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60303U -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 Google Patents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60303U
CN207460303U CN201721513433.2U CN201721513433U CN207460303U CN 207460303 U CN207460303 U CN 207460303U CN 201721513433 U CN201721513433 U CN 201721513433U CN 207460303 U CN207460303 U CN 207460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identification devic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electrode
electr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134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胜斌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134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60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60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60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其中,侧键装置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的侧面;所述侧键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以及由所述工作表面周围凸出的侧壁;电路基板,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到电子终端的主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与所述电子终端侧面上的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以使所述工作表面由所述电子终端侧面露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能够提高操作便捷性。

Description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电子终端中的侧键装置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终端技术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在电子终端的设计过程中,便捷性和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指纹识别技术以其快速、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手机等电子终端上。
常见的电子终端有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以手机为例,将手机手机的正面设有屏幕,手机背离正面一侧设有手机的背面,正面外围与背面外围之间通过手机的侧面连接。其中,顶面和底面为沿手机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为沿手机宽度方向的两端面。
目前,手机上设置的指纹识别器件通常设置在手机的正面或背面。对于设置在手机背面的方式,由于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往往是正面朝向用户,用户看不到手机的背面,因此用户需要用手指在手机的背面摸索寻找指纹识别器件的位置。并且,若手机尺寸较大,用户单手持手机的时候手指有时候够不着指纹识别器件,无法实现单手操作,必须用两只手结合才能达到指纹识别的效果,降低了操作便捷性。对于指纹识别器件设置在手机正面的方式,指纹识别器件占用了手机正面中较大的面积,降低了屏幕的屏占比,手机屏幕可识别区域需根据手机正面剩余的面积进行设置,加大了设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用于提高操作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键装置,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的侧面;包括:
指纹识别装置,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以及由所述工作表面周围凸出的侧壁;
电路基板,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到电子终端的主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与所述电子终端侧面上的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以使所述工作表面由所述电子终端侧面露出。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还包括:
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所述侧键组件包括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用户触发侧键装置时,控制所述侧键装置在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和弹性件,所述第一电极和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电子终端的主体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电路基板和指纹识别装置支撑在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弹性件和用于安装到所述电子终端主体的侧面上的支撑板;
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支撑板之间;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朝所述支撑板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支撑在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所述压力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元件用于在用户按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传递的压力产生用于切换的电信号。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所述电路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为矩形,所述安装部和连接部分为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
如上所述的侧键装置,所述指纹识别器件通过导电胶膜与所述电路基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主体和侧键装置,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屏幕装置连接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连接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侧面;
所述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或安装槽,所述侧键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或安装槽中;
所述侧键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以及由所述工作表面周围凸出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且所述工作表面由所述电子终端侧面露出;
所述电路基板,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安装有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所述连接部安装到所述电子终端的主体内。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还包括:
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所述侧键组件包括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用户触发侧键装置时,控制所述侧键组件在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电极;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和弹性件,所述第一电极和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主体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电路基板和指纹识别装置支撑在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弹性件和用于安装到所述主体侧面上的支撑板;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支撑板之间;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朝所述支撑板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支撑在初始位置;
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或者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所述压力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元件用于在用户按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传递的压力产生用于切换的电信号。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电路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为矩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表面设有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及所述触发装置,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为所述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电子终端,所述指纹识别器件通过导电胶膜与所述电路基板固定连接。
本方面提供的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键装置应用在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终端的正面视图。
附图标记:
1-指纹识别装置; 11-工作表面; 12-侧壁;
2-电路基板; 21-安装部; 22-连接部;
31-第一电极; 32-弹性件; 33-第二电极;
34-支撑板; 35-压力感应元件; 4-主体;
41-屏幕组件; 42-正面; 43-顶面;
44-底面; 45-左侧面; 46-右侧面;
47-安装孔; 48-阻挡部; 49-固定部;
410-固定槽。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的侧面。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或者其它的可移动的电子终端。本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其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直接应用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或其它电子终端上,或者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或其它电子终端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侧键装置应用在电子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 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1和电路基板2。
其中,指纹识别装置1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指纹识别装置1包括工作表面11、背离工作表面11的底面、以及由工作表面11周围凸出的侧壁12。工作表面11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接受用户手指按压。底面用于安装至电路基板2上。指纹识别装置1的工作表面11与底面之间通过侧壁12相连。侧壁12与电子终端侧面上的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以使工作表面11由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
电路基板2可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其中,安装部21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1,连接部22用于连接至电子终端的主体上。指纹识别装置1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rm,简称ACF)固定连接在电路基板2上,实现其与电路基板2相对固定的同时,保证两者的可靠电连接,以将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传输给电路基板2。并且,电路基板2还可以通过连接部22与电子终端主体内设置的控制主板电连接,以经电路基板2将用户指纹信息发送给控制主板,使得控制主板上的处理器基于该用户指纹信息进行相应的认证处理,如指纹解锁、指纹付款等功能。
电子终端包括主体4,主体4包括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连接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侧面,正面上可以设置屏幕等用户操作界面等,背面则可以设有电池盖等。优选地,正面和背面可以均为矩形,对应地,侧面可以包括四个表面,依次称为:顶面、底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将该四个表面统称为主体4的侧面。其中,顶面和底面为沿主体4长度方向的两端面,左侧面和右侧面为沿主体4宽度方向的两端面。
在主体4的顶面、底面、左侧面或右侧面上均可以设置安装孔或安装槽,其中,安装孔为贯穿于主体侧面的通孔,安装槽则可以为由侧面表面朝内凹陷的结构。无论安装孔的孔壁围成的形状或者安装槽侧壁围成的形状可以均与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12一致,且该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尺寸可以根据安装孔或安装槽来确定,以使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12能够伸入到安装孔或安装槽中,而对于侧键装置的厚度与安装孔或安装槽之间的距离可以灵活设置,以使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11位于安装孔或安装槽外侧,也可以位于安装孔或安装槽内侧,也可以与安装孔或安装槽所在的侧面平齐。
侧键装置可安装到该安装孔或安装槽中,并可以使侧键装置的电路基板 2经安装孔或安装槽延伸至主体内部与控制主板连接,或者,电路基板2的连接部22通过引线连接至控制主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对指纹识别装置1施加较大的力,或者说无需按下侧键组件就能够实现指纹识别的功能。当用户的手指轻轻触碰到指纹识别装置1或者对指纹识别装置1施加较小的压力时,指纹识别装置1就能够识别到用户的指纹,进而对用户的指纹进行比对分析等处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侧键装置还可以包括:触发装置,该触发装置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
侧键装置的状态包括两种,即: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触发装置用于在用户触发侧键装置时,控制侧键装置在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例如: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时,可通过触发装置将侧键装置的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当用户手指不再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时,触发装置则将侧键装置切换回复位状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发装置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上述触发装置具体包括:第一电极31和弹性件32,第一电极31和弹性件32 设置在电路基板2背离指纹识别装置1的一侧表面上。
在电子终端的主体上设置第二电极33,第二电极33与电路基板2电连接。具体的,在主体4上设置一个固定部49,第二电极33固定于固定部49 上。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1相对设置,且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在侧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指纹识别装置1接受用户按压而使电路基板2克服弹性件32的弹力而移动(图3中,电路基板2向下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31移动至与第二电极33接触,实现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3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可用于实现如调节音量、开关电源、点亮屏幕等功能。
在侧键装置处于复位状态下,用户不再对指纹识别装置1施加按压力,则弹性件32的弹性力将电路基板2和指纹识别装置1支撑在初始位置。
如图3所示,在主体4上开设安装孔47,指纹识别装置1的侧壁12与安装孔47匹配装配。安装孔47朝向主体1外部的一端的内壁上可设置凸出于内壁表面的阻挡部48,用于阻挡指纹识别装置1,避免指纹识别装置1从安装孔47脱出主体4外。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也可以实现现有技术中如设置在电子终端侧面的音量键、电源键等侧键的功能,即:在不需要指纹识别的情况下,指纹识别装置1接受用户按压而使电路基板2移动至使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该电信号可用于实现如调节音量、开关电源、点亮屏幕等功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子终端进行优化。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发装置的实现方式,是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主体的侧面上的支撑板34,将第二电极33设置在支撑板34上。
具体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中,触发装置包括: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33、弹性件32和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主体的侧面上的支撑板34。
其中,电路基板2与支撑板34平行设置,弹性件32连接在电路基板2 与支撑板34之间。第一电极31设置在电路基板2背离指纹识别装置1的一侧,第二电极33设置在支撑板34朝向电路基板2的一侧。
在侧键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下,指纹识别装置2接受用户按压而使电路基板2克服弹性件32的弹力而朝支撑板34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31移动以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用于实现调节音量、开关电源或点亮屏幕等功能。
在侧键装置处于复位状态下,用户不再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则弹性件 32的弹性力将指纹识别装置1和电路基板2支撑在初始位置。
支撑板34可固定在安装孔47内,也可以固定在上述固定部49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上述支撑板34通过弹性件32与电路基板2相连,使得支撑板34与电路基板2和指纹识别装置1构成一体结构,直接装配至主体4上,简化了主体 4的结构,降低了对主体4的设计难度。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电子终端进行优化。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发装置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所提供的方案中,指纹识别装置1是可以沿安装孔的轴向方向或沿垂直于安装槽底面的方向移动的,进而推动电路基板2移动,以使第一电极31能够与第二电极33接触或分离。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指纹识别装置1和电路基板2是固定设置的,是不可移动的。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侧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35,压力感应元件35设置在指纹识别装置1 与电路基板2之间。压力感应元件35与指纹识别装置1贴紧。
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时,指纹识别装置1发生微小变形,进而对压力感应元件35施加压力,则压力感应元件35能够产生用于切换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用于实现调节音量、开关电源或点亮屏幕等功能。
如图5所示,在主体4上开设安装孔47,指纹识别装置1的侧壁12与安装孔47匹配装配。安装孔47朝向主体1外部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凸出于内壁表面的阻挡部48,用于阻挡指纹识别装置1,避免指纹识别装置1从安装孔47脱出主体4外。
另外,本实施例中,电路基板2需要固定在主体4上,可以固定在安装孔47内。具体的,可以在主体4上设置固定槽410,将电路基板2中的连接部22装配至固定槽410内,即可对电路基板2进行限位,限制电路基板2移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
另外,本实施例中,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提供的机械式的按键相比,本实施例采用压力感应元件,由于不需要反复多次地动作,不会发生磨损等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
上述压力感应元件3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用户用手指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时,压力感应元件35感应到指纹识别装置传递的压力,进而产生电信号。
或者,上述压力感应元件35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布设在指纹识别装置1表面的不同位置处。由于用户每次对指纹识别装置1按压的位置不同,因此在指纹识别装置1表面的不同位置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压力感应元件35,当至少一个压力感应元件35感应到压力时,即可产生电信号,能够提高检测准确度。
另外,将至少两个压力感应元件35分别布设在指纹识别装置1表面的不同位置处,还能够检测用户手指对指纹识别装置1不同位置处的压力,进而实现当用户按压不同位置时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如:以图5的视图角度来看,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的左端时,位于指纹识别装置1的左端下方的压力感应元件35感应到压力产生电信号,实现增大音量的功能。当用户按压指纹识别装置1的右端时,位于指纹识别装置1右端下方的压力感应元件35感应到压力产生电信号,实现降低音量的功能。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电路基板2可以为普通的印刷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
另外,上述指纹识别装置1可以通过ACF与电路基板2电连接。或者,指纹识别装置1通过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简称SMT) 余电路基板2封装成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电路基板2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可以根据指纹识别装置1的形状来进行设定。例如柔性电路板的形状设置为矩形,则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作为安装部21,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1;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作为连接部22,用于与电子终端的主体相连。或者,柔性电路板的两端作为连接部22用于与电子终端的主体相连,柔性电路板的中心位置作为安装部21,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1。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侧键装置。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电子终端的正面视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包括:主体4和侧键装置。
其中,主体4具有用于与屏幕组件41连接的正面42、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图中未示出)、连接在正面42和背面之间的侧面。侧面包括:顶面43、底面44、左侧面45和右侧面46。侧键装置可设置在顶面43、底面44、左侧面45或右侧面46上,本实施例以侧键装置设置在右侧面46上为例。
侧键装置可参照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案来实现。与实施例一提供的侧键装置相配合,在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或安装槽,侧键装置安装在安装孔或安装槽中。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在侧面上开设安装孔47,将侧键装置安装至安装孔47内。
侧键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1和电路基板2。其中,指纹识别装置1 用于具有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11,该工作表面11周围凸出的侧壁12与安装孔47配合,以使工作表面11由电子终端主体4的右侧面46露出,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电路基板2中的连接部用于连接到电子终端的主体4上。
电路基板2包括:安装部21和连接部22,安装部21安装有指纹识别装置1,连接部22安装到电子终端的主体4内。电路基板2用于将指纹识别装置1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终端,采用上述侧键装置,通过采用电路基板和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中,电路基板一方面用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另一方面用于安装至电子终端,以使指纹识别装置能够从电子终端的侧面露出,指纹识别装置的工作表面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以采集用户指纹信息,将指纹识别装置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不占据电子终端的正面区域,可在电子终端体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屏幕的面积,降低了屏幕布线设计难度,提高了电子终端正面的布局设计灵活性,在此基础上还能实现正面全部设置屏幕的无边框设计效果,提高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用户将手指放置在电子终端的侧面即可完成指纹识别,一方面用户能够直接看到指纹识别装置所在的位置,操作十分便捷,完全能够实现单手操作。进一步的,侧键装置还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来实现,主体 1可根据侧键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适应性的修改。
对于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所提供的侧键装置,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安装孔47朝向主体4外部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凸出于内壁表面的阻挡部 48,用于阻挡指纹识别装置1,避免指纹识别装置1从安装孔47脱出主体4 外。
对于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侧键装置,如图3所示,对应在主体4上设置一个固定部49,第二电极33固定于固定部49上。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1 相对设置,且当侧键装置处于复位状态时,第一电极31与第二电极33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另外,对于上述实施例四提供的侧键装置,如图5所示,可以在主体4 上设置固定槽410,将电路基板2中的连接部22装配至固定槽410内,即可对电路基板2进行限位,限制电路基板2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侧键装置,用于安装到电子终端的侧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识别装置,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以及由所述工作表面周围凸出的侧壁;
电路基板,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所述电路基板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安装部、以及用于连接到电子终端的主体上的连接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侧壁与所述电子终端侧面上的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以使所述工作表面由所述电子终端侧面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侧键组件包括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用户触发侧键装置时,控制所述侧键装置在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和弹性件,所述第一电极和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电子终端的主体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电路基板和指纹识别装置支撑在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弹性件和用于安装到所述电子终端主体的侧面上的支撑板;
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支撑板之间;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朝所述支撑板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支撑在初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所述压力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元件用于在用户按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传递的压力产生用于切换的电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为矩形,所述安装部和连接部分为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器件通过导电胶膜与所述电路基板固定连接。
8.一种电子终端,包括:主体和侧键装置,所述主体具有用于与屏幕装置连接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连接在正面和背面之间的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孔或安装槽,所述侧键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或安装槽中;
所述侧键装置包括: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用于与用户手指接触的工作表面,以及由所述工作表面周围凸出的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安装孔或安装槽配合,且所述工作表面由所述电子终端侧面露出;
所述电路基板,用于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采集到的用户指纹信息输出,所述电路基板包括: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安装部安装有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所述连接部安装到所述电子终端的主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发装置,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上;
侧键组件包括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所述触发装置用于在用户触发侧键装置时,控制所述侧键组件在复位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的侧面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电极;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和弹性件,所述第一电极和弹性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表面上;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主体上的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电路基板和指纹识别装置支撑在初始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
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弹性件和用于安装到所述主体侧面上的支撑板;所述电路基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电路基板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路基板与支撑板之间;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接受用户按压而使所述电路基板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而朝所述支撑板移动,进而使第一电极移动以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以产生用于触发切换的电信号;
在所述复位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将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和电路基板支撑在初始位置;
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或者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固定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元件,所述压力感应元件设置在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
所述压力感应元件用于在用户按压所述指纹识别装置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传递的压力产生用于切换的电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为矩形,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表面设有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及所述触发装置,所述柔性电路板另一端为所述连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器件通过导电胶膜与所述电路基板固定连接。
CN201721513433.2U 2017-11-14 2017-11-14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Active CN207460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3433.2U CN207460303U (zh) 2017-11-14 2017-11-14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13433.2U CN207460303U (zh) 2017-11-14 2017-11-14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60303U true CN207460303U (zh) 2018-06-05

Family

ID=62279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13433.2U Active CN207460303U (zh) 2017-11-14 2017-11-14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60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6905A (zh) * 2019-07-22 2019-10-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键功能的指纹模块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6905A (zh) * 2019-07-22 2019-10-15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按键功能的指纹模块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4452B (zh) 触控面板总成与电子装置
WO2018176948A1 (zh) 移动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07037545U (zh) 一种侧按键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990719B (zh) 按键连接器模块与电子装置
CN108512959A (zh)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81564B2 (en) Tr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i he same
EP3598723A1 (en) Housing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5457607A (zh) 指纹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7460303U (zh)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02025362A (zh) 电子设备
CN110192166A (zh) 侧键装置及电子终端
CN11041794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0928010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728850B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6961791B (zh) 一种模块化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149120A (zh) 按键与卡槽组合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5068271U (zh) 一种窄条状指纹芯片、侧边式指纹芯片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107566574A (zh) 带有按键功能的指纹模组、电池盖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CN112578461B (zh) 一种按键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3691455U (zh) 移动终端
CN107506074B (zh) 触摸显示屏及触控终端
JP2012028320A (ja)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タッチボタン接続構造
CN207354406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582859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