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05151U - 悬置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置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05151U
CN213705151U CN202022175750.6U CN202022175750U CN213705151U CN 213705151 U CN213705151 U CN 213705151U CN 202022175750 U CN202022175750 U CN 202022175750U CN 213705151 U CN213705151 U CN 213705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pring
base
suspension structure
suspension
rubb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57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建彪
于新波
陈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57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05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05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05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置机构,公开了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支架(1)、底座(2)、橡胶主簧(3)、悬置托臂(4)和橡胶主簧内骨架(6),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主簧(3)的容置腔,以能够实现对所述橡胶主簧(3)的预压缩,所述悬置托臂(4)通过所述橡胶主簧内骨架(6)与所述橡胶主簧(3)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能够实现预压缩功能,减小对相连接的部件的拉伸作用,具有较好的阻尼减振作用。

Description

悬置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置机构,具体地,涉及一种悬置结构;此外,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悬置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振动和噪声的控制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在目前开发的多种工程振动的控制技术措施中,阻尼减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发动机的悬置机构作为一种阻尼减振部件,不仅用于支撑和固定动力总成,且悬置机构还能够承受动力总成内部因发动机曲轴旋转和平移产生的往复惯性力及力矩,以及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作用于动力总成上的一切动态力,从而可以隔离由动力总成系统激励而引起的车架或车身的振动和高频噪声,以及隔离由于路面不平度而引起的车身振动向动力总成的传递,对整车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在现有的悬置机构中,受限于橡胶硫化工艺,橡胶主簧与橡胶弹簧内骨架之间在竖直方向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在减振过程中,使得悬置机构对相连接的部件产生较大的拉伸作用,影响部件的使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悬置结构,以能够克服或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悬置结构,该悬置结构能够实现预压缩功能,减小对相连接的部件的拉伸作用,具有较好的阻尼减振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较好的NVH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支架、底座、橡胶主簧、悬置托臂和橡胶主簧内骨架,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主簧的容置腔,以能够实现对所述橡胶主簧的预压缩,所述悬置托臂通过所述橡胶主簧内骨架与所述橡胶主簧连接。
优选地,所述橡胶主簧硫化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更优选地,所述预压缩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和底座两者中一者上的安装定位部以及另一者上的定位孔,所述安装定位部延伸出能够与所述定位孔间隙配合的空心圆柱。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圆柱的外轮廓为圆锥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圆柱的外轮廓的锥度为1:10。
可选地,所述定位孔为梯形台阶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包括相衔接的第一台阶孔段和第二台阶孔段,所述第一台阶孔段和第二台阶孔段衔接处形成的台阶面宽度大于0mm且不大于0.34mm。
具体地,所述第一台阶孔段的内轮廓为圆锥形。
更具体地,所述空心圆柱的壁厚为2.6mm~3.4mm。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中,支架与底座为分体式结构,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对橡胶主簧形成挤压,同时,缩减了支架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使减振过程中的位移量更小,从而减小了对相连接的零部件的拉伸作用,保证零部件的强度;而且,具有较好的减振作用。
具体地,在支架的延展边上设有安装定位部,安装定位部延伸出空心圆柱,对应地,底座的延展边上设置有定位孔,装配时,通过墩压工艺,使空心圆柱与定位孔之间过盈配合,缩减支架下表面与底座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对橡胶主簧实现压缩。
其中,空心圆柱的外轮廓为圆锥形,对应地,定位孔为梯形台阶孔,空心圆柱与定位孔之间过盈配合时,能够较好地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悬置结构的轴测装配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悬置结构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悬置结构的轴测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悬置结构的横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 2底座
3橡胶主簧 4悬置托臂
51安装定位部 52定位孔
53空心圆柱 54第一台阶孔段
55第二台阶孔段 56台阶面
6橡胶主簧内骨架 1a现有技术的悬置安装支架
2a现有技术的外骨架 3a现有技术的橡胶主簧
4a现有技术的内骨架 5a现有技术的金属托臂
b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特征。
需要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术语“上、下”是以悬置结构自身为基准,例如,支架1位于上方,相对地,底座2位于下方;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的方位术语,应当结合实际安装状态进行理解。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悬置结构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悬置结构由悬置安装支架1a、外骨架2a、橡胶主簧3a、内骨架4a以及金属托臂5a构成,悬置安装支架1a、外骨架2a、橡胶主簧3a、内骨架4a以及金属托臂5a依次连接,橡胶主簧3a硫化在外骨架2a与内骨架4a上,由于受限于橡胶硫化工艺,橡胶主簧3a在竖直方向上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b;在减振过程中,橡胶主簧3a移动的幅度较大,从而对相连接的零部件的拉伸作用较大;然而,在设计上,为了使车辆具有较好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与橡胶主簧3a相连接的零部件的刚度会相对小些,同时,又需要零部件在减振过程中的振动幅度较小;显然地,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悬置结构,以满足相应要求;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实施方式的悬置结构,包括支架1、底座2、橡胶主簧3、悬置托臂4和橡胶主簧内骨架6,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主簧3的容置腔,以能够实现对所述橡胶主簧3的预压缩,所述悬置托臂4通过所述橡胶主簧内骨架6与所述橡胶主簧3连接。
将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安装于车辆上,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与动力总成相适应,悬置结构通过悬置托臂4与动力总成相连接;支架1与底座2采用分体式设计,橡胶主簧3位于支架1与底座2之间的容置腔内,采用预压缩连接结构连接支架1与底座2,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可以缩小支架1下表面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的竖向距离,同时也对橡胶主簧3进行了压缩,这样,在减振过程中,橡胶主簧3的振动幅度相对减小,使得与之相连接的零部件所受拉伸作用更小,虽然零部件的刚度被设计的较小,但是,由于所受拉伸作用较小,相应地,零部件弹性变形较小,从而对振动和噪声具有较好的控制,使车辆具有较好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其中,橡胶主簧3可以硫化在底座2上,使橡胶主簧3能够较好地被固定在支架1与底座2之间;当然,也可以将橡胶主簧3硫化在支架1上;悬置托臂4套设在橡胶主簧内骨架6的框架内,橡胶主簧内骨架6套设在橡胶主簧3内的通孔中,实现悬置托臂4与橡胶主簧3的连接;橡胶主簧3的下端延伸出支撑结构,底座2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橡胶主簧3的凹槽,橡胶主簧3的支撑结构与底座2上的凹槽的两侧槽壁相抵接,而且,橡胶主簧3的支撑结构的底部形成弧形凹槽,使橡胶主簧3能够较为容易地被压缩。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5,预压缩连接结构包括安装定位部51和定位孔52,安装定位部51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下端延伸形成空心圆柱53;支架1与底座2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有延展边,支架1的延展边上设置安装定位部51,对应地,底座2的延展边上设置定位孔52,或者,支架1的延展边上设置定位孔52,对应地,底座2的延展边上设置安装定位部51;采用墩压工艺,可以使空心圆柱53与定位孔52之间过盈配合,从而缩减支架1下表面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的竖向距离。其中,一个定位孔52可以为圆孔,另一个定位孔52可以为腰形孔,以能够吸收装配孔公差,防止装配不对孔问题的出现。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以将空心圆柱53的外轮廓设置为圆锥形,利用圆锥形的结构特点,可以使空心圆柱53与定位孔52之间相对牢固地连接。
进一步地,与空心圆柱53圆锥形的外轮廓相对应,还可以对定位孔52内部结构进行相应的设计,例如,定位孔52可以为梯形台阶孔,使两者之间能够较好地配合;梯形台阶孔分为相衔接的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相衔接位置形成有台阶面56;这样,在墩压作用后,空心圆柱53发生形变,变形位置的结构会向台阶面56所在空间延伸,并与台阶面56贴靠,缩减支架1下表面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的竖向距离的同时,使空心圆柱53与定位孔52能够更加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具体地,可以设置空心圆柱53的壁厚为2.6mm~3.4mm,空心圆柱53的内孔为通孔,外轮廓为圆锥形,空心圆柱53的外轮廓的锥度为1:10,起到导向作用;定位孔52设计为梯形台阶孔,第一台阶孔段54的内表面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圆锥形表面,台阶面56的宽度不大于0.34mm,在未对支架1与底座2进行墩压时,空心圆柱53外表面与定位孔5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为0mm~0.15mm,在墩压后,空心圆柱53发生形变,与定位孔53之间的间隙消除,变为过盈配合;当然,第二台阶孔段55的内表面可以设置为圆锥形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如圆柱形。
为了便于更加深刻理解本实用新型悬置结构的技术构思和优点,以下结合图3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相对优选特征相对全面的结构形式。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悬置结构,包括支架1、底座2、橡胶主簧3、悬置托臂4和橡胶主簧内骨架6,支架1与底座2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橡胶主簧3位于容置腔内,橡胶主簧3硫化固定在底座2上,悬置托臂4通过橡胶主簧内骨架6与橡胶主簧3连接;支架1的两侧延伸形成有延展边,支架1的延展边上设置有安装定位部51,安装定位部51的下端延伸形成有空心圆柱53,安装定位部51与空心圆柱53的内径均为通孔,底座2的两侧也延伸形成有延展边,底座2的延展边上对应地形成有定位孔52;空心圆柱53的外轮廓为圆锥形,圆锥形的锥度为1:10,便于引导空心圆柱53插入定位孔52内,空心圆柱53的壁厚为2.6mm~3.4mm,定位孔52为梯形台阶孔,由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构成,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相衔接位置形成有台阶面56,台阶面56的宽度不大于0.34mm;当空心圆柱53插入定位孔2以后,在没有对支架1与底座2施加墩压时,空心圆柱53的外表面与第一台阶孔段54的内表面之间具有约为0.15mm的间隙,在对支架1与底座2施加墩压以后,空心圆柱53继续深入定位孔52,并发生形变,空心圆柱53的外表面与第一台阶孔段54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消除,两者之间变为过盈配合,缩减了支架1下表面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可知,采用分体式设计,使橡胶主簧3位于支架1与底座2之间的容纳腔内,通过对支架1和底座2施加墩压,支架1上的安装定位部51下端的空心圆柱53与底座2上的定位孔52实现过盈配合,使得支架1下表面与底座2上表面的距离减小,同时对橡胶主簧3实现预压缩;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在减振过程中橡胶主簧3的振动幅度减小,对与悬置结构相连的零部件的拉伸作用更小,使零部件的弹性变形的形变量更小,适应实际设计中的零部件刚度较小的特点,弱化振动和噪声,使车辆具有较好的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例如,行车中遇到不平的行使路面时,本实用新型的悬置结构可以缩短其竖直方向的距离,提升车辆在竖直方向的紧凑性,弱化车辆的过坎余震。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可以具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即采用了上述悬置结构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悬置结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底座(2)、橡胶主簧(3)、悬置托臂(4)和橡胶主簧内骨架(6),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通过预压缩连接结构连接,且所述支架(1)与底座(2)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橡胶主簧(3)的容置腔,以能够实现对所述橡胶主簧(3)的预压缩,所述悬置托臂(4)通过所述橡胶主簧内骨架(6)与所述橡胶主簧(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3)硫化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缩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1)和底座(2)两者中一者上的安装定位部(51)以及另一者上的定位孔(52),所述安装定位部(51)延伸出能够与所述定位孔(52)间隙配合的空心圆柱(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53)的外轮廓为圆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53)的外轮廓的锥度为1: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52)为梯形台阶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52)包括相衔接的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所述第一台阶孔段(54)和第二台阶孔段(55)衔接处形成的台阶面(56)宽度大于0mm且不大于0.34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孔段(54)的内轮廓为圆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53)的壁厚为2.6mm~3.4mm。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
CN202022175750.6U 2020-09-28 2020-09-28 悬置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3705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750.6U CN213705151U (zh) 2020-09-28 2020-09-28 悬置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5750.6U CN213705151U (zh) 2020-09-28 2020-09-28 悬置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05151U true CN213705151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795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5750.6U Active CN213705151U (zh) 2020-09-28 2020-09-28 悬置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051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6908U (zh) 一种电子真空泵的减震固定支架
EP2301772A1 (en) Pad for leaf spring
CN217026509U (zh) 一种橡胶弹簧隔振器及浮置板道床减振装置
CN107878176B (zh)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CN213705151U (zh) 悬置结构及车辆
CN116654095B (zh) 一种基于电机悬置结构的新能源汽车车架及其增稳方法
CN212657167U (zh) 一种汽车液压衬套以及汽车前悬架
CN211259460U (zh) 一种改善nvh性能的空气压缩机支架及汽车
CN210050252U (zh) 一种解决汽车轮胎声腔模态问题的吸振器
CN20670392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垫
CN217130183U (zh) 一种汽车用副车架衬套
CN219013255U (zh) 一种提高液压悬置与发动机连接减振效果的结构
CN210591359U (zh) 一种悬置
CN217227283U (zh) 发动机减震支架
CN215444877U (zh) 结构加强汽车橡胶减震块
CN211663022U (zh) 一种抗衰变能力强的悬架弹簧件
CN216942650U (zh) 支架及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9082077U (zh) 衬套、底盘以及汽车
CN219277227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过渡支架
CN110962516B (zh) 用于车辆的控制臂以及车辆
CN114857205B (zh) 一种控制臂液压衬套和车辆
CN216741905U (zh) 一种用于电动压缩机的减震结构
CN215705640U (zh) 悬置系统及车辆
CN218929183U (zh) 衬套总成、衬套悬置及车辆
CN217679363U (zh) 挖掘机用发动机悬置结构及挖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