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8921U -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8921U
CN213478921U CN202022128977.5U CN202022128977U CN213478921U CN 213478921 U CN213478921 U CN 213478921U CN 202022128977 U CN202022128977 U CN 202022128977U CN 213478921 U CN213478921 U CN 213478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ody
pipe
tube
gaske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289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毅
耿国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gy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289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8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8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8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包括连接件、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及支架;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和第二管体的中心线成一预设角度,第一管体与连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三管体,第三管体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内且与第二管体固定连接,第三管体与第一管体连通;第三管体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管体外且与支架可转动连接,支架内设置线束的容纳槽,容纳槽与第三管体连通。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线束可隐藏在转轴结构内部,实现产品多维度转动,转轴集成度高,在后续产品的组装中可节约组装时间,降低组装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轴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背景技术
转轴是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结构;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电子产品或机械产品都与转轴结构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转轴结构的产品。
现有常规转轴结构中,有的线束可以隐藏在转轴内部,但是转轴体积较大,影响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外观,有的转轴体积较小,但因为内部结构限制,不能将线束隐藏在结构内部,线束需要单独布置也会影响产品的整体结构和外观,所以在产品上使用转轴结构时,市场上常见的转轴对产品外观影响大,结构上无法同时做到体积小、同时能隐藏线束、多维度运动等,所以在设计产品时会造成产品外观笨重、线束外漏、产品转动范围受限等问题,而且转轴结构由很多个零部件构成、集成度低,造成组装时间长、故障率高,从而导致后续产品的组装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以解决产品线束外漏、产品转动范围受限、集成度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包括:
连接件;
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成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管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以及
支架,所述第三管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外且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内设置线束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三管体连通。
所述第二管体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第二管体垂直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三管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三管体垂直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三管体穿过所述第一凸缘的中心孔,所述第一凸缘与所述第二凸缘抵接,所述第二端为旋铆端。
所述第一凸缘的内表面设置第一防转平面,所述第三管体的外部设置第二防转平面,所述第一防转平面和所述第二防转平面配合。
所述第三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防转垫片,所述防转垫片内表面设置第三防转平面,所述第三防转平面与所述第二防转平面配合,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防转垫片旋铆配合。
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圆孔,该圆孔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所述连接件的一侧设置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与所述第一管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垫片上设置第一卡凸,所述连接件上设置第二卡凸,所述连接件转动至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卡凸与所述第一卡凸抵接。
所述第一管体的外表面设置第四防转平面,所述限位垫片的内表面设置第五防转平面,所述第五防转平面与所述第四防转平面配合。
所述支架的端部设有圆孔,该圆孔套设在所述第三管体的外部,所述支架的两侧设有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与所述第三管体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垫片上设置注油孔。
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第三管体的外部还设置耐磨垫片,所述耐磨垫片上设置注油孔,所述第一管体和/或所述第三管体的外部还设置弹性垫片。
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设置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管体螺纹连接。
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孔和所述第一凸缘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线束可隐藏在转轴结构内部,实现产品多维度转动,转轴集成度高,在后续产品的组装中可节约组装时间,降低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件
2 第一连接管
3 第一管体
4 第二管体
5 第二连接管
6 第三管体
8 支架
9 容纳槽
10 第一凸缘
11 第二凸缘
12 第一防转平面
13 第二防转平面
14 圆孔
15 防转垫片
16 第三防转平面
17 限位垫片
18 第一卡凸
19 第二卡凸
20 第四防转平面
21 第五防转平面
22 耐磨垫片
23 弹性垫片
24 管形件
25 紧固螺母
26 第三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包括连接件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5和支架8,第一连接管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第一管体3的中心线和第二管体4的中心线成一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可以为大于0°小于180°的任意角度,本实用新型是以9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的,即第一管体3的中心线垂直于第二管体4的中心线,第一管体3与连接件1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管5包括第三管体6,第三管体6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管体4内且与第二管体4固定连接,第三管体6与第一管体3连通,第三管体6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管体4外且与支架8可转动连接,第三管体6将支架8与第一连接管2连接在一起,支架8内设置线束的容纳槽9,容纳槽9与第三管体6连通。
组装时,可先将连接件1转动连接到第一管体3上,将第二连接管5固定连接到第二管体4上,将支架8转动连接到第二连接管5上,然后对第三管体6的第二端进行旋铆加工,支架8可相对于第二管体4转动,连接件1可相对于第一管体3转动,而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4成一预设角度,可以实现连接件1与支架8在两个维度上的转动,而支架8中的容纳槽9、第三管体6、第一管体3连通用于容置线束,从而实现隐藏线束。图中用虚线表示线束。
连接件1用于与产品的某一零部件相连接,支架8用于与产品的另一零部件相连接,从而实现某一零部件相对于另一零部件在两个维度上的转动,例如,连接件1可以连接台灯中的灯头,支架8可以连接台灯中的灯座,从而实现灯头相对于灯座在两个维度上的转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线束可隐藏在转轴结构内部,并且实现产品多维度转动,转轴集成度高,在后续产品的组装中可节约组装时间,降低组装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管体4的内部设置与第二管体4垂直的第一凸缘10,第三管体6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与第三管体6垂直的第二凸缘11,第三管体6穿过第一凸缘10的中心孔,第一凸缘10与第二凸缘11抵接,可以实现在一个轴向方向的固定。第二端为旋铆端,采用旋铆工艺进行旋铆,可以实现在另一轴向方向的固定。
第一凸缘10的内表面设置第一防转平面12,第三管体6的外部设置第二防转平面13,第一防转平面12和第二防转平面13配合,防转平面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三管体6与第二管体4在周向方向上的固定,同时不会影响组装时轴向方向的移动。
优选地,支架8的端部设有圆孔14,该圆孔14套设在第三管体6的外部,第三管体6的第二端与支架8之间设置防转垫片15,防转垫片15内表面设置第三防转平面16,第三防转平面16与第二防转平面13配合,第二端与防转垫片15旋铆配合,防转垫片15与第三管体6在周向上相对固定,第二端与防转垫片15旋铆配合时,第二端与防转垫片15不会造成相互摩擦,避免了第二端的旋铆端与支架8之间相互摩擦。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实施例中,连接件1上设有圆孔14,该圆孔14套设在第一管体3的外部,连接件1的一侧设置限位垫片17,限位垫片17与第一管体3固定连接,限位垫片17上设置第一卡凸18,连接件1上设置第二卡凸19,连接件1转动至一预设角度时,第二卡凸19与第一卡凸18抵接。第一卡凸18和第二卡凸19抵接后限制二者的相互转动,从而限制相互转动的范围,可以避免产品使用过程中转轴无限位功能导致零部件之间互相碰撞破坏产品外观,或无限位功能导致产品使用时重心偏移过大导致产品倾倒,破坏产品或碰撞到使用者。
优选地,限位垫片17上设置两个第一卡凸18,两个第一卡凸18相隔一定角度,第二卡凸19位于两个第一卡凸18之间,连接件1向一个方向转动至第二卡凸19与该侧的第一卡凸18抵接后,不能再转动,连接件1向另一方向转动至第二卡凸19与该侧的第一卡凸18抵接后,不能在转动,从而实现,连接件1只可以在两个第一卡凸18之间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的外表面设置第四防转平面20,限位垫片17的内表面设置第五防转平面21,第五防转平面21与第四防转平面20配合,防转平面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管体3与限位垫片17在周向方向上的固定,同时不会影响组装时轴向方向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和/或第三管体6的外部还设置耐磨垫片22,耐磨垫片22上设置注油孔,可以通过注油孔向第一管体3和第三管体6的外部注油,从而减小磨损,可设置多个耐磨垫片22,优选地,支架8的两侧设有耐磨垫片22,耐磨垫片22与第三管体6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和/或第三管体6的外部还设置弹性垫片23,弹性垫片23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管体3和/或第三管体6端部固定后还能相对转动,并且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阻尼力,第一管体3和/或第三管体6端部固定的越紧,阻尼力越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的端部设置紧固螺母25,紧固螺母25与第一管体3螺纹连接,第一管体3上还可设有第三凸缘26,第三凸缘26限制连接件1在第一管体的轴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管体4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缘10位于第一管体3的中心孔的一侧,第二凸缘11位于第一管体3的中心孔和第一凸缘10之间,这样可以实现第三管体6和第一管体3的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管2可以为铸件,第二连接管5可以为金属T型管,支架8可以为铸件,支架8的外部还可设置管形件24,使得外观上更能形成整体,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体积精巧简单,利用中间通孔的金属T型管将两个铸件、耐磨垫片22、限位垫片17弹性垫片23组装到一起,利用旋铆工艺将以上零件集成。整体结构小巧,节约了组装时间,降低了组装成本;转轴集成度高,直接将铸件和转轴组装成一体,在产线上组装时省去转轴和铸件再次组装的工序,再次节约了组装时间,降低了组装成本。在使用时该转轴同时集成了2个维度的旋转功能,能更大限度的给产品提供转动维度;转轴内部有穿线空间,能将线束隐藏在转轴内部,内部穿线空间大,可兼容市场上常用线径2.5mm及以内的线束,适用范围广;转轴内部集成了限位垫片17,该限位垫片17能实现转轴在特定角度转动停止的功能,避免产品使用过程中转轴无限位功能导致零部件之间互相碰撞破坏产品外观,或无限位功能导致产品使用时重心偏移过大导致产品倾倒,破坏产品或碰撞到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1);
第一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3)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管体(4)的中心线成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一管体(3)与所述连接件(1)可转动连接;
第二连接管(5),所述第二连接管(5)包括第三管体(6),所述第三管体(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4)内且与所述第二管体(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体(6)与所述第一管体(3)连通;以及
支架(8),所述第三管体(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管体(4)外且与所述支架(8)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架(8)内设置线束的容纳槽(9),所述容纳槽(9)与所述第三管体(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4)的内部设置与所述第二管体(4)垂直的第一凸缘(10),所述第三管体(6)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与所述第三管体(6)垂直的第二凸缘(11),所述第三管体(6)穿过所述第一凸缘(10)的中心孔,所述第一凸缘(10)与所述第二凸缘(11)抵接,所述第二端为旋铆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10)的内表面设置第一防转平面(12),所述第三管体(6)的外部设置第二防转平面(13),所述第一防转平面(12)和所述第二防转平面(1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6)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架(8)之间设置防转垫片(15),所述防转垫片(15)内表面设置第三防转平面(16),所述第三防转平面(16)与所述第二防转平面(13)配合,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防转垫片(15)旋铆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上设有圆孔(14),该圆孔(14)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3)的外部,所述连接件(1)的一侧设置限位垫片(17),所述限位垫片(17)与所述第一管体(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垫片(17)上设置第一卡凸(18),所述连接件(1)上设置第二卡凸(19),所述连接件(1)转动至一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二卡凸(19)与所述第一卡凸(18)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的外表面设置第四防转平面(20),所述限位垫片(17)的内表面设置第五防转平面(21),所述第五防转平面(21)与所述第四防转平面(20)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的端部设有圆孔(14),该圆孔(14)套设在所述第三管体(6)的外部,所述支架(8)的两侧设有耐磨垫片(22),所述耐磨垫片(22)与所述第三管体(6)固定连接,所述耐磨垫片(22)上设置注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和/或所述第三管体(6)的外部还设置耐磨垫片(22),所述耐磨垫片(22)上设置注油孔,所述第一管体(3)和/或所述第三管体(6)的外部还设置弹性垫片(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3)的端部设置紧固螺母(25),所述紧固螺母(25)与所述第一管体(3)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体(4)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一凸缘(10)位于所述第一管体(3)的中心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凸缘(11)位于所述第一管体(3)的中心孔和所述第一凸缘(10)之间。
CN202022128977.5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Active CN213478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8977.5U CN2134789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28977.5U CN2134789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8921U true CN213478921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28977.5U Active CN213478921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8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49160U (zh) 可调式支撑座
BR112012021981B1 (pt) Mancal deslizante de encosto e mecanismo de combinação do mancal deslizante de encosto e uma haste de pistão
CN213478921U (zh)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CN212298053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高压软管
CN213511654U (zh) 一种多维度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CN208901201U (zh) 一种转动关节及手术灯
CN213575129U (zh) 一种可隐藏线束的转轴结构
CN213808449U (zh) 一种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CN213575130U (zh) 一种可隐藏线束的集成转轴结构
CN102270010A (zh) 悬挂臂旋转控制装置
CN208069334U (zh) 稳定杆拉杆总成
CN207117739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03756732U (zh) 球面弹性橡胶滚针轴承
CN204538848U (zh) 防滚转支耳及作动器
CN113775637A (zh) 双向阻尼转轴
CN210344849U (zh) 支撑座
CN218377495U (zh) 缓冲装置
CN211474676U (zh) 一种耐摩擦的球磨机轴瓦
CN218718325U (zh) 阻尼结构
CN218953077U (zh) 一种壁挂式任意悬停的铰链
CN103195796A (zh) 一种转轴
CN213845663U (zh) 一种带有卡针功能的防尘塞
CN214304989U (zh) 一种球铰式端面约束变阻尼刚度隔振器
CN213594043U (zh) 一种新型稳定杆连杆结构
CN210715547U (zh) 一种笔记本转轴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