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63884U -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63884U
CN213563884U CN202021818374.1U CN202021818374U CN213563884U CN 213563884 U CN213563884 U CN 213563884U CN 202021818374 U CN202021818374 U CN 202021818374U CN 213563884 U CN213563884 U CN 213563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traight arm
shell
gas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183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国才
孙鹏飞
向阳
谭飞翔
陈健
江超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LING RISINGSUN ROTO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LING RISINGSUN ROTO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LING RISINGSUN ROTO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LING RISINGSUN ROTO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183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63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63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63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属于滚塑机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滚塑机的工作臂易泄漏气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包括直臂机构以及连接组件。其中,通过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配合作用,使得第一气体以及第二气体直接输送至连接组件内,避免外接气管的使用,如此,降低了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内的气体发生泄漏情况;其次,在将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同时输送至连接组件内的过程中,直臂机构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保证模具在经过加热区或者冷却区的过程中,模具各个面受热均匀或者降温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滚塑机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背景技术
滚塑机是一种采用塑料粉料制作中空塑料制品的塑料设备,它主要通过一个工作臂带动均匀受热后的滚塑模具旋转,使滚塑模具内熔融的塑料粉料在重力作用下均匀的涂布、黏附于滚塑模具的整个内表面,从而使滚塑制品成型,再经冷却定型后,开模即可取下成品。
在滚塑机对模具进行加热处理时,需要将模具安装在滚塑机的工作臂上,某些深腔等模具,由于热量无法快速传递,需要外接的气体将周围的热量引导至模具表面,以实现模具的局部热加工,进一步的,此类气管人们往往是用扎带或者绳子绑在工作臂上,但,工作臂在使用过程中,极易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导致绑在工作臂上的气管发生破损,致使气管内的气体泄漏,不能将热量引导至模具表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气体不易泄漏且稳定性好的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臂机构,所述直臂机构绕其中心轴线自转;
连接组件,安装于支臂机构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直臂机构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组件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直臂机构包括外壳、转管以及内管,所述转管插设于外壳内,所述内管插设于转管内;所述转管的一端设有堵块;
至少两个安装箍,均套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外齿轮,所述堵块上安装有内齿轮;所述堵块上安装有进气头,所述内管插设于进气头内,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内管联通的内接头,所述进气头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接孔,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接孔联通的外接头。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转管相对外壳转动;所述转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内管穿过堵块,所述堵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堵孔,所述堵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堵块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堵块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的挡环,所述接孔与堵孔联通。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外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的限位壳,所述转管靠近限位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以及内管的一端均插进限位壳内。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外壳靠近限位壳一端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内套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内套管之间卡设有第二轴承以及第一封环,所述第一封环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头与限位壳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内套管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管孔,所述管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限位壳内的穿轴,所述限位壳的内部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穿轴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穿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以及第二封环,所述限位壳的内部顶端与穿轴之间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二封环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所述穿轴上套设有与主斜齿轮啮合的副斜齿轮。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内套管内开设有与管孔联通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封环内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支管联通的第二支管,所述连接头内开设有与第二支管联通的第三支管以及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与第四支管通过连通头连通,所述连通头可拆卸连接于外壳上。
在上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中,所述限位壳内开设有与第四支管联通的第五支管,所述限位座内开设有与第五支管联通的第六支管,所述第二封环内开设有多个与第六支管的第七支管,所述穿轴内开设有外气管以及内气管,所述穿轴内还开设有将外气管与第七支管联通的第八支管,所述穿轴内还开设有将内气管与限位壳内部联通的进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配合作用,使得第一气体以及第二气体直接输送至连接组件内,避免外接气管的使用,如此,降低了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与外界物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内的气体发生泄漏情况。
2、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能够同时输送至连接组件内,如此,提高该滚塑装置对气体的输送效率。
3、第一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远大于第二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并且,第一气体还需经过第一封环以及第二封环,使得第一气体的气压要高于第二气体的气压,也即,第一气体可以是高气压气体,第二气体可以是低气压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滚塑装置对高气压气体与低气压气体的同时输送。
4、在将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同时输送至连接组件内的过程中,直臂机构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其中心轴线转动,从而保证模具在经过加热区或者冷却区的过程中,模具各个面受热均匀或者降温均匀,进而提高滚塑工艺的成功率。
5、通过第二密封圈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穿轴与限位座之间气密性,通过第一密封圈的设置,有效增加了内套管与连接头之间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在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在C处的放大图。
图6是限位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包括直臂机构以及连接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通入外接头363的气体称为第一气体,将通入内接头361的气体称为第二气体。
直臂机构300绕其中心轴线自转,连接组件400安装于支臂机构300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400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直臂机构300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组件400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臂机构300与连接组件400的内部可同时通过第一气体与第二气体,安装时,人们需要将两个模具分别安装于连接组件400 的两端,之后,控制适用于该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的设备将支臂机构移动至加热区或者冷却区,之后,再控制直臂机构300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连接组件400以其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并连接组件400是活动安装于直臂机构300的一端上,使得连接组件400能够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又在竖直面上转动,即,两个模具能够在水平面上转动时,又在竖直面上转动,从而保证模具在经过加热区或者冷却区的过程中,模具各个面受热均匀或者降温均匀,进而提高滚塑工艺的成功率。
每个直臂机构300包括活动安装于适用于该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的设备上的外壳310、转管320以及内管330,转管320插设于外壳310内,内管330插设于转管320内,转管320相对外壳 310转动;外壳310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安装箍311,在各个安装箍 311与外壳310之间安装有轴承(图中未标注),通过该轴承的设置,以使得外壳310能够相对适用于该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的设备转动,转管320的内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转管320的一端设有堵块340,内管330穿过堵块340,堵块34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堵孔342,堵孔342的孔径大于内管330的直径,堵块340与外壳310之间通过第一轴承350连接,通过该第一轴承350的设置,使得堵块340可相对外壳310转动,即,实现转管320相对外壳310转动,堵块340上安装有内齿轮343,外壳 310上安装有外齿轮312,堵块340上安装有进气头360,内管330 插设于进气头360内,进气头360上设有与内管330联通的内接头361,进气头360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接孔362,进气头360上设有与接孔362联通的外接头363,接孔362与堵孔342 联通,当外齿轮312转动时,因外齿轮312是安装在外壳310上,并且外壳310通过两个安装箍311活动安装于适用于该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的设备上,连接组件400安装于外壳310的一端上,使得连接组件400能够以外壳310的中心轴线周向旋转,当内齿轮343旋转时,因内齿轮343安装于堵块340上,堵块340与转管320连接,堵块340与外壳310通过第一轴承350连接,使得内齿轮343带动堵块340转动时,转管320也会随之转动,并不会影响外壳310转动,进一步的,因内管330穿过堵块340,并堵孔342的直径大于内管330的外径,接孔362的孔径大于内管 330的外径,使得当人们将第一气体通入至外接头363时,该第一气体将依次经过接孔362以及堵孔342,直至该第一气体进入至转管320内,当人们将第二气体通入至内接头361时,该第二气体将直接进入到内管330内,如此,便可实现两种不同气体的传输;其次,堵块340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330的挡环,当将堵块340与转管320连接时,人们需要将堵块340的一端插进转管320内,直至挡环抵住转管320,再将堵块340与转管320 螺纹连接,之后,将内管330穿过堵块340、插进进气头360内,直至内管330与内接头361联通。
外壳31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400的限位壳370,转管320靠近限位壳370的一端上安装有内套管321,内套管321的一端以及内管330的一端均插进限位壳370内,外壳310靠近限位壳370一端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内套管321的连接头380,连接头380与内套管321之间卡设有第二轴承381以及第一封环382,连接头380与限位壳370可拆卸连接,当外壳 310转动时,因限位壳370与外壳310螺纹连接,使得外壳310 能够带动限位壳370转动,即,实现限位壳370以外壳310的中心轴线周向转动,当转管320转动时,因内套管321安装于转管 320的一端,连接头380与内套管321之间通过第二轴承381连接,使得内套管321能够相对连接头380转动。
内套管321的一端上安装有主斜齿轮321a,内套管321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330的管孔321b,管孔321b的孔径大于内管 330的外径,连接组件400包括活动穿设于限位壳370内的穿轴410,限位壳370的内部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穿轴410的限位座420,限位座420与穿轴410之间设有第三轴承430以及第二封环440,限位壳370的内部顶端与穿轴410之间设有第四轴承450,第二封环440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441,穿轴 410上套设有与主斜齿轮321a啮合的副斜齿轮460,当内套管321 带动主斜齿轮321a转动时,因副斜齿轮460与主斜齿轮321a啮合,副斜齿轮460套设于穿轴410上,使得主斜齿轮321a能够带动副斜齿轮460转动,因穿轴410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430活动安装于限位座420内,穿轴410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轴承450活动安装于限位壳370内,以使得副斜齿轮460能够带动穿轴410转动,即,实现穿轴410以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内套管321内开设有与管孔321b联通的第一支管321c,第一封环382内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支管321c联通的第二支管382b,连接头380内开设有与第二支管382b联通的第三支管383以及第四支管384,第三支管383与第四支管384通过连通头390连通,连通头39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310上,限位壳370内开设有与第四支管384联通的第五支管371,限位座420内开设有与第五支管371联通的第六支管421,第二封环440内开设有多个与第六支管421的第七支管442,穿轴410内开设有外气管411以及内气管412,穿轴410内还开设有将外气管411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八支管411a,所述第二封环440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二环槽443。
当第一气体通过转管320进入到管孔321b内后,因第一支管321c与管孔321b联通,第一支管321c、第二支管382b、第三支管383、第四支管384、第五支管371、第六支管421、第七支管 442以及第八支管411a依次联通,使得第一气体能够顺利进入到外气管411内,最后,由外气管411向穿轴410的两端排放,具体的,第一封环382设置在内套管321与连接头380之间,并第一封环382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二支管382b 联通的第一环槽382c,使得从第一支管321c排出的第一气体能够通过第一封环382内侧面的第一环槽382c进入到第二支管 382b内,之后,由第一封环382外侧面的第一环槽382c通入至第三支管383内,因此,当内套管321相对连接头380转动时,即使第一封环382也发生转动,该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一环槽382c与第二支管382b进入到第三支管383内,另外,第一封环382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通过该第一密封圈的设置,有效增加了内套管321与连接头380之间气密性,保证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一环槽382c与第二支管382b进入到第三支管383内;连通头39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310,具体的,连通头390内开设有用于联通第三支管383与第四支管384的连通管391,使得进入到第三支管383的第一气体便会通过连通管 391进入到第四支管384内,在连通头390的正下方设有排泄塞 392,当人们对该直臂机构300进行维修时,人们只需将排泄塞 392拔掉,便可直接各个支管内的液体通过该连通头390排出,从而方便人们操作;第二封环440设置在穿轴410与限位座420 之间,并第二封环440的外侧面以及外侧面均向内凹陷形成与第七支管442联通的第二环槽443,使得从第六支管421排出的第一气体能够通过第二封环440外侧面的第二环槽443进入到第七支管442内,之后,由第二封环440内侧面的第二环槽443通入至第八支管411a内,因此,当穿轴410相对限位壳370转动时,即使第二封环440也发生转动,该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环槽443与第七支管442进入到第八支管411a内,另外,第二封环 440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441,通过该第二密封圈441的设置,有效增加了穿轴410与限位座420之间气密性,保证第一气体依旧能够通过第二环槽443与第七支管442进入到第八支管411a内。
当第一气体通过外气管411排出时,内管330的第二气体也排放至限位壳370内,因穿轴410内还开设有将内气管412与限位壳370内部联通的进气孔,使得位于限位壳370内的第二气体将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内气管412内,并通过内气管412向穿轴410 的两端排放。
进一步的,第一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远大于第二气体经过的支管数量,并且,第一气体还需经过第一封环382以及第二封环 440,使得第一气体的气压要高于第二气体的气压,也即,第一气体可以是高气压气体,第二气体可以是低气压气体,如此,便可实现该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对高气压气体与低气压气体的同时输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直臂机构,所述直臂机构绕其中心轴线自转;
连接组件,安装于支臂机构的一端,所述连接组件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直臂机构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组件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直臂机构与连接组件的内部同时通过两种气体;直臂机构包括外壳、转管以及内管,所述转管插设于外壳内,所述内管插设于转管内;所述转管的一端设有堵块;
至少两个安装箍,均套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外壳上安装有外齿轮,所述堵块上安装有内齿轮;所述堵块上安装有进气头,所述内管插设于进气头内,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内管联通的内接头,所述进气头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接孔,所述进气头上设有与接孔联通的外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管相对外壳转动;所述转管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穿过堵块,所述堵块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堵孔,所述堵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直径,所述堵块与外壳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上设有用于定位安装内管的挡环,所述接孔与堵孔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活动安装连接组件的限位壳,所述转管靠近限位壳的一端上安装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以及内管的一端均插进限位壳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靠近限位壳一端的内部设有用于连接内套管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内套管之间卡设有第二轴承以及第一封环,所述第一封环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头与限位壳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的一端上安装有主斜齿轮,所述内套管内开设有用于穿设内管的管孔,所述管孔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活动穿设于限位壳内的穿轴,所述限位壳的内部底端设有用于安装穿轴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穿轴之间设有第三轴承以及第二封环,所述限位壳的内部顶端与穿轴之间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第二封环的内侧以及外侧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密封圈,所述穿轴上套设有与主斜齿轮啮合的副斜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内开设有与管孔联通的第一支管,所述第一封环内开设有多个与第一支管联通的第二支管,所述连接头内开设有与第二支管联通的第三支管以及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与第四支管通过连通头连通,所述连通头可拆卸连接于外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壳内开设有与第四支管联通的第五支管,所述限位座内开设有与第五支管联通的第六支管,所述第二封环内开设有多个与第六支管的第七支管,所述穿轴内开设有外气管以及内气管,所述穿轴内还开设有将外气管与第七支管联通的第八支管,所述穿轴内还开设有将内气管与限位壳内部联通的进气孔。
CN202021818374.1U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Active CN213563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374.1U CN21356388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18374.1U CN21356388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63884U true CN213563884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5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18374.1U Active CN213563884U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63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563884U (zh) 一种滚塑设备的直臂装置
CN105700092A (zh) 光缆制造工艺
CN112171985A (zh) 一种直臂总装
CN112371864B (zh) 一种高压氢瓶铝内胆无芯模旋压收口方法
JP4056310B2 (ja) ガラス製品用モールドの液体冷却
CN209191274U (zh) 一种用于波纹管状橡胶制品易于脱模成型模具
CN213412682U (zh) 一种滚塑设备
CN208881116U (zh) 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管帽快速冷却注塑结构
CA2637181A1 (en) Hot runner nozzle having split ring seal
CN213412686U (zh) 一种滚塑设备的l臂机构
CN213353628U (zh) 一种胶管连续蒸汽硫化系统
CN210440975U (zh) 一种压缩空气输送管路系统
CN112739522B (zh) 配有高度可调的冷却装置的预型件搬运装置
CN112171986A (zh) 一种滚塑装置
CN106003664A (zh) 一种瓶胚专用机械手
CN203998111U (zh) 一种气动物料输送器
CN105946183A (zh) 一种汽车内饰用塑料模具
CN217346445U (zh) 一种热流道注塑模具
CN212503014U (zh) 一种内胎冷却输送装置
CN217144856U (zh) 一种塑料瓶吹塑生产用模具
CN205887229U (zh) 一种流体喷射单元、流体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喷射系统
CN212826779U (zh) 一种新型直线机吹瓶机瓶口法兰
CN215327699U (zh) 一种玻璃制瓶机用正吹气机构
CN213830045U (zh) 一种注塑机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10851204U (zh) 一种保持架注塑模具型芯冷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