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7622U - 承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承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7622U
CN213707622U CN202022732510.1U CN202022732510U CN213707622U CN 213707622 U CN213707622 U CN 213707622U CN 202022732510 U CN202022732510 U CN 202022732510U CN 213707622 U CN213707622 U CN 213707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base
clamping
actuato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251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l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l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l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l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251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7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7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7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机构,包括底座、承载单元、夹持单元以及致动单元。承载单元滑设于底座上且适于承载物体;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持件,夹持件枢接于底座且配置于承载单元的两侧;致动单元配置于承载单元与底座之间以及夹持单元与底座之间,致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致动件,致动件滑设于底座上且耦接于承载单元以及夹持件。当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致动件带动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上升或下降,且致动件带动夹持件相对于物体展开或收合。

Description

承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机构,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抬升并夹持物体的承载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化生产为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一般而言,当装载有半导体组件的托盘进行运送时,会将托盘的两侧悬挂于平行设置的机架上,并通过机构沿着机架延伸方向移动以运送托盘。然而,在运送的过程中托盘的底部持续与机架产生摩擦,久而久的容易造成磨损进而影响托盘本身的稳定性及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可达到减少托盘磨损并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机构,包括底座、承载单元、夹持单元以及致动单元。承载单元滑设于底座上且适于承载物体;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持件,夹持件枢接于底座且配置于承载单元的两侧;致动单元配置于承载单元与底座之间以及夹持单元与底座之间,致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致动件,致动件滑设于底座上且耦接于承载单元以及夹持件。当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致动件带动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上升或下降,且致动件带动夹持件相对于物体展开或收合。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能在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带动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上升,并使得承载于承载单元上的托盘底部离开机架,且在托盘上升的同时,夹持件可相对于托盘收合并夹持托盘,因此承载机构可稳定地沿着机架进行高速移动,达到减少托盘磨损以及延长托盘使用寿命的效果。
可选地,上述的致动件上配置有致动部,承载单元上配置有抵接部,且致动件以及承载单元通过致动部以及抵接部彼此抵接。当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抵接部相对于致动部的表面上升或下降。
可选地,上述的致动部为斜面,且抵接部为滚轮。
可选地,上述的底座上配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限位件相对于底座固定,限位件上配置有限位滑动机构,且承载单元通过限位滑动机构滑设于限位件上。
可选地,上述致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这些致动件各包括卡掣部,夹持件各包括转动部,且各卡掣部卡掣于各转动部。当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各转动部相对于卡掣部的表面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卡掣部为齿条,且转动部为蜗杆或轴承齿轮。
可选地,上述夹持件中的其中一个夹持件上配置有固持件,夹持件中的另一个夹持件上配置有定位件,其中固持件的刚性小于夹持件的刚性且相对于夹持件突出,且物体的一侧上形成有定位部。当夹持件相对于物体收合时,定位件抵接于定位部,且夹持单元通过固持件抵接于物体的另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另一个夹持件上进一步配置有定位滑动机构,且定位件通过定位滑动机构滑设于此另一个夹持件。
可选地,承载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单元,动力单元连接于致动件,且缓冲单元配置于致动件的滑动路径上。
可选地,承载机构进一步包括传感器,传感器配置于底座上用以侦测承载单元是否承载物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的一实施例应用于机架运送物体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承载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前视图。
图5为图4中底座、滑动机构、第一致动件以及承载单元的前视图。
图6为图3中底座、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致动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物体的立体图。
图8为图3沿着X-X剖面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 机架
2 物体
21 定位部
3 承载机构
100 底座
110 滑动机构
112 滑轨
114 滑块
120 限位件
130 限位滑动机构
132 滑轨
134 滑块
200 承载单元
210 抵接部
300 夹持单元
310 夹持件
310a 第一夹持件
310b 第二夹持件
312 转动部
314 固持件
316 定位件
320 定位滑动机构
322 滑轨
324 滑块
400 致动单元
410 致动件
410a 第一致动件
410b 第二致动件
412 致动部
414 卡掣部
500 动力单元
510 汽缸
520 气阀
600 缓冲单元
610 油压缸
620 活塞杆
700 传感器
X-X 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载机构。
有关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而非对实用新型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请参考图1,图1为实用新型的承载机构的一实施例应用于机架运送物体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承载机构3适于应用于机架1以运送物体2,其中机架1对应于物体2的宽度间隔设置且平行延伸,而物体2例如是装载半导体组件的托盘,且承载机构3配置于物体2下方,用以将物体2相对于机架1上升一段距离并沿着机架1的延伸方向运送,可防止运送过程中物体2的底部与机架1产生摩擦而减少物体2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2至图4,其中图2为图1中的承载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而图4为图2的前视图。本实施例的承载机构3包括底座100、承载单元200、夹持单元300以及致动单元400,其中承载单元200滑设于底座100上且适于承载物体2;夹持单元300包括两个夹持件310,这些夹持件310枢接于底座100且配置于承载单元200的两侧;致动单元400配置于承载单元200与底座100之间以及夹持单元300与底座100之间,致动单元400包括至少一个致动件410,致动件410滑设于底座100上且耦接于承载单元200以及夹持件310。
详细而言,承载机构3可通过致动单元400带动承载单元200以及夹持单元300,抬升物体2并夹持物体2。当致动件410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时,致动件410将带动承载单元200相对于底座100上升或下降,从而将物体2抬升一段距离,且致动件410同时带动夹持件310相对于物体2展开或收合,从而夹持物体2并沿着机架1的延伸方向进行高速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410的数量为两个,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在下文将图3中右侧的夹持件310以及致动件410分别称为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一致动件410a,并将图3中左侧的夹持件310以及致动件410分别称为第二夹持件310b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
由于在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承载单元200、夹持单元300以及致动单元400均进行高速作动,为了避免在作动过程中组件之间彼此碰撞造成损坏,较佳地,承载机构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单元500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单元600,其中动力单元500用以提供致动件410滑动所需的动力,而缓冲单元600则用以在致动件410的路径始点上提供缓冲作用以避免组件碰撞。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动力单元500包括两组汽缸510,分别配置于底座100的后侧以及前侧且连接于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以对应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的运动。各组汽缸510上配置有多个气阀520,且汽缸510通过这些气阀520连接于气源帮浦(未示出)作为动力来源。然而,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汽缸510也可以更换为伺服马达、步进马达等动力组件,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缓冲单元600包括两组油压缸610,分别配置于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的滑动路径上,各组油压缸610上分别配置活塞杆620。当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滑动到路径始点时,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会抵接于活塞杆620,进而对油压缸610施以作用力并得到对应的缓冲力,从而减缓承载机构3的组件之间以及承载机构3对物体2所造成的碰撞。同样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油压缸610也可以更换为线性弹簧或汽缸等具有减震耗能的组件,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
除此之外,为了确定承载机构3确实承载物体2,较佳地,本实施例的承载机构3进一步包括传感器700,其中传感器700例如是光学传感器且配置于底座100上,用以侦测承载单元200是否承载物体2。当物体2承载于承载单元200上时,传感器700朝上方发出的信号将会受到阻挡,使用者从而得知承载单元200已承载物体2,由于此部份的技术已为业界公知,在此不加以赘述。
以下将针对致动单元400如何带动承载单元200相对于底座100上升并抬升物体2进行说明,请一并参考图4及图5,其中图5为图4中底座、滑动机构、第一致动件以及承载单元的前视图。如图所示,底座100上配置有至少一个滑动机构110,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机构110的数量有两组,分别包括滑轨112以及滑块114,且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通过这些滑轨112以及滑块114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更进一步而言,第一致动件410a上配置有致动部412,而承载单元200上配置有抵接部210,其中致动部412例如是斜面,抵接部210例如是可在上述斜面上滚动的滚轮,且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承载单元200通过致动部412以及抵接部210彼此抵接。当第一致动件410a朝图5中的右方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时,抵接部210会顺应致动部412的形状而相对于致动部412的表面上升,进而使得与抵接部210相对固定的承载单元200同步向上移动,达到抬升物体2的效果。此外,由于抵接部210为可自由滚动的滚轮,因此在第一致动件410a滑动过程中,致动部412以及抵接部21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动摩擦,可避免承载单元200以及致动单元400的磨损。
同理,当第一致动件410a朝图5中的左方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时,抵接部210会相对于致动部412的表面下降而使承载单元200复位,换言的,承载机构3可通过驱动第一致动件410a相对于底座100水平滑动达到使承载单元200上升或下降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致动部412配置于第一致动件410a上,但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致动部412也可以配置于第二致动件410b上,又或者是同时配置在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上。另一方面,致动部412以及抵接部210也不限定于斜面以及滚轮的组合,亦可以是对应的一组斜面,或者是滑槽以及滑设于滑槽中的滑柱,只要能将致动件410的水平滑动转化为承载单元200垂直移动的结构组合,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为了能将承载单元200稳定地限制沿着底座100的法向上升或下降,底座100上配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120,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20的数量有两个,且分别配置于承载单元200的左右两侧并固设于底座100。这些限位件120上各配置有限位滑动机构130,限位滑动机构130包括滑轨132以及滑块134,其中滑轨132固设于承载单元120上,滑块134相对于限位件120固定,且承载单元200通过限位滑动机构130滑设于限位件120上。通过这样的配置,承载单元2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自由度以及转动自由度皆受到限位件120的限制,而仅能相对于底座100以及限位件120沿着底座100的法向上下滑动。
以下将针对致动单元400如何带动夹持件310相对于物体2展开或收合从而夹持物体2进行说明,请参考图6及图7,其中图6为图3中底座、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致动单元的爆炸示意图,而图7为图1中的物体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各包括卡掣部414,而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各包括转动部312,其中卡掣部414例如是齿条,而转动部312例如是轴承齿轮或蜗杆,且各卡掣部414通过齿部啮合的方式卡掣于转动部312。当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分别朝底座100两端外侧的方向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时,各转动部312受到卡掣部414齿部的带动而相对于卡掣部414的表面转动,连带使得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在图4中沿逆时针以及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相对于物体2收合并从左右两侧夹持物体2。
同理,当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分别朝底座100中央的方向相对于底座100滑动时,各转动部312受到卡掣部414齿部的带动而相对于卡掣部414的表面转动,连带使得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在图4中沿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相对于物体2展开并停止夹持物体2。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物体2能确实被夹持单元300夹持且精准对位,较佳地,第一夹持件310a上配置有固持件314,而第二夹持件310b上配置有定位件316,其中固持件314的刚性小于第一夹持件310a的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310a的材质例如是金属,固持件314例如是橡胶或塑料所制,且固持件314相对于第一夹持件310a突出,而定位件316例如是滚轮。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物体2在对应定位件316的一侧上形成有定位部2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1例如是凹槽,但也可以是其它对应定位件316形状的几何特征。当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相对于物体2收合时,定位件316将抵接于定位部21,且夹持单元300通过固持件314抵接于物体2的另一侧。换言的,物体2的一侧受到固持件314的固持,而另一侧上的定位部21在夹持件310的收合过程中会受到定位件316的导正并移动到正确位置,故能确保物体2确实被夹持单元300夹持且精准对位以避免物体2的两侧与机架1产生摩擦,且由于固持件314的刚性小于第一夹持件310a的刚性,因此可防止物体2因夹持单元300的夹持而碰撞受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同物体2的定位部21位置可能会随着物体2的厚薄、尺寸而有所不同,为此,第二夹持件310b上较佳地进一步配置有定位滑动机构320,定位滑动机构320包括滑轨322以及滑块324,其中滑轨322固设于第二夹持件310b上,滑块324相对于定位件316固定,且定位件316通过定位滑动机构320滑设于第二夹持件310b。通过这样的配置,承载机构3能因应不同物体2的尺寸及外形,通过定位滑动机构320调整定位件316与第二夹持件310b的相对距离,进而满足各个物体2的定位部21位置。
请参考图8,图8为图3沿着X-X剖面的剖面图。在上文中虽然将第一致动件410a带动承载单元200上升,与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带动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的作动分开介绍,但实际作动时两者可为同步进行的移动。具体而言,当物体2沿着图1的储备区架体滑落至机架1上时,承载机构3可通过动力单元500的汽缸510驱动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同时朝底座100的两侧滑动,此时承载单元200的抵接部210会受到致动部412的抵顶而带动承载单元200向上滑动,进而将物体2向上抬升并离开机架1表面。同时,第一夹持件310a以及第二夹持件310b会分别受到第一致动件410a以及第二致动件410b上卡掣部414的卡掣转动,并相对于物体2收合从而夹持物体2。当物体2确实被承载单元200抬升以及被夹持单元300夹持后,承载机构3即可沿着机架1的延伸方向高速移动,达到运送物体2的同时减少物体2磨损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承载机构,能在致动件相对于底座滑动时,带动承载单元相对于底座上升,并使得承载于承载单元上的托盘底部离开机架,且在托盘上升的同时,夹持件可相对于托盘收合并夹持托盘,因此承载机构可稳定地沿着机架进行高速移动,达到减少托盘磨损以及延长托盘使用寿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含:
底座;
承载单元,滑设于所述底座上且适于承载物体;
夹持单元,包括两个夹持件,所述两个夹持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且配置于所述承载单元的两侧;以及
致动单元,配置于所述承载单元与所述底座之间以及所述夹持单元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致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致动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滑设于所述底座上且耦接于所述承载单元以及所述两个夹持件;
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带动所述承载单元相对于所述底座上升或下降,且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带动所述两个夹持件相对于所述物体展开或收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上配置有一致动部,所述承载单元上配置有一抵接部,且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以及所述承载单元通过所述致动部以及所述抵接部彼此抵接,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抵接部相对于所述致动部的表面上升或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部为斜面,且所述抵接部为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配置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相对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上配置有限位滑动机构,且所述承载单元通过所述限位滑动机构滑设于所述至少一个限位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致动件各包括卡掣部,所述两个夹持件各包括转动部,且各所述卡掣部卡掣于各所述转动部,当所述多个致动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滑动时,各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卡掣部的表面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部为齿条,且所述转动部为蜗杆或轴承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夹持件中的其中一个夹持件上配置有固持件,所述两个夹持件中的另一个夹持件上配置有定位件,所述固持件的刚性小于所述夹持件的刚性且相对于所述夹持件突出,且所述物体的一侧上形成有定位部,当所述两个夹持件相对于所述物体收合时,所述定位件抵接于所述定位部,且所述夹持单元通过所述固持件抵接于所述物体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夹持件上进一步配置有定位滑动机构,且所述定位件通过所述定位滑动机构滑设于所述另一个夹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动力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单元,所述至少一个动力单元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且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单元配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致动件的滑动路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以侦测所述承载单元是否承载所述物体。
CN202022732510.1U 2020-11-23 2020-11-23 承载机构 Active CN213707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510.1U CN213707622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承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510.1U CN213707622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承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7622U true CN213707622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83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2510.1U Active CN213707622U (zh) 2020-11-23 2020-11-23 承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7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1986B (zh) 物品之支撐裝置及支撐方法
KR20210138703A (ko) 로드 핸들링 디바이스
US20060283687A1 (en)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veying elements
US20190048980A1 (en) Linear Pull-Out Unit
CN108657764B (zh) 工装板的倍速链输送系统及倍速链机构
US8459435B2 (en) Operation platform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workpieces
JP5644213B2 (ja) 昇降装置
JP2023540634A (ja) 搬送装置、倉庫物流システム及びパレット搬送方法
CN108529208B (zh) 工装板定位装置
KR20180030676A (ko) 팔레트 반송 장치
US5549442A (en) Article transfer apparatus
CN213707622U (zh) 承载机构
KR102171270B1 (ko) 무마찰 이송 장치
CN112573196A (zh) 一种多段式载具循环切换机
TWM611147U (zh) 承載機構
TWI742897B (zh) 承載機構
JP2014108838A (ja) 搬送コンベアにおける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TWI814941B (zh) 多段式手臂及具有此手臂之搬運機器人
CN212831169U (zh) 一种保持器自动送料机构
KR100792542B1 (ko) 부품 팔레트 고정 시스템
CN220845332U (zh) 输送装置
CN218318989U (zh) 一种防护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220680528U (zh) 定位装置
CN214298168U (zh) 一种多段式载具循环切换机
CN216807035U (zh) 挡停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