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92595U -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92595U
CN213692595U CN202022633507.4U CN202022633507U CN213692595U CN 213692595 U CN213692595 U CN 213692595U CN 202022633507 U CN202022633507 U CN 202022633507U CN 213692595 U CN213692595 U CN 213692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copper plate
angle
connection devic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335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增炯
徐平安
刘泽标
林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335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92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92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92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插座组件和安装在充电桩上的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对接的第二导电件、矫正机构及安装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矫正件,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充电连接装置自动充电时对接角度偏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行走装置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了自动行走的机器人,沿轨道行驶的车辆、遥控行驶的车辆、有人驾驶及自主行驶的车辆等等,大部分都要靠充电来提供动力,并且电力也是一种环保的能源,得到大力的提倡。
但是现在的充电过程有两种,一种是人工充电,即需要人来插拔充电插头,其优点是可以通过软线连接来弥补位置的偏差。另一种是自动充电,现有的实现自动充电的方式所需零件较多,且结构复杂,车辆自动充电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对接位置偏移、角度偏差使得对接不成功,无法高效完成自主充电动作,且对接过程易损坏设备,造成自动充电桩使用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针对现有的充电连接装置自动充电时对接角度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插座组件和安装在充电桩上的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对接的第二导电件、矫正机构及安装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矫正件,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矫正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
可选地,所述缓冲件和所述安装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角度矫正件,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所述安装件通过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与所述缓冲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件为气弹簧。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为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插座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正极铜板和第一负极铜板,所述第一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一负极铜板并排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上;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正极铜板、第二负极铜板和胶芯,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胶芯两侧;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胶芯连接;
且所述第一正极铜板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对接,所述第一负极铜板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对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支架和插头壳体;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上,所述矫正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插头壳体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头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胶芯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外侧沿所述导向孔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胶芯容置于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沿所述让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胶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和所述胶芯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充电桩上,安装件上设置第一角度矫正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第一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存在倾斜对接时,第一导电件边沿首先与第二导电件边沿接触,向第一角度矫正件施加一个侧向力,使得第一角度矫正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电件的进行偏移,以使第二导电件与第一导电件平行接触,完成对接充电,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装置的插头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装置的插头组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连接装置的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插座组件10和安装在充电桩上的插头组件20,所述插座组件10包括第一导电件11。所述插头组件20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1对接的第二导电件21、矫正机构及安装件22。所述第二导电件21安装在所述安装件22上。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矫正件23,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件21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11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为可转动件,所述第二导电件21通过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与所述安装件22转动连接所述安装件22安装于所述充电桩上,具体地,安装件22通过螺栓安装在充电桩上。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件22上设置第一角度矫正件23和第二导电件21,通过第一角度矫正件23分别连接安装件22和第二导电件21,使得第一导电件11与第二导电件21存在倾斜对接时,第一导电件11边沿首先与第二导电件21边沿接触,向第一角度矫正件23施加一个侧向力,第一角度矫正件23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导电件21的进行偏移,以使第二导电件21与第一导电件11平行接触,完成对接充电,结构简单。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矫正机构还包括缓冲件24,所述缓冲件24设置在所述安装件22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安装件22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件24实现停车距离补偿,车辆在接到停车信号后,由于惯性,还会往前进行一段距离,通过在安装件22和第一角度矫正件23之间设置缓冲件24,防止安装件22与充电桩发生碰撞。在车辆往前走的过程中,通过压缩缓冲件24,实现停车距离补偿,防止由于车的惯性,撞坏充电连接装置。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24和所述安装件22之间设置有第二角度矫正件25,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25为可转动件,所述安装件22通过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25与所述缓冲件24转动连接。当所述缓冲件24发生弯曲性形变时,带动第二角度矫正件25转动,防止安装件22在充电桩内产生移动,保证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21完全对接。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24为气弹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为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导电件21与安装件22之间安装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使得第一导电件11与第二导电件21对接时,若第一导电件11在竖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有倾斜角度时,第一导电件11对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施加侧向力,使得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转动带动第二导电件21进行移动,以确保第二导电件21与第一导电件11平行接触,完成对接充电。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组件10还包括插座壳体12,所述第一导电件11包括第一正极铜板111和第一负极铜板112,所述第一正极铜板111和所述第一负极铜板112并排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12上。
所述第二导电件21包括第二正极铜板211、第二负极铜板212和胶芯213,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分别安装在所述胶芯213两侧,具体地,第二正极铜板211、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和胶芯213通过包胶成型。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23与所述胶芯213连接。
且所述第一正极铜板111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对接,所述第一负极铜板112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对接。
具体地,胶芯213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角度矫正件23,分别设置胶芯213上部,每一第一角度矫正件23上设置有一个气弹簧,每一气弹簧与安装件2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角度矫正件25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停车后插座组件10与充电桩的插头组件20存在位置偏差时,通过增加插座组件10中的第一正极铜板111和第一负极铜板112的长宽尺寸,从而补偿车辆位置偏差。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22包括安装支架221和插头壳体222。所述安装支架22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上,所述矫正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21上,具体地,缓冲件24通过第二角度矫正件25安装在安装支架221上。所述插头壳体222与所述安装支架221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头壳体222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胶芯213的导向孔223,所述导向孔223外侧沿所述导向孔223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让位槽224。所述胶芯213容置于所述导向孔223,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沿所述让位槽224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铜板111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对接时和所述第一负极铜板112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对接时,当对接存在倾斜角度时,第一正极铜板111和第一负极铜板112对第二正极铜板211和第二负极铜板212施加作用力,第二正极铜板211和第二负极铜板212带动胶芯213在导向孔223中移动,使得角度第一角度矫正件23受到侧向力,带动胶芯213进行转动,实现第一正极铜板111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的对接和所述第一负极铜板112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的对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和所述胶芯213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31,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和所述胶芯213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32。在充电过程中,第一正极铜板111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211以及所述第一负极铜板112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212发生接触不良时,会导致第一导电件11和第二导电件21的温度过高,可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3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2实时采集第二正极铜板211和第二负极铜板212的温度,并与控制器的配合,假如温度过高,及时切断车辆的充电,从而实现温度过高保护。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插座组件和安装在充电桩上的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对接的第二导电件、矫正机构及安装件;所述第二导电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矫正件,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上远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所述第二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机构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安装件和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和所述安装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角度矫正件,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为可转动件,所述安装件通过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与所述缓冲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气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和所述第二角度矫正件为万向头连接件或球绞连接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插座壳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正极铜板和第一负极铜板,所述第一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一负极铜板并排设置在所述插座壳体上;
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正极铜板、第二负极铜板和胶芯,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胶芯两侧;所述第一角度矫正件与所述胶芯连接;
且所述第一正极铜板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对接,所述第一负极铜板与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支架和插头壳体;所述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充电桩上,所述矫正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插头壳体与所述安装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头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胶芯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外侧沿所述导向孔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胶芯容置于所述导向孔,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第二负极铜板沿所述让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铜板和所述胶芯之间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负极铜板和所述胶芯之间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CN202022633507.4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Active CN213692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3507.4U CN21369259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33507.4U CN21369259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92595U true CN213692595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1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33507.4U Active CN213692595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92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4473B2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充電装置
CN203502756U (zh) 一种充电插头自动伸缩控制设施
CN103425073A (zh) 一种充电插头自动伸缩控制系统
CN109217022B (zh) 柔性充电枪头及自动充电装置
WO2020107514A1 (zh) 偏转式车辆受电装置
CN216698913U (zh) 用于水平方向对接的车端电连接器和电动汽车
CN210985081U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自动充电对接机构
CN213692595U (zh)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CN111478384A (zh) 一种磁吸式机器人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系统
JP4645724B2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CN109228896B (zh) 一种自适应性接触件连接机构及其充电弓
CN107069331B (zh) 应用于移动平台的自动充电对接插口
CN107040028B (zh) 充电装置
CN212136794U (zh) Agv小车充电接口装置
CN21072353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传导式自动电连接机构
JP2002158062A (ja) 移動ロボットの外部電源接続装置
CN219600981U (zh) 一种自走车充电桩
CN213354217U (zh) 一种巡视车的回充结构
CN210363413U (zh) 一种自动充电装置及agv充电系统
CN213026735U (zh) 一种柔性连接组件及柔性充电装置
CN114301155A (zh) 一种数据中心分布式ups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211981834U (zh) 光伏组件测试工装
CN212485664U (zh) 一种自动伸缩充电机构
CN215989355U (zh) 充电刷头组件、充电桩及行驶装置
CN217010413U (zh) 一种自动调节移动机器人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