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11840U -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11840U
CN213511840U CN202022356995.9U CN202022356995U CN213511840U CN 213511840 U CN213511840 U CN 213511840U CN 202022356995 U CN202022356995 U CN 202022356995U CN 213511840 U CN213511840 U CN 213511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piston
compression
buffering
work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569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先峰
刘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Weiao Situ Vehicle Shock Absorber Co ltd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 ltd
Nanyang Cijan Auto Shock Absor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569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11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11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11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头和缓冲缸套,所述缓冲头包括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固定设置于活塞杆位于工作缸内的一端,所述缓冲缸套固定设置于工作缸内且位于其靠近压缩阀的一端,缓冲缸套包括缓冲段和流通段,所述缓冲段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缓冲段的开口端朝向缓冲活塞,缓冲段的内壁与缓冲活塞的外壁贴合滑动,所述流通段固定设置于工作缸和压缩阀之间,流通段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压缩阀与工作缸内部连通的流通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减轻常规减振器因弹簧衰减,缓冲功能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悬架运动会使得减振器活塞杆和工作缸相对,带动液压油通过复原阀总成及压缩阀总成在工作缸上下腔及油缸腔来回流动,产生阻尼力,吸收汽车运动产生的振动能量,保证了驾驶舒适性。由于减振器在车辆中的功能,使得活塞杆相对于工作缸一直做往复直线运动。当车辆相对于车身跳动至上下极限位置时,须由减振器实现对车轮上下跳动极限进行缓冲约束,这两个极限位置需要减振器在很短的运动距离内提供很大的阻尼力,这是已有的复原阀总成和压缩阀总成所不能做到的,所以需要在减振器内增加额外的缓冲机构,来抑制车轮极限位置的上下跳动,确保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同时当汽车遇到大颠簸路面时活塞杆有可能直接将压缩阀总成撞击损坏,影响减振器使用寿命,因此现有的部分减振器中会在活塞杆和压缩阀之间设置缓冲机构。
常规的减振器内部缓冲机构一般是弹簧缓冲,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弹簧容易产生衰减,缓冲功能下降,带来噪声,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减振器缓冲结构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或至少减轻常规减振器因弹簧衰减,缓冲功能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所述减振器包括贮油缸、工作缸、活塞杆和压缩阀,所述工作缸套合于贮油缸内,所述活塞杆轴向滑动设置于工作缸内,活塞杆的一端向外伸出工作缸和贮油缸,工作缸和贮油缸连通且均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压缩阀位于贮油缸内远离活塞杆的一端,所述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头和缓冲缸套;
其中,所述缓冲头包括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固定设置于活塞杆位于工作缸内的一端;
所述缓冲缸套固定设置于工作缸内且位于其靠近压缩阀的一端,缓冲缸套包括缓冲段和流通段,所述缓冲段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缓冲段的开口端朝向缓冲活塞,缓冲段的内壁与缓冲活塞的外壁贴合滑动,所述流通段固定设置于工作缸和压缩阀之间,流通段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压缩阀与工作缸内部连通的流通孔。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缓冲头还包括缓冲芯轴,所述缓冲芯轴的上端螺纹套合于活塞杆靠近缓冲缸套的一端、下部固定套合有缓冲活塞。
优选的,所述缓冲芯轴中部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缓冲活塞套合于缓冲芯轴的定位槽处,缓冲活塞上端内侧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向内倾斜的倒钩,所述倒钩与定位槽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芯轴下端呈倒置的T形,缓冲芯轴还设置有止动圈和缓冲软垫,所述止动圈固定套合于缓冲芯轴且位于缓冲活塞上方,所述缓冲软垫滑动套合于缓冲芯轴且位于缓冲活塞下方。
优选的,所述缓冲软垫上端面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径向设置,第一凹槽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外壁、另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内壁,所述缓冲活塞下端面外侧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轴向设置,第二凹槽下端连通至缓冲活塞下端面、上端位于缓冲活塞中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段开口端上端内侧设置有倒角,缓冲段圆周内壁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上端连通至缓冲段开口端的端面、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若干个流通槽的长度值长短不一。
优选的,所述流通段上部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壳体、下部呈圆管状,若干个所述流通孔圆周阵列设置于流通段上部。
优选的,所述流通段下部的外径值等于工作缸的内径值,流通段下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所述工作缸下端将所述翻边抵至压缩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缸下端、压缩阀上方设置有缓冲缸套,活塞杆的下端设置有缓冲头;在活塞杆相对于工作缸运动到压缩行程极限位置附近时,缓冲头进入缓冲缸套内,因缓冲活塞外壁与缓冲缸套内壁密封配合,快速增大缓冲缸套内的液压缓冲力,使得减振器能够衰减地面带来的冲击,提升车辆平顺性,同时避免压缩阀和活塞杆撞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头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芯轴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缸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缸套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贮油缸;2-工作缸;3-活塞杆;4-压缩阀;5-缓冲头;6-缓冲缸套;7-缓冲活塞;8-缓冲芯轴;9-倒钩;10-止动圈;11-缓冲软垫;601-缓冲段;602-流通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缸1、工作缸2、活塞杆3和压缩阀4,工作缸2套合于贮油缸1内,活塞杆3轴向滑动设置于工作缸2内,活塞杆3的一端向外伸出工作缸2和贮油缸1,工作缸2和贮油缸1连通且均填充有液压油,压缩阀4位于贮油缸1内远离活塞杆3的一端,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头5和缓冲缸套6;
其中,缓冲头5包括缓冲活塞7,缓冲活塞7固定设置于活塞杆3位于工作缸2内的一端;
缓冲缸套6固定设置于工作缸2内且位于其靠近压缩阀4的一端,缓冲缸套6包括缓冲段601和流通段602,缓冲段601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缓冲段601的开口端朝向缓冲活塞7,缓冲段601的内壁与缓冲活塞7的外壁贴合滑动,流通段602固定设置于工作缸2和压缩阀4之间,流通段602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压缩阀4与工作缸2内部连通的流通孔。
为了便于安装,本实施例中,缓冲头5还包括缓冲芯轴8,缓冲芯轴8的上端螺纹套合于活塞杆3靠近缓冲缸套6的一端、下部固定套合有缓冲活塞7。
为了优化产品结构,保障缓冲过程的可靠性,缓冲芯轴8中部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定位槽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三角形,缓冲活塞7套合于缓冲芯轴8的定位槽处,缓冲活塞7上端内侧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向内倾斜的倒钩9,倒钩9与定位槽对应设置,缓冲芯轴8下端呈倒置的T形,缓冲芯轴8还设置有止动圈10和缓冲软垫11,止动圈10固定套合于缓冲芯轴8且位于缓冲活塞7上方,缓冲软垫11滑动套合于缓冲芯轴8且位于缓冲活塞7下方,缓冲软垫11上端面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径向设置,第一凹槽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11外壁、另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11内壁,缓冲活塞7下端面外侧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轴向设置,第二凹槽下端连通至缓冲活塞7下端面、上端位于缓冲活塞7中部;装配时依次将缓冲软垫11、缓冲活塞7和止动圈10穿到缓冲芯轴8上,将止动圈10与缓冲芯轴8铆接固定,然后将缓冲头5拧紧到活塞杆3下端。
为了便于缓冲头5进入,并且在缓冲头5进入缓冲缸套6内时,缓冲缸套6内的液压油流出缓冲缸套6的速率能随着缓冲头5的深入而降低,缓冲段601开口端上端内侧设置有倒角,缓冲段601圆周内壁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流通槽,流通槽上端连通至缓冲段601开口端的端面、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若干个流通槽的长度值长短不一。
为了可靠固定缓冲缸套6,同时确保压缩阀4与工作缸2内的液压油连通,流通段602上部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壳体、下部呈圆管状,若干个流通孔圆周阵列设置于流通段602上部,流通段602下部的外径值等于工作缸2的内径值,流通段602下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工作缸2下端将翻边抵至压缩阀4。
当活塞杆3向下运动时,缓冲活塞7和缓冲软垫11随着缓冲芯轴8一起向下运动,当缓冲活塞7进入缓冲缸套6内部的过程中,缓冲活塞7的外径可变,在缓冲缸套6内壁挤压下会收缩变小,同时,缓冲缸套6内的液压油会被压缩,液压油会在缓冲软垫11和缓冲活塞7之间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向上流动并从缓冲缸套6的流通槽溢出,从而产生压缩液压缓冲力,此缓冲力会随着活塞杆3的下移而不断增大,这种结构产生的液压缓冲力可以很好的抑制车轮上调给车身带来的冲击,使冲击变得柔和、平稳,提升驾乘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所述减振器包括贮油缸(1)、工作缸(2)、活塞杆(3)和压缩阀(4),所述工作缸(2)套合于贮油缸(1)内,所述活塞杆(3)轴向滑动设置于工作缸(2)内,活塞杆(3)的一端向外伸出工作缸(2)和贮油缸(1),工作缸(2)和贮油缸(1)连通且均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压缩阀(4)位于贮油缸(1)内远离活塞杆(3)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头(5)和缓冲缸套(6);
其中,所述缓冲头(5)包括缓冲活塞(7),所述缓冲活塞(7)固定设置于活塞杆(3)位于工作缸(2)内的一端;
所述缓冲缸套(6)固定设置于工作缸(2)内且位于其靠近压缩阀(4)的一端,缓冲缸套(6)包括缓冲段(601)和流通段(602),所述缓冲段(601)呈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缓冲段(601)的开口端朝向缓冲活塞(7),缓冲段(601)的内壁与缓冲活塞(7)的外壁贴合滑动,所述流通段(602)固定设置于工作缸(2)和压缩阀(4)之间,流通段(602)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使压缩阀(4)与工作缸(2)内部连通的流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头(5)还包括缓冲芯轴(8),所述缓冲芯轴(8)的上端螺纹套合于活塞杆(3)靠近缓冲缸套(6)的一端、下部固定套合有缓冲活塞(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芯轴(8)中部设置有环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直角三角形,所述缓冲活塞(7)套合于缓冲芯轴(8)的定位槽处,缓冲活塞(7)上端内侧均匀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向内倾斜的倒钩(9),所述倒钩(9)与定位槽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芯轴(8)下端呈倒置的T形,缓冲芯轴(8)还设置有止动圈(10)和缓冲软垫(11),所述止动圈(10)和缓冲软垫(11)均呈圆环状,所述止动圈(10)固定套合于缓冲芯轴(8)且位于缓冲活塞(7)上方,所述缓冲软垫(11)滑动套合于缓冲芯轴(8)且位于缓冲活塞(7)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软垫(11)上端面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径向设置,第一凹槽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11)外壁、另一端连通至缓冲软垫(11)内壁,所述缓冲活塞(7)下端面外侧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轴向设置,第二凹槽下端连通至缓冲活塞(7)下端面、上端位于缓冲活塞(7)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601)开口端上端内侧设置有倒角,缓冲段(601)圆周内壁圆周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流通槽,所述流通槽上端连通至缓冲段(601)开口端的端面、下端竖直向下延伸,若干个流通槽的长度值长短不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段(602)上部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台状壳体、下部呈圆管状,若干个所述流通孔圆周阵列设置于流通段(602)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段(602)下部的外径值等于工作缸(2)的内径值,流通段(602)下端设置有向外的翻边,所述工作缸(2)下端将所述翻边抵至压缩阀(4)。
CN202022356995.9U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Active CN213511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6995.9U CN213511840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56995.9U CN213511840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11840U true CN213511840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0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56995.9U Active CN213511840U (zh) 2020-10-21 2020-10-21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11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31491U (zh)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复合材料的轮式车辆用减震器
CN203614510U (zh) 一种缓冲液压油缸
CN209913648U (zh) 一种实用型抗震电机轴
CN216951448U (zh) 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及减振器
CN110925343B (zh) 舒适形阻尼防触底减震器及三轮摩托车
CN112128288A (zh) 一种减振器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CN213511840U (zh) 一种减振器压缩液压缓冲结构
CN110594341B (zh) 一种汽车悬架用筒式减震器
CN201651147U (zh) 大双筒高压减震器
CN217502423U (zh) 汽车用磁流变单筒减震器的活塞总成
CN214742982U (zh) 一种汽车用高效减震器
CN107654558B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CN203453374U (zh) 用于车辆的减震器
CN211423247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汽车减震器
CN209180274U (zh) 一种减震器连杆
CN208951203U (zh) 一种柱塞式缓冲装置
CN202707897U (zh) 带有翻边密封机构的汽车减震器
CN201517581U (zh) 冲击吸收器
CN212672302U (zh) 一种车用液压减振器套管
CN111043222B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油压减振器内缸结构及其加工工具
CN215042044U (zh) 一种汽车散热水箱内部减震连接结构
CN212106755U (zh) 一种内置缓冲弹簧减振器
CN218063193U (zh) 一种减震器的调节套筒
CN218408292U (zh) 一种新型结构液压缓冲减震器
CN210397555U (zh) 一种cdc减振器用底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6

Address after: 474450 xipingtou Industrial Park, Xichuan County,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YANG CIJAN AUTO SHOCK ABSORBER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NANYANG WEIAO SITU VEHICLE SHOCK ABSOR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01, 888 Moyu South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Xiji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