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34996U -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34996U
CN213534996U CN202022477527.7U CN202022477527U CN213534996U CN 213534996 U CN213534996 U CN 213534996U CN 202022477527 U CN202022477527 U CN 202022477527U CN 213534996 U CN213534996 U CN 213534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tricycle
gear
rear ax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775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ang D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ang D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ang D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ang D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775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34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34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组件,发动机的左曲轴和右曲轴均垂直于所述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发动机的曲轴箱内有可转动的平衡轴,平衡轴上还固定设置有平衡块,平衡轴的端部连接有磁电机安装座,平衡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曲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后桥组件的左半轴和右半轴长度相等;发动机中还设置有配气机构,摇臂的一端与第一顶杆的上端铰接,顶杆的下端与凸轮的工作面顶靠。本实用新型采用直齿传动,提高了传动效率,通过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内设置可转动的平衡轴,平衡轴上设置平衡块,抵消曲轴的大部分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如图1-2,现有的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包括集成变速箱和热机一体的发动机1以及设置在发动机1旁的倒挡器2,通过弧锥齿6传动的传动轴3偏置在车架上,后桥组件的右半轴5和左半轴4长度不同,右半轴5的长度明显大于左半轴4,左右半轴的长度不同存在一些弊端,在转弯时,由于左半轴4较短,容易出现三轮车侧翻的事故。而且,现有发动机的左曲轴和右曲轴均平行于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使得曲轴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轴垂直,因此需要采用锥齿进行传动,造成传动效率比较低,对动力总成进行优化设计后,将曲轴垂直于后桥半轴,采用直齿传动,虽然传动效率提高,但同时会带来垂直于车体方向振动比较大的问题,由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曲轴的布置方向,还需要对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传动效率低以及车体方向振动比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组件,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经所述变速箱变速后传递到所述后桥组件,所述发动机的左曲轴和右曲轴均垂直于所述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有可转动的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上还固定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轴的端部连接有磁电机安装座,所述平衡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曲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后桥组件的左半轴和右半轴长度相等;
所述发动机中还设置有凸轮轴和顶杆机构,所述凸轮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顶杆机构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一摇臂,铰接在发动机缸盖上的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与发动机的一个气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顶杆机构还包括第二顶杆和第二摇臂,铰接在发动机缸盖上的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与发动机的另一个气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工作面顶靠,所述第二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轮的工作面顶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左曲轴和右曲轴均垂直于所述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使曲轴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轴的轴向平行,因此曲轴和传动轴之间能够采用直齿传动,提高了传动效率。通过在发动机的曲轴箱内设置可转动的平衡轴,平衡轴上设置平衡块,使得平衡轴随曲轴转动时,平衡块能抵消曲轴的大部分振动。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与发动机匹配的新配气机构,通过将摇臂与顶杆铰接,顶杆与凸轮顶靠,使得配气机构为刚性传动,提高了配气相位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设置在整车的行驶方向。
使得结构更为紧凑,给驾乘人员的腿部留出更大空间。
进一步,所述进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化油器和空滤器,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和消声器。
进一步,所述消声器布置在整车行驶的迎风面。
有利于对消声器进行风冷散热。
一般地,所述变速箱设置有六个前进挡、一个空挡和一个倒挡。
进一步,所述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链全部采用直齿传动。
直齿传动提高了该动力总成的传动效率。
进一步,所述动力传递链为:曲轴-湿式多片加宽离合器-换向齿-变速箱主轴-变速箱副轴-第一万向节-传动轴-第二万向节-后桥-后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三轮车,该三轮车采用了以上任意一种技术方案的三轮车的动力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三轮车的发动机和倒挡器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内部平衡轴和平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发动机;2、倒挡器;3、传动轴;4、左半轴;5、右半轴;6、弧锥齿;7、后桥组件;8、第一万向节;9、后轮;10、第二万向节;11、进气系统;12、排气系统;13、变速箱;14、左曲轴;15、右曲轴;16、变速箱主轴;17、变速箱副轴;18、第二齿轮;19、第一齿轮;20、磁电机安装座;21、第一轴承;22、平衡块;23、平衡轴;24、第二轴承;31、凸轮轴;32、第一凸轮;33、第二凸轮;34、凸轮轴正时齿轮;35、曲轴正时齿轮;36、曲轴;37、第一顶杆;38、第二顶杆;40、气门组件;41、第二摇臂; 42、第一摇臂;111、进气管;112、化油器;113、空滤器;121、排气管;122、消声器; 371、第一下挺柱;372、第一上推杆;381、第二下挺柱;382、第二上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3-图5,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1、变速箱13和后桥组件7,变速箱设置有六个前进挡、一个空挡和一个倒挡,后桥组件7包括差速器以及设置在差速器两端的左半轴4和右半轴5,发动机1的动力经变速箱13变速后输出到后桥组件7,后桥组件7的左半轴4和右半轴5长度相等。
如图5,发动机1的左曲轴14和右曲轴15均垂直于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即垂直于左半轴4和右半轴5,因为动力传递链中,从左曲轴14/右曲轴到后桥7之间,各个部件的转动中心能够平行,便于将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链全部采用直齿传动,以提高动力总成的传动效率。动力传递链为:左曲轴14/右曲轴15-湿式多片加宽离合器-换向齿-变速箱主轴16-变速箱副轴17-第一万向节10-传动轴3-第二万向节8-后桥7-后轮9。传动轴3 与万向节10之间通过套齿连接,图中为了显示套齿连接关系未将传动轴3与万向节10连接。
如图7所示,凸轮轴31上设置有第一凸轮32、第二凸轮33和凸轮轴正时齿轮34,曲轴36包括左曲轴14和右曲轴15,凸轮轴31与三轮车发动机的曲轴36平行,曲轴36上还设置有曲轴正时齿轮35,凸轮轴正时齿轮34与曲轴正时齿轮35之间为斜齿传动,使得配气机构为刚性传动,以提高配气相位的准确性;斜齿啮合还具有耐磨损的优点。第一凸轮32和第二凸轮33布置在发动机的润滑油油面下,这种油浴式润滑能保证其润滑效果和散热。顶杆机构包括第一顶杆37和第一摇臂42,第一顶杆37包括第一上推杆372和第一下挺柱371,第一上推杆372的上端与第一摇臂42铰接,第一摇臂42的中部铰接在缸盖上,第一摇臂42的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气门组件40连接,第一上推杆372下端可活动地插入第一下挺柱371上端的开孔内,第一下挺柱371的下端与第一凸轮32的工作面顶靠,图中省略了气门弹簧,第一下挺柱37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始终顶靠住第一凸轮32的工作面。顶杆机构还包括第二顶杆38和第二摇臂41,铰接在发动机缸盖上的第二摇臂41的一端与发动机的气门组件40连接,第二摇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顶杆38的上端铰接,第二顶杆38的下端与第二凸轮33的工作面顶靠。第二顶杆38包括第二上推杆382和第二下挺柱381,第二上推杆382的上端与第二摇臂41铰接,第二上推杆382的下端可活动地插入第二下挺柱381上端的开孔内。图中省略了气门弹簧,第二下挺柱38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始终顶靠住第二凸轮33的工作面。
如图5,进气系统11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111、化油器112和空滤器113,排气系统12包括排气管121和消声器122。进气系统11和排气系统12设置在整车的行驶方向。为了加强消声器122的散热,消声器122布置在整车行驶的迎风面。
如图4示,由于左曲轴14和右曲轴15垂直于后桥半轴,发动机的振动主要表现为车体的左右振动,即垂直于车体的方向。现有技术中的左曲轴14和右曲轴15平行于后桥半轴,曲轴的偏心量引起的振动表现为沿车身方向,通过车辆的前后轮能比较好地吸振。
为了抵消或部分抵消这种左右振动量,设置了一个如图6所述的减振机构,该减振机构具有不平衡量,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左右振动量可以与发动机产生的左右振动量部分抵消,从而减轻发动机整体的振动。
如图6所示的减振机构包括平衡轴23,平衡轴23通过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4可转动地支撑在曲轴箱内,为了显示曲轴箱的内部结构,曲轴箱在图6中未示出。平衡轴23 上固定设置有平衡块22,平衡块22的大小以及在平衡轴23上的位置决定了减振的效果,一般可通过振动试验来确定平衡块22的大小和在平衡轴23上的位置。平衡轴23的端部与磁电机安装座20连接。如图6,平衡轴23上设有第一齿轮19,曲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 18,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18啮合。通过第一齿轮19与第二齿轮18相啮合,使得平衡轴23和曲轴能同时转动,从而达到彼此的不平衡量相互进行抵消或部分抵消的效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后桥组件,所述发动机的动力经所述变速箱变速后传递到所述后桥组件,所述发动机的左曲轴和右曲轴均垂直于所述后桥组件的后桥半轴,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有可转动的平衡轴,所述平衡轴上还固定设置有平衡块,所述平衡轴的端部连接有磁电机安装座,所述平衡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曲轴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后桥组件的左半轴和右半轴长度相等;
所述发动机中还设置有凸轮轴和顶杆机构,所述凸轮轴上设置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所述顶杆机构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一摇臂,铰接在发动机缸盖上的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与发动机的一个气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杆的上端铰接,所述顶杆机构还包括第二顶杆和第二摇臂,铰接在发动机缸盖上的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与发动机的另一个气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顶杆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凸轮的工作面顶靠,所述第二顶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凸轮的工作面顶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设置在整车的行驶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化油器和空滤器,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和消声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布置在整车行驶的迎风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设置有六个前进挡、一个空挡和一个倒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总成的动力传递链全部采用直齿传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链为:曲轴-湿式多片加宽离合器-换向齿-变速箱主轴-变速箱副轴-第一万向节-传动轴-第二万向节-后桥-后轮。
8.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
CN202022477527.7U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Active CN213534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7527.7U CN213534996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77527.7U CN213534996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34996U true CN213534996U (zh) 2021-06-25

Family

ID=7650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77527.7U Active CN213534996U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34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37398B2 (en) Engine for motorcycles
US5038731A (en) Balancer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397927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エンジン
US6276481B1 (en) Power unit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JPH10297294A (ja) エンジン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02122290A (ja) 動力装置の潤滑構造
US7475667B2 (en) Power train for motor vehicles or the like
JPS58118481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スイング式パワ−ユニツト
JP3066039B2 (ja) 並列多気筒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TW581842B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0257538A (ja) スタータモータ付き頭上カム軸式エンジン
CN213534996U (zh) 一种三轮车的动力总成以及三轮车
JP3844204B2 (ja) 内燃機関
JP385858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二次バランサ支持構造
JP5602697B2 (ja) カム式トルクダンパ
JP3809903B2 (ja) 内燃機関
JP2745414B2 (ja) 車両用伝動装置付きエンジン
JP414421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変速装置
CN213360952U (zh) 一种具有减振机构的中置纵向发动机
JP4082791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補機配置構造
US4976668A (en) Final reduction gear unit for an automobile
JP4338110B2 (ja) 小型車両用エンジン
JPH0555329B2 (zh)
TWI235192B (en) Oil return construction of 4-cycle engine
CN219035456U (zh) 一种摩托车单缸发动机平衡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