位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及所述芯轴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所述本体组件上,且所述压紧组件也安装于所述芯轴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本体组件左侧,所述压紧组件及所述定位组件通过手动驱动带动芯轴组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包括底座、压紧梁、隔圈、连接螺栓、螺母以及拉紧弹簧,所述压紧梁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拉紧弹簧固定安装于所述压紧梁上,所述隔圈与所述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且所述隔圈也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手柄、压紧块、弹簧、弹簧座、U型板以及固定支架,所述U型板内有U型槽,所述U型板与所述压紧手柄固定连接,且所述压紧手柄也与所述压紧块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手柄的旋转一端安装于所述U型板的U型槽内,且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组件包括芯轴、方销以及轴承,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并列固定于所述本体组件上,所述芯轴与所述轴承固定连接,所述方销与所述芯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方销的一端凸出不高于零件厚度,所述方销另一端与所述芯轴成型端圆弧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盘、定位销、转动手柄、挡圈以及第一螺钉,所述定位盘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转动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与所述定位销固定连接,所述挡圈固定连接在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直径为φ20-0.1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绕制圈数为2.5圈,并用定位销固定在所述定位盘上。
CN202022072505.2U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Active CN2137287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2505.2U CN213728723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72505.2U CN213728723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8723U true CN213728723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4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72505.2U Active CN213728723U (zh) 2020-09-21 2020-09-21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87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728723U (zh) 一种用于弹簧钢带抛物线螺旋成型的绕制装置
CN110421291A (zh) 一种双枪自动焊接装置
CN117086530B (zh) 一种泵体焊接装置
CN214816801U (zh) 一种用于轮毂表面加工的旋转式夹具
CN216912871U (zh) 辅助定位组装治具
CN215032779U (zh) 一种钣金冲压模具
CN210451174U (zh) 一种铝型材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3258193U (zh) 一种自动化机械夹具
CN108015132A (zh) 一种金属管用矫直装置
CN213856441U (zh) 一种小型板件折弯机
CN210281486U (zh) 一种用于机床加工的轴类零件定位用的简易夹具
CN216542604U (zh) 一种法兰加工用打磨抛光设备
CN213559357U (zh) 一种可更换冲压模具头的冲压模具
CN215469625U (zh) 用于汽车轮毂的卡具
CN220880258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冲压定位机构
CN219303407U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与法兰盘的压接设备
CN218191801U (zh) 一种离子收集器整形装置
CN117773437B (zh) 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装置
CN218575814U (zh) 一种活塞环加工用的打磨装置
CN217315233U (zh) 一种旋转圆弧折弯装置
CN204770984U (zh) 一种高低齿弧加工夹具
CN211439694U (zh) 工业机器人夹具
CN220260740U (zh) 一种多工位工件快速装夹治具
CN217370820U (zh) 一种新型冲压件加工装夹工装
CN215967870U (zh) 一种垫圈加工去毛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Baihu

Inventor before: Fan Bai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