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8025U -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88025U CN213688025U CN202022205455.0U CN202022205455U CN213688025U CN 213688025 U CN213688025 U CN 213688025U CN 202022205455 U CN202022205455 U CN 202022205455U CN 213688025 U CN213688025 U CN 2136880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enser
- heat exchange
- tube
- exchange tube
- position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包括冷凝管、矩形翅片和导流排管,冷凝管的一侧设有右定位板,右定位板远离冷凝管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冷却水进口贯穿右定位板的表面并与冷凝管密封连接,右定位板远离冷凝管的一侧还设有冷却水出口,右定位板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吊装孔,第一吊装孔贯穿右定位板的表面,冷凝管靠近右定位板的顶部设有液态制冷剂入口,液态制冷剂入口设有电子膨胀阀,冷凝管的内部设有冷却仓。该种冷凝器换热管,通过设有的左定位板、第一吊装孔、右定位板和第二吊装孔,将冷凝器固定,使其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通过设有的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实现冷却水的进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背景技术
换热管是换热器的元件之一,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热量的交换。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等温性。它是一种能快速将热能从一点传至另一点的装置,而且几乎没有热损耗,因此它被称作传热超导体,其导热系数为铜的数千倍。
目前,现有的冷凝器大多为直流过冷器,使得冷凝管内的接触面较小,导致换热性能差,很难保证过冷度在5度以上,且现有的冷凝器,大多无法精准控制水温,响应速度较慢,同时调节速度也很缓慢,能量调节的范围较小,很难达到迅速响应和迅速调节的特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包括冷凝管、矩形翅片和导流排管,所述冷凝管的一侧设有右定位板,所述右定位板与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右定位板远离冷凝管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所述冷却水进口贯穿右定位板的表面并与冷凝管密封连接,所述右定位板远离冷凝管的一侧还设有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贯穿右定位板的表面并与冷凝管密封连接,所述右定位板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贯穿右定位板的表面,所述冷凝管靠近右定位板的顶部设有液态制冷剂入口,所述液态制冷剂入口穿透冷凝管的顶部表面与内部链接,所述液态制冷剂入口设有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通过设有的螺旋纹与液态制冷剂入口螺旋连接,所述冷凝管的内部设有冷却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仓内部一端设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的一端固定于冷却仓的一端,所述进水阀与冷却水进口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阀远离冷却水进口的一端设有高效换热管,所述高效换热管与进水阀密封连接,所述高效换热管由若干排管束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效换热管的外圈表面设有若干个矩形翅片,所述矩形翅片并排等距排布在高效换热管的外圈表面并与高效换热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高效换热管远离进水阀的一端设有出水阀,所述出水阀与高效换热管密封连接,所述出水阀固定于冷却仓的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远离右定位板的一侧顶部设有气态制冷剂入口,所述气态制冷剂入口贯穿冷凝管的表面与冷却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一端穿透冷凝管的表面与冷却仓连通,所述液位传感器的型号为LR700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靠近液位传感器的一端设有左定位板,所述左定位板与冷凝管固定连接,所述左定位板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二吊装孔穿透左定位板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管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导流排管,所述导流排管穿透冷凝管的顶部表面与冷却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冷凝器换热管,通过设有的电子膨胀阀,实现响应迅速、调节迅速和能量调节范围大的特性,通过将电子膨胀阀安装在液态制冷剂入口处,利用电子膨胀阀的特性来调节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在通过控制流经电子膨胀阀的电压或者电流,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实现对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的控制,通过电子膨胀阀的响应迅速的特性,实现冷凝器的迅速调节特点,且能够精准的掌握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进而实现对制冷温度的精准控制,使其冷却温度更加稳定,过冷度能够稳定在5度以上,使得能量的调节范围更大,通过将换热管设计为若盘排管束,增加换热管的接触面积,提升对冷却仓内的空间充分利用,使得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更大,从而提升换热效率,通过设有的气态冷却剂入口和液态冷却剂入口,实现气态和液态的双重冷却作用,使得冷却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提高冷凝器的冷却强度,通过设有的液位传感器,实现对冷却仓内的液位监控的作用,防止液位过底或者过高,损坏冷凝器,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换热管的换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换热管的换热管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管;2、右定位板;3、冷却水进口;4、冷却水出口;5、第一吊装孔;6、液态制冷剂入口;7、进水阀;8、冷却仓;9、矩形翅片;10、气态制冷剂入口;11、液位传感器;12、左定位板;13、第二吊装孔;14、导流排管;15、高效换热管;16、出水阀;17、电子膨胀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包括冷凝管1、矩形翅片9和导流排管14,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右定位板2,右定位板2与冷凝管1固定连接,右定位板2远离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3,冷却水进口 3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并与冷凝管1密封连接,右定位板2远离冷凝管1的一侧还设有冷却水出口4,冷却水出口4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并与冷凝管1密封连接,右定位板2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吊装孔5,第一吊装孔5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冷凝管1靠近右定位板2的顶部设有液态制冷剂入口6,液态制冷剂入口 6穿透冷凝管1的顶部表面与内部链接,液态制冷剂入口6设有电子膨胀阀17,电子膨胀阀17通过设有的螺旋纹与液态制冷剂入口6螺旋连接,冷凝管1的内部设有冷却仓8,通过设有的左定位板12、第一吊装孔5、右定位板2和第二吊装孔13,将冷凝器固定,使其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通过设有的冷却水进口3和冷却水出口4,实现冷却水的进出。
其中,冷却仓8内部一端设有进水阀7,进水阀7的一端固定于冷却仓8的一端,进水阀7与冷却水进口3密封连接,通过设有的进水阀7,实现冷却水的引流的功能。
进水阀7远离冷却水进口3的一端设有高效换热管15,高效换热管15与进水阀7密封连接,高效换热管15由若干排管束组成,通过设有的高效换热管15,实现冷凝器的换热的功能,通过将高效换热管15设计成若干排管束,使其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其中,高效换热管15的外圈表面设有矩形翅片9,若干个矩形翅片9并排等距排布在高效换热管15的外圈表面并与高效换热管15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的矩形翅片9,增加换热面积,提升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其中,高效换热管15远离进水阀7的一端设有出水阀16,出水阀16与高效换热管15密封连接,出水阀16固定于冷却仓8的内壁,通过设有的出水阀16,使得经过换热的冷却水引流出冷凝器,换热管能够继续为流入的冷却水进行换热。
其中,冷凝管1远离右定位板2的一侧顶部设有气态制冷剂入口10,气态制冷剂入口10贯穿冷凝管1的表面与冷却仓8连接,通过设有的气态制冷剂入口,实现冷凝器的气态制冷的功能,配合液态制冷剂入口6,实现冷凝器的双重制冷效果,大大提升了冷凝器的工作效率。
其中,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1,液位传感器11的一端穿透冷凝管1的表面与冷却仓8连通,液位传感器11的型号为LR7000,通过设有的液位传感器11,实现对冷却仓8内的液位监控的作用,防止液位过底或者过高,损坏冷凝器,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其中,冷凝管1靠近液位传感器11的一端设有左定位板12,左定位板12 与冷凝管1固定连接,左定位板12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吊装孔13,第二吊装孔 13穿透左定位板12的表面,通过设有的左定位板12、第一吊装孔5、右定位板 2和第二吊装孔13,将冷凝器固定,使其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
其中,冷凝管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导流排管14,导流排管14穿透冷凝管 1的顶部表面与冷却仓8连通,通过设有的导流排管14,实现对设备的排气功能,使得换热后的气体能够排出冷凝管1,为冷凝管1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工作原理:通过设有的左定位板12、第一吊装孔5、右定位板2和第二吊装孔13,将冷凝器固定,使其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通过设有的冷却水进口3和冷却水出口4,实现冷却水的进出,在冷却水进入后,流经进水阀7,通过进水阀7流入高效换热管15,在高效换热管15内进行换热,通过设有的电子膨胀阀17,实现响应迅速、调节迅速和能量调节范围大的特性,通过设有的矩形翅片9,增加换热面积,达到快速换热的效果,通过将电子膨胀阀17安装在液态制冷剂入口6处,利用电子膨胀阀17的特性来调节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在通过控制流经电子膨胀阀17的电压或者电流,控制电子膨胀阀17的开度,从而实现对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的控制,通过电子膨胀阀17的响应迅速的特性,实现冷凝器的迅速调节的特点,且能够精准的掌握液态制冷剂的流入量,进而实现对制冷温度的精准控制,使其冷却温度更加稳定,过冷度能够稳定在5度以上,使得能量的调节范围更大,通过将高效换热管15设计为若盘排管束,增加换热接触面积,提升对冷却仓8内的空间充分利用,使得高效换热管15的换热面积更大,从而提升换热效率,通过设有的气态冷却剂入口10和液态制冷剂入口6,实现气态和液态的双重冷却作用,使得冷却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提高冷凝器的冷却强度,通过设有的液位传感器11,实现对冷却仓8内的液位监控的作用,防止液位过底或者过高,损坏冷凝器,使其无法正常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的目的仅为了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并不意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限制于所给出的任何示例。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9)
1.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包括冷凝管(1)、矩形翅片(9)和导流排管(14),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右定位板(2),所述右定位板(2)与冷凝管(1)固定连接,所述右定位板(2)远离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冷却水进口(3),所述冷却水进口(3)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并与冷凝管(1)密封连接,所述右定位板(2)远离冷凝管(1)的一侧还设有冷却水出口(4),所述冷却水出口(4)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并与冷凝管(1)密封连接,所述右定位板(2)的四周开设有第一吊装孔(5),所述第一吊装孔(5)贯穿右定位板(2)的表面,所述冷凝管(1)靠近右定位板(2)的顶部设有液态制冷剂入口(6),所述液态制冷剂入口(6)穿透冷凝管(1)的顶部表面与内部链接,所述液态制冷剂入口(6)设有电子膨胀阀(17),所述电子膨胀阀(17)通过设有的螺旋纹与液态制冷剂入口(6)螺旋连接,所述冷凝管(1)的内部设有冷却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仓(8)内部一端设有进水阀(7),所述进水阀(7)的一端固定于冷却仓(8)的一端,所述进水阀(7)与冷却水进口(3)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7)远离冷却水进口(3)的一端设有高效换热管(15),所述高效换热管(15)与进水阀(7)密封连接,所述高效换热管(15)由若干排管束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管(15)的外圈表面设有若干个矩形翅片(9),所述矩形翅片(9)并排等距排布在高效换热管(15)的外圈表面并与高效换热管(15)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换热管(15)远离进水阀(7)的一端设有出水阀(16),所述出水阀(16)与高效换热管(15)密封连接,所述出水阀(16)固定于冷却仓(8)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远离右定位板(2)的一侧顶部设有气态制冷剂入口(10),所述气态制冷剂入口(10)贯穿冷凝管(1)的表面与冷却仓(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的一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1),所述液位传感器(11)的一端穿透冷凝管(1)的表面与冷却仓(8)连通,所述液位传感器(11)的型号为LR7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靠近液位传感器(11)的一端设有左定位板(12),所述左定位板(12)与冷凝管(1)固定连接,所述左定位板(12)的四周开设有第二吊装孔(13),所述第二吊装孔(13)穿透左定位板(12)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器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导流排管(14),所述导流排管(14)穿透冷凝管(1)的顶部表面与冷却仓(8)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5455.0U CN213688025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05455.0U CN213688025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88025U true CN213688025U (zh) | 2021-07-13 |
Family
ID=76751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05455.0U Active CN213688025U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88025U (zh)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22205455.0U patent/CN2136880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17712A1 (en) | High-efficiency extra-large cooling capacity series chiller in energy station | |
CN213454414U (zh) | 一种自然冷却式控温机 | |
CN115742663A (zh) | 电池热管理系统 | |
CN213688025U (zh) | 一种冷凝器换热管 | |
CN213636112U (zh) | 冷水机组与储能系统 | |
CN203413884U (zh) | 一种新型高效壳管式水冷凝器 | |
CN110701833A (zh) | 一种水冷壳管式冷凝器 | |
CN215724441U (zh) | 用于寒冷季节户外冷却冷冻水节能装置 | |
CN212565840U (zh) | 一种相变式换热器工质侧温度精确控制系统 | |
CN211261430U (zh) | 节能的工艺设备冷却水系统 | |
CN210318005U (zh) | 一种液压系统节能装置 | |
CN210861832U (zh) | 一种水冷壳管式冷凝器 | |
CN209893680U (zh) | 一种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节流装置 | |
CN209295726U (zh) | 一种双重气水换热器 | |
CN207816044U (zh) | 一种抗热胀冷缩的换热器 | |
CN203100177U (zh) | 一种冷凝换热器 | |
CN219607709U (zh) | 一种工艺降温水回收节能装置 | |
CN109945718A (zh) | 一种防止高温冷却器前级支撑板过热的冷却装置 | |
CN213514602U (zh) | 一种新型结晶罐冷却系统 | |
CN217632598U (zh) | 一种工艺塔副产蒸汽余热发电装置 | |
CN216287886U (zh) | 一种变压器用油水冷却器的新型空载及负载管路结构 | |
CN217442332U (zh) | 一种模组式介质热换器结构 | |
CN211843379U (zh) | 一种压机分段节能冷却系统 | |
CN202709566U (zh) | 非过冷型冷凝器 | |
CN221858836U (zh) | 双换双冷全预混相变热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