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75380U -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75380U
CN213575380U CN202022424071.8U CN202022424071U CN213575380U CN 213575380 U CN213575380 U CN 213575380U CN 202022424071 U CN202022424071 U CN 202022424071U CN 213575380 U CN213575380 U CN 213575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ransmission
shaft bearing
input shaft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40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40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75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75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75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及汽车,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该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导油板、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所述导油板在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的轴承油室之间形成循环油路;其中,所述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导油板导入所述轴承油室,在对传输总成进行润滑后落入所述变速器油腔内。通过在变速器壳体内设置导油板,将搅油轮搅动起来的润滑油收集起来,流入变速器的后端面的轴承油室,并且由于导油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在车辆处于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导油板仍存在一定的落差,能够形成动态润滑油路,避免变速器润滑不良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变速器传动系统中的齿轮与齿轮之间、同步器的同步环与摩擦锥面之间、轴承的滚子与滚道之间等重要部位均需要充分的润滑,润滑不良将会导致齿轮的齿面磨损、点蚀、胶合,同步器的摩擦锥面出现刮伤、烧蚀、镀层损坏,轴承的滚道与滚子出现点蚀、烧伤,变速器出现异响等,从而严重影响变速器的寿命和使用性能。因此,变速器的润滑油路设计十分重要,手动变速器均采用飞溅润滑,主要由储油腔、搅油轮和润滑油路组成,当车辆处于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可能存在短时间内变速器润滑不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及汽车,用以解决在车辆进行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如何保证变速器内的充分润滑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导油板、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
所述导油板在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的轴承油室之间形成循环油路;
其中,所述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导油板导入所述轴承油室,在对传输总成进行润滑后落入所述变速器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内的主减齿轮;
所述主减齿轮为搅油轮;
其中,所述导油板将所述主减齿轮搅动的润滑油导入所述轴承油室。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总成包括:输入轴总成和输出轴总成,所述输入轴总成包括输入轴轴承和中心孔油道;所述输出轴总成包括输出轴轴承;所述轴承油室包括:输入轴轴承油室和输出轴轴承油室,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位于输入轴轴承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的一端,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位于输出轴轴承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的一端;
其中,所述导油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导油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与所述输入轴轴承之间设置有一集油器;
其中,所述集油器靠近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侧设置有进油孔,靠近输入轴轴承侧设置有出油嘴;
在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内润滑油的油液面高于所述集油器的进油孔高度时,输入轴轴承油室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集油器内,所述集油器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出油嘴进入所述输入轴总成的中心孔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板,包括:导油槽和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导油槽的一端;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为闭口结构,所述导油槽远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为开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槽的开口结构靠近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的一侧设置有一缺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在变速器壳体内设置导油板,将搅油轮搅动起来的润滑油收集起来,流入变速器的后端面的轴承油室,并且由于导油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在车辆处于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导油板仍存在一定的落差,能够形成动态润滑油路,避免变速器内短时期内润滑不良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导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导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导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变速器的导油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记说明:
1-变速器壳体;2-导油板;21-导油槽;22-安装部;3-主减齿轮;4-输入轴轴承;5-输出轴轴承;6-输入轴轴承油室;7-输出轴轴承油室;8-输入轴总成; 9-输出轴总成;10-集油器;11-离合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在车辆进行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如何保证变速器内的充分润滑的问题,提供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
变速器壳体1;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1内的导油板2、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
所述导油板2在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的轴承油室之间形成循环油路;
其中,所述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导油板2导入所述轴承油室,在对传输总成进行润滑后落入所述变速器油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变速器油腔是变速器壳体1和离合器壳体11形成的封闭油腔,通过在变速器壳体1内设置导油板2,将搅油轮搅动起来的润滑油收集起来,流入变速器的后端面的轴承油室,并且由于导油板2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在车辆处于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导油板2仍存在一定的落差,能够形成动态润滑油路,避免变速器内短时期内润滑不良的情况发生。
具体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1内的主减齿轮3;
所述主减齿轮3为搅油轮;
其中,所述导油板2将所述主减齿轮3搅动的润滑油导入所述轴承油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油板2与变速器壳体1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主减齿轮3,手动变速器的润滑系统的搅油轮为主减齿轮,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的静态油液面高度为变速器处于水平状态下输出轴总成大齿轮直径的1/3的位置。通过主减齿轮的转动能够将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导入导油板2,由于导油板2存在一定的落差,从而使得导油板2收集的润滑油能够进入所述轴承油室内。
具体地,所述传输总成包括:输入轴总成8和输出轴总成9;其中,所述输入轴总成8包括输入轴轴承4和中心孔油道;所述输出轴总成9包括输出轴轴承5;所述轴承油室包括:输入轴轴承油室6和输出轴轴承油室7,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位于输入轴轴承4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一端,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7位于输出轴轴承5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一端;
其中,所述导油板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上,所述导油板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导油板2,包括:导油槽21和安装部22;
其中,所述安装部22位于所述导油槽21的一端;
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变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安装部22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上。
具体地,所述导油槽21靠近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为闭口结构,所述导油槽21远离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为开口结构。
具体地,所述导油槽21的开口结构靠近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7的一侧设置有一缺口。
需要说明的是,主减齿轮3搅起来的润滑油通过导油板2进行分流,大量的油流入输入轴轴承油室6,通过输入轴轴承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进入输入轴总成 8的中心孔油道,分配至各档位齿轮和同步器进行润滑;少量的润滑油进入输出轴轴承油室7,对输出轴轴承5进行润滑。导油板2的开口结构伸入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保证了大量的润滑油能够进入输入轴轴承油室6,在开口结构靠近输出轴轴承油室7一侧设置一缺口,保证了能够有少量的润滑油进入输出轴油室7内。
具体地,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与所述输入轴轴承4之间设置有一集油器 10;
其中,所述集油器10靠近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侧设置有进油孔,靠近输入轴轴承4侧设置有出油嘴;
在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的润滑油的液面高于所述集油器10的进油孔高度时,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集油器10内,所述集油器10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出油嘴进入所述输入轴总成8的中心孔油道。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的润滑油能够对档位齿轮和同步器进行润滑,在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和输入轴轴承4之间设置了一集油器10,防止润滑油对输入轴轴承4润滑后直接流入变速器油腔内。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的润滑油在油液面高于集油器10的进油孔高度时,从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集油器10内,在输入轴轴承4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集油器10内的润滑油通过集油器10上的出油嘴进入输入轴总成8的中心孔油道内,并经由中心孔油道上径向的油孔甩至轴串上的同步器及齿轮,从而实现了对同步器和齿轮的润滑。润滑油在对同步器和齿轮进行润滑后会随着轴串的转动落入变速器油腔内,之后重新被主减齿轮3搅动进入新的润滑循环。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少量的润滑油经导油板2后端缺口进入输出轴轴承油室7,由于输出轴轴承 5后端无中心孔,润滑油主要润滑输出轴轴承5,通过轴承滚子缝隙流出后进入变速器油腔,之后重新被主减齿轮3搅动进入新的润滑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润滑油经过主减齿轮3搅动进入导油板2,后经导油板2分流,大部分进入输入轴轴承油室6,小部分进入输出轴轴承油室7,其中,润滑油进入输入轴轴承油室6后,经过集油器10和输入轴总成8的中心孔油道对各档位齿轮和同步器进行润滑后,落回变速器油腔;其中,润滑油进入输出轴轴承油室7后,对输出轴轴承5进行润滑后,落回变速器油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油板的空间结构如图3所示,使变速器在整车状态下的极限倾角时,导油板3依然存在落差,润滑油可以进入轴承油室形成动态循环,以便顺利度过倾角极限工况。
下面针对整车状态的极限倾角工况进行说明:
当整车处于最大16.7°上坡角度时,变速器状态如图4所示,导油板状态如图3所示,导油板3落差变小,导油板3的前端明显高于后端,其中,前端为与变速器壳体连接的一端,后端为伸入输入轴轴承油室的一端,其集结的润滑油仍能由前端流入后端,主减齿轮搅动起来的润滑油可由前端流入后端,顺利进入润滑油路形成动态循环。
当整车处于最大16.7°下坡角度时,变速器状态如图5所示,导油板状态如图6所示,导油板3的落差增大,可以形成润滑油路动态循环。
当整车处于最大10.2°左转弯时,右侧悬架压缩量变大,如图7所示,变速器壳体1端抬高,导油板状态如图8所示,导油板3的落差变小,导油板3 的前端高于后端,导油能力变差但仍可将润滑油输入两个轴承油室。
当整车处于最大10.2°右转弯时,左侧悬架压缩量变大,如图9所示,离合器壳体1端抬高,导油板状态如图10所示,导油板3的落差变大,可以形成润滑油路动态循环。
综上所述,当整车在转弯和坡度的极限状态时,导油板皆具有集油导油能力,变速器都可以形成润滑的动态循环。此方式可改善转弯和坡度的极限工况时变速器内部的润滑状态,可避免短时间内变速器润滑不足导致的零部件失效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变速器。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该变速器的汽车,通过变速器壳体内设置的导油板,将搅油轮搅动起来的润滑油收集起来,流入变速器的后端面的轴承油室,并且由于导油板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在车辆处于最大转弯或最大上下坡时,导油板仍存在一定的落差,能够形成动态润滑油路,避免变速器内短时期内润滑不良的情况发生,保证了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器壳体(1);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1)内的导油板(2)、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
所述导油板(2)在变速器油腔和传输总成的轴承油室之间形成循环油路;
其中,所述变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导油板(2)导入所述轴承油室,在对传输总成进行润滑后落入所述变速器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变速器壳体(1)内的主减齿轮(3);
所述主减齿轮(3)为搅油轮;
其中,所述导油板(2)将所述主减齿轮(3)搅动的润滑油导入所述轴承油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总成包括:输入轴总成(8)和输出轴总成(9),所述输入轴总成(8)包括输入轴轴承(4)和中心孔油道;所述输出轴总成(9)包括输出轴轴承(5);
所述轴承油室包括:输入轴轴承油室(6)和输出轴轴承油室(7),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位于输入轴轴承(4)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一端,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7)位于输出轴轴承(5)靠近所述变速器壳体(1)的一端;
其中,所述导油板(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变速器壳体(1)上,所述导油板(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与所述输入轴轴承(4)之间设置有一集油器(10);
其中,所述集油器(10)靠近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侧设置有进油孔,靠近输入轴轴承(4)侧设置有出油嘴;
在所述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润滑油的油液面高于所述集油器(10)的进油孔高度时,输入轴轴承油室(6)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进油孔进入所述集油器(10)内,所述集油器(10)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出油嘴进入所述输入轴总成(8)的中心孔油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板(2),包括:导油槽(21)和安装部(22);
其中,所述安装部(22)位于所述导油槽(21)的一端;
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变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槽(21)靠近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为闭口结构,所述导油槽(21)远离所述安装部(22)的一端为开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槽(21)的开口结构靠近所述输出轴轴承油室(7)的一侧设置有一缺口。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变速器。
CN202022424071.8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Active CN213575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4071.8U CN2135753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4071.8U CN2135753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75380U true CN213575380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2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4071.8U Active CN213575380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75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5177Y (zh) 双中间轴式手动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CN101463896A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
CN106989164A (zh) 一种带润滑油道的变速箱用ngw型行星机构
CN113074243B (zh) 一种纯电动桥传动系统的润滑结构
CN111520464A (zh) 一种变速器齿轮箱壳体内的甩油结构及其变速器
CN213575380U (zh)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CN104061321A (zh) 一种重型变速箱润滑系统
CN209430737U (zh) 一种新能源纯电动减速箱润滑系统
CN212959793U (zh) 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润滑系统的润滑油循环结构
CN213117179U (zh) 一种变速器轴承润滑装置
CN210153193U (zh) 一种乘用车驱动桥差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112377609B (zh) 车桥以及车辆
JPH0672168A (ja) トランスフアの潤滑装置
CN220286382U (zh) 一种一轴集油环及一轴润滑系统
CN216045381U (zh) 一种减速箱的润滑结构及减速箱
CN217381563U (zh) 一种后驱手动变速器润滑系统
CN201093054Y (zh) 减速机的齿轮箱的改良装置
CN211624165U (zh) 一种差速器挡油盘
CN212055777U (zh) 减速器总成和车辆
CN217152918U (zh) 一种经输入轴减重空间向主轴前轴承供油的油道结构
CN217177356U (zh) 一种改善变速器齿轮润滑的油槽结构及变速箱壳体
CN218913652U (zh) 车辆的减速器总成、动力系统和车辆
CN214331441U (zh) 一种对变速器输入轴及中间轴的轴承充分润滑的油道结构
CN217784179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变速器轴承润滑结构
CN220706374U (zh) 一种减速器轴承润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