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7403U -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 Google Patents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7403U
CN213567403U CN202022168767.9U CN202022168767U CN213567403U CN 213567403 U CN213567403 U CN 213567403U CN 202022168767 U CN202022168767 U CN 202022168767U CN 213567403 U CN213567403 U CN 213567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encapsulation
packaging
cov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87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1687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7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7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7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包括包装袋和存储仓,所述包装袋的上端开设有存储仓,且包装袋的外壁设置有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封装环、卡槽、第一封装罩、第二封装罩和RFID识别嵌入片,且封装环的端面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属于快递中转袋领域,采用封装结构对RFID识别嵌入片进行封装,封装环和封装罩分离式设置,封装罩能够对RFID识别嵌入片进行封装防护,存储仓内部设置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和封装结构相互配合,对RFID识别嵌入片内端面进行防护,防护结构采用橡胶缓冲垫和双层蜂窝板,提高RFID识别嵌入片内端面的封装防护性能。

Description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递中转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使用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过程中,由于采用RFID识别技术,对RFID识别技术芯RFID识别嵌入片防护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包括包装袋和存储仓,所述包装袋的上端开设有存储仓,且包装袋的外壁设置有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包括封装环、卡槽、第一封装罩、第二封装罩和RFID识别嵌入片,且封装环的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封装环的卡槽槽内设置有第一封装罩和第二封装罩,且第一封装罩和第二封装罩开设空腔内设置有RFID识别嵌入片,所述存储仓仓内设置有防护结构,且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环、第一通孔、橡胶缓冲垫、双层蜂窝板、第二防护环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防护环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孔内设置有橡胶缓冲垫,所述第一防护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防护环,且第二防护环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内设置有双层蜂窝板,所述包装袋的前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魔术贴,且包装袋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二魔术贴。
优选的,所述封装环开设的卡槽和封装罩适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封装罩和第二封装罩一体设置,且第一封装罩开设空腔和第二封装罩开设空腔相通,所述RFID识别嵌入片与第一封装罩粘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橡胶缓冲垫和双层蜂窝板粘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橡胶缓冲垫和第一防护环开设的第一通孔适配设置,所述双层蜂窝板和第二防护环开设的第二通孔适配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封装结构对RFID识别嵌入片进行封装,封装环和封装罩分离式设置,封装罩能够对RFID识别嵌入片进行封装防护,存储仓内部设置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和封装结构相互配合,对RFID识别嵌入片内端面进行防护,防护结构采用橡胶缓冲垫和双层蜂窝板,提高RFID识别嵌入片内端面的封装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的整体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的封装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的防护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中:1、包装袋;2、封装结构;201、封装环;202、卡槽;203、第一封装罩;204、第二封装罩;205、RFID识别嵌入片;3、防护结构;301、第一防护环;302、第一通孔;303、橡胶缓冲垫;304、双层蜂窝板;305、第二防护环;306、第二通孔;4、存储仓;5、第一魔术贴;6、第二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包括包装袋1和存储仓4,包装袋1的上端开设有存储仓4,且包装袋1的外壁设置有封装结构2,封装结构2包括封装环201、卡槽202、第一封装罩203、第二封装罩204和RFID识别嵌入片205,且封装环201的端面开设有卡槽202,封装环201的卡槽202槽内设置有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且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开设空腔内设置有RFID识别嵌入片205,存储仓4仓内设置有防护结构3,且防护结构3包括第一防护环301、第一通孔302、橡胶缓冲垫303、双层蜂窝板304、第二防护环305和第二通孔306,第一防护环30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02,且第一通孔302孔内设置有橡胶缓冲垫303,第一防护环30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防护环305,且第二防护环305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06,第二通孔306的孔内设置有双层蜂窝板304,包装袋1的前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魔术贴5,且包装袋1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二魔术贴6。
其中,封装环201开设的卡槽202和封装罩适配设置。
其中,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一体设置,且第一封装罩203开设空腔和第二封装罩204开设空腔相通,RFID识别嵌入片205与第一封装罩203粘合连接。
其中,第一防护环301和第二防护环305结构相同。
其中,橡胶缓冲垫303和双层蜂窝板304粘合连接。
其中,橡胶缓冲垫303和第一防护环301开设的第一通孔302适配设置,双层蜂窝板304和第二防护环305开设的第二通孔306适配设置;采用封装结构2对RFID识别嵌入片205进行封装,封装环201和封装罩分离式设置,封装罩能够对RFID识别嵌入片205进行封装防护,存储仓4内部设置防护结构3,防护结构3和封装结构2相互配合,对RFID识别嵌入片205内端面进行防护,防护结构3采用橡胶缓冲垫303和双层蜂窝板304,提高RFID识别嵌入片205内端面的封装防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组装包装袋1、封装结构2、防护结构3时,封装结构2设置的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一体设置,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开设空腔相通,RFID识别嵌入片205嵌入进封装罩开设空腔内,封装罩底部接触包装袋1,封装罩粘合包装袋1端面,双层蜂窝板304端面接触橡胶缓冲垫303端面相接触,双层蜂窝板304和橡胶缓冲垫303接触端粘合连接,从而完成两者之间的连接,双层蜂窝板304的一端对准第一防护环301开设的第一通孔302,双层蜂窝板304嵌入进第一防护环301开设的第一通孔302孔内,由于第一通孔302环口设置有挡环,挡环能够阻挡双层蜂窝板304掉落,橡胶缓冲垫303一端对准第二防护环305开设的第二通孔306,橡胶缓冲垫303与第二防护环305开设的第二通孔306适配设置,第二通孔306孔口处挡环阻挡橡胶缓冲垫303掉落,橡胶缓冲垫303与第二防护环305接触端粘合连接,第一防护环301端面接触包装袋1内壁,第一防护环301端面与封装环201对齐,两者之间采用针线进行缝合,从而完成封装结构2、防护结构3和包装袋1的固定,第一防护环301为橡胶环,第一魔术贴5与包装袋1通过针线缝合,第二魔术贴6与包装袋1通过针线缝合,第一魔术贴5和第二魔术贴6适配设置,方便物品放入和取出,方便物流中转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装袋(1)和存储仓(4),所述包装袋(1)的上端开设有存储仓(4),且包装袋(1)的外壁设置有封装结构(2),所述封装结构(2)包括封装环(201)、卡槽(202)、第一封装罩(203)、第二封装罩(204)和RFID识别嵌入片(205),且封装环(201)的端面开设有卡槽(202),所述封装环(201)的卡槽(202)槽内设置有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且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开设空腔内设置有RFID识别嵌入片(205),所述存储仓(4)仓内设置有防护结构(3),且防护结构(3)包括第一防护环(301)、第一通孔(302)、橡胶缓冲垫(303)、双层蜂窝板(304)、第二防护环(305)和第二通孔(306),所述第一防护环(301)的端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02),且第一通孔(302)孔内设置有橡胶缓冲垫(303),所述第一防护环(301)的端面设置有第二防护环(305),且第二防护环(305)的端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06),所述第二通孔(306)的孔内设置有双层蜂窝板(304),所述包装袋(1)的前端上部连接有第一魔术贴(5),且包装袋(1)的上端口连接有第二魔术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环(201)开设的卡槽(202)和封装罩适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罩(203)和第二封装罩(204)一体设置,且第一封装罩(203)开设空腔和第二封装罩(204)开设空腔相通,所述RFID识别嵌入片(205)与第一封装罩(203)粘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环(301)和第二防护环(305)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缓冲垫(303)和双层蜂窝板(304)粘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缓冲垫(303)和第一防护环(301)开设的第一通孔(302)适配设置,所述双层蜂窝板(304)和第二防护环(305)开设的第二通孔(306)适配设置。
CN202022168767.9U 2020-09-28 2020-09-28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Active CN213567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8767.9U CN213567403U (zh) 2020-09-28 2020-09-28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8767.9U CN213567403U (zh) 2020-09-28 2020-09-28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7403U true CN213567403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80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8767.9U Active CN213567403U (zh) 2020-09-28 2020-09-28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7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8791A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ransceiver and antenna
JP4340929B2 (ja) メモリicタグ装置
US8339267B2 (en) RFID device having protective cap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CA2803474C (en) Fiber or plastic based package, apparatus, method, program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by fiber or plastic based package
CN213567403U (zh)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可循环使用物流环保中转使用袋
JPH11227935A (ja) 非接触タグ取付具
CN216118828U (zh) 一种无源rfid温度标签
US20220391836A1 (en) Package Tracking System
CN209522006U (zh) 一种带有集成uhf rfid智能硬件的包装箱
CN207249706U (zh) 一种实验室设备实时状态标签
CN215769768U (zh) 一种rfid标签
CN213123041U (zh) 一种rfid智能标签
CN216697299U (zh) 一种具备防水保护功能的rfid电子标签
CN216956970U (zh) 一种防水式rfid电子标签
CN219716130U (zh) 一种柔性有源标签
CN213934962U (zh) 一种电子标签封装
CN218650666U (zh) 一种身份牌硅胶皮套
CN210864792U (zh) 一种耐高低温的物流rfid电子标签
CN217932741U (zh) 一种nfc名片
CN219418168U (zh) 一种用于智能仓储的称重标签
CN214376562U (zh) 防撞rfid标签
CN216533193U (zh) 可打印的有源温度传感器电子标签
CN217718711U (zh) 一种uhf抗液体标签
CN217261229U (zh) 一种电子标签防掉落装置
CN217847143U (zh) 一种多重组合形式的芯片ic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