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6767U -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6767U
CN213716767U CN202021503488.7U CN202021503488U CN213716767U CN 213716767 U CN213716767 U CN 213716767U CN 202021503488 U CN202021503488 U CN 202021503488U CN 213716767 U CN213716767 U CN 213716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key
elastic pressing
pressing piece
reinforc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34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金兵
陈仙清
居同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034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6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6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6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涉及按键技术领域,本申请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依次层叠设置的指纹芯片、指纹电路板和指纹补强板,其中,所述指纹补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芯片的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多数电子设备具有指纹解锁功能,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电子设备表面空间,很多厂家将按键与指纹功能结合在一起,现有方案中,具备指纹功能的按键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指纹芯片、指纹电路板和指纹补强板,其中,所述指纹补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芯片的长度。
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具体地,还包括:弹性按压件,设置于所述指纹补强板背离所述指纹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弹性按压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补强板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弹性按压件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且对应于所述指纹补强板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按压凸起。
具体地,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弹性按压件背离所述指纹补强板的一侧,所述支架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凹槽;
开关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具体地,还包括:两个弹性缓冲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具体地,所述弹性缓冲件连接于所述弹性按压件,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一体成型。
具体地,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内,所述支架在第二方向上指向指纹芯片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按压件指向所述支架的方向。
具体地,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二方向厚度较大的一端形成有挡墙,所述挡墙向着所述弹性按压件延伸,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形成连续的外表面。
具体地,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弹性按压件的一侧形成有卡接凸起。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按键,所述本体内形成有由腔壁所围成的容纳腔,所述腔壁上形成有使所述容纳腔联通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按键开口,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的指纹芯片由所述按键开口伸出,所述指纹补强板沿第一方向长于所述指纹芯片的部分连接于所述腔壁。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指纹补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指纹芯片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为了安装按键,电子设备的本体上设置有容纳腔以及联通于容纳腔的按键开口,当按键安装于容纳强时,指纹补强板长于指纹芯片的部分,且朝向指纹芯片的一侧抵触在腔壁上,而指纹芯片则由案件开口伸出,暴露或凸出于电子设备的表面,以方便用户按压指纹芯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指纹芯片1,指纹电路板2,指纹补强板3,弹性按压件4,按压凸起41,支架5,挡墙51,卡接凸起52,安装凹槽53,避让开口54,开关模组6,弹性缓冲件7,本体8,容纳腔81,按键开口82,卡接凹槽83,安装开口84。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本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按键,如图1至图10所示,该按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指纹芯片1、指纹电路板2和指纹补强板3,其中,所述指纹补强板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芯片1的长度。
其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任一表面,其中,按键中的指纹芯片1用于采集用户指纹,如图3所示,指纹电路板2为柔性电路板,可以将指纹芯片1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传输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而指纹补强板3可以由不锈钢等硬质材料制成,以便于为指纹电路板2提供支撑强度。其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可以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在电子设备的本体8上设置一容纳腔81,在本体8上设置按键开口82,按键开口82联通于容纳腔81,其中,为了便于安装指纹组件,本体8上还设置有安装开口84,其中,按键开口82与安装开口84分别设置于本体8的不同侧面,在安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时,首先将指纹芯片1、指纹电路板2以及指纹补强板3通过胶粘接在一起,三者形成指纹组件,而后将指纹组件通过安装开口84放置于本体8的容纳腔81内,使得指纹组件中的指纹芯片1正对按键开口82,而后向着按键开口82推动指纹组件,使得指纹芯片1由按键开口82伸出,使得指纹芯片1暴露或凸出于电子设备本体8的外表面,以方便用户对指纹芯片1进行触摸,方便电子设备采集用户指纹。如图1所示,箭头A所指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而指纹补强板3沿着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指纹芯片1的长度,可以使得指纹补强板3长于指纹芯片1的部分贴合在设置有按键开口82的腔壁上,以此对指纹模组进行固定,避免指纹模组由按键开口82滑出。其中,由于指纹补强板3的长度大于指纹芯片1的长度,因此指纹补强板3不易由按键开口82脱落。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指纹组件的安装强度,避免指纹组件由按键开口82中滑出,应该使得指纹芯片1在在指纹补强板3靠近指纹芯片1一侧上的正投影,完全置于指纹补强板3所在区域内,此时,指纹补强板3沿着第一方向的两端均凸出于指纹芯片1,进而能够保证指纹补强板3沿着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能够与容纳腔81的腔壁相连接,进而保证了指纹组件安装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指纹补强板3两端凸出于指纹芯片1的尺寸相同,以此能够保证指纹补强板3沿着第一方向的两端与腔壁之间的连接面积相同,以此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其中,指纹补强板3凸出于指纹芯片1的尺寸可以为0.3mm至0.6mm,优选为0.4mm,而指纹补强板3沿着指纹芯片1指向指纹补强板3的方向的厚度为0.2mm至0.5mm,优选为0.3mm,其中,指纹补强板3可以呈板状,因此指纹补强板3的制作工艺简单,减少制作成本。而在现有技术中,指纹补强板3的两端设置有卡接缺口,将指纹芯片1、指纹电路板2以及指纹补强板3三者组装在一起后,将指纹组件由按键开口82推入到容纳腔81中,而后将卡接件插入到卡接缺口中,以此对指纹组件进行固定,由于指纹补强板3的两端设置有卡接缺口,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补强板3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本申请中的指纹补强板3可以设计成板状,其制作工作简单。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侧面,对应的,按键开口82应该也设置于电子设备的侧面,其中,第一方向与电子设备侧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指纹芯片1和指纹补强板3呈条形,第一方向与二者的长度方向平行。其中,指纹电路板2设置于指纹补强板3与腔壁之间,在指纹电路板2背离指纹补强板3的一侧设置特氟龙缓冲层,其中特氟龙缓冲层位于指纹电路板2与腔壁之间,因此,能够避免指纹电路板2直接抵触在腔壁上被损坏,同时,上述指纹组件可以与按压开关相结合,通过按压指纹芯片1触发按压开关,因此在多次按压指纹芯片1的过程中,指纹电路板2会反复多次碰触腔壁,通过设置特氟龙缓冲层,能够避免在指纹电路板2反复碰触腔壁的过程中将指纹电路板2中的线路震裂。
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还包括:弹性按压件4,设置于所述指纹补强板3背离所述指纹电路板2的一侧,所述弹性按压件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补强板3的长度。
其中,弹性按压件4由弹性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具体地,弹性按压件4可以由硅胶材质制成,弹性按压件4可以设置于指纹组件与电子设备本体8之间,避免电子设备本体8与指纹组件刚性碰触,能够在指纹组件与电子设备本体8之间形成缓冲,避免指纹组件或者电子设备本体8因刚性碰触而发生损坏。此外,当指纹组件与按压开关组装时,按压指纹芯片1,可以使得弹性按压件4发生变形,进而触碰按压开关。而现有技术中,在指纹补强板3背离指纹芯片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位于两个卡接缺口之间,将弹性按压件4设置在安装缺口内,进一步的增加了指纹补强板3的制作难度,并且由于现有技术中弹性按压件4需要与固定安装于指纹补强板3,因此需要通过胶将弹性按压件4粘接在指纹补强板3上,使得按键的制作工艺复杂,而本申请中,可以直接将弹性按压件4设置在容纳腔81内,无需与指纹补强板3固定连接,因此简化了按键的组装工艺。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按压件4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3且对应于所述指纹补强板3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按压凸起41。
其中,弹性按压件4朝向指纹补强板3的一侧设置有按压凸起41,用户按压指纹芯片1时,可以向按压凸起41施力,使得按压凸起41能够对芯片产生回弹力,以此保证了用户的按压手感。其中,如图1所示,按压凸起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可以设置于弹性按压件4沿的中部,且对应于指纹补强板3的中部。为了保证弹性按压件4与指纹补强板3之间按压的可靠性,避免在按压的过程中由于指纹补强板3或者弹性按压的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用户按压指纹芯片1时使得指纹补强板3偏移,使得用于的按压手感降低,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三个按压凸起41,其中一个按压凸起41设置于弹性按压件4的中部,而另外两个按压凸起41分别设置于位于中部的按压凸起41的两侧,三个按压凸起41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其中,位于两侧的按压凸起41同样能够对指纹补强板3进行支撑,以此避免在按压的过程中指纹补强板3偏移,进而保证了用户的按压手感。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还包括:支架5,所述支架5设置于所述弹性按压件4背离所述指纹补强板3的一侧,所述支架5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3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凹槽53;开关模组6,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53内。
其中,开关模组6可以通过胶固定于安装凹槽53中,开关模组6具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安装凹槽53中的开关补强板、开关电路板和按压开关,其中开关补强板呈板状,设置于安装凹槽53的槽底,而开关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能够将按压开关所产生的电信号发送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当用户按压指纹芯片1时,会使得弹性按压件4受力变形,并且部分弹性按压件4会挤压于开关模组6,以此触发开关模组6,使得开关模组6向电子设备的处理器发送信号。其中,为了保证用户的按压手感,可以在弹性按压件4朝向开关模组6的一侧,且对应于按压开关的区域设置触控凸起。其中,在安装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时,在指纹芯片1、指纹电路板2以及指纹补强板3安装于容纳腔81后,将弹性按压件4以及装有开关模组6的支架5安装于容纳腔81内。此外,开关模组6中的开关电路板的尺寸较大,并且需要使得开关电路板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电连接,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支架5上设置避让开口54,避让开口54位于安装凹槽53的一侧,并且,安装凹槽53指向避让开口54的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其中,开关电路板一端层叠设置于开关补强板,另一端由避让开口54伸出,以便于开关电路板与其他电子组件电连接。其中,按压开关与开关电路板之间设置有放水加固点胶,以此对按压开关进行固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还包括:两个弹性缓冲件7,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5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其中,弹性缓冲件7可以由弹性材质制成,其设置于支架5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避免支架5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本体8的容纳腔81刚性碰触,因此能够对支架5形成保护,避免支架5与本体8的容纳腔81刚性碰触对支架5形成损坏。
具体地,所述弹性缓冲件7连接于所述弹性按压件4,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4一体成型。
其中,弹性缓冲件7可以由硅胶制成,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按压件4的材质同样由硅胶制成,本实施例中可以使得弹性按压件4与弹性缓冲件7一体成型,避免在安装弹性缓冲件7的过程中,弹性缓冲件7位置窜动,不仅不方便弹性缓冲件7的安装,并且在弹性缓冲件7的位置发生偏移时,使得弹性缓冲件7对支架5的保护效果降低。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内,所述支架5在第二方向上指向指纹芯片1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按压件4指向所述支架5的方向。
其中,弹性按压件4指向支架5的方向为第三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均位于垂直与第一方向的界面内,如图9所示,箭头B所指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箭头C所指的方向为第三方向。其中,第二方向为安装开口84指向容纳腔81的方向,沿着第二方向支架5在指向指纹芯片1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因此支架5能够形成楔形结构,在安装支架5时,使得支架5沿第二方向厚度较小的一端设置于容纳墙内,而支架5沿第二方向厚度较大的一端位于安装开口84,由于支架5成楔形结构,以此能够方便支架5的安装。此外,在安装弹性按压件4与支架5时,可以将支架5与弹性按压件4同时装入到容纳腔81中,具体地,支架5背离弹性按压件4的一侧为第一侧面,而弹性按压件4背离所述支架5的一侧为第二侧面,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内,沿着第二方向,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支架5与弹性按压件4共同形成一楔形结构,因此,能够工作人员同时将支架5与弹性按压件4同时安装于容纳腔81中。对应的,容纳腔81包括相对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其中,按键开口82设置于第二腔壁,而安装开口84位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之间,可以使得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二方向逐渐减小。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支架5在所述第二方向厚度较大的一端形成有挡墙51,所述挡墙51向着所述弹性按压件4延伸,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4形成连续的外表面。
其中,支架5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指向第二端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因此,第一端指向指纹芯片1上的厚度大于第二端指向指纹芯片1的厚度,因此在安装支架5时,第二端位于容纳腔81内部,而第一端位于容纳腔81的安装开口84,本实施例中,第一端设置有挡墙51,挡墙51位于支架5朝向弹性按压件4的一侧,且向着弹性按压件4延伸,挡墙51抵触于弹性按压件4,使得弹性按压件4与挡墙51在靠近安装开口84这一侧形成连续的外表面,进一步的,可以使得弹性按压件4、挡墙51以及本体8位于安装开口84附近的区域形成连续表面,此时,可以在安装开口84处涂布防水背胶,以此对按键密封放水处理。其中,由于支架5的挡墙51抵触于弹性按压件4,因此,支架5能够对弹性按压件4进行固定,避免在按压指纹芯片1的过程中导致弹性按压件4移位。除此之外,由于弹性按压件4背离支架5的一侧形成有按压凸起41,按压凸起41的表面要高于弹性按压件4未设置有按压凸起41部分的表面。如图10所示,可以在弹性按压件4靠近支架5厚度较大的一端设置第二挡墙42,使得第二挡墙42与位于弹性按压件4背离支架5一侧的按压凸起41具有同一高度,第二挡墙42能够在安装开口84处抵触于容纳腔81的侧壁,因此,能够避免因设置按压凸起41而导致弹性按压件4与容纳腔81的腔壁出现缝隙,避免因缝隙而无法在安装开口84处涂布防水背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5与弹性按压件4能够封堵于安装开口84,进而保证了按键的密封性。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用户的案件手感,可以在位于弹性按压件4中部的按压凸起41与第二挡墙42之间设置条形缺口43。此外,支架5的第二端可以抵触于弹性按压件4,支架5能够对弹性按压件4进行挤压,以此能够避免弹性按压件4变形。而在现有技术中,在安装开关模组6时,将开关模组6固定于容纳腔81正对按键开口82的腔壁上,即将开关模组6固定于第一腔壁上,而后将指纹组件由按键开口82推入到容纳腔81中,直至指纹组件上的弹性按压件4抵触在开关模组6上,将卡接件插入到卡接缺口中,以此完成按键的安装。现有技术中的指纹补强板3、弹性按压件4以及开关模组6无法将容纳腔81的安装开口84封堵,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按键进行封堵。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能够在安装开口84处对按键进行放水密封处理,提高了按键的防水性以及使用寿命。此外,弹性缓冲件7朝向挡墙51的一侧,可以抵触于挡墙51上。
具体地,如图6和图9所示,所述支架5背离所述弹性按压件4的一侧形成有卡接凸起52。
其中,卡接凸起52能够与容纳腔81的腔壁卡接,对应的,可以在容纳腔81的第一腔壁上设置卡接凹槽83,当支架5安装于容纳腔81后,卡接凸起52可以与卡接凹槽83卡接,以此对支架5进行限位,进而能够避免支架5由容纳腔81脱落,保证了支架5安装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体8和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按键,所述本体8内形成有由腔壁所围成的容纳腔81,所述腔壁上形成有使所述容纳腔81联通于所述本体8外表面的按键开口82,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81内,所述按键的指纹芯片1由所述按键开口82伸出,所述指纹补强板3沿第一方向长于所述指纹芯片1的部分连接于所述腔壁。
其中,腔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腔壁和第二腔壁,而按键开口82设置于第二腔壁,按键设置于容纳腔81内,而指纹芯片1由按键开口82伸出,并暴露或者凸出于本体8的外表面。其中,按键开口82可以设置于本体8的侧面,当按键安装于容纳腔81内,指纹补强板3长于指纹芯片1的部分抵触在第一腔壁上,以此对指纹芯片1进行固定。除此之外,由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以上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按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一一赘述。其中,电子设备的本体8可以包括整机和显示模组,显示模组设置于整机的安装表面,容纳腔81设置于整机,按键开口82设置于整机的侧面,为了安装按键,在整机的安装表面上形成联通于容纳凹槽的安装开口84,其中,安装开口84位于第一腔壁与第二腔壁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指纹芯片、指纹电路板和指纹补强板,其中,所述指纹补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芯片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按压件,设置于所述指纹补强板背离所述指纹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弹性按压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指纹补强板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按压件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且对应于所述指纹补强板的区域形成有至少一个按压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弹性按压件背离所述指纹补强板的一侧,所述支架朝向所述指纹补强板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凹槽;
开关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弹性缓冲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缓冲件连接于所述弹性按压件,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内,所述支架在第二方向上指向指纹芯片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弹性按压件指向所述支架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在所述第二方向厚度较大的一端形成有挡墙,所述挡墙向着所述弹性按压件延伸,且与所述弹性按压件形成连续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弹性按压件的一侧形成有卡接凸起。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按键,所述本体内形成有由腔壁所围成的容纳腔,所述腔壁上形成有使所述容纳腔联通于所述本体外表面的按键开口,所述按键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按键的指纹芯片由所述按键开口伸出,所述指纹补强板沿第一方向长于所述指纹芯片的部分连接于所述腔壁。
CN202021503488.7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716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3488.7U CN213716767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3488.7U CN213716767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6767U true CN213716767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66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3488.7U Active CN213716767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6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4403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tructural glass members
KR101194528B1 (ko) 터치스크린용 키보드 패드
CN101753655B (zh) 便携式终端装置
US20080296141A1 (en) Key Input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605291B1 (en) Display device
CN108231462B (zh)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1928482U (zh) 电子设备
US10921865B2 (en) Input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 touch member with improved swinging stability
EP3467701B1 (en) Fingerprint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445330A (zh) 触控反馈模组及触控装置
CN213716767U (zh) 一种按键及电子设备
WO2013005432A1 (ja) 外部操作の検出構造体
CN211928483U (zh) 电子设备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KR101548738B1 (ko) 휴대용 키보드
CN112399733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184486U (zh) 电子设备
CN207460303U (zh)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JP5905796B2 (ja) 携帯端末
CN208284415U (zh)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217426599U (zh) 轻触式按键单元及电子设备
CN112764586A (zh) 显示装置
CN217484894U (zh) 一种指纹模组及终端
CN21973880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103926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