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4415U -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4415U
CN208284415U CN201820864095.5U CN201820864095U CN208284415U CN 208284415 U CN208284415 U CN 208284415U CN 201820864095 U CN201820864095 U CN 201820864095U CN 208284415 U CN208284415 U CN 2082844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assembly
mainboard
vertical section
key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40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迎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 Wor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640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44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44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44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按键组件包括主板、触控FPC、按键与外壳;主板与按键设于外壳;触控FPC一端电连接主板,另一端具有控制触点且卡设在外壳,以便按键按压控制触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控制触点设置在触控FPC上,避免按键多次按压控制触点后主板松动,且触控FPC具有控制触点的一端卡设在外壳上,避免了按键多次按压控制触点后触控FPC松动影响按键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手环等穿戴设备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穿戴设备一般具有按键,现有技术中,主板上一般设置有与按键配合的控制触点,按键多次按压控制触点后,会造成主板松动,主板松动不仅降低按键的灵敏度,还可能影响主板正常工作。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按键多次使用后灵敏度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主板、触控FPC、按键与外壳;
所述主板与所述按键设于所述外壳;
所述触控FPC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另一端具有控制触点且卡设在所述外壳,以便所述按键按压所述控制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FPC包括:
水平段,电连接所述主板;
第一竖直段,垂直连接所述水平段;
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折弯连接,其中,所述控制触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直段包括层叠设置的垂直部与加强板,所述垂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折弯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控制触点分别设于所述垂直部相背的两个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底盖与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底盖,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底盖与所述上盖。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包括底壁与侧壁;
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端部设置以形成收纳腔;
所述底壁内表面凸设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侧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一卡槽,其中,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底框与侧墙;
所述侧墙围绕所述底框端部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底框内表面凸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侧墙间隙设置形成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侧墙具有安装口,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安装口并抵达所述第二卡槽;
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触控FPC设于所述主板端部且所述控制触点与所述安装口相对。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包括:
按压部,卡于所述安装口;
延长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且一端卡于所述安装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抵顶部,与所述延长部连接并与所述按压部间隔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以抵接所述控制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套设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延长部,所述抵顶部通过所述防水套按压所述控制触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按键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控制触点设置在触控FPC上,避免按键多次按压控制触点后主板松动,且触控FPC具有控制触点的一端卡设在外壳上,避免了按键多次按压控制触点后触控FPC松动影响按键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儿童手表的剖切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剖切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底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按键及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FPC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儿童手表的爆炸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等,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包括儿童手表)、手环等。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儿童手表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儿童手表,儿童手表包括主板70、触控FPC、按键480与外壳;主板70与按键480设于外壳;触控FPC一端电连接主板70,另一端具有控制触点459且卡设在外壳,以便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
本实施例中,控制触点459设置在触控FPC上,避免按键480多次按压控制触点459后主板70松动,且触控FPC具有控制触点459的一端卡设在外壳上,避免了按键480多次按压控制触点459后触控FPC松动影响按键480的灵敏度。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7,触控FPC包括水平段455、第一竖直段456、第二竖直段457,第二竖直段457包括层叠设置的垂直部461和加强板458,水平段455电连接主板70;第一竖直段456垂直连接水平段455;第二竖直段457的垂直部461与第一竖直段456折弯连接;加强板458与控制触点459分别设于垂直部461相背的两个表面,触控FPC通过多段设置以便更好地利用主板70周侧的空间,避免触控FPC增加儿童手表的体积。
进一步,水平段455与主板70的表面贴合设置,第一竖直段456垂直连接水平段455以形成竖直的“7”字形状,使第一竖直段456往竖直方向延伸,避免第一竖直段456增加儿童手表的宽度。
进一步,垂直部461一端与第一竖直段456折弯连接以形成U型口,使垂直部461与第一竖直段456其中一端呈间隔设置,避免垂直部461向水平方向延伸增加儿童手表的厚度,加强板458设置在垂直部461,且设置在与控制触点459相背的一面,使加强板458更好地卡设在外壳的同时,也使按键按压控制触点时,垂直部461能承受按键480更大的按压。
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底盖300与上盖40,上盖40盖设在底盖300,第二竖直段457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底盖300与上盖40。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4b与图8,上盖40与底盖300扣合,且底盖300与上盖4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87以使上盖40与底盖300之间的连接具有防水效果,密封圈487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具体地,连接壁305外表面形成有密封槽307,密封圈487部分设于密封槽307且与密封槽307的槽壁过盈配合,侧墙408套设在连接壁305后,将密封圈487按压在密封槽307,以使侧墙408与侧壁302连接处具有防水效果。
进一步,密封圈487可以使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4a,底盖300包括底壁301与侧壁302;侧壁302围绕底壁301端部设置以形成收纳腔304;底壁301内表面凸设有挡壁317,挡壁317与侧壁302间隙设置形成第一卡槽315,其中,第二竖直段457的一端卡设在第一卡槽315,以防止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时,第二竖直段457移位。
进一步,挡壁317远离底壁301的一端局部下沉形成让位槽316,让位槽316收容部分第一竖直段456及部分第二竖直段457,以使儿童手表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底壁301内表面还凸设有第一加强壁319,第一加强壁319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侧面,该两侧面分别连接挡壁317与侧壁302,以增加挡壁317抵抗变形的能力。
请一并参阅图2a与图2b,上盖40包括底框401与侧墙408;侧墙408围绕底框401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409;底框401内表面凸设有挡墙441,挡墙441与侧墙408间隙设置形成第二卡槽442,其中,第二竖直段457的另一端卡设在第二卡槽442,以进一步防止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时,第二竖直段457移位。第二卡槽442与第一卡槽315相通。
进一步,底框401与侧墙408为框体形状,底盖300盖设于侧墙408的一端,侧墙408的另一端与底框401的端部连接,且侧墙408与底框401一体成型,以使上盖40更加稳固。
进一步,侧墙408向第二卡槽442凸设有限位壁443,第二竖直段457限制在限位壁443与挡墙441之间,具体地,限位壁443由侧墙408往第二卡槽442垂直延伸,并与挡墙441形成间隙,第二竖直段457插设于该间隙内,间隙的宽度等于第二竖直段457的厚度。
进一步,底框401内表面凸设有第二加强壁444,第二加强壁444为两个,设于挡墙441两端,且第二加强壁444一端与侧墙408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挡墙441垂直连接,围合第二卡槽442。
进一步,侧壁302为环绕底壁301的框体形状,一端连接底壁301,另一端的表面局部下沉形成台阶306与连接壁305,侧墙408套设在连接壁305并与台阶306抵顶,使底盖300与上盖40配合得更加紧凑、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侧墙408具有安装口445,按键480穿设于安装口445并抵达第二卡槽442;主板70设于容置空间409,触控FPC设于主板70端部且控制触点459与安装口445相对,以便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5,按键480包括按压部447、延长部448与抵顶部449,按压部447卡于安装口445,延长部448与按压部447连接,且一端卡于安装口445,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卡槽442内;抵顶部449与延长部448连接并与按压部447间隔设置,且设于第二卡槽442内以抵接控制触点459。用户在按压按键480时,手指与按压部447接触并给按压部447提供压力,以使抵顶部449按压控制触点459。
请一并参阅图6,儿童手表还包括防水套490,防水套490套设在抵顶部449与延长部448,抵顶部449通过防水套490按压控制触点459。
进一步,防水套490可以使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防水套490包括突起部453、底板452、套筒451与支撑板450,突起部453设于第二卡槽442,并抵顶控制触点459;突起部453凸设于底板452外表面,抵顶部449与底板452内表面抵接;套筒451套设于延长部448,且一端卡于安装口445,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卡槽442内,支撑板450凸设于套筒451周沿并卡设于安装口445。
具体地,安装口445具有沉槽446和与沉槽446相通的小孔460,支撑板450、按压部447依次层叠压设在沉槽446底部,突起部453、底板452与套筒451穿过小孔460伸入第二卡槽442内,以使按键480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用户在按压按键480时,压力通过抵顶部449传递给底板452,再由底板452传递给突起部453,以使突起部453按压控制触点459。
请一并参阅图10,在一可选实施中,儿童手表还包括音箱盒子90,音箱盒子90部分卡设在上盖40,且底盖300将音箱盒子90压紧于上盖40。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部分卡设在上盖40,且被底盖300压紧于上盖40,以增加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防止音箱盒子90在剧烈震动中松动,进而避免了音箱盒子90因松动带来的发音效果不佳、发音功能受到影响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是一种由壳体及扬声器组成的发音组件,具有扬声器的音箱盒子90具有发音功能,扬声器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形成音腔,使音箱盒子90发出的声音具有良好的音质。
具体地,壳体包括第一安装壳与第二安装壳,第一安装壳盖设在第二安装壳以形成安装扬声器的腔体,扬声器设于腔体并与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形成音腔以使音箱盒子90发出的声音具有良好的音质。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第一安装壳盖与第二安装壳密封连接,使音腔具有良好的密闭效果。
本实施例中,上盖40、底盖300与壳体使用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PS)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至少部分设于容置空间409,以便将音箱盒子90固定。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部分设于收纳腔304,且底壁301将音箱盒子90压设于底框401,以便进一步将音箱盒子90固定。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9a与9b,音箱盒子90具有出音口99,音箱盒子90内的音腔发出声音后,从出音口99传出。出音口99设置有防尘罩91,以防止灰尘从出音口99进入音箱盒子90内部。
进一步,如图2b,侧墙408具有凹陷405,凹陷405内形成有出音孔45,出音孔45与出音口99相对,以便声音传出外部空间。防尘罩91与凹陷405匹配。
进一步,音箱盒子90包括本体94和凸设于本体94一侧面的凸起部,底框401内表面局部下沉形成限位槽44,底壁301将本体94压紧于限位槽44内,具体地,本体94一端抵顶底壁301,另一端卡设在限位槽44并与限位槽44的槽底抵顶,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凸起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底框401。
本体94包括上本体941和下本体942,下本体942至少部分卡设于限位槽44内,下本体942凸设于上本体941的下表面,并使上本体941的下表面只露出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分别形成于下本体942的两侧。上本体941的上表面抵顶底壁301。
凸起部包括垂直凸起931和水平凸起93,垂直凸起931垂直设于下本体942并往上本体941延伸,出音口99形成于垂直凸起931。水平凸起93设于垂直凸起931侧边,并与上本体941连接。具体地,水平凸起93为两个,设于垂直凸起931两侧。
水平凸起93形成有沉槽98,底框401具有定位柱932,定位柱932设于凹陷405侧边,定位柱932部分插设在沉槽98,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连接件穿过水平凸起93并插设于定位柱932,以将音箱盒子90锁定于上盖40。具体地,沉槽98内形成有沉孔92,定位柱932具有螺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沉孔92与螺孔。定位柱932为两个,设于凹陷405的两侧,以卡接垂直凸起931。下本体942具有与定位柱932的柱面至少部分匹配的下弧形槽933,上本体941具有与沉孔92相通的让位弧形槽934,以便从让位弧形槽934将连接件放入沉孔92内。
本实施例中,主板电连接音箱盒子90。具体地,主板70通过导线与音箱盒子90内的扬声器连接,以便主板70控制音箱盒子90工作。进一步,音箱盒子90的壳体具有线孔,导线通过线孔分别连接主板70与腔体内的扬声器。
进一步,主板70一端具有两个突耳,两个突耳之间形成有缺口槽760,下本体942卡设在缺口槽760,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上本体941将两个突耳压设于底框401,具体地,上本体941的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分别将两个突耳压设于底框401,且两个突耳压分别抵顶两个水平凸起93。
进一步,第一固定件穿过主板70并插设于底框401以将主板70锁定于底框401。具体地,主板70具有第一固定孔,底框401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件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可以为多个,例如3个,间隔设置在主板70周沿,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儿童手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穿过底壁301并插设于底框401以将底盖300锁定于上盖40。具体地,底壁301具有第三固定孔,底框401具有第四固定孔,第二固定件依次穿设于第三固定孔与第四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间隔设置在底壁301周沿,第四固定孔与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连接件优选为螺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电池100,电池100一部分设于容置空间409,另一部分设于收纳腔304,电池100分别在容置空间409与收纳腔304内与音箱盒子90抵接,以使收纳腔304与容置空间409更加紧凑,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进一步,电池100通过导线与主板7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还包括连接于上本体941一侧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第一延伸壁95与第二延伸壁96,第一延伸壁95与上本体941一侧边连接,电池100抵顶第一延伸壁95;第二延伸壁96与第一延伸壁95垂直连接以便通过电池100的限位作用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抗震能力。具体地,电池100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和相对的两个侧面,端面与侧面垂直连接以形成方形,电池100的一端面抵顶第一延伸壁95,电池10的一侧面抵顶第二延伸壁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主板、触控FPC、按键与外壳;
所述主板与所述按键设于所述外壳;
所述触控FPC一端电连接所述主板,另一端具有控制触点且卡设在所述外壳,以便所述按键按压所述控制触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FPC包括:
水平段,电连接所述主板;
第一竖直段,垂直连接所述水平段;
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折弯连接,其中,所述控制触点设于所述第二竖直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直段包括层叠设置的垂直部与加强板,所述垂直部与所述第一竖直段折弯连接,所述加强板与所述控制触点分别设于所述垂直部相背的两个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底盖与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底盖,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两端分别卡设在所述底盖与所述上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包括底壁与侧壁;
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端部设置以形成收纳腔;
所述底壁内表面凸设有挡壁,所述挡壁与所述侧壁间隙设置形成第一卡槽,其中,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括底框与侧墙;
所述侧墙围绕所述底框端部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
所述底框内表面凸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与所述侧墙间隙设置形成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具有安装口,所述按键穿设于所述安装口并抵达所述第二卡槽;
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触控FPC设于所述主板端部且所述控制触点与所述安装口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按压部,卡于所述安装口;
延长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且一端卡于所述安装口,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抵顶部,与所述延长部连接并与所述按压部间隔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以抵接所述控制触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防水套,所述防水套套设在所述抵顶部与所述延长部,所述抵顶部通过所述防水套按压所述控制触点。
10.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按键组件。
CN201820864095.5U 2018-06-04 2018-06-04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082844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4095.5U CN208284415U (zh) 2018-06-04 2018-06-04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4095.5U CN208284415U (zh) 2018-06-04 2018-06-04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4415U true CN208284415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0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4095.5U Active CN208284415U (zh) 2018-06-04 2018-06-04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44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159A (zh) * 2018-06-04 2018-09-2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08565159B (zh) * 2018-06-04 2024-06-04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159A (zh) * 2018-06-04 2018-09-21 深圳市沃特沃德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08565159B (zh) * 2018-06-04 2024-06-04 深圳市沃特沃德信息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53645B1 (ko) 측면 사운드 출력 타입 스피커 모듈
CN10100528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密封结构
CN211909128U (zh) 一种压感耳机
CN208285476U (zh) 智能穿戴装置
CN107800457B (zh) 移动终端
CN208284415U (zh)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01599377B (zh) 侧键组件及具该侧键组件的电子装置
CN112616102B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1078132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8038945U (zh) 一种按键结构、耳机头及骨传导耳机
CN108565159A (zh)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08924317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8513184A (zh) 智能穿戴装置
CN102801839B (zh) 一种手机及其按键面板
CN213906844U (zh) 扬声器箱
CN208224502U (zh) 追踪器
CN108565159B (zh) 按键组件及穿戴设备
CN208693262U (zh) 智能穿戴设备
CN110996221A (zh) 扬声器箱
CN214046390U (zh) 电子产品
CN205104408U (zh) 一种按键模块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13906723U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214045903U (zh) 电子产品
CN213990720U (zh) 音频结构及具有所述音频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14125491U (zh) 一种麦克风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8

Address after: 518000 201, No.26, yifenghua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lock B, huayuancheng digital building, 1079 Nanhai Avenue, Shekou,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WATER WOR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