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8893U -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8893U
CN213678893U CN202022813523.1U CN202022813523U CN213678893U CN 213678893 U CN213678893 U CN 213678893U CN 202022813523 U CN202022813523 U CN 202022813523U CN 213678893 U CN213678893 U CN 213678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pipeline
kettle
convey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35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刚
孙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kemet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kemet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kemet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kemet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35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78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8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8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化无机粉体颗粒制备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包括:冷却釜(1)和物料传输管(2),物料通过所述物料传输管(2)进入所述冷却釜,并沿所述冷却釜(1)的内壁螺旋下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对高温物料冷却降温时,冷却速度快、时间短、冷却效果好,并且装置整体布置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极高。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可以使得物料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冷却效果更好的同时,可以使得颗粒物料之间不会粘结,不会因为颗粒物料表面结晶而粘结成团导致产品失效,所以在有效冷却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成品率。

Description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化无机粉体颗粒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有机化无机粉体颗粒制备过程中颗粒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有机化无机粉体颗粒制备过程中,例如制备碳酸钙粉末颗粒的过程,因为需要对无机粉体进行高温搅拌、改性和造粒(例如加入有机粉体与有机粉体反应生成有机化无机粉体,然后经过造粒最终形成有机粉体颗粒)等操作,因此使得通过无机粉体制备的颗粒具有相当高的温度,具有较高温度的颗粒物料在传输出料的过程中会对传输管路和相应的容器造成大量的热传导,导致管路和容器等结构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工作而降低使用寿命,增加成本投入。
现有的颗粒物料冷却普遍采用空气冷却,一方面是将在运输过程中的颗粒物料裸露在空气中让其自然冷却,另一方面是增加运输管路的长度使其降温。如此设置使得颗粒物料的冷却时间过长,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投入更多,而且使得系统设备占地面积和体积更大,工作效率极低。因为无机粉体在制备颗粒时的温度极高,采用传统的冷却方式进行冷却传输,冷却的效果差,所以冷却周期长。不仅如此,有机粉体颗粒在制备完成时因为颗粒表面结晶,而且颗粒的温度较高,现有的冷却方式在传输颗粒物料的过程中容易粘结成团,导致成品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包括:冷却釜和物料传输管,所述物料传输管与所述冷却釜的一端连接,物料通过所述物料传输管进入所述冷却釜,并沿所述冷却釜的内壁螺旋下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物料传输管包括物料冷却传输管路和物料缓冲输送管路,所述物料缓冲输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釜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上具有用于冷却管内传输物料的第一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外围的管路套筒、设置在所述管路套筒一端的入水口和设置在所述管路套筒另一端的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物料缓冲输送管路由卸风管路和投送管路组成;
所述卸风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投送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投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釜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卸风管路上设有若干出风孔,并且所述卸风管路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或开启部分所述风孔的封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冷却釜由圆柱釜体和圆锥釜体组成,所述圆柱釜体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投送管路连接的物料入口,所述圆锥釜体远离所述圆柱釜体的端部设有物料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投送管路与所述物料入口连接,并且所述投送管路的外壁或者外壁延长线临近或者重合于所述圆柱釜体上相应切面的内壁的切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冷却釜还包括用于冷却釜内物料的第二冷却结构,所述第二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圆柱釜体和所述圆锥釜体外围的套筒、设置在所述套筒一端的通水口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另一端的排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与所述物料出口连接的物料排出机构,所述物料排出机构包括鼓风机和一端与所述物料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机连接的物料漏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物料漏斗包括物料漏斗本体、设置在所述物料漏斗本体端部的入风口和与所述入风口连通的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风口的截面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鼓风机具有连接所述入风口的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包括出风管路和增压管路,所述增压管路与所述入风口连通,并且所述增压管路的直径小于所述出风管路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物料冷却传输管路上具有用于冷却管内传输物料的第一冷却结构,该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物料冷却传输管路外围的管路套筒以及设置在该管路套筒上端的入水口和设置在管路套筒下端的出水口。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外接水管分别连接入水口和出水口,这样冷却水在冷却管内物料导致温度升高时,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水,使得物料通过物料冷却传输管路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冷却,不会因为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导致冷却降温的效果变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冷却釜包括用于冷却釜内物料的第二冷却结构,第二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釜体外壁的套筒以及设置在套筒上端的通水口和设置在套筒下端的排水口。如此设置,同样可以通过外接的水管分别连接通水口和排水口,这样冷却水在冷却釜内物料导致温度升高时,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水,使得物料通过冷却釜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冷却,不会因为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和不能更换导致冷却降温的效果变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用于输送物料的物料传输管和用于缓冲暂存物料的冷却釜均设置有冷却结构,并且通过冷却结构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介质,这样的设置使得物料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被持续有效地冷却降温,使得诸如系统制备的高温碳酸钙颗粒等物料在传输过程中被冷却的效率极高,可以持续运输和出料,不会因为冷却效果差而导致运输时间过长或者管线装配过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卸风管路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孔,并且卸风管路上还可设有用于封闭或者开启上述若干个出风孔中的部分出风孔的封孔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封孔结构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者是设置在物料缓冲输送管路上可以往复移动的具有密封作用的封闭套结构,这样当需要封闭或者开启部分出风孔时,可以通过塑料薄膜的安装或者拆除,或者通过封闭套结构的移动,来实现封闭或者开启。如此设置,在通过例如鼓风机将物料通过物料冷却传输管路吹送至物料缓冲输送管路部分时,可以使得卸风管路上的若干个出风孔将传送物料的动力风卸载掉一部分,这样剩余的作为动力的风能够将物料以适当的动力传送至冷却釜中,使得物料不会因为过大的风力冲撞冷却釜的内壁后直接掉落至冷却釜的底部导致物料冷却不均。不仅如此,设置上述出风孔在卸风的同时同样能够带走管内和物料的部分热量,同样起到了冷却降温和降压的作用。不仅如此,设置的上述封孔结构是为了调整卸风量,使得传送物料至冷却釜中时能够具有适当的动力,而不至于风力过大。进一步地,在上述卸风管路后设置的无孔的投送管路则是为了保持卸风后的适当风力动能,使得在将物料投送至冷却釜中时,风力可以保持部分卸载后的恒定状态,使得物料投送平稳,不会出现动力不足或者动力过大的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投送管路与物料入口连接,并且投送管路处于物料入口所在的圆柱釜体的横切面上,其为水平布置的,而且投送管路的外壁临近上述切面的外圆切线。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投送管路通过卸风管路适当地卸风后保留的适当风力将物料投送至冷却釜中时,物料通过投送管路的出口后能够沿着冷却釜的内壁进行离心式螺旋下降,这样使得物料可以均匀并且以适当的速度沿着冷却釜的内壁下降,使得物料降温更加充分均匀,冷却效果提升一个级别。同时,也保证了物料不会垂直落入冷却釜的底部,保证了冷却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出风口的截面面积大于入风口的截面面积。鼓风机具有连接入风口的送风管,送风管包括出风管路和增压管路,增压管路与入风口连通,并且增压管路的直径小于出风管路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鼓风机通过增压管路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动力风力,然后通过入风口将物料漏斗本体下来的物料通过较大的出风口排出,使得具有足够的风力动能将较多的物料送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使得物料传输速度快,工作效率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采用风力传送物料时,可以使得物料在物料传输管中以分散的状态进行传输,通过物料传输管进入冷却釜时,物料切向进入冷却釜后在冷却釜的内壁上以离心方式螺旋下滑,同样形成了物料之间的分散传输运动,这样使得物料不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冷却效果更好,而且使得颗粒物料之间不会粘结,不会因为颗粒物料表面结晶而粘结成团导致产品失效,所以在有效冷却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物料冷却传输管路的剖视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冷却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包括:冷却釜1、物料传输管2和物料排出机构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釜1为立式结构,物料传输管2与冷却釜1的上端连通,而物料排出机构3与冷却釜1的下端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传输管2包括用于对颗粒物料进行初步冷却的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和将初步冷却的物料以合适的动力和速度投入冷却釜1中沿着冷却釜1的内壁缓慢均匀下滑的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其中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的左端与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连接,另一端与冷却釜1的上端连接。
如图1所示,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是横向布置的,而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是倾斜向下布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和冷却釜1均具有如下详述的冷却内部物料的冷却结构。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物料冷却传输管路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上具有用于冷却管内传输物料的第一冷却结构,该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套设在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外围的管路套筒2011以及设置在该管路套筒2011上端的入水口2012和设置在管路套筒2011下端的出水口2013。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外接水管分别连接入水口2012和出水口2013,这样冷却水在冷却管内物料导致温度升高时,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水,使得物料通过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冷却,不会因为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导致冷却降温的效果变差。
进一步地,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冷却釜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冷却釜1包括用于冷却釜内物料的第二冷却结构103,第二冷却结构103包括套设在釜体外壁的套筒1031以及设置在套筒1031上端侧壁的通水口1032和设置在套筒1031下端侧壁的排水口1033。如此设置,同样可以通过外接的水管分别连接通水口1032和排水口1033,这样冷却水在冷却釜内物料导致温度升高时,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水,使得物料通过冷却釜1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冷却,不会因为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和不能更换导致冷却降温的效果变差。
由上可知,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于输送物料的物料传输管2和用于缓冲暂存物料的冷却釜1均设置有冷却结构,并且通过冷却结构可以实现自由更换冷却介质,这样的设置使得物料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被持续有效地冷却降温,使得诸如系统制备的高温碳酸钙颗粒等物料在传输过程中被冷却的效率极高,可以持续运输和出料,不会因为冷却效果差而导致运输时间过长或者管线装配过长。
不仅如此,除了上述冷却方式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以下方案:
如图1所示,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是由卸风管路2021和投送管路2022组成的,其中卸风管路2021的左端与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的上端连接,右端与投送管路2022的左端连接,而投送管路2022的右端与冷却釜1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卸风管路2021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孔2021a,并且卸风管路2021上还可设有用于封闭或者开启上述若干个出风孔2021a中的部分出风孔2021a的封孔结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封孔结构可以为塑料薄膜或者是设置在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上可以往复移动的具有密封作用的封闭套结构,这样当需要封闭或者开启部分出风孔2021a时,可以通过塑料薄膜的安装或者拆除,或者通过封闭套结构的移动,来实现封闭或者开启。
如此设置,在通过例如鼓风机将物料通过物料冷却传输管路吹送至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部分时,可以使得卸风管路2021上的若干个出风孔2021a将传送物料的动力风卸载掉一部分,这样剩余的作为动力的风能够将物料以适当的动力传送至冷却釜1中,使得物料不会因为过大的风力冲撞冷却釜1的内壁后直接掉落至冷却釜的底部导致物料冷却不均。不仅如此,设置上述出风孔2021a在卸风的同时同样能够带走管内和物料的部分热量,同样起到了冷却降温和降压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上可知,设置的上述封孔结构是为了调整卸风量,使得传送物料至冷却釜1中时能够具有适当的动力,而不至于风力过大。进一步地,在上述卸风管路2021后设置的无孔的投送管路2022则是为了保持卸风后的适当风力动能,使得在将物料投送至冷却釜1中时,风力可以保持部分卸载后的恒定状态,使得物料投送平稳,不会出现动力不足或者动力过大的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式结构的冷却釜1是由圆柱釜体101和圆锥釜体102组成的,其中圆柱釜体101位于圆锥釜体102之上。如图1所示,圆柱釜体101的上端的侧壁上设有物料入口1011,上述投送管路2022正是通过与物料入口1011的连接将物料投送至冷却釜1中的。如图1所示,圆锥釜体101的下端设有物料出口1021。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冷却结构103与冷却釜1形配,即第二冷却结构的套筒1031也是由上面圆柱形套筒和下面圆锥形套筒组合而成的。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投送管路2022与物料入口1011连接,并且投送管路2022处于物料入口1011所在的圆柱釜体101的横切面上,其为水平布置的,而且投送管路2022的外壁(即图1中示出的一侧的外壁)或者外壁延长线临近或者重合于上述切面的外圆切线,即临近或者重合于圆柱釜体101的弧形内壁的切线。如此设置的好处在于,当投送管路2022通过卸风管路2021适当地卸风后保留的适当风力将物料投送至冷却釜1中时,物料通过投送管路2022的出口后能够沿着冷却釜1的内壁进行离心式螺旋下降,这样使得物料可以均匀并且以适当的速度沿着冷却釜1的内壁下降,使得物料降温更加充分均匀,冷却效果提升一个级别。同时,也保证了物料不会垂直落入冷却釜1的底部,保证了冷却效率。
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物料冷却传输装置还包括与物料出口1021连接的物料排出机构3,物料排出机构3包括鼓风机301和物料漏斗302。如图1所示,物料漏斗302的上端与物料出口1021连接,下端与鼓风机301连接。如图1所示,物料漏斗302包括物料漏斗本体3021、设置在物料漏斗本体3021端部的入风口3022和与入风口3022连通的出风口3023。如图1所示,出风口3023的截面面积大于入风口3022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鼓风机301具有连接入风口3022的送风管3011,送风管3011包括出风管路3011a和增压管路3011b,增压管路3011b与入风口3022连通,并且增压管路3011b的直径小于出风管路3011a的直径。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鼓风机301通过增压管路3011b可以形成具有一定动力风力,然后通过入风口3022将物料漏斗本体3021下来的物料通过较大的出风口3023排出,使得具有足够的风力动能将较多的物料送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使得物料传输速度快,工作效率更高。
由上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对高温物料冷却降温时,冷却速度快、时间短、冷却效果好,并且装置整体布置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极高。重要的是,采用风力传送物料时,可以使得物料在物料传输管中以分散的状态进行传输,通过物料传输管进入冷却釜时,物料切向进入冷却釜后在冷却釜的内壁上以离心方式螺旋下滑,同样形成了物料之间的分散传输运动,这样使得物料不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冷却效果更好,而且使得颗粒物料之间不会粘结,不会因为颗粒物料表面结晶而粘结成团导致产品失效,所以在有效冷却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成品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釜(1)和物料传输管(2),所述物料传输管(2)与所述冷却釜(1)的一端连接,物料通过所述物料传输管(2)进入所述冷却釜,并沿所述冷却釜(1)的内壁螺旋下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传输管(2)包括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和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所述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的一端与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釜(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上具有用于冷却管内传输物料的第一冷却结构,所述第一冷却结构包括套设在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外围的管路套筒(2011)、设置在所述管路套筒(2011)一端的入水口(2012)和设置在所述管路套筒(2011)另一端的出水口(20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缓冲输送管路(202)由卸风管路(2021)和投送管路(2022)组成;
所述卸风管路(2021)的一端与所述物料冷却传输管路(2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投送管路(2022)的一端连接,所述投送管路(2022)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釜(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风管路(2021)上设有若干出风孔(2021a),并且所述卸风管路(2021)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或开启部分所述出风孔(2021a)的封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釜(1)由圆柱釜体(101)和圆锥釜体(102)组成,所述圆柱釜体(101)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投送管路(2022)连接的物料入口(1011),所述圆锥釜体(102)远离所述圆柱釜体(101)的端部设有物料出口(10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送管路(2022)与所述物料入口(1011)连接,并且所述投送管路(2022)的外壁或者外壁延长线临近或者重合于所述圆柱釜体(101)上相应切面的内壁的切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釜(1)还包括用于冷却釜内物料的第二冷却结构(103),所述第二冷却结构(103)包括套设在所述圆柱釜体(101)和所述圆锥釜体(102)外围的套筒(1031)、设置在所述套筒(1031)一端的通水口(1032)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筒(1031)另一端的排水口(103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物料出口(1021)连接的物料排出机构(3),所述物料排出机构(3)包括鼓风机(301)和一端与所述物料出口(10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鼓风机(301)连接的物料漏斗(3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漏斗(302)包括物料漏斗本体(3021)、设置在所述物料漏斗本体(3021)端部的入风口(3022)和与所述入风口(3022)连通的出风口(3023);
所述出风口(3023)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入风口(3022)的截面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料冷却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301)具有连接所述入风口(3022)的送风管(3011),所述送风管(3011)包括出风管路(3011a)和增压管路(3011b),所述增压管路(3011b)与所述入风口(3022)连通,并且所述增压管路(3011b)的直径小于所述出风管路(3011a)的直径。
CN202022813523.1U 2020-11-30 2020-11-30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Active CN213678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3523.1U CN213678893U (zh) 2020-11-30 2020-11-30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3523.1U CN213678893U (zh) 2020-11-30 2020-11-30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8893U true CN213678893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3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3523.1U Active CN213678893U (zh) 2020-11-30 2020-11-30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8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24903A (zh) 颗粒物料连续分级筛选气流干燥器
CN206457455U (zh) 一种炭黑收集造粒包装系统以及炭黑生产线
CN109745919A (zh) 一种秸秆物料颗粒加工设备及秸秆物料颗粒加工方法
CN203058036U (zh) 一种养殖场用的饲料输送与定量喂饲系统
CN213678893U (zh) 物料冷却传输装置
CN211971032U (zh) 一种螺旋气力输送机
CN104262133A (zh) 颗粒状硬脂酸钙生产方法及设备
CN108372629A (zh) 一种用于导光板加工的注塑机料斗
CN209901230U (zh) 一种微珠造粒系统
CN107469491A (zh) 灰粉处理生产线及处理方法
CN217093377U (zh) 一种摇摆式颗粒机
CN206704694U (zh) 一种化肥生产线上用于包装的机械设备
CN206395321U (zh) 造粒机除尘系统
CN208247319U (zh) 一种用于导光板加工的注塑机料斗
CN214216903U (zh) 储料装置
CN210479656U (zh) 一种双螺杆输送罐
CN213901852U (zh) 一种鸡精生产用的干燥设备
CN211164815U (zh) 一种塑料冷却输送装置
CN219448537U (zh) 一种粉剂输送装置
CN218838578U (zh) 一种粉体输送装置
CN208699170U (zh) 一种金属粉末传送装置
CN214781552U (zh) 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的药肥颗粒剂的生产装置
CN212402741U (zh) 一种粉料给料装置
CN219454578U (zh) 一种胶粒干燥机
CN209973704U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物料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