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73401U - 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73401U
CN213473401U CN202022066632.1U CN202022066632U CN213473401U CN 213473401 U CN213473401 U CN 213473401U CN 202022066632 U CN202022066632 U CN 202022066632U CN 213473401 U CN213473401 U CN 213473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rmrest
guide post
chassis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666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磊
徐畅
史修宇
吴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lta Robot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666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73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73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73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步车,其包括底盘、座椅和快拆结构,快拆结构包括导向柱和安装杆,导向柱设置在底盘上,导向柱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安装杆设置在座椅的底部,锥形盘连接在导向柱上并与安装腔连通,安装杆以可拆卸的方式插接于安装腔中,锁紧组件连接在导向柱上,锁紧组件具有锁紧安装杆的第一状态和释放安装杆的第二状态,安装杆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件连接在导向柱上,通过限位槽和限位件的配合以限制安装杆的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其底盘和座椅之间通过快拆结构进行连接。使用者在使用完代步车后对其进行存放时,可以向上抬起座椅,将安装杆从导向柱的安装腔中抽出,由此实现座椅的拆卸。

Description

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代步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代步车是辅助人进行移动的工具,其为使用者在进行长距离移动或活动的过程中提供了便利。但是代步车往往在存放时占用较大的空间,这也给使用者或其他人带来了不便之处。
目前大部分代步车采用折叠的方式解决存放时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然而,在代步车的使用者中,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他们来说,折叠和使用打开的操作可能过于繁琐,故而在实施操作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代步车所采用的折叠的收纳方式因操作繁琐,给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带来了一定的操作困难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底盘;
底盘;
座椅;
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导向柱、安装杆、锥形盘、锁紧组件和限位件,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导向柱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杆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锥形盘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杆以可拆卸的方式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锁紧组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锁紧组件具有锁紧所述安装杆的第一状态和释放所述安装杆的第二状态,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通过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件的配合以限制所述安装杆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其底盘和座椅之间通过快拆结构进行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座椅和底盘之间的快拆组装和快拆拆卸。具体地,快拆结构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导向柱和设置在座椅的底部的安装杆。使用者在使用完代步车后对其进行存放时,可以向上抬起座椅,将安装杆从导向柱的安装腔中抽出,由此实现座椅的拆卸,从而减小代步车存放时的占用空间。当使用者需要再次使用代步车时,可以手持座椅,将安装杆安插于导向柱的安装腔中,由此实现座椅的安装,此时代步车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的代步车所采用的折叠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拆卸和组装方式在操作上更为简便,从而更有利于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进行操作。使用者在将座椅与底盘进行安装时,安装杆的下端只要抵靠在锥形盘的上表面上,在锥形盘的锥面的引导下,就会向通孔所在方向移动,最终使安装杆通过通孔而落入到安装腔中。由此可见,锥形盘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座椅和底盘的安装便利性。通过锥形盘降低了座椅与底盘的安装难度,无需座椅与底盘完全对准也能实现两者的装配,减轻了使用者安装时的负担。将座椅装入底盘后,为了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座椅与底盘分离或转动,还需要锁定座椅与底盘的相对位置,使座椅安装得更为稳固。另外,还需要在进行拆卸时,破坏座椅与底盘之间的锁定,使两者能够分离。通过在安装杆上设置限位槽以及在安装腔内设置限位件,可以限制座椅相对底盘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包括:
前车架;
后车架;
支撑结构,所述前车架、所述后车架和所述支撑结构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代步车还包括电池、控制器和脚踏板;
所述前车架包括:
前车架本体,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车架本体上;
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连接在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内;
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前车架本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第二连接件,所述前车架、所述后车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受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受力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受力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锐角,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包括:
座板,所述安装杆连接在所述座板的下方,所述座板通过所述安装杆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座板供使用者乘坐;
靠背,所述靠背连接在所述座板上,所述靠背提供背部支撑;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板的侧方,所述扶手组件提供手臂支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板和所述靠背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板之间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代步车还包括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连接,所述操控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座板之间、所述第二扶手与所述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一扶手和/或所述第二扶手相对所述座板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导向柱的顶端的锥形盘,所述锥形盘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快拆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具有锁紧所述安装杆的第一状态和释放所述安装杆的第二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限位槽,通过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件的配合以限制所述安装杆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代步车还包括:
前轮,所述前轮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后轮,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后轮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
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前车架之间;
防翻结构,所述防翻结构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代步车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代步车的主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地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俯视图;
图8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仰视图;
图11为图3所示的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座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的座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座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座椅和快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座椅和快拆结构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2所示的防翻结构与后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底盘;11、前车架;12、后车架;13、支撑结构;111、电池放置槽;112、脚踏板放置槽;113、第一接线口;131、第一连接件;132、第二连接件;133、受力件;
2、座椅;21、座板;22、靠背;23、第一扶手;24、第二扶手;231、第一安装槽;241、第二安装槽;
3、快拆结构;31、导向柱;32、安装杆;33、锥形盘;34、锁紧组件;35、限位件;321、限位槽;341、操作件;342、锁紧螺母;343、锁紧块;
4、前轮;
5、后轮;
6、防翻结构;61、支撑架;62、安装支架;63、防翻轮;
7、电池;71、第二接线口;
8、操控件;81、摇杆;82、按键;
9、控制器;
10、脚踏板;
20、第一调节组件;
30、第二调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
底盘1;
座椅2;
快拆结构3,快拆结构3包括导向柱31、安装杆32、锥形盘33、锁紧组件34和限位件35,导向柱31设置在底盘1上,导向柱31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安装杆32设置在座椅2的底部,锥形盘33连接在导向柱31上并与安装腔连通,安装杆32以可拆卸的方式插接于安装腔中,锁紧组件34连接在导向柱31上,锁紧组件34具有锁紧安装杆32的第一状态和释放安装杆32的第二状态,安装杆32上设置有限位槽321,限位件35连接在导向柱31上,通过限位槽321和限位件35的配合以限制安装杆32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其底盘1和座椅2之间通过快拆结构3进行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座椅2和底盘1之间的快拆组装和快拆拆卸。具体地,快拆结构3包括设置在底盘1上的导向柱31和设置在座椅2的底部的安装杆32。使用者在使用完代步车后对其进行存放时,可以向上抬起座椅2,将安装杆32从导向柱31的安装腔中抽出,由此实现座椅2的拆卸,从而减小代步车存放时的占用空间。当使用者需要再次使用代步车时,可以手持座椅2,将安装杆32安插于导向柱31的安装腔中,由此实现座椅2的安装,此时代步车可以正常使用。相比于现有的代步车所采用的折叠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代步车的拆卸和组装方式在操作上更为简便,从而更有利于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进行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图15至图17所示,快拆结构3还包括连接在导向柱31的顶端的锥形盘33,锥形盘3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与安装腔连通。使用者在将座椅2与底盘1进行安装时,安装杆32的下端只要抵靠在锥形盘33的上表面上,在锥形盘33的锥面的引导下,就会向通孔所在方向移动,最终使安装杆32通过通孔而落入到安装腔中。由此可见,锥形盘3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座椅2和底盘1的安装便利性。通过锥形盘33降低了座椅2与底盘1的安装难度,无需座椅2与底盘1完全对准也能实现两者的装配,减轻了使用者安装时的负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图15至图17所示,快拆结构3还包括安装在导向柱31上的锁紧组件34,锁紧组件34具有锁紧安装杆32的第一状态和释放安装杆32的第二状态。将座椅2装入底盘1后,为了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座椅2与底盘1分离或转动,还需要锁定座椅2与底盘1的相对位置,使座椅2安装得更为稳固。另外,还需要在进行拆卸时,破坏座椅2与底盘1之间的锁定,使两者能够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至图17所示,快拆结构3包括限位件35,安装杆32上设置有限位槽321,锁紧组件34包括操作件341、锁紧螺母342和锁紧块343,限位件35依次穿过导向柱31的一侧、限位槽321和导向柱31的另一侧,利用限位件35与限位槽321的配合,限制座椅2的单向移动和转动。操作件341转动连接在限位件35的一端,锁紧螺母342连接在限位件35的另一端,锁紧块343滑动连接在限位件35上并位于操作件341和导向柱31之间,通过操作件341相对限位件35的转动来使锁紧块343向靠近座椅2的方向移动以锁定座椅2或向远离座椅2的方向移动以解除座椅2与底盘1的锁定。操作件341的转轴与限位件35的轴线垂直,操作件341通过定位销与限位件35转动连接,在限位件35上设置有定位销孔,定位销设置在定位销孔内,定位销孔的轴线与限位件35的轴线垂直,且操作件341具有凸轮型面,凸轮型面可以看作是至少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弧面的组合面,操作件341相对限位件35转动以使凸轮型面的不同位置与锁紧块343接触进而使锁紧块343向靠近座椅2的方向移动,使锁紧块343紧压在座椅2上,避免座椅2与底盘1之间的相对移动。需要将座椅2拆卸下来时,使用者使操作件341反向转动,锁紧块343能够沿限位件35滑动向远离座椅2的方向移动以与座椅2分离,以使座椅2能够相对底盘1移动。
其中,限位件35的朝向指向代步车的正前方,在将安装杆32插入导向柱31的安装腔后,可以适当转动安装杆32,直至使安装杆32的限位槽321与安装腔内的限位件35相配合。此时,安装杆32处于正确的位置。通过在安装杆32上设置限位槽321以及在安装腔内设置限位件35,可以保证座椅2在安装到底盘1上后处于预设的方向,并且,也可以保证代步车在使用过程中,座椅2的角度不会发生偏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底盘1包括前车架11、后车架12和支撑结构13,前车架11、后车架12和支撑结构13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导向柱31设置在支撑结构13上。将底盘1分为三个部件,三部分别分进行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也降低了底盘1所包括的部件的数量。且三者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当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对应更换出现损坏的即可,降低了更换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0所示,代步车还包括电池7、控制器9和脚踏板10。前车架11包括前车架11本体、脚踏板放置槽112和电池放置槽111,控制器9连接在前车架11本体上,脚踏板10连接在脚踏板放置槽112内,电池7连接在电池放置槽111内,脚踏板放置槽112和电池放置槽111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前车架11本体上。前车架11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111和脚踏板放置槽112,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112中安装脚踏板10,在电池放置槽111中装入电池7,减少了前车架11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
其中,电池7作为驱动源,使代步车具有环保的优点。进一步地,电池7可以为可充电的电池7,充电的方式可以是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或太阳能充电等。另外,电池7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前车架11上,有利于对电池7进行更换或者维修保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7、图9和图10所示,电池放置槽111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113,第一接线口113用于与控制器9连接,电池7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71,通过第二接线口71和第一接线口113的连接实现电池7与控制器9电连接。当电池7安装到车体上时,第一接线口113和第二接线口71实现电连接,无需使用者再手动进行电池7和控制器9之间的连接,避免因手动连接电池7和控制器9导致的连接不牢靠甚至失效的问题。通过第一接线口113和第二接线口71实现电池7和控制器9之间的连接,无需再额外设置电线,也不需要考虑电线布置。
其中,第一接线口113设置在电池放置槽111的底部,第一接线口113与电池7的底面插接,利用电池7的自重能够保持第一接线口113与电池7的第二接线口71的可靠连接。电池7上可以设置手柄,从而方便使用者提取电池7,另外,还可在电池7与电池放置槽111之间设置其他锁定结构,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支撑结构13包括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和受力件133,导向柱31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31上,前车架11、后车架12和第二连接件132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分别与受力件133的两端连接,受力件133与第二连接件132之间形成锐角,第一连接件131、受力件133和第二连接件132为一体结构。将支撑结构13作为座椅2和底盘1之间的连接传力结构,将座椅2和底盘1分为两部分,可以进行单独的加工制造,降低了制造难度。当座椅2或底盘1出现损坏时,只需要更换其中一个,降低了更换成本。作为座椅2和底盘1之间的连接传力结构,支撑结构13的第一连接件131与座椅2连接,第二连接件132与底盘1连接,第一连接件131与第二连接件132之间通过受力件133连接,且受力件133与第二连接件132之间形成锐角,支撑结构13呈流线型造型,保证具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更加轻量化。
其中,第一连接件131、第二连接件132和受力件133相对于底盘1的中轴线对称使得支撑结构13对座椅2的支撑力呈现均匀性。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结构13的轻量化程度,受力件133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之间形成传力通道,能够将应力进行有效的分散,减少支撑结构13被损坏的概率,增加了支撑结构13的强度和刚度。在保证轻量化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由第一连接件131指向第二连接件132的方向,受力件133的宽度逐渐增加。随着宽度的增加,连接支架的重心更加靠近底盘1,提高了代步车的整体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13和图14所示,座椅2包括座板21、靠背22和扶手组件,安装杆32连接在座板21的下方,座板21通过安装杆32插接于安装腔中,座板21为供使用者乘坐,靠背22连接在座板21上,靠背22为提供背部支撑,扶手组件设置在座板21的侧方,扶手组件为使用者手臂提供支撑。将安装杆32设置在座板21的下方,有利于使使用者的重心落在安装杆32的延长线上,从而使使用者的重量可以直接通过安装杆32传递给底盘1。另外,使用者的背部可以靠在靠背22上,这样有利于缓解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代步车时所带来的疲劳感。再者,扶手为使用者提供了扶持位置,使用者在驾驶代步车时可以牢牢抓住扶手,以提高使用者在驾驶过程中的身体稳定性,也为使用者上下代步车提供了支撑点,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座板21和靠背22之间第一调节组件20,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靠背22与座板21之间的角度。使用者在使用时,根据自身需求将靠背22调节至某一角度后,能够利用第一调节组件20使靠背22保持在这一角度,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感和使用的便捷性,降低了长时间使用代步车时所带来的疲劳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13和图14所示,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23和第二扶手24,第一扶手23和第二扶手24分别设置在座椅2的两侧,第一扶手23上设有第一安装槽231,第二扶手24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41。代步车还包括操控件8,操控件8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第一安装槽231或第二安装槽241连接,操控件8与控制器9电连接。第一扶手23用于承托使用者一侧的手臂,第二扶手24用于承托使用者另一侧的手臂。使用者的使用习惯通常包括两种,即使用左手对操控件8进行操作,或使用右手对操控件8进行操作。当使用者乘坐代步车时,使用者可将操控件8调整至符合自身使用习惯的扶手上,从而提高了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进而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通过选择操控件8设置在第一扶手23上或第二扶手24上,从而能够使得操控件8的设置位置更加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进而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有效地提升。
其中,第一安装槽231可以设置在第一扶手23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任意一个位置,第二安装槽24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扶手24的前部、中部和后部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以第一安装槽231设置在第一扶手23的前部,第二安装槽241也设置在第二扶手24的前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第一安装槽231与第二安装槽241对应设置,当操控件8与第一安装槽231或第二安装槽241配合时,由于使用者的手通常位于扶手的前部,因此,便于使用者对操控组件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13和图14所示,操控件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的使用习惯将操控件8设置在第一扶手23或第二扶手24上,从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操控件8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即第一扶手23上设置一个操控件8,第二扶手24上设置另一个操控件8,两个操控件8仅控制件不同,其余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操控件8的控制件为摇杆81,另一个操控件8的控制件为按键82,使用者通过操控控制件为摇杆81的操控件8实现代步车的移动。故此,使用者通过根据左手或右手的操控习惯对控制件为摇杆81的操控件8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当控制件为摇杆81的操控件8位于第一扶手23上时,控制件为按键82的操控件8位于第二扶手24上;当控制件为摇杆81的操控件8位于第二扶手24上时,控制件为按键82的操控件8位于第一扶手23上,即两个操控件8可进行交换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者使用的便捷性,使得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和图14所示,第一扶手23与座板21之间、第二扶手24与座板21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30,第二调节组件30被配置为改变第一扶手23和/或第二扶手24相对座板21的角度。使用者通过转动扶手,能够将扶手调节至自身所需的位置,提升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在使用者上车或下车时,将扶手转动收起,为使用者的上车或下车提供更大的活动范围。在使用者使用代步车时,使用者乘坐在座板21上,再转动扶手至使用者所需的位置,使用者的手臂抵靠在扶手上,使使用者能够以舒适的姿态驾驶代步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代步车还包括前轮4、后轮5和驱动结构,前轮4连接在前车架11上,后轮5连接在后车架12上,驱动结构设置在后车架12上,控制器9和后轮5分别与驱动结构连接。前轮4和后轮5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前轮4对称设置在前车架11的两侧,两个后轮5对称设置在后车架12的两侧,使得代步车通过四个车轮支撑于地面,提高代步车的支撑稳定性,降低驾驶难度,从而使得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也可以较为容易地驾驶。另外,驱动结构与后轮5连接,即代步车采用后轮5驱动的驱动方式,可以使代步车具有更好的操控性。
其中,驱动结构至少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连接的减速器,电机与控制器9电连接,使用者将自己的需求指令通过操控件8发送至控制器9,由控制器9将需求指令转化为相应的转速输出到后轮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代步车还包括减震结构,减震结构设置在前轮4和前车架11之间。代步车在经过不平坦的路面时所受到的冲击力,大部分可以被减震结构吸收,这样有利于保护前车架11,也可以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和图18所示,代步车还包括防翻结构6,防翻结构6连接在后车架12远离前车架11的一侧上,也就是防翻结构6连接在代步车的车尾。代步车处于正常状态下,支撑机构处于悬空状态不与地面接触,当经过颠簸路面或沿坡道向上行驶时会因重心移动导致底盘1倾斜,当底盘1倾斜到一定角度时,支撑机构与地面接触防止底盘1倾斜过度,支撑机构给底盘1一个支撑力使底盘1恢复至车轮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增加了底盘1在行驶状态或静止状态下的稳定性,避免底盘1翻倒造成车辆损坏和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为使用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设置有至少一组。当支撑机构设置有一组时,支撑机构的中轴线与底盘1的中轴线重合;当支撑机构设置有两组时,两组支撑机构相对于底盘1的中轴线对称;当支撑机构设置有三组或三组以上时,三组或三组以上支撑机构间隔均匀连接在后车架12上。示例性的,如图2至图4、图7和图1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机构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均与后车架12刚性连接,且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相对于底盘1的中轴线对称。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二支撑机构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支撑机构的第三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机构的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支撑机构、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的连接也为刚性连接,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下面以第一支撑机构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如图2至图4、图7和图18所示,第一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61、安装支架62和防翻轮63,支撑架61、安装支架62和防翻轮63依次连接,防翻轮6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安装支架62上。其中,支撑架61与后车架12刚性连接,安装支架62与支撑架61刚性连接,刚性连接的方式使得支撑机构为倾斜的底盘1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使底盘1恢复至车轮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当支撑机构处于悬空状态不与地面接触时,防翻轮6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0mm-30mm,示例性的,在一个实施例中,防翻轮63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26mm。防翻轮63采用聚氨酯材料,承重力好,具有弹性,方便灵活耐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座椅;
快拆结构,所述快拆结构包括导向柱、安装杆、锥形盘、锁紧组件和限位件,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导向柱的内部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杆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底部,所述锥形盘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并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安装杆以可拆卸的方式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锁紧组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锁紧组件具有锁紧所述安装杆的第一状态和释放所述安装杆的第二状态,所述安装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通过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件的配合以限制所述安装杆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
前车架;
后车架;
支撑结构,所述前车架、所述后车架和所述支撑结构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还包括电池、控制器和脚踏板;
所述前车架包括:
前车架本体,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车架本体上;
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连接在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内;
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前车架本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第二连接件,所述前车架、所述后车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彼此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受力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与所述受力件的两端连接,所述受力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形成锐角,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受力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
座板,所述安装杆连接在所述座板的下方,所述座板通过所述安装杆插接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座板供使用者乘坐;
靠背,所述靠背连接在所述座板上,所述靠背提供背部支撑;
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设置在所述座板的侧方,所述扶手组件提供手臂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和所述靠背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板之间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组件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的两侧,所述第一扶手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扶手上设有第二安装槽;
所述代步车还包括操控件,所述操控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安装槽或所述第二安装槽连接,所述操控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座板之间、所述第二扶手与所述座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第一扶手和/或所述第二扶手相对所述座板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还包括:
前轮,所述前轮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
后轮,所述后轮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
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后轮分别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
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设置在所述前轮和所述前车架之间;
防翻结构,所述防翻结构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
CN202022066632.1U 2020-09-18 2020-09-18 代步车 Active CN213473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6632.1U CN21347340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66632.1U CN21347340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73401U true CN213473401U (zh) 2021-06-18

Family

ID=76362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66632.1U Active CN213473401U (zh) 2020-09-18 2020-09-18 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73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2988B (zh) 代步车
US8763733B2 (en) Inverted pendulum type vehicle
KR101079755B1 (ko) 핸즈프리형 전동스쿠터
JP4884244B2 (ja) 歩行車
CN100415194C (zh) 椅子及轮椅
AU2004275891B2 (en) Inter-convertible single person type transporting aid
KR101206502B1 (ko) 배터리 및 페달 구동용 접이식 자전거
US6695081B2 (en) Build-up light motor driven car
CN214138807U (zh) 电动滑板车
EP1177972B1 (en) Electric motor vehicle
CN2925443Y (zh) 避震型轮椅
CN1681684A (zh) 多用途儿童车辆座椅
JP5369999B2 (ja) 車両
CN213473401U (zh) 代步车
CN110934696A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及其折叠方法
CN108545138A (zh) 一种骑行姿态和行车方向易调整的自行车
CN116767407A (zh) 一种折叠代步车
JP2011046297A (ja) 車両
JP3180810B2 (ja) 電動車輛における回転シートのロック構造
JP2005328914A (ja) 電動車椅子
CN210822589U (zh) 电动车车架及电动车
KR101473862B1 (ko) 투휠 셀프 밸런싱 휠체어
KR101564833B1 (ko) 재활훈련이 가능한 휠체어 결합 자전거
CN212172428U (zh) 一种儿童脚踏车
JP6908959B2 (ja) 電動モビリテ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uj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LTA-ROBOTIC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9

Address after: 239400 No. 116, qicang Road, Mingguang Industrial Park,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jinbaihe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01, South 30, dongxindu east station, Qinghe Xisanqi,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ujiang Technology Co.,Ltd.