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08017U -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08017U
CN213508017U CN202121007918.0U CN202121007918U CN213508017U CN 213508017 U CN213508017 U CN 213508017U CN 202121007918 U CN202121007918 U CN 202121007918U CN 213508017 U CN213508017 U CN 213508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vertical
beam body
reinforcing
fram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79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猛
吴廷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79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08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08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08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属于桥梁技术领域,包括:盖梁体和钢筋笼,所述盖梁体为中空的模壳结构、且内部限定出浇筑空腔,且所述盖梁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钢筋笼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浇筑空腔内,所述钢筋笼四周的至少一部分边缘埋设于所述盖梁体内、与所述盖梁体一体浇筑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的边缘埋设于盖梁体内,并与盖梁体一体浇筑成型,使得钢筋笼的固定牢靠,与盖梁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显著提高了盖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设计中,通常包括盖梁和桥墩。盖梁,又叫帽梁,是为了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而在桥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在桥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盖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递到桥墩。
现有技术中,盖梁常采用半预制的方式成型,即先在工厂内预制盖梁体,然后在施工现场绑扎钢筋或安放钢筋笼,最终浇筑而成,但上述盖梁结构由于钢筋与盖梁体之间的连接不可靠,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较低,不能适应要求越来越严苛的工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梁,包括:盖梁体和钢筋笼,所述盖梁体为中空的模壳结构、且内部限定出浇筑空腔,且所述盖梁体的上端开口、下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钢筋笼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浇筑空腔内,所述钢筋笼四周的至少一部分边缘埋设于所述盖梁体内、与所述盖梁体一体浇筑成型。
优选地,所述钢筋笼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竖向钢筋架、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水平钢筋架,所述水平钢筋架与所述竖向钢筋架搭接;还包括箍接于多个竖向钢筋架之间并沿盖梁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
优选地,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竖向钢筋架、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的前侧筋以及多个所述箍筋的前侧筋连接形成前钢筋网片;所述前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的前侧壁;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竖向钢筋架、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的后侧筋以及多个所述箍筋的后侧筋连接形成后钢筋网片;所述后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的后侧壁;所述多个竖向钢筋架的左侧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的左侧筋以及最左侧箍筋连接形成左钢筋网片;所述左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的左侧壁;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的右侧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的右侧筋以及最右侧箍筋连接形成右钢筋网片;所述右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的右侧壁;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的底侧筋、位于底侧的所述水平钢筋架和多个所述箍筋的底层筋连接形成底钢筋网片;所述底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的底壁。
优选地,所述盖梁体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为等截面段,所述下段为呈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段;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和多个所述箍筋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连接形成所述底钢筋网片;所述底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变截面段的底壁。
优选地,所述竖向钢筋架包括上轮廓筋、下轮廓筋;所述下轮廓筋与所述盖梁体下部的变截面段的竖向截面相匹配;所述上轮廓筋、所述下轮廓筋的两端均在竖向平面向内弯折,并搭接形成环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竖向钢筋架内设有至少一个上部水平筋,该上部水平筋设于所述上轮廓筋与位于最上侧的所述水平钢筋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水平钢筋架包括前水平筋、后水平筋,所述前水平筋、所述后水平筋均在水平面向内弯折、并相互搭接形成环形结构。
优选地,在前后方向的竖向截面内,所述箍筋包括多个子箍筋,多个子箍筋沿前后方向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箍筋,且每个子箍筋与其相交的每个竖向钢筋架、水平钢筋架均连接。
优选地,与所述连接通孔对应的所述子箍筋呈倒U形,其余所述子箍筋均为环形结构。
一种盖梁与桥墩的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的盖梁,所述盖梁通过盖梁体下端的连接通孔与桥墩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筋笼的边缘埋设于盖梁体内,并与盖梁体一体浇筑成型,使得钢筋笼固定牢靠,与盖梁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显著提高了盖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断面图;
图3是图1的B-B断面图;
图4是竖向钢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的安放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后的示意图;
图中:1-盖梁体,2-钢筋笼,3-浇筑空腔,4-连接通孔,5-桥墩,6-前钢筋网片,7-后钢筋网片,8-左钢筋网片,9-右钢筋网片,10-底钢筋网片;
21-竖向钢筋架,22-水平钢筋架,23-箍筋,
221-上轮廓筋,222-下轮廓筋,223-上部水平筋;
231-第一子箍筋,232-第二子箍筋,233-第三子箍筋,234-第四子箍筋,235-第五子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6所示,一种盖梁,包括:盖梁体1和钢筋笼2,盖梁体1为中空的模壳结构、且内部限定出浇筑空腔3,且盖梁体1的上端开口、下端开设有用于与桥墩5连接的连接通孔4;钢筋笼2至少一部分设于浇筑空腔3内;钢筋笼2四周的至少一部分边缘埋设于盖梁体1内、与盖梁体1一体浇筑成型。
采用这种结构,工厂生产时,将钢筋笼2的边缘埋设于盖梁体1内,并与盖梁体1一体浇筑成型形成预制结构,该预制结构在加工工厂内预制完成。施工过程中,先将该预制结构运送至工地,如图5所示,通过连接通孔的定位将该预制结构放在对应的桥墩5上,然后向盖梁体1的浇筑空腔3内浇筑搅拌好的混凝土,形成完整盖梁,如图6所示。由于钢筋笼2的边缘与盖梁体一体预制成型、其余部分与现浇混凝土一体现浇成型,使得盖梁体1、钢筋笼2和现浇混凝土三者紧密结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钢筋笼2仅安放于盖梁体1内的结构相比,这种半预制盖梁的结构强度和稳定大大增强,可以适用于各种严苛工况的桥梁。
如图1和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与盖梁体1顶面垂直的方向为竖向,与盖梁体1顶面平行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方位词“前后方向”指的是垂直于图1纸面的方向,“前”指的是射出纸面的方向,“后”指的是射入纸面的方向。
钢筋笼2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竖向钢筋架21、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水平钢筋架22、以及搭接于竖向钢筋架21之间并沿盖梁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23。竖向钢筋架21、水平钢筋架22均呈环形,均由钢筋弯折而成;水平钢筋架22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与竖向钢筋架21搭接。钢筋笼2还包括箍接于多个竖向钢筋架21之间并沿盖梁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23。
采用这种结构,环形竖向钢筋架21、环形水平钢筋架22和箍筋23三者相互搭接,多个环形竖向钢筋架21和多个水平钢筋架22搭接相交的每一处都可以通过绑扎或焊接等多种方式进行连接,多个箍筋23和多个竖向钢筋架21、多个水平钢筋架22搭接相交的每一处都可以通过绑扎或者焊接等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整体式笼形结构。对于大尺寸的盖梁来说,这种结构具有稳定性强、抗变形能力强,从而能够将盖梁体1和现浇混凝土形成强有力的牵引作用,从而保证盖梁的结构稳定性。
针对上述结构的钢筋笼2,位于最前侧的竖向钢筋架21、多个水平钢筋架22的前侧筋以及多个箍筋23的前侧筋连接形成前钢筋网片6;前钢筋网片6埋设于盖梁体1的前侧壁;位于最后侧的竖向钢筋架21、多个水平钢筋架22的后侧筋以及多个箍筋23的后侧筋连接形成后钢筋网片7;后钢筋网片7埋设于盖梁体1的后侧壁;多个竖向钢筋架21的左侧筋、多个水平钢筋架22的左侧筋以及最左侧箍筋23连接形成左钢筋网片8;左钢筋网片8埋设于盖梁体1的左侧壁;多个竖向钢筋架21的右侧筋、多个水平钢筋架22的右侧筋以及最右侧箍筋23连接形成右钢筋网片9;右钢筋网片9埋设于盖梁体1的右侧壁;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底侧筋、位于底侧的所述水平钢筋架22和多个所述箍筋23的底侧筋连接形成底钢筋网片10;所述底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底壁。
此处的前、后、左、右的方向依照图2所示,最前端的竖向钢筋架21是指沿着前向最外侧的竖向钢筋架21,箍筋23的前侧筋是指沿着前向最外侧的边筋,其余最后端、最左侧、最右侧、后侧筋、左侧筋、右侧筋同理,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这种结构,钢筋笼2的前钢筋网片6、后钢筋网片7、左钢筋网片8、右钢筋网片9和底钢筋网片均埋设于盖梁体1内,使得钢筋笼2的边缘最大程度地与盖梁体1结合,仅预留钢筋笼2的顶部、底部的连接通孔4分别用于与现浇混凝土结合、与桥墩5连接。这样,能进一步增强盖梁体1与现浇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保证盖梁的受力均匀性。
当然,上述钢筋笼2与盖梁体1的预埋形式并不仅限于采用上述五个面预埋,还可以采用钢筋笼2的前钢筋网片6、后钢筋网片7、左钢筋网片8、右钢筋网片9四个面预埋于盖梁体1内等其他形式。
进一步的方案中,盖梁体1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为等截面段,下段为呈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段,具体的为,变截面段两侧为斜面,其大端与等截面段相连;且盖梁体1的上端开口大于连接通孔4,盖梁体1为无盖空腔体,且开口位于盖梁体1的等截面段顶部。
对应于上述变截面的盖梁体1,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和多个所述箍筋23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连接形成所述底钢筋网片10;所述底钢筋网片10埋设于所述变截面段的底壁。
采用这种结构,盖梁减小了底部左右两侧的非受力部位的重量,整体重量较小,便于运输。且采用这种结构保证了变截面盖梁体1的变截面段与钢筋笼2的变截面底部预埋、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保证了变截面盖梁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当然,该盖梁也可以采用从上到下整体为等截面段的结构。
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竖向钢筋架21、水平钢筋架22和箍筋23的具体结构形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竖向钢筋架21沿竖向设置、且与盖梁体1的截面相匹配,竖向钢筋架21包括上轮廓筋221、下轮廓筋222;下轮廓筋222与盖梁体1下部的变截面段的竖向截面相匹配,即下轮廓筋222的两侧筋沿斜向布置;上轮廓筋221、下轮廓筋222的两端均在竖向平面向内弯折,并搭接形成环形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每一个竖向钢筋架21均由两根钢筋弯折后搭接而成,不仅能保证竖向钢筋加的结构强度,且加工效率较高。当然,该竖向钢筋架21也可以由一根钢筋弯折形成环形。
进一步的方案中,竖向钢筋架21内设有至少一个上部水平筋223,如图3所示,该上部水平筋223设于上轮廓筋221与位于最上侧的水平钢筋架22之间。因为盖梁体1的上段开口大于下段,在上段开口处设置上部水平筋223,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浇筑成型后,上部水平筋223起补强的作用,防止盖梁体1的顶端开口处向外开裂或变形,提高盖梁体1的整体强度。
水平钢筋架22包括前水平筋、后水平筋,前水平筋、所述后水平筋均在水平面向内弯折、并相互搭接形成环形结构;即,水平钢筋架22呈环形结构。每一个水平钢筋架22均由两根钢筋弯折后搭接而成,加工效率更高。当然,该水平钢筋架22也可以由一根钢筋弯折形成环形。
上述多个箍筋2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箍筋23在前后方向的竖向截面内延伸,每个箍筋23包围所述水平钢筋架22的前侧筋、后侧筋和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上侧筋、下侧筋。
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的竖向截面内,每个箍筋23包括多个子箍筋,多个子箍筋沿前后方向依次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箍筋23,且每个子箍筋与其相交的每个竖向钢筋架21、水平钢筋架22均连接。采用这种结构,依次交错的多个子箍筋能增强对竖向钢筋架21、水平钢筋架22的连接强度,尤其适用于前后方向尺寸较大的盖梁。
具体地,与连接通孔4对应的子箍筋呈倒U形,即倒U形子箍筋的开口朝着连接通孔4,使得连接通孔4处不会被子箍筋的横向筋挡住,有利于盖梁与桥墩5一体浇筑成型,其余子箍筋均为环形结构,具体的,子箍筋呈方形,且由一根钢筋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子箍筋设置有五个,分别为第一子箍筋231、第二子箍筋232、第三子箍筋233、第四子箍筋234、第五子箍筋235,上述五个子箍筋相邻之间交错设置,且图3中示出的五个子箍筋均与连接通孔4对应,均为U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子箍筋在前后方向的竖向截面交错延伸过程中,多个子箍筋并非从左到右或从右向左顺次排布,而是沿着前后方向的中心线左右均匀设置。例如图3所示的结构,第三子箍筋233设于中间位置,第一子箍筋231、第五子箍筋235设于第三子箍筋233的左侧,第二子箍筋232、第四子箍筋234设于第三子箍筋233的左侧。如果共包含四个子箍筋,则可以将第一、第三子箍筋设于左侧,第二、第四子箍筋设于右侧。这样能够保证箍筋的受力均匀,进而保证盖梁的受力均衡,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多个子箍筋沿前后方向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三子箍筋233的长度可以最长,以起到中心连接作用。可以理解,这里左右均匀设置并非左右完全对称,指的是左右受力基本均匀。
可以想到,上述箍筋23并不仅限于多个子箍筋的结构,还可以为包围所述水平钢筋22架的前侧筋、后侧筋和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上侧筋、下侧筋的单个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盖梁与桥墩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盖梁、桥墩5,盖梁通过盖梁体1下端的连接通孔4与桥墩5连接。
实用新型在工厂内浇筑成型,先安放钢筋笼2,再浇筑盖梁体1,使得钢筋笼2的边缘埋设于盖梁体1内;将成型后的盖梁运往施工现场,如图5,与桥墩5连接后,在浇筑空间3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完成盖梁的施工,如图6,相比于现浇盖梁,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相比于目前常用的半预制盖梁,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2在预制阶段即埋设于盖梁体1内,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强度更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实用新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梁体(1)和钢筋笼(2),
所述盖梁体(1)为中空的模壳结构、且内部限定出浇筑空腔(3),且所述盖梁体(1)的上端开口、下端开设有连接通孔(4);
所述钢筋笼(2)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浇筑空腔(3)内,所述钢筋笼(2)四周的至少一部分边缘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内、与所述盖梁体(1)一体浇筑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2)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竖向钢筋架(21)、上下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的水平钢筋架(22),所述水平钢筋架(22)与所述竖向钢筋架(21)搭接;还包括箍接于多个竖向钢筋架(21)之间并沿盖梁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箍筋(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竖向钢筋架(21)、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的前侧筋以及多个所述箍筋(23)的前侧筋连接形成前钢筋网片(6);所述前钢筋网片(6)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前侧壁;
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竖向钢筋架(21)、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的后侧筋以及多个所述箍筋(23)的后侧筋连接形成后钢筋网片(7);所述后钢筋网片(7)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后侧壁;
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左侧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的左侧筋以及最左侧箍筋(23)连接形成左钢筋网片(8);所述左钢筋网片(8)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左侧壁;
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右侧筋、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的右侧筋以及最右侧箍筋(23)连接形成右钢筋网片(9);所述右钢筋网片(9)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右侧壁;
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底侧筋、位于底侧的所述水平钢筋架(22)和多个所述箍筋(23)的底层筋连接形成底钢筋网片;所述底钢筋网片埋设于所述盖梁体(1)的底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梁体(1)包括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为等截面段,所述下段为呈上大下小的变截面段;
多个所述竖向钢筋架(21)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多个所述水平钢筋架(22)和多个所述箍筋(23)的与所述变截面段对应的底侧筋连接形成所述底钢筋网片(10);所述底钢筋网片(10)埋设于所述变截面段的底壁。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架(21)包括上轮廓筋(221)、下轮廓筋(222);所述下轮廓筋(222)与所述盖梁体(1)下部的变截面段的竖向截面相匹配;
所述上轮廓筋(221)、所述下轮廓筋(222)的两端均在竖向平面向内弯折,并搭接形成环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钢筋架(21)内设有至少一个上部水平筋(223),该上部水平筋(223)设于所述上轮廓筋(221)与位于最上侧的所述水平钢筋架(22)之间。
7.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筋架(22)包括前水平筋、后水平筋,所述前水平筋、所述后水平筋均在水平面向内弯折、并相互搭接形成环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的竖向截面内,所述箍筋(23)包括多个子箍筋,多个子箍筋沿前后方向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箍筋(23),且每个子箍筋与其相交的每个竖向钢筋架(21)、水平钢筋架(22)均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盖梁,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通孔(4)对应的所述子箍筋呈倒U形,其余所述子箍筋均为环形结构。
10.一种盖梁与桥墩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盖梁,所述盖梁通过盖梁体(1)下端的连接通孔(4)与桥墩(5)连接。
CN202121007918.0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508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7918.0U CN213508017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7918.0U CN213508017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08017U true CN213508017U (zh) 2021-06-22

Family

ID=7642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7918.0U Active CN213508017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08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22853B1 (ko) 교량시공용 합성거어더
KR100947306B1 (ko) 콘크리트 전단연결부를 갖는 합성형 교량 구조 및 그시공방법
JP5183842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部材用の補強ケージ
KR101678999B1 (ko) 강합성 거더의 제작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작된 강합성 거더를 이용한 교량 상부 구조의 시공 방법
CN112411355A (zh) 一种钢混组合桥及其施工方法
KR101165207B1 (ko) 폐쇄형 철골 합성보 및 이 폐쇄형 철골 합성보 간 연결방법
KR101768056B1 (ko) 교량용 거더의 제작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의 시공 방법
CN213508016U (zh)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CN213508017U (zh) 一种盖梁及其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KR102292294B1 (ko) 공용중 교량 거더의 휨저항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강박스 거더 내부 보강방법
KR101062719B1 (ko) 단면강성을 증대한 피에스씨 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 시공방법
CN213508008U (zh) 一种盖梁与桥墩的连接结构
JP4204388B2 (ja) Pc箱桁橋
CN210597875U (zh) 一种交叉梁
KR101023175B1 (ko) 프리플렉스 합성보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분 프리플렉스 연속합성보
CN218116803U (zh) 一种带钢筋桁架的楼板后浇带构造
CN114108943B (zh) 节段空腔的预制连梁、叠合梁及建筑结构
CN114687448B (zh) 转换梁、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
JP4435714B2 (ja) 床版構造体及び床版構造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床版の施工方法
CN217352864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节点结构
CN218814538U (zh) 剪力墙组件及建筑结构
CN218990374U (zh) 一种引水隧洞钢筋混凝土结构
KR102563620B1 (ko) 지점부가 보강된 풀 pc 연속슬래브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17078368U (zh) 具有悬臂板的组合结构桥梁
CN211523769U (zh) 一种u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吊筋抗剪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