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8465U -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8465U
CN213478465U CN202022677512.5U CN202022677512U CN213478465U CN 213478465 U CN213478465 U CN 213478465U CN 202022677512 U CN202022677512 U CN 202022677512U CN 213478465 U CN213478465 U CN 213478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lug
bracket
side ea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75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tiv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75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8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8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8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吊钩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支架本体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支架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第一侧耳的一端与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第一侧耳的另一端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第二侧耳的一端与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侧耳的另一端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一翻边,第二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二翻边。吊钩支架中的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能够拉远吊钩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与吊钩连接的排气管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由此能够减小排气管震动传导至车身的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与排气管连接的吊钩直接固定在车身上,从而,导致排气管所发出的噪音经由吊钩直接传导至车身,进而影响车内人员的使用效果。
因此,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由排气管传导至车身的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钩支架,所述吊钩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所述第一侧耳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耳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耳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耳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二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一侧耳至所述第二侧耳的方向排布在所述支架本体上;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侧耳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侧耳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钩支架还可以包括:吊钩,所述吊钩为圆柱形,且所述吊钩固定于所述弧形凹部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耳自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延伸有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二侧耳自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翻边的方向延伸有第二条形凸起;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和所述第二条形凸起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钩弧焊于所述弧形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耳和所述第二侧耳关于所述支架本体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一焊点,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二焊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侧耳、所述第二侧耳、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二翻边一体成型;和/或,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侧耳、所述第二侧耳、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二翻边中,至少一个为钣金件。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身及上述中的吊钩支架,所述吊钩支架固定于所述车身。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可以包括:吊耳和弯折吊钩,所述吊耳为弹性件,所述吊耳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弯折吊钩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吊钩的一端自所述吊耳的第一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其中,吊钩的一端自所述吊耳的第二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吊耳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吊耳的第一表面彼此相背。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设置有与第一焊点对应的第三焊点和与第二焊点对应的第四焊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吊钩支架中的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能够拉远吊钩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与吊钩连接的排气管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由此能够减小排气管震动传导至车身的噪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吊钩支架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吊钩支架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车辆(局部)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10-吊钩支架,110-支架本体,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13-定位孔,120-第一侧耳,130-第二侧耳,140-第一翻边,141-第一焊点,150-第二翻边,151-第二焊点,160-吊钩,20-车身,30-吊耳,310-第一安装孔,320-第二安装孔,40-弯折吊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钩支架10,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吊钩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和第二侧耳130,支架本体110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支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设置有适配吊钩160的弧形凹部,第一侧耳120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10的一端连接,第一侧耳120另一端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二侧耳130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侧耳130的另一端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侧耳120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二侧耳130的方向延伸有第一翻边140,第二侧耳130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侧耳120的方向延伸有第二翻边150。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吊钩支架10用于将吊钩160固定在车身上,比如:参见图3-图8中所示出的,吊钩160固定在吊钩支架10上,而吊钩支架10固定在车身20上;上述中的支架本体110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这里,支架本体110可以是矩形板,也可以是梯形板,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板,其可以根据安装吊钩支架10的空间来确定;上述的支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设置有适配吊钩160的弧形凹部,换言之,弧形凹部的形状与吊钩160的外表面形状相匹配,以使吊钩160固定在弧形凹部后,吊钩160位于弧形凹部内的表面与弧形凹部的内表面贴合,以此来提升吊钩160和支架本体110之间的结构强度;上述中的第一侧耳120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10的一端连接,第一侧耳120另一端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二侧耳130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1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侧耳130的另一端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延伸,这里,第一侧耳120至第二侧耳130的方向可以是如图1-图8中所示的与弧形凹部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可以是与弧形凹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还可以是与弧形凹部的延伸方向呈夹角。
吊钩支架10的一种装配方法为:首先将吊钩160焊接于吊钩支架10的弧形凹部内,而后将装配吊钩支架10的第一翻边140、第二翻边150分别焊接于车身20即可。
本实施例中,其一,吊钩通过吊钩支架固定在车身上,而不是直接焊接在车身上,从而能够防止车身被焊穿;其二,通过吊钩支架上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来固定吊钩,使得吊钩安装时能够快速定位,同时能够提升定位精度;其三,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能够拉远吊钩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与吊钩连接的排气管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由此能够减小排气管震动传导至车身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10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3。
具体来讲,上述中定位孔113用于配合夹具以将吊钩支架10固定在车身20的安装位置,进而能够对吊钩支架10进行焊接等固定操作,由此能够防止吊钩支架10在固定至车身20的过程中出现移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定位孔11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沿第一侧耳120至第二侧耳130的方向排布在支架本体110上;其中,第一定位孔与第一侧耳1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孔与第二侧耳130之间的距离。
具体来讲,一种夹持吊钩支架10的夹具具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固定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夹持臂固定于第二定位孔,由此,夹具夹持支架本体110后,能够将吊钩支架10固定在车身20的安装位置,同时,由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沿第一侧耳120至第二侧耳130的方向排布,且第一定位孔与第一侧耳120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孔与第二侧耳130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承受的重量相近或者相同,由此使得夹具夹持支架本体后更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吊钩支架10还可以包括:吊钩160,吊钩160为圆柱形,且吊钩160固定于弧形凹部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吊钩160为圆柱形,而弧形凹部与吊钩160相适配,那么,弧形凹部为弧度槽。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吊钩160为圆柱形,即吊钩160是直线型的,直线型的吊钩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拐弯型的吊钩加工难度低,易制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吊钩和弧形凹部之间的连接更牢固,同时减少零件连接所耗费的时间,参见图1所示,吊钩160弧焊于弧形凹部,即吊钩160预先固定在支架本体110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侧耳120自连接支架本体110的一端向第一翻边140的方向延伸有第一条形凸起,第二侧耳130自连接支架本体110的一端向第二翻边150的方向延伸有第二条形凸起;其中,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凸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形凸起和第二条形凸起使得连接在车身上的吊钩支架更稳固。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吊钩支架10的视觉效果,且为了使得吊钩支架10连接于车身后的稳固性更好,第一条型凸起的宽度方向为弧形结构,第二条形凸起的宽度方向也为弧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吊钩支架的视觉效果,参见图1和图2所示,第一侧耳140和第二侧耳150关于支架本体110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第一翻边140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一焊点141,第二翻边150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二焊点151,而车身20设置有与第一焊点141对应的第三焊点和与第二焊点151对应的第四焊点,将吊钩支架10安装于车身20时,将第一焊点141对准第三焊点进行焊接,并将第二焊点151对准第四焊点进行焊接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能够分别与第三焊点和第四焊点配合对应,使得不仅能够快速的将吊钩支架定位于车身上的安装位置,而且通过点焊的方式使得吊钩支架和车身之间的连接面积小,以不至将车身焊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一体成型;和/或,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中,至少一个为钣金件。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一体成型,由此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且能够提升吊钩支架的结构强度,这里,还可以是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和第二翻边150中的两个一体成型、三个一体成型或四个一体成型,此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上述中的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中,至少一个为钣金件,换言之,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中,可以其中一个是钣金件,也可以其中两个是钣金件,也可以其中三个是钣金件,也可以其中四个是钣金件,还可以五个均为钣金件,钣金材料能够提升吊钩支架的刚性。
接下来,示例性地说明一种吊钩支架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吊钩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第二翻边150和吊钩160;其中,
支架本体110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支架本体110的第一表面111设置有适配吊钩160的弧形凹部,圆柱形的吊钩160弧焊于弧形凹部内,且支架本体110的吊钩160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彼此对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第一侧耳120和第二侧耳130分别连接于与支架本体110的两端并沿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的方向延伸,第一侧耳140和第二侧耳150关于支架本体110对称,第一侧耳120与第一定位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侧耳130与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且第一侧耳120至第二侧耳130的方向与弧形凹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第一翻边140连接于第一侧耳120远离支架本体110的一端,第二翻边150连接于第二侧耳130远离支架本体110的一端;
这里,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一体成型,且支架本体110、第一侧耳120、第二侧耳130、第一翻边140及第二翻边150均为钣金件。
本实施例中,其一,吊钩通过吊钩支架固定在车身上,而不是直接焊接在车身上,从而能够防止车身被焊穿;其二,通过吊钩支架上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来固定吊钩,使得吊钩安装时能够快速定位,同时能够提升定位精度;其三,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能够拉远吊钩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与吊钩连接的排气管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由此能够减小排气管震动传导至车身的噪音;其四,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关于吊钩对称,从而能够提升吊钩支架的视觉效果。
第二方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100,参见图3-图8所示,车辆100包括:车身20及上述中的吊钩支架10,吊钩支架10固定于车身20。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中的吊钩支架设置于车辆,由此,其一,吊钩通过吊钩支架固定在车身上,而不是直接焊接在车身上,从而能够防止车身被焊穿;其二,通过吊钩支架上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来固定吊钩,使得吊钩安装时能够快速定位,同时能够提升定位精度;其三,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能够拉远吊钩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得与吊钩连接的排气管和车身之间的距离被拉远,由此能够减小排气管震动传导至车身的噪音,同时能够提升排气管安装点的动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8所示,车辆100还可以包括:吊耳30和弯折吊钩40,吊耳30为弹性件,吊耳3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0和第二安装孔320,弯折吊钩40具有弯折部,弯折吊钩40的一端自吊耳30的第一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310;其中,吊钩160的一端自吊耳30的第二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第一安装孔310,吊耳30的第二表面与吊耳30的第一表面彼此相背。这里,第二安装孔用于固定排气管,安装时,排气管穿过第二安装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为了使得吊钩160与第一安装孔310连接时装配效率高,而且吊钩160与第一安装孔310的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具体实施时,吊钩160与第一安装孔310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吊钩160过盈配合于第一安装孔310;同样地,为了使得弯折吊钩40与第一安装孔310连接时装配效率高,而且弯折吊钩40与第一安装孔310的连接结构更为牢固,弯折吊钩40过盈配合于第一安装孔310;其二,为了使得排气管与第二安装孔320连接时装配效率高,而且排气管与第二安装孔的连接结构更为稳固,排气管过盈配合于第二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8所示,车身20设置有与第一焊点141对应的第三焊点和与第二焊点151对应的第四焊点。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焊点和第四焊点能够分别与吊钩支架的第一焊点和第二焊点配合对应,使得不仅能够快速的将吊钩支架定位于车身上的安装位置,而且通过点焊的方式使得吊钩支架和车身之间的连接面积小,以不至将车身焊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中的吊钩支架与上述中的吊钩支架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吊钩支架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车辆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吊钩支架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适配吊钩的弧形凹部;
第一侧耳,所述第一侧耳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耳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第二侧耳,所述第二侧耳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耳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侧耳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侧耳的方向延伸有第二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一侧耳至所述第二侧耳的方向排布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侧耳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二侧耳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吊钩,所述吊钩为圆柱形,且所述吊钩固定于所述弧形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耳自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延伸有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第二侧耳自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翻边的方向延伸有第二条形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条形凸起和所述第二条形凸起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耳和所述第二侧耳关于所述支架本体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翻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一焊点;
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点焊的第二焊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钩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侧耳、所述第二侧耳、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二翻边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侧耳、所述第二侧耳、所述第一翻边及所述第二翻边中,至少一个为钣金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及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钩支架,所述吊钩支架固定于所述车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吊耳,所述吊耳为弹性件,所述吊耳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
弯折吊钩,所述弯折吊钩具有弯折部,所述弯折吊钩的一端自所述吊耳的第一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其中,吊钩的一端自所述吊耳的第二表面侧伸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吊耳的第二表面与所述吊耳的第一表面彼此相背。
CN202022677512.5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3478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512.5U CN213478465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7512.5U CN213478465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8465U true CN213478465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55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7512.5U Active CN213478465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8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478465U (zh) 一种吊钩支架及车辆
JP665920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04723997B (zh) 一种车辆三孔管夹支架总成
CN212921136U (zh)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033024B2 (ja) 防振ブッシュの取付金具
JP2014059087A (ja) 熱交換器のブラケット取付装置
CN210881568U (zh) 用于汽车的后悬架纵臂支架及汽车
CN217294200U (zh) 固定支架及汽车
CN216915513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安装点动刚度提升结构及汽车
CN212353590U (zh) 一种悬置支架及车辆
CN219056406U (zh) 轻型载货汽车用多功能组合式翼子板支架
CN220262962U (zh) 一种蝴蝶加强片组件及电动车车架结构
CN214366275U (zh) 发动机油底壳标尺支架
CN213982482U (zh) 一种油管支架
CN213413969U (zh) 仪表板定位销及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安装结构
CN215284387U (zh) 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拉索合装连接结构
CN108080864B (zh) 一种车架平叉工装组合的加工方法
CN102762388B (zh) 用于尤其形成机动车辆的行走装置的车轴的管状结构
CN215850669U (zh) 一种车门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2067981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底座骨架焊接夹具
CN213594089U (zh) 一种支撑架及车辆
CN210049953U (zh) 汽车排气管支架组件
CN216554266U (zh) 一种减振装置及压缩机支撑架
CN220163991U (zh) 悬置支架总成、副车架及车身结构
CN211642358U (zh) 新型挡泥板支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