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9439U -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9439U
CN213579439U CN202023075737.XU CN202023075737U CN213579439U CN 213579439 U CN213579439 U CN 213579439U CN 202023075737 U CN202023075737 U CN 202023075737U CN 213579439 U CN213579439 U CN 213579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steering
tester
type
steer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57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宇晨
王佳玮
刘晓烨
顾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pai Process Instruments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pai Process Instrument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pai Process Instruments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pai Process Instruments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57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9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9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9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操纵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测试仪包括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并能够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并能够对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该测试仪标定装置,只采用单台测试仪标定装置就能实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两种测试仪的标定,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对不同类型测试仪进行适配,提高了标定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操纵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般采用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对方向盘进行测试,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动车安全检测的专用测试装备,主要用于检测机动车方向盘的转向力和自由转向角参数,通过参数检测保证机动车操纵安全。因此,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测量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对机动车操纵安全性的判定。
具体地,现有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主要有A、B两种类型,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依靠快速工装两侧卡爪或装置底部三个卡爪与机动车方向盘外沿安装固定。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采用角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进行转向角测量,采用力传感器进行转向力测量。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采用编码器进行转向角测量,采用扭矩传感器进行转向力测量。
为了保证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定时对测量参数进行标定。对于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标定装置而言,主要涉及:转向力、转向角两个参数的标定检测。转向力,用于测量加载的转向力大小,一般采用在手把处固定的力传感器或在转轴中心固定的扭矩传感器实现。转向角,用于测量相对开始位置转过的角度大小,一般采用角加速度(角速度)传感器或相对固定编码器的方式实现。
针对现有A、B两种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标定,往往需要利用多种标定装置进行装夹测试,无法采用单台标定装置实现对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标定装置的“一次装夹”并同时标定两个参数,大大降低标定测试工作效率,提升测试工作成本。同时,单台标定装置只能仅仅能够完成对于单种类型测试仪的标定,无法同时兼顾对这两种主流测试仪的校准测试。为了兼顾多种测试仪需要相应的多种类型设备,无法对于测试仪进行很好的适配,通用性较差,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目前对于现有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标定工作存在困难,操作繁琐,标定检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通用性较强,提高标定检测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测试仪包括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并能够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
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并能够对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包括:
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能够分别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
力加载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一侧,所述力加载机构被配置为分别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施加转向力;
角加载机构,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的底部,所述角加载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承载机构转动,以分别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施加转向角。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安装平台、垫块,在所述安装平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垫块,所述垫块用于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垫块并抵接于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
两个侧平台臂,两个所述侧平台臂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两个所述侧平台臂和所述安装平台共同承载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垫块;
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分别穿设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侧平台臂。
作为优选,所述力加载机构包括施力驱动源、施力丝杠、丝杠螺母及标准传感器,所述施力驱动源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施力丝杠,所述丝杠螺母套设于所述施力丝杠并连接于所述标准传感器,所述施力驱动源能够驱动所述施力丝杠转动并通过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标准传感器移动,使所述标准传感器能够选择性抵接于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
作为优选,所述角加载机构包括旋转驱动源,在所述承载机构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旋转驱动源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使所述旋转驱动源通过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承载机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角加载机构还包括固定架和固定销,所述固定架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的下方,所述固定销选择性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承载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角加载机构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中编码器的主轴。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座,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
夹持座,其用于夹持所述编码器的所述主轴;
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
作为优选,还包括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能够调节所述力加载机构相对于所述承载机构的角度,使所述力加载机构能够对所述角加载机构进行避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仪标定装置,无需多种类型设备,只采用单台测试仪标定装置就能实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两种测试仪的标定,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对不同类型测试仪进行很好的适配,以达到同时兼顾这两种测试仪校准测试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每种类型的测试仪都需要与其相对应的测试仪标定装置进行匹配,通用性较强,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单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对每种类型的测试仪实现一次装夹,就能够标定转向力和转向角两个参数,操作简单,提高了标定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所标定的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所标定的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所标定的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所标定的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的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在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进行标定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在对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进行标定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测试仪标定装置中切换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
100、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1、A型主体;102、第一A型卡爪;103、第二A型卡爪;104、角传感器;105、力传感器;
200、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1、B型主体;202、编码器;203、扭矩传感器;204、辐条;205、B型卡爪;
1、承载机构;2、力加载机构;3、角加载机构;4、切换机构;
11、安装平台;12、垫块;13、第一固定件;14、侧平台臂;15、第二固定件;16、第三固定件;
21、施力驱动源;22、施力丝杠;23、标准传感器;
31、驱动轴;32、固定架;33、固定销;34、固定组件;
341、固定座;342、夹持座;343、连杆;
41、转动轴;42、锁紧件;43、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仪标定装置,用于标定测试仪,测试仪包括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
如图1-图2所示,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包括A型主体101、第一A型卡爪102、第二A型卡爪103、角传感器104及力传感器105,A型主体101为直杆形结构,在A型主体101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A型卡爪102,两个第一A型卡爪102相对于A型主体101的轴线方向对称设置,平衡性好,在A型主体10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A型卡爪103,两个第一A型卡爪102和一个第二A型卡爪103共同卡接于机动车的方向盘外沿,以实现对方向盘的固定。在A型主体101的顶面上设置有角传感器104,角传感器104具体为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角传感器104用于转向角的测量,在第二A型卡爪103的顶部设置有力传感器105,力传感器105用于转向力的测量。
如图3-图4所示,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包括B型主体201、编码器202、扭矩传感器203、辐条204和B型卡爪205,B型主体201为圆环形结构,在B型主体201的底部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三个B型卡爪205,B型卡爪205通过卡接结构卡接于机动车的方向盘外沿,以实现对方向盘的固定。在B型主体201的顶部设置有编码器202,编码器202用于转向角测量。B型主体201的内壁和编码器202的外壳之间通过辐条204相连接,以实现对编码器202的固定。三个辐条204沿B型主体20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辐条204之间设置有一个B型卡爪205,使得B型卡爪205和辐条204交错设置,以保证整体结构的平衡性。如图4所示,在B型主体201和B型卡爪205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203,扭矩传感器203用于转向力测量。
现有用于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标定工作的标定设备均操作繁琐,影响标定检测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多种设备需要相应的多台、多类型标定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不利于标定工作的实际推广和实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如图5-图6所示,该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并能够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同时,该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并能够对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仪标定装置,无需多种类型设备,只采用单台测试仪标定装置就能实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两种测试仪的标定,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对不同类型测试仪进行很好的适配,以达到同时兼顾这两种测试仪校准测试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每种类型的测试仪都需要与其相对应的测试仪标定装置进行匹配,通用性较强,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单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对每种类型的测试仪实现一次装夹,就能够标定转向力和转向角两个参数,操作简单,提高了标定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该测试仪标定装置包括承载机构1、力加载机构2及角加载机构3,承载机构1能够分别承载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承载机构1起到了对测量仪支撑的作用。在承载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力加载机构2,力加载机构2被配置为分别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施加转向力,以实现对测试仪转向力的标定。在承载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角加载机构3,角加载机构3被配置为驱动承载机构1转动,以分别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施加转向角,以实现对测试仪转向角的标定。
下面分别对承载机构1、力加载机构2及角加载机构3一一详细介绍。
为保证测试仪标定装置简洁、负载要求低,因此在测试仪标定装置上不考虑直接模拟方向盘,而是需要设置专用且多用承载机构1,来固定被标定的测试仪。承载机构1需要使用操作简单,同时需要保证角加载需求。另外,由于测试仪标定装置为多用途装置,需要满足一次装夹同时标定两个参数的使用需求。因此承载机构1需要在角加载和力加载两种状态下反复使用,既要满足角加载过程中回转的需要,同时在力加载情况下也将作为力加载的使用需要。在使用状态切换时,需要实现对于承载机构1的刚性固定的同时,还保证承载机构1从可回转状态,切换至完全固定状态,保证力加载过程可靠。
由于两种类型的测试仪的结构完全不同,承载机构1需要实现两种测试仪的安装和固定,为此,如图5-图6所示,该承载机构1包括安装平台11、垫块12及第一固定件13,在安装平台11的两端的顶面分别设置有垫块12,安装平台11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位于安装平台11两端的垫块12共同用于承载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垫块12起到了支撑和承载的作用。两个垫块12的结构可以相同或不同,但是两个垫块12承载面的高度优选相同,以保证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表面的平稳性。
如图6-图7所示,第一固定件13具体为第一螺栓,第一固定件13从垫块12的侧面穿设于垫块12并抵接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外壁,以实现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固定。
安装平台11可以承载固定类似杆状结构的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但是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外形类似于圆环形结构,只利用安装平台11难以实现对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支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6所示,该承载机构1还包括两个侧平台臂14,两个侧平台臂14对称设置于安装平台11沿安装平台11轴向方向的两侧,两个侧平台臂14和安装平台11共同承载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如图8所示,采用这种方式,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具有安装平台11、两个侧平台臂14这三个支撑点,可以实现对圆环形结构的测试仪进行有效承载。
具体地,如图6和图8所示,由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底部设置有三个用于卡接方向盘的B型卡爪205,其中两个B型卡爪205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侧平台臂14上,另外一个B型卡爪205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安装平台11上的垫块12上。
在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放置位置确定之后,为了保证该测试仪的位置稳定性,承载机构1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5和第三固定件16,第二固定件15为第二螺栓,第二固定件15分别穿设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B型卡爪205和垫块12。第三固定件16为第三螺栓,第三固定件16分别穿设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和侧平台臂14。采用这种设置,实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固定,且该测试仪具有三个固定点,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强的原理,进一步保证该测试仪的固定效果。
对两种测试仪对应的两种安装形式,安装平台11不需要进行任何变形操作即可实现。这两种安装形式在安装情况下,均与安装平台11互不干涉影响,安装平台11是一种安装适应性强的通用平台。同时,由于两种测试仪的安装结构及整体结构高度不同,安装平台11一方面要兼顾两种测试仪的安装固定形式,另一方面要考虑测试仪的整体安装高度。
由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采用力传感器105测量转向力,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采用扭矩传感器203测量转向力,对于不同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而言,在转向力参数测量上主要采用扭矩传感器203或力传感器105两种形式,其作用都是在检测机动车方向盘的转向操纵力。一般情况下,针对扭矩传感器203和力传感器105的检测都会采用相应的传感器,即利用标准扭矩传感器203对扭矩传感器203进行比较校准测试,利用标准力传感器105对力传感器105进行比较校准测试。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力加载机构2需要对这两种测试仪所采用的扭矩传感器203和力传感器105实现同种方式的力加载效果,即力加载机构2必须实现利用同一套力加载系统,以对两种类型的测试仪进行测试。
具体地,如图7所示,力加载机构2包括施力驱动源21、施力丝杠22、丝杠螺母及标准传感器23,施力驱动源21的输出端连接于施力丝杠22,丝杠螺母套设于施力丝杠22并连接于标准传感器23,施力驱动源21能够驱动施力丝杠22转动并通过丝杠螺母带动标准传感器23移动,使标准传感器23能够选择性抵接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
施力驱动源21可以为施力伺服电机,采用电动方式实现力加载,施力驱动源21还可以为手轮,采用手动的方式实现力加载,本实施例优选手动的方式,具有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采用手轮为直接驱动源,施力丝杠22、丝杠螺母作为传动部件,通过操作人员转动手轮,驱动施力丝杠22转动,丝杠螺母在随施力丝杠22转动的同时,丝杠螺母沿施力丝杠22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标准传感器23向靠近或远离测试仪的方向进行前后移动,以此实现对于测量仪的施力位置。标准传感器23通过连接杆连接于丝杠螺母,使标准传感器23为悬臂梁式结构,标准传感器23的受力端平面作为测量仪的施力结构。
为了实现利用同一套力加载机构2,对两种类型测试仪中的力传感器105和扭矩传感器203进行校准测试。采用与测试仪的使用过程相同的施力位置进行力加载,即在施力位置给予切向力进行力加载测试。
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测试仪,力加载的过程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如图7所示,当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需要标定时,标准传感器23直接抵接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力传感器105,通过比较标准传感器23的标准加载力和力传感器105测量的实际加载力,实现对该测试仪中力传感器105的校准和标定。
如图8所示,当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需要标定时,标准传感器23直接抵接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B型主体201的外沿,标准传感器23的施力位置为B型主体201的外沿,标准传感器23推动环形结构的B型主体201进行转动,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底部的三个B型卡爪205固定在承载机构1上,标准传感器23对于固定的B型卡爪205进行加载,使得位于B型主体201和B型卡爪205之间出现扭转,扭矩传感器203能够测量实际扭矩,通过比较标准传感器23产生的标准扭矩和扭矩传感器203测量的实际扭矩,实现对该测试仪中扭矩传感器203的校准和标定。
下面对角加载机构3进行详细介绍。
角加载机构3一般采用可以给出标准角度的标准转台机构实现,在对于编码器202、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的标定中,其差别在于,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是通过角加速度积分方式获得转向角,不依赖外部参照物;而在编码器202测试中,编码器202包括外壳和主轴,外壳和主轴之间存在相对转动角度,因此编码器202的测试依赖外部参照物。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加载机构3能同时实现对编码器202、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不同方式的角加载。
具体地,角加载机构3包括旋转驱动源,在承载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轴31(如图5所示),旋转驱动源具体为步进电机,旋转驱动源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连接于驱动轴31,使旋转驱动源通过驱动轴31驱动承载机构1转动,减速器起到了将步进电机的转速下降调节的作用。旋转驱动源通过驱动轴31带动承载机构1转动至标准输出角度。此时角度定位可以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或采用标准编码器进行闭环控制的方式,以保证标准角度的准确性。
为了满足角加载的功能要求,安装平台11可在驱动轴31的驱动下进行回转运动。而在进行角加载过程中,为了保证测量仪的测量准确性,安装在安装平台11上的测量仪要求处于固定状态,特别是在回转方向不能出现任何移动,为此,如图5所示,该角加载机构3还包括固定销33,固定销33选择性分别穿设于固定架32和承载机构1,优选地,在侧平台臂14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销孔,固定销33旋入定位销孔内,以使安装平台11在回转方向上完全固定。
为了尽可能的减小回转方向的固定间隙,位于固定销33前端的插入段设置为锥形结构,使得与侧平台臂14的定位销孔实现紧密配合,以消除定位间隙,进一步保证安装平台11的固定。
对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而言,采用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获取实际角加速度或实际角速度,并分别与标准输出角度进行比较,由于不需要依赖外部参照,采用上述方式即可实现对于转向角的标定。
但是对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而言,其采用编码器202进行转向角参数测量,则需要使用外部参照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图5和图8所示的方式,引入外部参照。为此,该角加载机构3还包括固定架32和固定组件34,固定架32设置于承载机构1的下方,固定架32为承载机构1和固定组件34提供了固定基础位置。固定组件34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架32,另一端连接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编码器202的主轴。固定组件34起到了对主轴进行固定的作用,而编码器202的外壳通过辐条204和B型主体201相固定,当B型主体201随承载机构1进行转动时,通过对编码器202的主轴引入外部参照系,即可在转动过程中获得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实际转角测量值。通过实际转角测量值与标准输出角度进行比较,即可获得标定结果。
具体地,如图8所示,该固定组件34包括固定座341、夹持座342及连杆343,固定座341设置于固定架32上,连杆343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座341,另一端连接于夹持座342,夹持座342用于夹持编码器202的主轴,连杆343起到了固定座341和夹持座342之间中间连接的作用,连杆343通过夹持座342对主轴进行约束和限制,从而达到固定编码器202的主轴的作用。
由于测试仪标定装置为多用途装置,需同时标定转向力和转向角两个参数,但两参数标定过程对于装置结构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求该测试仪标定装置结构能够在进行角加载模式、力加载模式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在进行角加载模式时,被标定测试仪要求能够实现回转。在回转范围内,不应出现任何结构阻碍回转运动。而在力加载模式时,力加载机构2需要对安装固定的被标定测试仪加载,因而就功能实现而言,角加载模式、力加载模式在标定过程必然产生干涉。因此,在测试仪标定装置设计中,必须考虑在进行角加载模式中,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角加载机构3进行避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9所示,该测试仪标定装置还包括切换机构4,切换机构4能够调节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承载机构1的角度,使力加载机构2能够对角加载机构3进行避让。在角加载模式测试时,调节整个力加载机构2的角度,使干涉部分高于角加载模式下的测试的回转平面,避免出现角加载机构3和力加载机构2相互干涉的情况。
由于在力加载模式中,力加载机构2的运行轨迹必然与角加载模式中的安装平台11的回转平面之间存在路径重叠干涉的现象。因此,根据加载方式可以通过切换机构4来切换测试仪标定装置的安装方式。具体地,切换机构4包括转动轴41、锁紧件42及支脚43,力加载机构2通过转动轴41转动设置于基座的一侧,在基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弧形通孔,锁紧件42具体为锁紧螺栓,锁紧件42穿设于弧形通孔和力加载机构2,锁紧件42能够沿弧形通孔的内壁滑动以实现力加载机构2的角度调节。在力加载机构2靠近锁紧件42的一侧转动设置有支脚43,以对力加载机构2进行支撑和承载。
具体地,在进行角加载模式之前(如图9所示虚线部分),松开锁紧件42,并使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转动轴41进行转动,以将整个力加载机构2进行上抬。在抬起后,旋转并放出支脚43,使支脚43能够支撑整个力加载机构2,然后锁紧件42沿弧形通孔滑动后锁紧固定于基座上(如图9所示实线部分)。在进行力加载模式时,松开锁紧件42,收回支脚43,使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转动轴41进行反向转动,以将整个力加载机构2进行下降,直至力加载机构2的标准传感器23的顶面处于水平状态,之后拧紧锁紧件42即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保证力加载过程稳定,必须在力加载过程实施前,拧紧锁紧件42。
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仪标定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一、对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标定
将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放置于安装平台11上,位于安装平台11两端的垫块12共同用于承载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第一固定件13从垫块12的侧面穿设于垫块12并抵接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外壁,以实现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固定。
在力加载模式时,通过操作人员转动手轮,驱动施力丝杠22转动,丝杠螺母在随施力丝杠22转动的同时,丝杠螺母沿施力丝杠22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标准传感器23向靠近或远离测试仪的方向进行前后移动,标准传感器23直接抵接于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力传感器105,通过比较标准传感器23的标准加载力和力传感器105测量的实际加载力,实现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中力传感器105的校准和标定。
在完成力加载模式并在角加载模式之前,松开锁紧件42,并使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转动轴41进行转动,以升高整个力加载机构2,使干涉部分高于角加载测试的回转平面,避免出现干涉情况。在抬起后,旋转并放出支脚43,使支脚43能够支撑整个力加载机构2,然后锁紧件42沿弧形通孔滑动后锁紧固定于基座上。
在角加载模式时,先将固定销33分别穿设于固定架32和承载机构1,避免安装在安装平台11上的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在回转方向上出现移动,旋转驱动源通过驱动轴31带动承载机构1转动至标准输出角度,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采用角加速度传感器或角速度传感器获取实际角加速度或实际角速度,并与标准输出角度进行比较,实现对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中转向角的标定和校准。
二、对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标定
先将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其中两个B型卡爪205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侧平台臂14上,另外一个B型卡爪205设置于位于右侧的安装平台11上的垫块12上,第二固定件15分别穿设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B型卡爪205和垫块12,第三固定件16分别穿设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和侧平台臂14,实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固定。
在力加载模式时,通过操作人员转动手轮,驱动施力丝杠22转动,丝杠螺母在随施力丝杠22转动的同时,丝杠螺母沿施力丝杠22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带动标准传感器23向靠近测试仪的方向前后移动,标准传感器23直接抵接于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B型主体201的外沿,标准传感器23的施力位置为B型主体201的外沿,标准传感器23推动环形结构的B型主体201进行转动,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底部的三个B型卡爪205固定在承载机构1上,标准传感器23对于固定的B型卡爪205进行加载,使得位于B型主体201和B型卡爪205之间出现扭转,扭矩传感器203能够测量实际扭矩,通过比较标准传感器23产生的标准扭矩和扭矩传感器203测量的实际扭矩,实现对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扭矩传感器203的校准和标定。
在完成力加载模式并在角加载模式之前,松开锁紧件42,并使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转动轴41进行转动,以升高整个力加载机构2,使干涉部分高于角加载测试的回转平面,避免出现干涉情况。在抬起后,旋转并放出支脚43,使支脚43能够支撑整个力加载机构2,然后锁紧件42沿弧形通孔滑动后锁紧固定于基座上。
在角加载模式时,先将固定销33分别穿设于固定架32和承载机构1,避免安装在安装平台11上的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在回转方向上出现移动。将连杆343的一端连接于固定座341,另一端连接于夹持座342,夹持座342用于夹持编码器202的主轴,连杆343起到了固定座341和夹持座342之间中间连接的作用,连杆343通过夹持座342对主轴进行约束和限制,从而达到固定编码器202的主轴的作用。而编码器202的外壳通过辐条204和B型主体201相固定,当B型主体201随承载机构1进行转动时,通过对编码器202的主轴引入外部参照系,即可在转动过程中获得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实际转角测量值。通过实际转角测量值与标准输出角度进行比较,实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编码器202的标定。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仪标定装置为综合标定装置,能够适应现有两种主流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的标定测试。在测试方式上,采用标准角度比较以及标准力传感器参数比较的方式进行标定测试,并能够同时实现测试仪装夹、力加载模式、角加载模式及装置设计布局的功能。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测试仪包括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并能够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
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能够承载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并能够对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的转向力和转向角进行标定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仪标定装置包括:
承载机构(1),所述承载机构(1)能够分别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
力加载机构(2),其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1)的一侧,所述力加载机构(2)被配置为分别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施加转向力;
角加载机构(3),其连接于所述承载机构(1)的底部,所述角加载机构(3)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承载机构(1)转动,以分别对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施加转向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包括:
安装平台(11)、垫块(12),在所述安装平台(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垫块(12),所述垫块(12)用于承载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
第一固定件(13),所述第一固定件(13)穿设于所述垫块(12)并抵接于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1)还包括:
两个侧平台臂(14),两个所述侧平台臂(14)对称设置于所述安装平台(11)的两侧,两个所述侧平台臂(14)和所述安装平台(11)共同承载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
第二固定件(15),所述第二固定件(15)分别穿设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和所述垫块(12);
第三固定件(16),所述第三固定件(16)分别穿设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和所述侧平台臂(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加载机构(2)包括施力驱动源(21)、施力丝杠(22)、丝杠螺母及标准传感器(23),所述施力驱动源(2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施力丝杠(22),所述丝杠螺母套设于所述施力丝杠(22)并连接于所述标准传感器(23),所述施力驱动源(21)能够驱动所述施力丝杠(22)转动并通过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标准传感器(23)移动,使所述标准传感器(23)能够选择性抵接于所述A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100)和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加载机构(3)包括旋转驱动源,在所述承载机构(1)的底部设置有驱动轴(31),所述旋转驱动源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连接于所述驱动轴(31),使所述旋转驱动源通过所述驱动轴(31)驱动所述承载机构(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加载机构(3)还包括固定架(32)和固定销(33),所述固定架(32)设置于所述承载机构(1)的下方,所述固定销(33)选择性分别穿设于所述固定架(32)和所述承载机构(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加载机构(3)还包括固定组件(34),所述固定组件(3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3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B型方向盘转向力转向角测试仪(200)中编码器(202)的主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4)包括:
固定座(341),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32)上;
夹持座(342),其用于夹持所述编码器(202)的所述主轴;
连杆(343),所述连杆(3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4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座(342)。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测试仪标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机构(4),所述切换机构(4)能够调节所述力加载机构(2)相对于所述承载机构(1)的角度,使所述力加载机构(2)能够对所述角加载机构(3)进行避让。
CN202023075737.X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Active CN213579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5737.XU CN2135794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5737.XU CN2135794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9439U true CN213579439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4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5737.XU Active CN213579439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9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58364A (en) Setup device and method for milling machines
CN213579439U (zh) 一种测试仪标定装置
KR20090008747U (ko) 대형 샤프트 굽힘 측정장치
CN106152908B (zh) 一种用于轴瓦的检具
CN116021488B (zh) 一种多自由度柔性测试台架
JPH0344432Y2 (zh)
CN211567559U (zh) 一种车载胎侧形变检测装置
CN217384200U (zh) 平衡轴总成的齿轮组齿隙的测量设备
CN213481196U (zh) 曲轴连杆颈相位检测装置
CN213481293U (zh) 一种自动化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设备用工件夹具
CN209978807U (zh) 用于夹持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具
CN213210371U (zh) 一种飞针检测装置
JP2809615B2 (ja) トルクドライバーテスター
CN217110718U (zh) 一种法兰生产用多角度尺寸检测装置
JP2782267B2 (ja) 斜め穴加工装置の傾斜角度測定方法
CN211452700U (zh) 一种旋盖自动校正中心装置
JPH01257235A (ja) ボールネジの軸方向ガタ・剛性検出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1152609A (zh) 一种车载胎侧形变检测装置
CN220626413U (zh) 汽油发动机转速测量仪校准装置专用配套设备
CN217843379U (zh) 固定架和测试系统
CN220437281U (zh) 一种普车加工用轴类工件轴跳动检测装置
JP2809614B2 (ja) トルクドライバーテスター
CN213515364U (zh) 一种检验工装和检验系统
CN218179830U (zh) 一种轴承表面圆度检测仪
CN212179948U (zh) 一种基于霍尔传感器的测试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