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7329U -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7329U
CN213707329U CN202021935406.6U CN202021935406U CN213707329U CN 213707329 U CN213707329 U CN 213707329U CN 202021935406 U CN202021935406 U CN 202021935406U CN 213707329 U CN213707329 U CN 213707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transmission device
belt transmission
cylinder
mand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54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汶
张利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Youshe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Yous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Youshe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Youshe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354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7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7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7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芯轴机构、送线机构、固定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电机一、皮带传动装置一、芯轴套筒,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电机二、皮带传动装置二、滑块、滑轨、气缸、送线线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承载板、左立板、右立板、底板;所述上承载板、底板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上承载板、底板之间通过左侧的左立板、右侧的右立板进行竖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且位于左立板左侧,所述电机一与左侧的皮带传动装置一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不同线径、绕法要求的线圈绕制,提高了线圈生产效率,绕线质量高,前景广泛。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线圈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元器件,常常应用于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随着机电行业的不断发展,线圈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种类也不断增加。2016年世界线圈的总销售额已经突破30.58亿美元,未来几年线圈市场的销售规模都将保持25%的增长速度。 线圈的使用也从原来的开关电源的继电器线圈、变压器线圈逐步扩展到各行各业。 同时,市场对线圈的性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出现了更多不同形状和磁场分布类型的线圈产品。
绕线设备是绕制线圈的关键设备,它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所绕制线圈的质量与性能。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绕线机绝大多数都是半自动类型,通常只能生产线径为 0.2 以下、结构简单的线圈,不能满足当今行业、市场的需要,同时加工出来的线圈产品的质量在很多时候也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生产方式工艺比较繁琐,工人劳动强度大,废品率高。因此,需要研发出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提高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满足复杂线圈生产的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436526.X公开了一种可双向绕制的绕线机,目的是为了可在绕线机的同一侧完成顺时针和逆时针不同方向的线圈绕制工作,没有对绕线机的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进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不同线径、绕法要求的线圈绕制,提高了线圈生产效率,绕线质量高,前景广泛。
技术方案: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包括芯轴机构、送线机构、固定机构,所述芯轴机构包括电机一、皮带传动装置一、芯轴套筒,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电机二、皮带传动装置二、滑块、滑轨、气缸、送线线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上承载板、左立板、右立板、底板;所述上承载板、底板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上承载板、底板之间通过左侧的左立板、右侧的右立板进行竖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底板上并且位于左立板左侧,所述电机一与左侧的皮带传动装置一连接,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与主轴一端连接,所述主轴另一端穿设左立板与芯轴套筒轴向固定并且带动芯轴套筒旋转;所述电机二上承载板下表面右侧,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安装在上承载板上表面,所述电机二与皮带传动装置二连接,所述上承载板上表面前侧设置有滑轨,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与滑块通过皮带夹连接并且带动滑块在滑轨上横向运动,所述滑块上表面竖直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前端面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底部与送线线嘴连接并且带动送线线嘴进行纵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不同线径、绕法要求的线圈绕制,提高了线圈生产效率,绕线质量高,前景广泛。
工作过程如下:电机一带动皮带传动装置一,皮带传动装置一带动主轴的旋转运动,芯轴套筒与主轴进行轴向固定,跟随主轴一起转动,此时,送线机构的送线线嘴与芯轴套筒同时运动、相互配合,送线线嘴在芯轴套筒上做往复运动,芯轴套筒转动,漆包线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在芯轴套筒上。其中,气缸伸缩带动送线线嘴上下运动,即当气缸伸出时作用于送线线嘴,将送线线嘴压在芯轴套筒上,当气缸收缩时,送线线嘴脱离芯轴套筒;由电机二带动皮带传动装置二,皮带夹和皮带传动装置二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跟随皮带传动装置二往复运动,滑轨的滑块与皮带夹紧固连接,跟随皮带传动装置二一同运动,送线线嘴通过气缸、固定块与滑块连接,实现送线线嘴精准快速的水平运动。电机支架通过 U 形孔与底板固定,通过调节电机支架的距离对皮带传动装置一进行张紧操作。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芯轴机构还包括拨叉装置,所述拨叉装置安装在主轴下方。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拨叉装置包括拨叉气缸、拨叉,所述拨叉气缸位于皮带传动装置一下方并且右端水平穿设左立板,所述拨叉气缸右端与拨叉连接,所述拨叉位于主轴下方。
当线圈绕制完毕,通过拨叉气缸推动拨叉向右运动,将芯轴套筒和线圈一同被推出。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芯轴机构还包括压辊装置,所述压辊装置安装在芯轴套筒外侧。
绕线过程中,送线线嘴在芯轴套筒上做往复运动,芯轴套筒转动,漆包线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在芯轴套筒上。在绕制过程中,导线有一定的张力,如果不进行固定和精整,可能会导致导线绕制杂乱,线圈成型度低,因此在芯轴套筒外侧安装压辊装置以来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压辊装置包括压辊、压辊支架、压辊气缸、压辊气缸支架,所述压辊通过压辊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前侧,所述压辊与芯轴套筒平行设置并且位于芯轴套筒前方上侧,所述压辊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上并且随着芯轴套筒转动压辊跟随转动;所述压辊气缸通过压辊气缸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后侧,所述压辊气缸朝向压辊设置。
将压辊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压辊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上,芯轴套筒转动时,压辊跟随转动,将导线压在芯轴套筒上,进行粗精准,解决了导线绕制杂乱、线圈成型度低的问题。绕制完毕后,压辊气缸将压辊抬起,拨叉将芯轴套筒和线圈一同推出。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包括小皮带轮一和大皮带轮一,所述电机一与小皮带轮一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一通过同步带一与大皮带轮一连接,所述大皮带轮一与主轴左端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包括小皮带轮二和大皮带轮二,所述电机二与小皮带轮二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二通过同步带二与大皮带轮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整体稳定性好,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不同线径、绕法要求的线圈绕制,灵活性高,提高了线圈生产效率,绕线质量高,前景广泛;
(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当线圈绕制完毕,通过拨叉气缸推动拨叉向右运动,将芯轴套筒和线圈一同被推出;将压辊支架固定在底板上,压辊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上,芯轴套筒转动时,压辊跟随转动,将导线压在芯轴套筒上,进行粗精准,解决了导线绕制杂乱、线圈成型度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的芯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芯轴机构1、电机一11、皮带传动装置一12、小皮带轮一121、大皮带轮一122、同步带一123、芯轴套筒13、主轴14、拨叉装置15、拨叉气缸151、拨叉152、压辊装置16、压辊161、压辊支架162、压辊气缸163、压辊气缸支架164、送线机构2、电机二21、皮带传动装置二22、小皮带轮二221、同步带二223、大皮带轮二222、滑块23、固定块231、滑轨24、气缸25、送线线嘴26、固定机构3、上承载板31、左立板32、右立板33、底板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的上述结构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包括芯轴机构1、送线机构2、固定机构3,所述芯轴机构1包括电机一11、皮带传动装置一12、芯轴套筒13,所述送线机构2包括电机二21、皮带传动装置二22、滑块23、滑轨24、气缸25、送线线嘴26,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上承载板31、左立板32、右立板33、底板34;所述上承载板31、底板34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上承载板31、底板34之间通过左侧的左立板32、右侧的右立板33进行竖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11通过电机支架111固定安装在底板34上并且位于左立板32左侧,所述电机一11与左侧的皮带传动装置一12连接,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12与主轴14一端连接,所述主轴14另一端穿设左立板32与芯轴套筒13轴向固定并且带动芯轴套筒13旋转;所述电机二21上承载板31下表面右侧,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安装在上承载板31上表面,所述电机二21与皮带传动装置二22连接,所述上承载板31上表面前侧设置有滑轨24,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与滑块23通过皮带夹连接并且带动滑块23在滑轨24上横向运动,所述滑块23上表面竖直安装有固定块231,所述固定块231前端面设置有气缸25,所述气缸25底部与送线线嘴26连接并且带动送线线嘴26进行纵向运动。
此外,所述芯轴机构1还包括拨叉装置15,所述拨叉装置15安装在主轴14下方。
此外,所述拨叉装置15包括拨叉气缸151、拨叉152,所述拨叉气缸151位于皮带传动装置一12下方并且右端水平穿设左立板32,所述拨叉气缸151右端与拨叉152连接,所述拨叉152位于主轴14下方。
此外,所述芯轴机构1还包括压辊装置16,所述压辊装置16安装在芯轴套筒13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压辊装置16包括压辊161、压辊支架162、压辊气缸163、压辊气缸支架164,所述压辊161通过压辊支架162固定在底板34上前侧,所述压辊161与芯轴套筒13平行设置并且位于芯轴套筒13前方上侧,所述压辊161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13上并且随着芯轴套筒13转动压辊161跟随转动;所述压辊气缸163通过压辊气缸支架164固定在底板34上后侧,所述压辊气缸163朝向压辊161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12包括小皮带轮一121和大皮带轮一122,所述电机一11与小皮带轮一121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一121通过同步带一123与大皮带轮一122连接,所述大皮带轮一122与主轴14左端连接。
此外,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包括小皮带轮二221和大皮带轮二222,所述电机二21与小皮带轮二221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二221通过同步带二223与大皮带轮二222连接。
实施例
基于以上的结构基础,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不同线径、绕法要求的线圈绕制,提高了线圈生产效率,绕线质量高,前景广泛。
工作过程如下:电机一11带动皮带传动装置一12,皮带传动装置一12带动主轴14的旋转运动,芯轴套筒13与主轴14进行轴向固定,跟随主轴14一起转动,此时,送线机构2的送线线嘴26与芯轴套筒13同时运动、相互配合,送线线嘴26在芯轴套筒上做往复运动,芯轴套筒13转动,漆包线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在芯轴套筒13上。其中,气缸25伸缩带动送线线嘴26上下运动,即当气缸25伸出时作用于送线线嘴25,将送线线嘴25压在芯轴套筒13上,当气缸25收缩时,送线线嘴26脱离芯轴套筒13;由电机二21带动皮带传动装置二22,皮带夹和皮带传动装置二22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跟随皮带传动装置二22往复运动,滑轨24的滑块23与皮带夹紧固连接,跟随皮带传动装置二22一同运动,送线线嘴26通过气缸25、固定块231与滑块24连接,实现送线线嘴26精准快速的水平运动。
其中,电机支架111通过 U 形孔与底板34固定,通过调节电机支架111的距离对皮带传动装置一12的同步带一123进行张紧操作。
进一步的,绕线过程中,送线线嘴26在芯轴套筒13上做往复运动,芯轴套筒13转动,漆包线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在芯轴套筒13上。在绕制过程中,导线有一定的张力,如果不进行固定和精整,可能会导致导线绕制杂乱,线圈成型度低,因此在芯轴套筒13外侧安装压辊装置16以来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的,将压辊支架162固定在底板34上,压辊161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13上,芯轴套筒13转动时,压辊161跟随转动,将导线压在芯轴套筒13上,进行粗精准,解决了导线绕制杂乱、线圈成型度低的问题。绕制完毕后,压辊气缸163将压辊抬起,拨叉152将芯轴套筒13和线圈一同推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机构(1)、送线机构(2)、固定机构(3),所述芯轴机构(1)包括电机一(11)、皮带传动装置一(12)、芯轴套筒(13),所述送线机构(2)包括电机二(21)、皮带传动装置二(22)、滑块(23)、滑轨(24)、气缸(25)、送线线嘴(26),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上承载板(31)、左立板(32)、右立板(33)、底板(34);所述上承载板(31)、底板(34)上下平行设置并且上承载板(31)、底板(34)之间通过左侧的左立板(32)、右侧的右立板(33)进行竖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11)通过电机支架(111)固定安装在底板(34)上并且位于左立板(32)左侧,所述电机一(11)与左侧的皮带传动装置一(12)连接,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12)与主轴(14)一端连接,所述主轴(14)另一端穿设左立板(32)与芯轴套筒(13)轴向固定并且带动芯轴套筒(13)旋转;所述电机二(21)上承载板(31)下表面右侧,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安装在上承载板(31)上表面,所述电机二(21)与皮带传动装置二(22)连接,所述上承载板(31)上表面前侧设置有滑轨(24),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与滑块(23)通过皮带夹连接并且带动滑块(23)在滑轨(24)上横向运动,所述滑块(23)上表面竖直安装有固定块(231),所述固定块(231)前端面设置有气缸(25),所述气缸(25)底部与送线线嘴(26)连接并且带动送线线嘴(26)进行纵向运动;所述芯轴机构(1)还包括拨叉装置(15),所述拨叉装置(15)安装在主轴(14)下方;所述拨叉装置(15)包括拨叉气缸(151)、拨叉(152),所述拨叉气缸(151)位于皮带传动装置一(12)下方并且右端水平穿设左立板(32),所述拨叉气缸(151)右端与拨叉(152)连接,所述拨叉(152)位于主轴(14)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机构(1)还包括压辊装置(16),所述压辊装置(16)安装在芯轴套筒(1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装置(16)包括压辊(161)、压辊支架(162)、压辊气缸(163)、压辊气缸支架(164),所述压辊(161)通过压辊支架(162)固定在底板(34)上前侧,所述压辊(161)与芯轴套筒(13)平行设置并且位于芯轴套筒(13)前方上侧,所述压辊(161)通过拉伸弹簧紧压在芯轴套筒(13)上并且随着芯轴套筒(13)转动压辊(161)跟随转动;所述压辊气缸(163)通过压辊气缸支架(164)固定在底板(34)上后侧,所述压辊气缸(163)朝向压辊(161)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一(12)包括小皮带轮一(121)和大皮带轮一(122),所述电机一(11)与小皮带轮一(121)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一(121)通过同步带一(123)与大皮带轮一(122)连接,所述大皮带轮一(122)与主轴(14)左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动装置二(22)包括小皮带轮二(221)和大皮带轮二(222),所述电机二(21)与小皮带轮二(221)连接,所述小皮带轮二(221)通过同步带二(223)与大皮带轮二(222)连接。
CN202021935406.6U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Active CN213707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5406.6U CN21370732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5406.6U CN21370732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7329U true CN213707329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5406.6U Active CN213707329U (zh) 2020-09-08 2020-09-08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7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8447B (zh) 带自动卸料功能的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107993835B (zh) 变压器线圈绕线机
CN104836393A (zh) 一种绕线机推线沉模机构
CN113290623A (zh) 一种纺织布料打孔装置
CN213707329U (zh) 一种复杂线圈生产用绕线设备
CN209103963U (zh) 绕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线圈绕制机构
CN109303415B (zh) 一种工业刷芯成型设备
CN108336876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线设备
CN110931247A (zh) 一种8头自动绕线机
CN103801633B (zh) 一种自动剪折铁丝设备
CN203589964U (zh) 一种全电机驱动嵌线机
CN109741935B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设备
CN105185570B (zh) 全自动扁线骨架绕线机
CN103095072B (zh) 电机转子包纸机
CN217529980U (zh) 一种用于换向器铰孔和车外圆的三工位一体机
CN215431307U (zh) 一种弹簧绕簧机的折弯机构
CN207684635U (zh) 一种双工位自动绕线机
CN106078219B (zh) 一种定子扣片加工装置
CN212725011U (zh)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绕线机
CN212558801U (zh) 一种智能送拉线装置
CN109036836B (zh) 空心绕线机
CN201069710Y (zh) 用于电子变压器线圈绕线机的送料装置
CN214797103U (zh) 一种变压器生产用线圈缠绕装置
CN205319892U (zh) 一种立式绕线机
CN216138357U (zh) 一种用于彩钢厢房制造的环保型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