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91500U -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91500U
CN213591500U CN202022433670.6U CN202022433670U CN213591500U CN 213591500 U CN213591500 U CN 213591500U CN 202022433670 U CN202022433670 U CN 202022433670U CN 213591500 U CN213591500 U CN 213591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mandrel
swing arm
cor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36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晓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pu B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aopu B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aopu B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aopu Ben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36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91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91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91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材拉弯设备,包括工作平台;用于将型材两端夹紧并进行拉伸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以及摆臂油缸组件;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分别位于工作平台两侧,摆臂油缸组件与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连接;其中,工作平台包括平台座,底座,用于对型材进行纵向定位的下压压紧机构,用于对型材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型材拉弯时的切点进行定位的切点定位机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均包括摆臂座体和设置在摆臂座体上的拉料臂机构;摆臂油缸组件与摆臂座体连接以驱动摆臂座体摆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型材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拉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材拉弯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一定弯曲量的金属型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比如在建筑装修时,需要特定弯曲量的金属型材来作为固定装置,再比如,其也在飞机和汽车的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获得具有预定弯曲量的金属型材,则需要对金属型材进行拉弯成型。
国内大部分的型材拉弯工艺包括预拉伸、弯曲和补拉伸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都需尽量使型材紧贴拉弯模具的型面,以确保成型的精度,到最后再卸去外力并取料。其中,工作平台作为拉弯机的主要操作平台,其对型材的定位和压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型材在拉弯过程当中包含了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在弯曲完成后型材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弹属性,因此,当型材随着弯曲的角度不断变化时,需要通过型材纵向定位机构和型材水平方向的定位机构对型材进行定位,保证型材拉弯过程中纵向和水平方向的垂直度,以防止影响型材的拉弯质量。同时,在型材拉弯过程中,也要防止切点部位翘起或发生移位,特别是需要对大半径转小半径的切点以及圆弧与直线段过渡位置的切点进行定位。
现有的拉弯设备功能较为单一,是由于工作平台的结构设计简单和工作平台上的夹具布设单一,使得现有的拉弯机对钢材、铝型材等型材的拉弯有限制。另外,现有型材定位机构不仅使得型材的定位平台结构复杂,而且难以达到很好的定位效果,大大影响了对型材的拉弯质量。
另外,拉弯设备的拉料臂是对型材进行夹持和拉伸的,在型材拉弯前需调节两边拉料臂的位置实现与型材对位。现阶段型材拉弯工艺中,大多靠人工进行型材和拉料臂之间位置的调节,不仅增大劳动力,浪费人力,而且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型材拉弯设备,该型材拉弯设备可实现型材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拉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平台;
用于将型材两端夹紧并进行拉伸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
以及用于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的摆臂油缸组件;
所述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分别位于工作平台两侧,摆臂油缸组件与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连接;
其中,工作平台包括平台座,底座,用于对型材进行纵向定位的下压压紧机构,用于对型材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型材拉弯时的切点进行定位的切点定位机构;所述下压压紧机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和切点定位机构均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与平台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均包括摆臂座体和设置在摆臂座体上的拉料臂机构;所述摆臂油缸组件与摆臂座体连接以驱动摆臂座体摆动;拉料臂机构包括夹头、臂体、穿芯抽芯机构、芯棒、外框架、用于驱动臂体伸缩移动的拉伸油缸、拉伸油缸安装架和用于驱动臂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穿芯抽芯机构设置在臂体内;所述臂体穿设在拉伸油缸安装架上并与夹头连接,拉伸油缸设置在拉伸油缸安装架上并与臂体连接,实现臂体与拉伸油缸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油缸通过转动装置与外框架转动连接,实现带动臂体转动,以使得臂体与型材对位。
在上述方案中,型材可通过下压压紧机构和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定位于工作平台上,然后通过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对型材两端夹紧并通过拉伸油缸对型材进行预拉伸,最后通过摆臂油缸组件的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实现对型材的自动化拉弯。本实用新型材拉弯设备可实现型材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拉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本实用新型的拉料臂机构可通过转动装置实现臂体的转动,使得臂体可与型材对位,则可通过与臂体连接的夹头对型材夹持,因此,该拉料臂机构可根据型材定位的位置方便调节臂体的角度位置,从而提高型材拉弯的效率。
所述下压压紧机构包括模芯、下盖板、用于压紧型材的上盖板以及用于驱动上盖板抬起和下压的驱动单元;所述模芯与底座可调节连接,并且模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下盖板与模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模芯上,上盖板一侧与模芯铰接,另一侧与驱动单元的驱动端铰接;工作时,驱动单元驱动上盖板下压对放置于下盖板上的型材进行压紧定位,或驱动单元驱动上盖板抬起进行型材的卸料或放料;
所述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包括前扣装置以及用于对下压压紧机构进行后撑的后撑装置;所述后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前扣装置包括前扣驱动部件和前扣定位部件,前扣驱动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前扣定位部件连接,实现前扣驱动部件驱动前扣定位部件移动,以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水平方向定位,或者前扣驱动部件驱动前扣定位部件复位;
所述切点定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并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座、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顶板以及用于调节切点定位驱动部件转动的调节装置;所述切点定位驱动部件与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并与顶板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一端与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铰接,实现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以调节切点定位驱动部件在安装座的转动角度,使得顶板与型材的切点相对,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驱动顶板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切点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压压紧机构对型材进行纵向压紧定位,而前扣驱动部件可驱动前扣定位部件以往后拉的方式对固定于下压压紧机构上的型材进行贴紧,实现型材水平方向的定位,这种采用对型材前扣的定位方式不仅可实现型材稳固定位,而且可简化型材的定位结构。另外,后撑装置可对下压压紧机构进行支撑以防止型材拉弯过程中下压压紧机构后翻,可提高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与下压压紧机构对型材定位的配合度,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本实用新型下压压紧机构为模块化结构,其部件均设置在模芯上,并通过模芯与底座可调节并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便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安装、拆卸或维修。本实用新型的切点定位驱动部件可驱动顶板与已经定位的型材的切点进行顶持,实现在拉弯过程中对型材大半径转小半径的切点以及圆弧与直线段过渡位置的切点进行定位,防止型材拉弯过程中切点部位翘起或发生移位,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另外,该调节装置对切点定位驱动部件在安装座的转动角度进行相应调节,使得顶板对切点的顶持定位点可根据型材切点位置的变化实现可调,从而进一步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下压驱动装置和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设置在模芯上;所述下压驱动装置与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铰接;
还包括接头和上盖板安装座;所述接头与下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上盖板安装座与上盖板连接,并与接头铰接。
所述前扣定位部件包括前扣板和滑座;所述前扣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穿过模芯底部,并与滑座的一侧连接;所述前扣板设置在滑座的另一侧;
所述前扣驱动部件还包括滑块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置在底座上,滑块设置在滑座底部并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所述切点定位驱动部件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传动件一、传动件二、调节杆和用于锁定调节杆的螺母;所述传动件一与连接块铰接,传动件二与安装座铰接;调节杆套设在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上,螺母位于调节杆两侧,实现转动调节杆带动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的开合并通过螺母锁定,以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
所述工作平台还包括用于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冲孔的冲孔机构;所述冲孔机构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穿芯抽芯机构包括均设置在臂体内的穿抽芯油缸、芯棒连接块和芯棒过渡块;所述芯棒连接块一端与芯棒过渡块可调节拆卸连接,另一端与芯棒可拆卸连接;所述芯棒过渡块与穿抽芯油缸连接,实现穿抽芯油缸驱动芯棒穿入固定在夹头上的型材内部或芯棒从型材内部抽出;
所述芯棒过渡块与芯棒连接块连接的端面开设有调节槽;
所述芯棒连接块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与芯棒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部与芯棒过渡块的调节槽可调节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部开设有长槽孔,芯棒连接块通过调节部在调节槽调节卡设,并通过紧固件和长槽孔实现芯棒连接块与芯棒过渡块连接;
还包括用于芯棒穿抽导向的芯棒导向板;所述芯棒导向板设置在夹头内部;
所述芯棒导向板开设有供芯棒穿过的通孔,通孔与芯棒相对设置。
该芯棒连接块与芯棒可拆卸连接,则可便于该穿芯抽芯机构对芯棒的更换或维修,另外,该穿芯抽芯机构可根据型材夹持的位置通过芯棒连接块与芯棒过渡块可调节拆卸连接,实现快速调节芯棒穿插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实用性。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复位油缸、复位油缸安装架、复位油缸连接套和复位油缸连接轴;所述拉伸油缸通过复位油缸连接轴与外框架连接;所述复位油缸通过复位油缸安装架设置在拉伸油缸上,复位油缸连接套套设在复位油缸连接轴上,复位油缸的驱动端与复位油缸连接套连接,实现复位油缸驱动拉伸油缸与外框架转动连接,以带动臂体转动;
所述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和随动工作模式,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在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和随动工作模式中相互切换。
当需要根据型材定位的位置调节臂体的角度位置时,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为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当夹头夹持型材后,在型材拉伸过程中,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切换为随动工作模式,即复位油缸本身没有动力,进出油口敞开,随机械部分的运动自由伸缩,使得臂体的转动角度也根据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的摆动角度和型材拉伸的角度自由摆动,有利于提高型材的拉伸成型质量。
所述芯棒包括关节单元和芯棒连接杆;所述关节单元包括关节部件和芯棒拉杆,关节部件为可活动的可拆卸结构;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或者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连接的结构,该芯棒不仅可插入型材的凹槽内进行支撑,避免型材拉弯时的局部非弯曲部位的变形塌陷问题,而且芯棒出现局部磨损或断裂时可便于更换或维修,从而大大降低型材拉弯的生产成本。
所述关节单元为两个以上;
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是指:每个关节部件通过芯棒拉杆与芯棒连接杆拼接并可拆卸连接,形成芯棒本体;关节单元并列设置,相邻关节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型材隔板插入的间隙;
或者,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连接是指:每个关节部件与芯棒拉杆铰接,芯棒拉杆与芯棒连接杆连接并为一体结构,形成芯棒本体;关节单元并列设置,相邻关节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型材隔板插入的间隙。
在型材拉弯设备使用过程中,首先,下压压紧机构通过连接装置可调节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前扣驱动部件与滑座连接处的上方。当下压压紧机构以下压的方式对型材进行定位后,前扣驱动部件驱动滑座在底座上往型材方向移动,即以往后拉的方式通过前扣板对固定于下压压紧机构上的型材进行贴紧,实现型材水平方向的定位。然后,拉料臂机构可根据型材定位的位置方便调节臂体的角度位置,通过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的夹头对型材两端夹紧并通过拉伸油缸对型材进行预拉伸,最后通过摆臂油缸组件的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实现对型材的自动化拉弯。
在型材拉弯过程中,后支撑块对下压压紧机构进行支撑以防止型材拉弯过程中下压压紧机构后翻,可提高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与下压压紧机构对型材定位的配合度,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在型材拉弯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装置对切点定位驱动部件在安装座的转动角度进行相应调节后,控制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驱动顶板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切点的顶持定位,实现在拉弯过程中对型材大半径转小半径的切点以及圆弧与直线段过渡位置的切点进行定位,防止型材拉弯过程中切点部位翘起或发生移位,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在型材拉弯成型后,可通过冲孔机构对型材进行冲孔加工,而无需将成型后的型材转移至冲孔作业处再次定位并通过冲孔装置对其冲孔作业,从而提高型材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下压驱动装置与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铰接,上盖板与模芯铰接,以及上盖板与下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铰接,使得该下压压紧机构具有三个活动关节,可提高下压压紧机构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该下压压紧机构不限于对端面为平面的型材进行压持定位,可适用于对各种端面的型材进行纵向方向的定位,以保证型材拉弯过程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下压驱动装置驱动上盖板抬起和下压,可便于型材的进料和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型材拉弯设备可实现型材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拉弯,而且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和实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证型材的拉弯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型材拉弯设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底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下压压紧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下压压紧机构压紧型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压压紧机构除去模芯和下盖板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压压紧机构除去模芯和下盖板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与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水平方向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切点定位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切点定位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冲孔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冲孔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平台中冲孔机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拉料臂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穿芯抽芯机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芯棒过渡块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芯棒连接块与芯棒连接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芯棒导向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夹头示意图;
图20是本实施例一中芯棒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施例一中芯棒的俯面示意图;
图22是本实施例一中芯棒弯曲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施例一中型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实施例二中芯棒的侧面示意图;
图25是实施例三中芯棒的示意图;
其中,1为底座、1.1为座板、1.2为端板、1.3为承重板、2为下压压紧机构、2.1为模芯、2.2为下盖板、2.3为定位空间、2.4为上盖板、2.5为下压油缸、2.6为下压油缸安装座、2.7为铰轴一、2.8为接头、2.9为上盖板安装座、2.10为铰轴二、2.11为锁紧螺母一、2.12为上盖板连接块、2.13为铰轴三、2.14为锁紧螺母二、2.15为上盖板支座、3为型材、4为水平方向定位机构、4.2为前扣压紧油缸、4.3为尼龙板一、4.4为滑座、4.5为连接头、4.6为销轴、4.7为卡板、4.8为滑块、4.9为直线导轨、4.11为后支撑块、4.12为平键、5为连接装置、5.1为螺柱、5.2为锁定螺母一、5.3为锁定螺母二、6为切点定位机构、6.1为安装座、6.2为切点定位油缸、6.3为连接块一、6.4为调节杆、6.5为螺杆一、6.6为连接部一、6.7为螺杆二、6.8为连接部二、6.9为转轴、6.10为轴承、6.12为旋转轴一、6.13为旋转轴二、6.14为螺母、6.15为压板、6.16为尼龙板二、7为冲孔机构、7.1为冲孔安装座、7.2为冲孔油缸、7.3为连接套、7.4为连接环、7.5为冲针、7.6为安装轴、7.7为自润滑铜套、7.8为导向键、7.9为压盖、7.10为导向套、7.11为前盖板、7.12为安装支架、7.13为连接块二、7.14为螺栓一、7.15为螺栓二、7.16为架体、8为摆臂油缸组件、9为平台座、10为摆臂座体、11为臂体、12为外框架、13为拉伸油缸、14为拉伸油缸安装架、15为滑动导轨、16为滑块、17为复位油缸、18为复位油缸安装架、19为复位油缸连接套、20为复位油缸连接轴、21为穿芯抽芯机构、21.1为穿抽芯油缸、21.2为芯棒连接块、21.2.1为固定部、21.2.2为调节部、21.2.3为长槽孔、21.2.4为凸出位、21.3为芯棒过渡块、21.3.1为调节槽、21.4为穿抽芯油缸连接板、21.6为芯棒导向板、21.6.1为通孔、22为芯棒、22.1为芯棒连接杆、22.2为芯棒拉杆一、22.3为间隙、22.4为销轴、22.5为芯棒拉杆二、22.6为关节头、22.6.1为连接部一、22.6.2为头部、22.7为关节、22.7.1为连接部二、22.7.2为铰接部、22.8为关节部件、22.9为芯棒拉杆、23为夹头、23.1为后架、23.2为夹芯套、23.3为侧夹芯、23.4为夹芯一、23.5为旋转机构、23.6为前盖板、23.7为侧压紧油缸、23.8为辅助压紧油缸、23.9为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型材拉弯设备包括:
工作平台;
用于将型材两端夹紧并进行拉伸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
以及用于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的摆臂油缸组件9;
其中,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分别位于工作平台两侧,摆臂油缸组件9与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连接。
工作平台包括平台座8,底座1,用于对型材3进行纵向定位的下压压紧机构2,用于对型材3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4,以及用于对型材3拉弯时的切点进行定位的切点定位机构6。其中,下压压紧机构2包括模芯2.1,下盖板2.2,用于压紧型材3的上盖板2.4以及用于驱动上盖板2.4抬起和下压的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设置为两个,分别包括下压油缸2.5、铰轴一2.7和下压油缸安装座2.6,下压油缸安装座2.6设置在模芯2.1上,下盖板2.2与模芯2.1连接,下压油缸2.5通过铰轴一2.7与下压油缸安装座2.6铰接。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板2.4与下盖板2.2之间作为型材3的定位空间2.3。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接头2.8、铰轴二2.10、锁紧螺母一2.11和上盖板安装座2.9,其中,接头2.8通过锁紧螺母一2.11与下压油缸2.5的驱动端可拆卸连接,上盖板安装座2.9与上盖板2.4连接,并通过铰轴二2.10与接头2.8铰接。本实施例的接头2.8为Y形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板2.4一侧与模芯2.1铰接是指:还包括上盖板连接块2.12、铰轴三2.13、锁紧螺母二2.14和上盖板支座2.15,其中,上盖板支座2.15设置在模芯2.1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位于上盖板支座2.15的两侧,上盖板连接块2.12的一端通过铰轴三2.13与上盖板支座2.15铰接,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二2.14与上盖板2.4可拆卸连接,该上盖板连接块2.12和上盖板支座2.15作为模芯2.1与上盖板2.4的铰接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模芯2.1与底座1可调节连接是指: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包括螺柱5.1、锁定螺母一5.2和锁定螺母二5.3,其中,螺柱5.1与模芯2.1可调节连接,并通过锁定螺母一5.2固定,螺柱5.1通过锁定螺母二5.3固定在底座1上。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包括前扣装置以及用于对下压压紧机构2进行后撑的后撑装置,其中,后撑装置设置在底座1上,前扣装置包括前扣压紧油缸4.2和前扣定位部件,该前扣压紧油缸4.2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前扣定位部件连接,实现前扣压紧油缸4.2驱动前扣定位部件移动,以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2的型材3进行水平方向定位,或者前扣压紧油缸4.2驱动前扣定位部件复位。
具体地说,前扣定位部件包括尼龙板一4.3、滑座4.4、连接头4.5、销轴4.6、卡板4.7、滑块4.8和直线导轨4.9,其中,前扣压紧油缸4.2穿过模芯2.1底部并通过连接头4.5与滑座4.4一侧连接,尼龙板一4.3设置在滑座4.4的另一侧,滑座4.4和前扣压紧油缸4.2的连接处与尼龙板一4.3之间作为型材3的定位工位。本实施例的滑座4.4通过销轴4.6与连接头4.5连接,卡板4.7设置在连接头4.5上并与销轴4.6卡合连接,以防止销轴4.6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直线导轨4.9设置在底座1上,滑块4.8设置在滑座4.4底部并与直线导轨4.9滑动连接,使得在前扣压紧油缸4.2驱动下,滑座4.4带动尼龙板一4.3在底座1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后撑装置包括后支撑块4.11和平键4.12,该后支撑块4.11通过平键4.12与底座1连接,并与连接装置5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底座1包括座板1.1、端板1.2和若干块承重板1.3,其中,座板1.1通过承重板1.3与端板1.2连接,若干块承重板1.3排列设置在座板1.1和端板1.2之间,该底座1结构的设计可通过承重板1.3保证结构强度,而且可达到减轻重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切点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座6.1、切点定位油缸6.2、顶板以及用于调节切点定位油缸6.2转动的调节装置,其中,切点定位油缸6.2与安装座6.1可转动连接,并与顶板连接,调节装置一端与安装座6.1铰接,另一端与切点定位油缸6.2铰接,实现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以调节切点定位油缸6.2在安装座6.1的转动角度,使得顶板与型材3的切点相对,切点定位油缸6.2驱动顶板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2的型材3进行切点定位。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转轴6.9和轴承6.10,切点定位油缸6.2与转轴6.9连接,转轴6.9通过轴承6.10与安装座6.1可转动连接。该切点定位油缸6.2设置有连接块一6.3,调节装置包括传动件一、传动件二、调节杆6.4和用于锁定调节杆6.4的螺母6.14,其中,传动件一由螺杆一6.5和连接部一6.6连接组成,传动件二由螺杆二6.7和连接部二6.8连接组成,连接部一6.6通过旋转轴一6.12与连接块一6.3铰接,连接部二6.8通过旋转轴二6.13与安装座6.1铰接,而调节杆6.4分别与螺杆一6.5和螺杆二6.7螺纹连接,螺母6.14分别与螺杆一6.5和螺杆二6.7螺纹连接,并位于调节杆6.4两侧,实现对调节杆6.4锁定。该螺杆一6.5的螺纹与螺杆二6.7的螺纹是反向设置的,因此,在转动调节杆6.4可带动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的开合并通过螺母6.14锁定,以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这样就可使得传动件一通过连接块一6.3推动或拉回切点定位油缸6.2,实现切点定位油缸6.2在安装座6.1上转动角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包括压板6.15和尼龙板二6.16,该尼龙板二6.16通过压板6.15与切点定位油缸6.2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将切点定位油缸6.2的转动角度输出至控制器的拉线编码器,该拉线编码器与切点定位油缸6.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平台还包括用于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2的型材3进行冲孔的冲孔机构7,该冲孔机构7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该冲孔机构7包括与底座1连接的冲孔安装座7.1、冲孔油缸7.2、连接套7.3、与连接套7.3连接的连接环7.4、冲针7.5、安装轴7.6、自润滑铜套7.7和用于防止冲针7.5旋转的导向键7.8,该自润滑铜套7.7设置在冲孔安装座7.1内壁并与冲孔安装座7.1可拆卸连接,安装轴7.6与自润滑铜套7.7滑动连接,而冲孔油缸7.2设置在冲孔安装座7.1内部并与连接套7.3可拆卸连接,连接环7.4与安装轴7.6可拆卸连接,冲针7.5穿设在安装轴7.6内并与连接环7.4连接,导向键7.8卡设安装轴7.6,以防止安装轴7.6旋转;工作时,冲孔油缸7.2驱动连接套7.3和连接环7.4运动以带动安装轴7.6在自润滑铜套7.7内滑动,实现冲针7.5冲孔作业。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将冲针7.5压紧于安装轴7.6上的压盖7.9、导向套7.10和前盖板7.11,其中,压盖7.9设置在安装轴7.6的端部,冲针7.5穿过压盖7.9,导向套7.10设置在冲孔安装座7.1端部,冲针7.5穿设在导向套7.10上,而前盖板7.11盖合冲孔安装座7.1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安装支架7.12、用于调节冲孔安装座7.1沿其宽度方向调节的宽度方向调节装置和用于调节冲孔安装座7.1沿其长度方向调节的横向宽度方向调节装置,其中,冲孔安装座1与安装支架7.12可调节连接,宽度方向调节装置包括连接块二7.13、螺栓一7.14和螺栓二7.15,连接块二7.13与冲孔安装座7.1连接,螺栓二7.15穿过连接块二7.13与安装支架7.12连接,螺栓一7.14穿过连接块二7.13后与安装支架7.12的端面相抵,通过旋转螺栓一7.14以调节连接块二7.13与安装支架7.12的距离,实现调节冲孔安装座7.1沿其宽度方向调节。而横向宽度方向调节装置包括开设有调节槽的架体7.16和紧固件,架体7.16与安装支架7.12连接,冲孔安装座7.1通过调节槽与紧固件与架体7.16可调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均包括摆臂座体10和设置在摆臂座体10上的拉料臂机构,摆臂油缸组件8与摆臂座体10连接以驱动摆臂座体10摆动。该拉料臂机构包括夹头23、臂体11,穿芯抽芯机构21,芯棒22,外框架12,用于驱动臂体11伸缩移动的拉伸油缸13,拉伸油缸安装架14和用于驱动臂体11转动的转动装置;其中,臂体11穿设在拉伸油缸安装架14上并与夹头23连接,拉伸油缸13设置在拉伸油缸安装架14的顶部并位于臂体11上方,拉伸油缸13的驱动端与臂体11远离夹头的一端连接,实现驱动臂体11在拉伸油缸安装架14滑动连接,而拉伸油缸13通过转动装置与外框架12转动连接,实现带动臂体11转动,以使得臂体11与型材3对位。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滑动导轨15和滑块16,其中,滑动导轨15设置在臂体11侧部,滑块16设置在拉伸油缸安装架14上,拉伸油缸13驱动臂体11时,通过滑动导轨15与滑块16实现臂体11在拉伸油缸安装架14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包括复位油缸17、复位油缸安装架18、复位油缸连接套19和复位油缸连接轴20,其中,拉伸油缸13通过复位油缸连接轴20与外框架12连接,复位油缸17通过复位油缸安装架18设置在拉伸油缸13上,复位油缸连接套19套设在复位油缸连接轴20上,复位油缸17的驱动端与复位油缸连接套19连接,实现复位油缸17驱动拉伸油缸13与外框架12转动连接,以带动臂体11转动,该转动装置可推动与拉伸油缸13连接的臂体11转动。
该复位油缸17的工作模式为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和随动工作模式相互切换。当需要根据型材定位的位置调节臂体11的角度位置时,复位油缸17的工作模式为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当臂体11的夹头夹持型材后,在型材拉伸过程中,复位油缸17的工作模式切换为随动工作模式,即复位油缸17本身没有动力,进出油口敞开,随机械部分的运动自由伸缩,使得臂体11的转动角度也根据型材拉伸的角度自由摆动,有利于提高型材3的拉伸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穿芯抽芯机构21包括均设置在臂体11内的穿抽芯油缸21.1、芯棒连接块21.2、芯棒过渡块21.3和穿抽芯油缸连接板21.4,其中,芯棒连接块21.2一端与芯棒过渡块21.3可调节拆卸连接,另一端与芯棒22可拆卸连接,芯棒过渡块21.3通过穿抽芯油缸连接板21.4与穿抽芯油缸21.1连接,实现穿抽芯油缸21.1驱动芯棒22穿入固定在夹头23上的型材3内部或芯棒22从型材3内部抽出。
具体地说,芯棒过渡块21.3与芯棒连接块21.2连接的端面沿纵向方向开设有调节槽21.3.1。而芯棒连接块21.2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部21.2.1和调节部21.2.2,该固定部21.2.1与芯棒22可拆卸连接,调节部21.2.2开设有长槽孔21.2.3,芯棒连接块21.2通过调节部21.2.2在调节槽21.3.1调节卡设,并通过紧固件和长槽孔21.2.3实现芯棒连接块21.2与芯棒过渡块21.3连接。而固定部21.2.1设置有便于芯棒22安装定位的凸出位21.2.4。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芯棒22穿抽导向的芯棒导向板21.6,该芯棒导向板21.6设置在夹头23内部,该芯棒导向板21.6开设有供芯棒22穿过的通孔21.6.1,通孔21.6.1与芯棒22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包括后架23.1、夹芯套23.2、仿型夹芯、压紧油缸、用于带动夹芯套23.2转动的旋转机构23.5和前盖板23.6,其中,该夹芯套23.2设置有安装腔体,仿型夹芯布设在安装腔体的内侧面上,并通过前盖板23.6与夹芯套23.2可拆卸连接,压紧油缸设置在夹芯套23.2上并与仿型夹芯连接,实现对仿型夹芯的压紧,后架23.1与拉料臂的臂体连接,旋转机构23.5设置在后架23.1上并与夹芯套23.2连接,实现驱动夹芯套23.2转动,以使得通过仿型夹芯夹持的型材进行扭曲加工。本实施例的旋转机构23.5采用涡轮蜗杆结构或回旋转动机。
具体地说,仿型夹芯包括侧夹芯23.3和夹芯一23.4,侧夹芯23.3和夹芯一23.4之间作为型材夹持的空间。本实施例的侧夹芯23.3采用直板状,夹芯一23.4采用凹形状,侧夹芯23.3和夹芯一23.4的内侧可拆装地连接有牙板23.9。
本实用新型的压紧油缸包括侧压紧油缸23.7和辅助压紧油缸23.8,该侧压紧油缸23.7设置在夹芯套23.2的侧部并与侧夹芯23.3连接,辅助压紧油缸23.8设置在夹芯套23.2的顶部并与夹芯一23.4连接。
本实用新型用于型材拉弯的夹头可实现仿型夹芯可拆卸连接,便于仿型夹芯更换和维修,而压紧油缸的设置可提高夹头的夹紧力。另外,旋转机构23.5的设计使得该夹头不仅具有夹持功能,而且型材无需拆卸再采用另外设备加工,直接采用该夹头对拉弯后的型材进行扭曲二次加工,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芯棒22包括关节单元一、关节单元二和芯棒连接杆22.1,其中,关节单元一和关节单元二分别通过芯棒连接杆22.1拼接并可拆卸连接,形成芯棒本体。
该关节单元一包括关节部件一和芯棒拉杆一22.2,芯棒拉杆一22.2一端通过销轴22.4与关节部件一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22.4与芯棒连接杆22.1铰接。而关节单元二包括关节部件二和芯棒拉杆二22.5,芯棒拉杆二22.5一端通过销轴22.4与关节部件二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22.4与芯棒连接杆22.1铰接。关节部件一和关节部件二均为可活动的可拆卸结构。
本实施例的关节单元一与关节单元二并列设置,并且关节单元一与关节单元二之间具有用于型材隔板插入的间隙22.3。
本实施例的关节部件一和关节部件二均包括关节头22.6和若干个关节22.7,关节头22.6和若干个关节22.7依次通过销钉22.4铰接,形成可拆卸结构。其中,关节头22.6由连接部一22.6.1和头部22.6.2连接组成,头部22.6.2为梯形体或三角体。而每个关节22.7均为Y形关节,并由连接部二22.7.1和铰接部22.7.2连接组成,关节22.7通过连接部二22.7.1与关节头22.6的连接部一22.6.1铰接,相邻关节22.7通过铰接部22.7.2与连接部二22.7.1相互前后铰接实现拼接。为了防止型材拉弯过程中刮花型材内壁,头部22.6.2设置有倒角,关节22.7设置有圆弧面。
本实施例的芯棒适用于两个空腔结构型材的拉弯工艺,关节单元一和关节单元二通过芯棒连接杆22.1拼接,关节单元一和关节单元二对应型材的一个空腔。本实施例的关节单元可根据型材的类型设置,关节单元的数量与型材空腔的数量相等,每个关节单元通过芯棒连接杆22.1拼接即可形成芯棒本体。
在型材拉弯设备使用过程中,首先,下压压紧机构2通过连接装置5的螺柱5.1和锁定螺母一5.2可调节安装在底座1上,并位于前扣压紧油缸4.2与滑座4.4连接处的上方。当下压压紧机构2以下压的方式对型材3进行定位后,前扣压紧油缸4.2驱动滑座4.4在底座1上往型材3方向移动,即以往后拉的方式通过尼龙板4.3对固定于下压压紧机构2上的型材3进行贴紧,实现型材3水平方向的定位。然后,拉料臂机构可根据型材3定位的位置方便调节臂体11的角度位置,通过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的夹头23对型材3两端夹紧并通过拉伸油缸对型材3进行预拉伸,最后通过摆臂油缸组件8的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实现对型材3的自动化拉弯。
在型材3拉弯过程中,后支撑块4.11对下压压紧机构2进行支撑以防止型材3拉弯过程中下压压紧机构2后翻,可提高水平方向定位机构4与下压压紧机构2对型材3定位的配合度,从而保证型材3的拉弯质量。在型材3拉弯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装置对切点定位油缸6.2在安装座6.1的转动角度进行相应调节后,控制切点定位油缸6.2驱动尼龙板二6.16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2的型材3进行切点的顶持定位,实现在拉弯过程中对型材3大半径转小半径的切点以及圆弧与直线段过渡位置的切点进行定位,防止型材3拉弯过程中切点部位翘起或发生移位,从而保证型材3的拉弯质量。在型材拉弯成型后,可通过冲孔机构7对型材3进行冲孔加工,而无需将成型后的型材3转移至冲孔作业处再次定位并通过冲孔装置对其冲孔作业,从而提高型材3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油缸2.5与下压油缸安装座2.6铰接,上盖板2.4与模芯2.1铰接,以及上盖板2.4与下压油缸2.5的驱动端铰接,使得该下压压紧机构2具有三个活动关节,可提高下压压紧机构2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该下压压紧机构2不限于对端面为平面的型材3进行压持定位,可适用于对各种端面的型材3进行纵向方向的定位,以保证型材3拉弯过程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型材3的拉弯质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油缸2.5驱动上盖板2.4抬起和下压,可便于型材3的进料和出料。
本实用新型拉料臂机构实用性强,可实现臂体11与型材3的对位以及臂体11的伸缩移动,从而提高型材3拉弯的效率。而且拉料臂机构不仅可快捷高效实现芯棒22的穿插,而且可根据型材3夹持的位置调节芯棒22穿插的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实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拉料臂机构的芯棒22为可拆卸结构,不仅可支撑型材3弯曲半径的内壁以防止其变形,而且便于更换或维修,从而大大降低型材3拉弯的生产成本。夹头23可实现仿型夹芯可拆卸连接,便于仿型夹芯更换和维修;同时,该夹头23具有转动功能,可在型材3拉弯工序后进行扭曲二次加工,满足型材3的加工需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芯棒包括一个关节单元,该关节单元包括关节部件12.8和芯棒拉杆12.9,关节部件12.8为可活动的可拆卸结构,关节部件12.8、芯棒拉杆12.9和芯棒连接杆12.1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芯棒适用于只有一个空腔结构型材的拉弯工艺。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芯棒的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12.1依次连接,具体为:关节单元一的关节部件一与芯棒拉杆一12.2铰接,关节单元二的关节部件二与芯棒拉杆二12.5铰接,而芯棒拉杆一12.2和芯棒拉杆二12.5均与芯棒连接杆12.1连接并为一体结构,形成芯棒本体。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一致。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平台;
用于将型材两端夹紧并进行拉伸的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
以及用于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摆动的摆臂油缸组件;
所述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分别位于工作平台两侧,摆臂油缸组件与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连接;
其中,工作平台包括平台座,底座,用于对型材进行纵向定位的下压压紧机构,用于对型材进行水平方向定位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以及用于对型材拉弯时的切点进行定位的切点定位机构;所述下压压紧机构、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和切点定位机构均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与平台座可拆卸连接;
所述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均包括摆臂座体和设置在摆臂座体上的拉料臂机构;所述摆臂油缸组件与摆臂座体连接以驱动摆臂座体摆动;拉料臂机构包括夹头、臂体、穿芯抽芯机构、芯棒、外框架、用于驱动臂体伸缩移动的拉伸油缸、拉伸油缸安装架和用于驱动臂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穿芯抽芯机构设置在臂体内;所述臂体穿设在拉伸油缸安装架上并与夹头连接,拉伸油缸设置在拉伸油缸安装架上并与臂体连接,实现臂体与拉伸油缸安装架滑动连接;所述拉伸油缸通过转动装置与外框架转动连接,实现带动臂体转动,以使得臂体与型材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压紧机构包括模芯、下盖板、用于压紧型材的上盖板以及用于驱动上盖板抬起和下压的驱动单元;所述模芯与底座可调节连接,并且模芯与底座可拆卸连接,下盖板与模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模芯上,上盖板一侧与模芯铰接,另一侧与驱动单元的驱动端铰接;工作时,驱动单元驱动上盖板下压对放置于下盖板上的型材进行压紧定位,或驱动单元驱动上盖板抬起进行型材的卸料或放料;
所述水平方向定位机构包括前扣装置以及用于对下压压紧机构进行后撑的后撑装置;所述后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前扣装置包括前扣驱动部件和前扣定位部件,前扣驱动部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前扣定位部件连接,实现前扣驱动部件驱动前扣定位部件移动,以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水平方向定位,或者前扣驱动部件驱动前扣定位部件复位;
所述切点定位机构安装在底座上,并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座、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顶板以及用于调节切点定位驱动部件转动的调节装置;所述切点定位驱动部件与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并与顶板连接;所述调节装置一端与安装座铰接,另一端与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铰接,实现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以调节切点定位驱动部件在安装座的转动角度,使得顶板与型材的切点相对,切点定位驱动部件驱动顶板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切点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下压驱动装置和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设置在模芯上;所述下压驱动装置与下压驱动装置安装座铰接;
还包括接头和上盖板安装座;所述接头与下压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所述上盖板安装座与上盖板连接,并与接头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扣定位部件包括前扣板和滑座;所述前扣驱动部件的驱动端穿过模芯底部,并与滑座的一侧连接;所述前扣板设置在滑座的另一侧;
所述前扣驱动部件还包括滑块和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置在底座上,滑块设置在滑座底部并与直线导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点定位驱动部件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传动件一、传动件二、调节杆和用于锁定调节杆的螺母;所述传动件一与连接块铰接,传动件二与安装座铰接;调节杆套设在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上,螺母位于调节杆两侧,实现转动调节杆带动传动件一和传动件二的开合并通过螺母锁定,以调节两个铰接处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还包括用于对定位于下压压紧机构的型材进行冲孔的冲孔机构;所述冲孔机构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芯抽芯机构包括均设置在臂体内的穿抽芯油缸、芯棒连接块和芯棒过渡块;所述芯棒连接块一端与芯棒过渡块可调节拆卸连接,另一端与芯棒可拆卸连接;所述芯棒过渡块与穿抽芯油缸连接,实现穿抽芯油缸驱动芯棒穿入固定在夹头上的型材内部或芯棒从型材内部抽出;
所述芯棒过渡块与芯棒连接块连接的端面开设有调节槽;
所述芯棒连接块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调节部;所述固定部与芯棒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部与芯棒过渡块的调节槽可调节拆卸连接;所述调节部开设有长槽孔,芯棒连接块通过调节部在调节槽调节卡设,并通过紧固件和长槽孔实现芯棒连接块与芯棒过渡块连接;
还包括用于芯棒穿抽导向的芯棒导向板;所述芯棒导向板设置在夹头内部;
所述芯棒导向板开设有供芯棒穿过的通孔,通孔与芯棒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复位油缸、复位油缸安装架、复位油缸连接套和复位油缸连接轴;所述拉伸油缸通过复位油缸连接轴与外框架连接;所述复位油缸通过复位油缸安装架设置在拉伸油缸上,复位油缸连接套套设在复位油缸连接轴上,复位油缸的驱动端与复位油缸连接套连接,实现复位油缸驱动拉伸油缸与外框架转动连接,以带动臂体转动;
所述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包括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和随动工作模式,复位油缸的工作模式在主动驱动工作模式和随动工作模式中相互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包括关节单元和芯棒连接杆;所述关节单元包括关节部件和芯棒拉杆,关节部件为可活动的可拆卸结构;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型材拉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单元为两个以上;
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铰接并可拆卸连接是指:每个关节部件通过芯棒拉杆与芯棒连接杆拼接并可拆卸连接,形成芯棒本体;关节单元并列设置,相邻关节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型材隔板插入的间隙;
或者,所述关节部件、芯棒拉杆和芯棒连接杆依次连接是指:每个关节部件与芯棒拉杆铰接,芯棒拉杆与芯棒连接杆连接并为一体结构,形成芯棒本体;关节单元并列设置,相邻关节单元之间具有用于型材隔板插入的间隙。
CN202022433670.6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Active CN213591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670.6U CN2135915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3670.6U CN2135915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91500U true CN213591500U (zh) 2021-07-02

Family

ID=76593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3670.6U Active CN213591500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91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91500U (zh)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CN108213545B (zh) 一种专用于流水线生产的薄板剪切机及其方法
CN112275863A (zh) 一种型材拉弯设备
CN112191760A (zh) 一种自动罐身成型机
CN217165837U (zh) 一种钢丝螺套圆丝拉拔装置
CN213915595U (zh) 一种自动折弯装置
CN212209208U (zh) 一种自动高效稳定直针插针装置
CN209970865U (zh) 一种切纸机抱夹装置
CN112007982B (zh) 一种用于型材拉弯的工作平台
CN112007981B (zh) 一种用于型材拉弯的拉料臂
CN212704046U (zh) 数控折弯机
CN217667352U (zh) 一种机箱柜钣金焊接装置
CN218982777U (zh) 一种金属门生产用折弯机
CN218903291U (zh) 一种板件冲孔装置
CN218574841U (zh) 简易手动折弯机
CN215356465U (zh) 一种铝型材生产用高效切割装置
CN218964858U (zh) 一种打孔机
CN219541419U (zh) 一种数控折弯机的分段折弯机构
CN216369930U (zh) 一种液压钢筋弯曲机
CN219358591U (zh) 一种表带摆料治具
CN217370065U (zh) 一种耐用型不锈钢模具
CN211386409U (zh) 一种金属件加工模具
CN220739374U (zh) 一种锻造零件工装
CN219442984U (zh) 一种焊接件调直机
CN217044184U (zh) 一种液压伸拉压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profile stretching and bending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2

Pledgee: Guangdong Shunde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b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Gaopu Bend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115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